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延续西安文化根魂 挖掘古城文化标识

摘要: 长乐未央文化是西安的根与魂,是西安区别于其他大城市的个性所在,也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特色和魅力。西安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彰显文明大国形象中应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迹最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是历史留给西安的珍贵财富。保护历史大遗址,是西安的责任,更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2012年7月,西安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 ...

文化是西安的根与魂,是西安区别于其他大城市的个性所在,也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特色和魅力。西安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彰显文明大国形象中应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迹最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是历史留给西安的珍贵财富。保护历史大遗址,是西安的责任,更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

2012年7月,西安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的重大决策。同年8月,成立大遗址保护特区,通过了《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决定从2012年到2020年分三个阶段推进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工作,并将总面积8.58平方公里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作为特区建设的启动项目。

四年来,我市坚持一手抓历史遗址保护,一手抓群众生活改善,创造了西安大遗址保护的成功模式;四年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未央宫遗址保护初见成效,已建成6.1平方公里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区,受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高度评价;四年来,通过保护汉长安城遗址,西安市不仅实现了周边1.5万名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提升,更深度挖掘西安文化标识,增强文化感召,以更强势的文化形象重返世界舞台。

如今的汉长安城遗址,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未央宫遗址内嫩柳随风摆动,桃花绽放新蕊,成为市民游客的又一大好去处,时有汉风爱好者来到未央宫遗址前,着汉服、跳汉舞、吟汉赋,引来众多国际友人围观,仿佛汉时盛景重现。




千年汉城向世界展笑颜




岁月匆匆,一晃四载。


从2012年7月至今,汉长安城从蛰伏西安西北角,被时光淡忘、岁月掩埋甚至村落遮蔽的广阔遗址,一跃成为世界级文化遗产,赢得全球的关注。恰似一位从历史烟尘中醒来的汉家公主,刚刚揭开面纱一角莞尔一笑,就惊艳了世界。

时间回溯到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将都城定于长安。公元前200年,城内最早的建筑——长乐宫修建完成。到汉武帝时期,汉长安城达到了自己的巅峰,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仅城墙周长就达25公里,规模远超同时期的罗马城、拜占庭城和巴格达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汉长安城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更是汉文化的发源地,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也是以这里作为起点。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说,“汉长安城是我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都城遗址,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的重大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如果你在四年多前踏入遗址,看到的却是一片萧瑟。“由于历史原因,这里居住着51个村近10万名居民。”现任汉长安城特区党工委副书记席正赢说,“出于对遗址的严格保护,这里的水、电、暖等市政配套设施严重滞后,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都与遗址区外差别很大。”一边是千年遗址,对这里的传承保护既是西安的责任,更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一边是10万名居民,吃喝拉撒一个都不能少,这不仅关乎民生改善,也是西安城市形象提升的一大课题。


两难抉择,何去何从?


西安选择为这座千年古都大胆“留白”。2012年7月,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的重要决策,并通过了《实施方案》,决定从2012年到2020年分三个阶段推进特区工作,并将未央宫遗址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作为特区建设的启动项目。

2013年春节,未央宫申遗区的搬迁全部完成。2013年10月28日,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区正式向社会开放。2014年6月22日,由中国、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申遗,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成为世界级文化遗产。坐落在西安西北角的千年汉家都城,向世人展开了笑颜。




以非凡魄力迎接非凡挑战



未央宫遗址申遗成功后,随着国内外各家媒体的聚焦和全世界考古、历史爱好者的关注,汉长安城遗址的人气空前高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接受着来自国内外的大力点赞。未央区委书记、汉长安城特区党工委书记汪文展说,“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面对厚重的文化我们充满敬畏,面对光荣的使命我们倍感压力。”

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址最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是中华民族具有核心地位的历史文化宝藏,对它的保护也是史无前例的工程,在国内外文物保护史上都没有成熟模式可以借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项目文本主要负责人陈同滨表示,汉长安城的保护目标是整体保护、和谐发展,但它也是一个“非凡的挑战”。“这个挑战包括要实现遗址本身真实完整的保护和传承;解决遗产地75平方公里内数万人的生产生活的现实问题;以及解决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可持续问题。这三个问题都是非同一般的问题,现在叠加在一起,我们解决起来也要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之间相互配合。”

在记者的采访中,特区相关负责人坦言,当前遗址保护的模式和路径还不明晰,特区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平衡用地、建设资金矛盾依然突出,制约汉长安城特区发展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怎样在遗址保护与民生发展之间取得最大的公约数,是摆在特区建设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既然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那么特区的建设也唯有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西安区域特点的大遗址保护利用新路。今年年初,未央区委、区政府和汉长安城特区党工委、管委会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汉长安城特区发展的实施意见》,为特区今年的工作和接下来  3年至5年间的中长期发展做出了详细规划。实施意见明确,特区将以科学有效的保护理念和现代技术,体现遗址的真实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让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世代相传。特区还将坚持创新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以创新理念统领特区各项工作,加速各类资源要素融合,努力破解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特区发展新突破。




从一个奇迹走向下一个奇迹



申遗成功不是结束,恰恰是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新的开端。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未央宫遗址区的提升已经在有序推进。2014年年底,汉长安城国家遗址公园被列入全省30个重大文化项目。2015年,遗址文化景区概念性规划基本完成,5处游客服务中心全面开工,安门大街、直城门大街保护展示方案正在完善,直城门遗址博物馆建设正在推进,经过全面提升的未央宫遗址区已经成为很多市民、游客参观休闲的新选择。在2015年的西洽会暨丝博会上,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特区还引进了7个有利于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的文化保护、旅游观光等特色产业项目,为大遗址保护注入新动力。

2016年,是特区成立的第4年。“截至目前,未央宫遗址区内5处游客服务设施的建设已经完成,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特区管委会综合办主任毛新亮告诉记者,“我们还投入80余万元,集中开展了未央宫遗址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初步形成了未央宫遗址区的绿化美化方案。这个方案特区已经和省市有关部门进行了反复沟通,听取了多方面专家的意见,并向市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

除了正在日益焕发出活力的未央宫外,整个汉长安城遗址区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按照《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要求,特区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启动实施了“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这个工程包括几大部分,首先是有序推进以直城门大街、安门大街、宣平门大街为重点的道路系统展示工程;第二项是推进以未央宫、明光宫、长乐宫、渭河古桥为重点的遗址本体保护展示工程;还有就是以城墙、城门、宫门等为重点的城郭展示工程。这几项完成以后,市民游客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汉长安城遗址的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对这片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有更全面的了解。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实施方案》,2020年底将完成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同时特区整体保护和建设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遗址区成为体制机制完善、管理科学高效、人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突出的城市新区。那时,这座2000多年前西汉王朝的都城,会成为西安城边上最大的“绿肺”,不仅继续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造福,也会以另一种面貌,接受来自全世界游客的仰望。

回首4年多的特区之路,席正赢倍感责任重大,但又信心十足,“2000多年前大汉王朝的都城能这么完好的保存到现在,这已经是个奇迹。而市委、市政府建设特区的决策和我们的工作,都是希望这里在百年以后,能够成为更让人惊叹的奇迹。就像专家们所说的那样,前不愧古人,后不负来者!”


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