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古埃及的神庙建筑

摘要: 古埃及的建筑以规模宏大著称。建筑形式有多种多样,包括金字塔、神庙、宫殿、陵墓、城堡等等,建筑材料多用石材,因而保存至今的宏大建筑物为数不少。其中,宏伟壮丽的神庙是古埃及人留下来的典型石造建筑物,经历了数千年,至今仍巍然耸立在尼罗河畔,充分显示了古埃及人的高度智慧和精湛的建筑技术。一、神庙建筑的格局古埃及的神庙多建在卢克索。“卢克 ...

古埃及的建筑以规模宏大著称。建筑形式有多种多样,包括金字塔、神庙、宫殿、陵墓、城堡等等,建筑材料多用石材,因而保存至今的宏大建筑物为数不少。其中,宏伟壮丽的神庙是古埃及人留下来的典型石造建筑物,经历了数千年,至今仍巍然耸立在尼罗河畔,充分显示了古埃及人的高度智慧和精湛的建筑技术。

一、神庙建筑的格局

古埃及的神庙多建在卢克索。“卢克索”一词是阿拉伯语“宫殿”的意思,当阿拉伯人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他们对众多宏伟的宫殿感到震惊,于是就用“宫殿”一词命名了这座城市。而在古代埃及,这座城市叫做底比斯,是埃及历史上新王国时期包括第1820王朝,约公元前1567—前1085的首都。底比斯城跨尼罗河两岸,东岸是法老(即古埃及国王)的居住地,有金碧辉煌的宫殿和巍峨壮丽的神庙,拥有100座城门,号称“百门之城”西岸沿尼罗河边缘山崖数十公里长的地带是墓葬区。在国力鼎盛的新王国时期,庙宇代替金字塔,成为埃及的主要建筑形式。从埃及建筑发展史来看,古王国被称为伟大的金字塔时代,新王国则是庙宇建筑的黄金时代,首都底比斯的庙宇建筑比比皆是,造型别致,格调迥异,有的宏伟壮观,有的古朴典雅,有的则以精巧的装饰见长。

新王国有两种主要的庙宇建筑:一种是为神建造的神庙,在神庙里供奉着神像;一种是为祭祀已故法老建造的祭庙。这一时期,太阳神阿蒙已成为全埃及崇拜的主神,埃及大多数神庙都是为供奉阿蒙神而建造的。这种神庙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宏大,其建筑设计和外形几乎是固定不变的。神庙总体呈长方形,一般为南北走向,四周环以围墙,所有的建筑物都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在此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神庙的四大组成部分:塔门、露天庭院、列柱大厅和神殿。“塔门”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是“大门”的意思。塔门是古埃及神庙的入口,在神庙入口两旁采用高大石结构,其上有雕刻、线脚和檐口。因庙门建在两座对称的巨大梯形塔楼之间,故称塔门。塔门的两侧,对称地竖立着法老的一对或几对雕像,有的雕像前还有一对高大的方尖碑。方尖碑是古埃及建筑中特有的一种装饰性的巨大石柱,也是古埃及最为流行一种纪念碑,通常是用整块花岗岩或者石英岩凿制而成。新王国时期,埃及工匠多采用阿斯旺地区产的质地优良的红花岗岩,以整块巨大岩石制成方尖碑,重达几百吨。方尖碑的外形整体呈方顶尖柱状,底部为正方形,向上逐渐变窄,呈金字塔形状,顶端形似金字塔尖,镶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当旭日东升,照到方尖碑的顶端时,它像太阳一样射出耀眼的光芒,代表着太阳的光芒和生命,成为太阳神崇拜的象征。方尖碑四面镌刻着象形文字或图画,包括宗教性题词(常用以奉献太阳神阿蒙)和法老生平的事迹常用以纪念法老在位若干年。从中王国时期起,历朝埃及法老在大赦之年或炫耀胜利之时竖立方尖碑,而且成双成对地耸立在宫殿和神庙塔门两旁。塔门前是一条两旁排列着狮身人面像(或狮身羊头像)的大道,即斯芬克斯大道,通往尼罗河边。到了新王国时期,方尖碑用以显示埃及法老的权力和他们对众神之王阿蒙神的崇拜,已成为埃及帝国权威的强有力的象征。方尖碑碑体上镌刻的象形文字记载埃及对外战争的胜利、庆典或其他重大事件。

