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从佛国到人间 | 塔的故事

摘要:   中国的古建筑  往往只有一、两层  少数楼阁可以达到四、五层  在无数“匍匐”于地面的古建筑之中  唯有一种古建筑  敢于向上突破  它便是  塔  (塔与其他建筑物的高度对比,图中的开元寺塔为河北定州开元寺塔,制图@陈随/星球研究所)  ▼  它们有的存在于繁华都市  为我们上演一场  古典与现代的视觉碰撞  (乌鲁木齐红山 ...

  中国的古建筑

  往往只有一、两层

  少数楼阁可以达到四、五层

  在无数“匍匐”于地面的古建筑之中

  唯有一种古建筑

  敢于向上突破

  它便是

  

  (塔与其他建筑物的高度对比,图中的开元寺塔为河北定州开元寺塔,制图@陈随/星球研究所)

  

  它们有的存在于繁华都市

  为我们上演一场

  古典与现代的视觉碰撞

  (乌鲁木齐红山古塔和中信银行大厦,摄影师@郝沛 )

  

  有的于青山环绕之间

  皓洁静穆、遗世独立

  (云南巍宝山古塔,摄影师@熊发寿)

  

  有的身处丘山

  见飞鸟投林、天地苍茫

  仿佛文人笔下的水墨画

  意蕴悠长

  (河南嵩山嵩山风景名胜区-法王寺塔,摄影师@刘客白)

  

  有的在雪山映衬之下

  高贵而神圣

  (川西塔公草原木雅金塔,摄影师@Greatwj)

  

  如今

  数以万计的古塔

  遍布大江南北

  (中国主要古塔分布,图中标注的时代为古塔始建的时代,上文数据出自:张驭寰《中国佛塔史》,制图@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它们从何而来?

  又为何如此醒目?如此多样?

   01

  缘起佛国

  

  

  本不是中华文化的产物

  它源自佛门

  故乡在古代印度

  在那里

  它被人叫做窣[sū]堵坡

  (Stupa)

  本意为“坟墓”

  它最初的身形

  全不似如今的高挑清瘦

  圆滚滚的身体之中

  安放着佛祖坐化后的

  真身、舍利等佛门圣物

  接受着无数信徒的朝拜与敬仰

  (印度桑吉大塔,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窣堵坡形式佛塔,图片源自@Wikimedia Commons)

  

  在文明的相互交流当中

  窣堵坡跟随着佛教的脚步

  大致通过三条路线传入中国

  并随之不断变化出

  新的名字和样貌

  第一条路线为南线

  窣堵坡从印度经由泰国、缅甸

  来到我国云南地区

  吸收了傣族文化的特点

  摇身一变

  变为窈窕富丽的“傣族塔”

  (勐焕大金塔,为云南最大的空心佛塔,摄影师@杨清舜)

  

  第二条路线为中线

  佛教翻越喜马拉雅山脉

  与西藏本土宗教相融合

  演化出藏传佛教

  俗称喇嘛教

  窣堵坡

  也在藏族文化的熏陶下

  化作细颈圆腰、塔身白皙的

  “喇嘛塔”

  (西藏扎什伦布寺喇嘛塔,摄影师@李珩)

  

  第三条路线为北线

  大约在东汉时期

  窣堵坡从西域进入中原

  初期被直译为“浮屠”或“浮图”

  而后中原人采用了梵文

  佛陀(Buddha)之音韵

  又加以“土”字作为偏旁

  表达“葬佛土冢”之意

  专门造出一个汉字

  “塔”

  来称谓它们

  在中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它们开始野蛮生长

  有的干脆简化为椭圆形

  塔体紧密无缝

  被形象地称为

  “蛋塔”或“无缝塔”

  无缝塔极为稀少中原鲜少留存,现存比较有代表性的塔云南大姚白塔,此塔既受藏传佛教的影响,也受中原的影响,图片源自@Wikimedia Commons)

  

  有的在形象上

  如同在“蛋塔”之上

  加建中国式的屋顶

  是为“五轮塔”

  (福州涌泉寺山门外的五轮塔,摄影师@楠静杰)

  

  还有一些

  将原先的“窣堵坡”

  浓缩为“塔刹

  设置在建筑顶部

  以单层的本土建筑承接

  是为“塔身

  最后再以“塔基”收尾

  外来建筑与传统建筑

  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

  神韵天成

  是为“亭阁式塔”

  (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单层亭阁式佛塔,摄影师@杨虎)

  

  然而

  单层的亭阁式塔还不足以

  体现人们的崇敬

  在虔诚的信徒心中

  需要以最高贵的建筑

  供奉众佛

  楼阁

  这种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它以自身替换了

  单层亭阁所属的塔身部分

  整体营造一种挺拔、向上的态势

  是为“楼阁式塔”

  (西安大雁塔,摄影师@孙岩)

  

  登临楼阁式塔

  凭栏远眺

  人们置身于

  高远空灵的情境之中

  似乎离佛国净土更进一步

  而原先塔中的遗骸、舍利等

  在中国入土为安的丧葬思想下

  也从塔的内部转移至地下

  并模仿陵墓建筑建立

  地宫

  (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出土的鎏金藏式佛塔,位于底座正中的塔身周围,还分布有四个青花盖罐,形制海内罕见,摄影师@杨虎)

  

  回溯前文

  塔刹、塔身、塔基、地宫

  各个部分拼装在一起

  一座“塔”基本的形态

  就此形成

  (塔的主要构造示意图,以雷峰塔作为参考,制图@陈随/星球研究所)

  

  就在窣堵坡彻底改头换面

  变身为中国塔的同时

  从东汉到隋唐

  战争频发、民生疾苦

  世人看不到安稳生活的希望

  因而“普度众生”的佛教一经出现

  便俘获了众多的信徒

  甚至帝王将相都在此之列

  全国各地都掀起

  兴修佛教建筑、雕塑的浪潮

  (请横屏观看,云冈石窟中的昙曜五窟,象征五代北魏皇帝,以“帝王即佛”辅助统治,摄影师@石耀臣)

  

  北魏

  首都洛阳

  建有1300多座佛塔

  南朝

  建有500多座佛塔

  隋代

  隋文帝先后三次诏令

  在全国80多个地方建塔

  上述之中不乏百米高塔

  (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塔,摄影师@石耀臣)

  

  越华丽越显赫的佛塔

  越能满足信徒的崇敬之心

  越雄奇越伟岸的佛塔

  越能体现众佛的至高无上

  然而

  中国此前少有

  建设高层建筑的先例

  缺少经验和技术的中国人

  是如何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将期待中的佛塔立于人间的呢?

   02

  脱胎换骨

  首先

  是材料升级

  中国建筑素以木构见长

  佛塔传入中国之后

  当然也是使用木材来建造

  (山西应县木塔,中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摄影师@卢俊江)

  

  中国历史上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