遗产数据库

平海天后宫

摘要: 7-1087-3-385.平海天后宫.清.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古建筑..第七批
7-1087-3-385.平海天后宫.清.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古建筑..第七批
平海天后宫位于福建省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平海村东至自然村,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 [1]  ,是湄洲祖庙分灵的第一座行祠。 [2] 
平海天后宫俗称“娘妈宫”,因宫有108根木柱,又称“百柱宫”,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迄今已有1016年历史,是一座古老而且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宫殿式建筑原构妈祖行宫,主要建筑有大门、内庭、大殿及两庑。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面阔5间,进深5间。建筑规模和风格与众不同。整个庙宇拥有明暗立柱共108根,廊沿压石也有108条,而宫前“师泉井”也是用108块石头砌成。宫内存有《师泉井记》和《平海天后庙重修碑记》等古碑刻。已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涉台文物保护工程项目。

宫宇简介
平海天后宫位于平海镇平海村东至自然村,创建于宋咸平二年(999),是湄洲祖庙分灵的第一座行祠。清康熙年间,统一台湾后由施琅扩建,乾隆十四年(1749)福建水师提督张天骏重修,光绪年间依制重修,坐北朝南,通面阔19米,通进深51.9米,总面积978.5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由大门、内庭、两廊和大殿组成,布局保持宋代“工”字布局。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宫内立木柱108根,俗称“百柱宫”,大门檐下沿用宋代棱形石柱门左嵌施琅的《师泉井记》碑,门右嵌《平海天后庙重修碑记》碑碣。为研究闽台关系的重要实物。该建筑为研究莆田地方古建筑提供实物资料。平海天后宫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祀神妈祖,北宋咸平二年由朝廷褒封,建宫所立,主要配祀神有:临水夫人、五帝爷、郑成功、施琅。

历史沿革
后宫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秀屿区文管办陈东銮介绍说,平海天后宫沿革清晰,明清建筑格局及木构原件保存完整,是地方传统建筑难得之实例。
历史上,施琅将军曾重修过平海天后宫。源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施琅奉命收复台湾,其所率三万余大军就驻扎莆田平海海滨。但苦于此地干旱。最后是天后宫旁的师泉井,为军队供应了充足的水源。“直到今天,这口井周边的近十户人家,还依赖师泉井,作为日常生活用水的主要供应。”天后宫董事会王铁山说,施琅将军因此还撰写《师泉井记》,感恩妈祖显灵赐水,并亲笔书写“师泉”石碑立于井边。
1996年9月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平海天后宫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天后宫列入首批国家涉台文物保护工程,2013年4月28日升级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平海天后宫消防项目计划书已报国家文物局审批,保护规划编制正在选编制单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水灾,天后宫内的柱子被冲垮,加上长年遭受白蚁的蛀蚀,现有17柱已经倒下。

建筑布局
平海天后宫背山面海(背靠朝阳山,面临平海湾),庙门与湄洲妈祖庙隔岸相望,这也是平海天后宫独具特色这处。
平海天后宫 占地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64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门、内庭、大殿及两庑。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面阔5间,进深5间。天后宫大门脊檩上保留“大功德主将军靖海侯兼官福建水师提督军务施琅重建”铭文,大殿存施琅《师泉井记》勒石和乾隆十五年闽浙总督喀尔吉善撰立的《平海天后庙重修碑记》,大殿上方挂着“神昭海表”横匾和独特的“皇帝万岁万万岁”直匾,宫前有“师泉”井。平海天后宫建筑气势恢宏,其规模宏大,在平海地区堪称首屈一指。其建构十分独特,飞檐走壁,雕龙画栋,中座宫庙分三殿、两厢,并由一条回廊将其串连起来,浑然一体。许多建筑材料均为“108”,支撑庙宇大小柱子共108根,宫四周的廊沿压条石为108块……就连天后宫的碑石高也是108寸。据说,这“108”乃取自天平地支中的三十六天星,七十二地煞。平海天后宫用108根大杉木柱、支、顶、承、拉、纯土木结构的古建筑,所以俗称“百柱宫”。“工字型”布局,“霸王拳”构造,更体现出她的独特和原构造型。

