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森木塞姆千佛洞

摘要: 森木塞姆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  森木塞姆千佛洞位于新疆库车县东北的牙哈乡克日什村,距库车县城约40千米,是晋代至宋代时期当地古龟兹王国重要的佛教石窟群遗址。  森木塞姆千佛洞是古龟兹东部最大的一处佛教石窟群,其开凿年代可上溯到魏晋时期,下限则为唐代的回鹘时期。(森木塞姆千佛洞远景)  洞窟散布在森木塞姆沟谷高耸的山崖上,现已编 ...
森木撒姆石窟 : 位于库车县牙哈乡克内西村西北山谷中,距库车县城30多公里,是库车县境内西北最偏远的窟群。“森木撒姆”,维吾尔语的意思为“涓涓渗出的泉水”。因为这个山谷实际上是一个小盆地,涓涓清泉从山脚下涌出,在盆地中形成一条小溪,弯弯曲曲,长约500米。从建筑上看,森木撒姆的石窟群气势雄伟,规模宏大,洞窟分布在四周的崖壁上,远处望去,如一幢幢大厦在深山中拔地而起,蔚为壮观。编号的洞窟有54个,中区还有面积约1 500平方米的地面寺院遗址。石窟的型制类似克孜尔石窟,大多为中心柱式。壁画的风格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壁画都是用粗线条画出轮廓,然后在轮廓内用平涂法来表现细部。树木大都作帆形、蝶形或掌形。前期壁画的题材多取佛本生故事,而佛本生故事中又以猕猴的题材居多。以11号、43号和22号窟为前期代表。后期壁画用“屈铁盘丝”式的细线条画出人物的轮廓线,然后用色晕染。树木的开头形状除了帆形、蝶形外,出现三五花瓣式的树顶,间有圆滑而较粗的细线条,较前期更为刚劲而挺秀。后期壁画以5号、41号和42号石窟为代表。石窟壁画为典型的龟兹风格,但能看到来自中原文化的影响。1906年德国考察队曾到此割剥壁画,因此许多洞窟遭到破坏。
森木塞姆千佛洞

(森木塞姆千佛洞) 

  森木塞姆千佛洞位于新疆库车县东北的牙哈乡克日什村,距库车县城约40千米,是晋代至宋代时期当地古龟兹王国重要的佛教石窟群遗址。 

  森木塞姆千佛洞是古龟兹东部最大的一处佛教石窟群,其开凿年代可上溯到魏晋时期,下限则为唐代的回鹘时期。 

(森木塞姆千佛洞远景) 

  洞窟散布在森木塞姆沟谷高耸的山崖上,现已编号的洞窟有52个,在直径800米的范围内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区。其形制可分为中心柱形支提窟、大像窟、小穹庐顶支提窟、毗诃罗窟及讲经窟五类。 

(正壁佛龛) 

  中心柱形支提窟由前室、主室、中心柱及后室组成。早期的洞窟多为纵券顶,中心柱流行正壁一龛制;晚期的洞窟窟顶出现穹窿顶样式,同时出现了正、左、右、后四壁各开一龛的新形制。 

(大像窟) 

  大像窟为纵券顶,在中心柱前壁即主室正壁塑立大佛,佛像高多在10米以上。中心柱左、右、后三面设有甬道;后室左、右、后三壁凿有涅槃台或像台。大像窟规模较大,地位重要,整个石窟群都以其为中心进行开凿。 

(奇特的穹庐顶) 

  小穹庐顶支提窟平面呈方形,由前室和主室组成,无中心柱。穹庐顶绘有莲花及条幅状的立佛和菩萨七身藻井,带弧面八角形,为整个龟兹地区其它石窟中所无。 

(洞窟内壁画) 

  毗诃罗窟平面大多呈长方形,横券顶,窟内四周凿有石台,开有壁炉和明窗。洞窟内保留有大量壁画,其题材以本生、因缘和佛传故事为主。 

(精美的壁画) 

  本生故事主要有“舍身饲虎”“须达拏本生”“月光王施头”等;因缘故事主要有“梵志燃灯供养”“沙弥守戒自杀”等;佛传故事则主要有“初转法轮”“佛涅槃图”等。此种壁画题材与当时龟兹地区盛行小乘佛教有密切关系。 

(人物壁画) 

  壁画中的人物多运用土红色进行轮廓勾画,晕染法表现明暗与立体,用色艳丽。晚期洞窟壁画则出现了汉族及回鹘的画风,反映出各民族佛教文化的相互交流。 

  讲经窟设有甬道,规模巨大,面积达30平方米左右,多为横券顶,窟内四周凿有台阶,开有壁炉和明窗。 

  森木塞姆千佛洞为研究新疆地区古代佛教艺术以及中原与西域之间的佛学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1996年11月,森木塞姆千佛洞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