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展览 | “一花一世界:丝绸之路上的互学互鉴”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
总书记2017年5月14日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曾这样谈及古丝绸之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精神,传播互学互鉴理念,6月19日下午,“一花一世界:丝绸之路上的互学互鉴”展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银瀚厅开幕。该展是“2020年丝绸之路周”主场活动内容之一,邀请了大同市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海南省博物馆、合浦县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旅顺博物馆、南京市博物总馆、内蒙古大学、宁夏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西藏阿里地区古如江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扬州博物馆等19家丝路沿线博物馆及文化研究机构展示19件/组代表性的丝绸之路主题文物。
第一单元:丝路古代丝绸之路跨越高山和沙漠,突破地理的限制,连通古代中国、周边国家和西方。经过近百年来的研究,人们渐渐明确,丝绸之路不只是一条简单的线路,它是一张网络,无论东西南北,无论是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西南丝绸之路。
第一单元通过大同博物馆的花卉人物纹金盘、合浦县博物馆的湖蓝色玻璃杯和绿柱石混合串饰、内蒙古大学的《燕然山铭》摩崖与“汉山”题刻拓片以及西藏阿里地区古如江寺的“宜侯王”文鸟兽纹锦分别展现沙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及西南丝绸之路。花卉人物纹金盘
(大同市博物馆藏)
湖蓝色玻璃杯 & 绿柱石混合串饰
(合浦县博物馆藏)
中蒙联合考察拓制燕然山摩崖图片
(内蒙古大学)
“ 宜王侯”文 鸟兽纹锦
(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古如江寺藏)
第二单元:互通丝绸之路曾以中国输出的丝绸最为代表性,但丝路上交流的却不局限于丝绸和丝织技艺。在这条路上,得以交流的还有其他的物质和商品。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帛锦绣、瓷器以及铁器等相继西传;西方各国的石榴、葡萄、香料等奇珍异物也纷纷东来。
该单元通过甘肃省博物馆的神人纹鎏金银盘、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鎏金石榴花纹银盒、南京市博物总馆的鎏金莲花宝子香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印花棉布、宁夏博物馆的石刻胡旋舞墓门,展现葡萄、石榴、香料、棉布以及舞蹈等西域特产的传入;通过广东省博物馆的黑漆描金人物纹女红桌、上海博物馆的景德镇窑青花帆船图花口盘以及吐鲁番博物馆的铁器和皮具,展现东方漆器、瓷器以及生铁的西传。神人纹鎏金银盘
(甘肃省博物馆藏)
鎏金石榴花纹银盒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鎏金莲花宝子香炉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印花棉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石刻胡旋舞墓门
(宁夏博物馆藏)
黑漆描金人物纹女红桌
(广东省博物馆藏)
景德镇窑青花帆船图花口盘
(上海博物馆藏)
铁刀、铁锥和皮革制品
(吐鲁番博物馆藏)
第三单元:互学
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之路,更是一条发展之路。丝绸之路的贯通,为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以及印刷术等科学技术的大规模传播提供了可能。
该单元通过海南省博物馆的伊斯兰教徒珊瑚石墓碑、旅顺博物馆的石雕礼拜佛陀浮雕、扬州博物馆的拉丁文墓碑、苏州博物馆的《大隋求陀罗尼》经咒、国家图书馆的后晋天福四年具注历、吉林省博物院的“煌丕昌天”海船纹菱花铜镜以及敦煌研究院的莫高窟北区出土印刷遗物,展现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天文、历法、航海技术及印刷术等在丝路的传播。伊斯兰教徒珊瑚石墓碑
(海南省博物馆藏)
石雕礼拜佛陀浮雕
(旅顺博物馆藏)
拉丁文墓碑
(扬州博物馆藏)
《大隋求陀罗尼》经咒 梵文本
(苏州博物馆藏)
后晋天福四年具注历
(国家图书馆藏)
“煌丕昌天”海船纹菱花铜镜
(吉林省博物院藏)
回鹘文木活字
(敦煌研究院藏)
精挑细选出的这些展品,既能代表丝绸之路上往来流通的物质和商品,又能代表东西方空前活跃和丰富的科技文化交流。这些商品和技术,勾勒出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更展现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互学互鉴带来的重大影响。
“一花一世界:丝绸之路上的互学互鉴”文物展将持续到8月23日,其海报展持续到9月20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