人文历史
涌泉济师
清康熙二十一年福建水师提督、总督姚启圣率三万水师、223只战船、集结平海卫、平海澳训师待机进剿台湾。因干旱缺水,水师将士士气低落,军心不振。之后,施琅将军诚心祈求妈祖显灵庇佑,掘枯井“涌泉济师”。
开台金身
“澎湖之战”,妈祖显灵调遣“千里眼”、“顺风耳”两将军率天兵天将参战。危难时,妈祖显灵,“涨水助战”化验为夷,旗开得胜,留下美丽动人的故事。收复台湾前,施琅将军把平海天后宫妈祖神像恭请在旗舰上,庇佑护航。登岛后把妈祖神像供奉在台南大天后宫,成为开台的首尊妈祖金身。也是基于此,平海天后宫与台南大天后宫缔结为“姐妹宫”。
祭拜贡品
祭品有传统的五果六斋、生猪、生羊、海鲜,金箔、金纸等贡品。

涉台文物
师泉井
师泉井的由来颇有意思。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靖海将军侯、福建提督施琅奉命征剿台湾郑氏集团。当年十一月,施琅率三万余大军驻扎莆田平海海滨。此地已经干旱七个多月,大军饮水困难。海滨的天妃宫前左侧有一水井,离海边只有一丈的距离,即便在丰水期,最多也只能供百余人饮用,如今因为久旱不雨,更是“渍卤浸润,厥味咸苦”。施琅向天妃拜祷之后,派人员淘浚水井,泉水忽然间源源不断地大量涌出,而且味道由咸转淡。一直至第二年的三月间,近四万人日夜不停从这口井中取水,仍然十分充足。施琅回朝奏请清政府,重修平海天后宫,重塑妈祖金身,撰写传颂妈祖显灵赐水的《师泉井记》(石碑保存完好),并亲笔写下大楷书“师泉”石碑立于井边(保存完好),这一古老石刻,是清政府收复台湾,统一祖国的历史见证。
师泉井记
作者:施琅
今上御极之二十一载,壬戌孟冬,予以奉命统率舟师,徂征台湾。貔虎之校,犀甲之士,简阅而从者,三万有余。众驻集平海之澳,俟长风,破巨浪,以靖扫鲛窟。爰际天时旸亢,泉流殚竭,军中取汲之道,遥遥难致。而平澳故迁徙之壤,介在海陬,昔之井廛,尽成湮废。始得一井于天妃庙之前,距海不盈数十武,渍卤浸润,厥味咸苦。其始未达深源,其流亦复易罄。询诸土人,咸称是井曩仅可供百家之需,至隆冬泽愆之涸,用益不赡。允若兹,是三军之士所藉以朝饔夕飨者果奚恃祈吁神聪。拜祷之余,不崇朝而泉流斯溢,昧转甘和。绠汲挹取之声,昼夜靡间,在《易》,地中有水曰“师”。师之行于天下,犹水之行于地中。既著容民蓄众之义,必协行险而顺之德。是知师以众正,乃克副大君讨贰抚顺、怀柔万邦之命。而扬旌海外,发初涯涘,神异初彰,闿惠覃布,诞惟圣天子赫濯之威,以致百灵效顺,川海徵祥,亶其然乎!
昔贰师剑刺大宛之山,而流水溢出;耿恭拜祷疏勒之井,而清泉奔涌;并能拯军士于渴乏者,著万里之奇功。乃今井养不穷,三军获福。予之不敏,其曷以答兹鸿嘉之赐哉!是用勒之贞珉,以志不朽云。
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 日

姐妹宫

平海天后宫作为世界第一座妈祖分灵宫庙。开台首尊妈祖金身(现供于台南大天后宫)就是来自于平海天后宫。平海天后宫与台南大天后宫缔结“姐妹宫”,其庆典活动于2011年1月11日至13日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天后宫举行,此次活动是平海天后宫与台南大天后宫为加强海峡两岸之间妈祖文化的联谊和交流,进一步促进妈祖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发挥妈祖文化连接两岸同胞的感情纽带作用,活动以“同谒妈祖,共享平安;结亲联谊,构建和谐”为主题,邀请东南亚、台湾、港澳地区和泉州市等地方信众200多人,参加活动的当地信众将有1000多人。这是秀屿区平海天后宫有史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庆典活动,这将有力地推动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增强妈祖文化连接两岸同胞的情感纽带作用。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