通过塔门,进入露天庭院。这是一座方形开阔庭院,庭院的三面环绕着列柱式走廊,另一端,即庭院的后部,从一条逐步升高的通道,进入列柱大厅,大厅屋顶由多根巍峨的圆柱架托着,中央的两排圆柱略高于其他圆柱,形成高低不等的两层屋顶,便于通风和采光。列柱大厅无固定形式,可呈长方形或正方形。从列柱大厅继续前行,地面更高,光线却越来越暗,空间也越来越小,最后进入神庙的一间长方形屋子,即为神殿,神殿内设有神龛,供以神像。在神殿周围还有祭司的住房和库房,库房用作储藏粮食和存放举行宗教礼仪的必需品。到神庙参拜,亦有森严的等级差别,一般信徒只允许聚集在露天庭院中央设置的大祭坛前拜神,不能进入神庙主体的内部;节日的仪式在露天庭院或列柱大厅举行,普通祭司可以进入列柱大厅,只有法老或其代理人大祭司才能进入神殿。在神殿里,大祭司清洗神的雕像,放置替神准备好的食物和熏香等祭品。

埃及神庙的这种布局和设计,确定了以后神庙建筑的基本法则,新王国时期的许多神庙,都是从这一基础上加以发展的,不过并非一成不变,这是因为有些神庙不是由一位法老按照一种设计规划建成的,总得经过几代法老的营造。每位法老对建造神庙都是雄心勃勃,希望自己的设计和布局超过前人,总是喜欢在原先的神庙上添砖加瓦,增设新的建筑,这种攀比之势,导致神庙规模不断扩大,形制趋于复杂,但总体设计却很少有创新。古埃及神庙建筑的典范,当推卡纳克和卢克索的阿蒙神庙。

二、卡纳克神庙

在底比斯古城的北部,现代卡纳克村附近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神庙,这就是著名的卡纳克神庙,“卡纳克”为现代阿拉伯语地名,意为“寨子”。卡纳克神庙是献祭阿蒙神的,它的一些局部始建于古王国时期(包括第36王朝,约公元前2686—前2181年),尔后由新王国诸法老不断加以扩充,一直持续到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前332)时代,前后绵延2000余年。神庙的基本建筑物是新王国第18王朝(约公元前1567—前1320年)的阿蒙霍特普三世、图特摩斯一世、三世分别建造的,后来第19王朝(约公元前1320—前1200年)的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以及第20王朝(约公元前1200—前1085年)的拉美西斯三世相继进行扩建,到新王国之末,卡纳克神庙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复杂庞大的建筑群,仅塔门就有10座之多。这个建筑群是以阿蒙神庙为主体建筑,还包括其南面的穆特女神庙和西南角的洪苏神庙。位于建筑群中心的阿蒙神庙呈正方形,四周围以高墙,全部用石块垒成,磨光对缝,异常坚固。南、北、东墙各长500米,占地总面积在300,000平方米以上。一条平坦的狮身羊头像(阿蒙神的圣兽)大道从尼罗河畔直通北面的第一塔门,这些圣兽相向而卧,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夹道“仪仗队”。进入第一塔门后,神庙内宏大的建筑物便一一展现在眼前。这里庭院众多,石柱林立,柱身布满了精制浮雕和优美的象形文字。神庙界域内的名胜古迹甚多,如第18王朝女法老哈特舍普苏特的方尖碑立于第3、第4塔门之间,原有两座,其中的一座已被罗马人掠走,留下的一座高29.5米,重320,000吨,是埃及现存最高的一座方尖碑。由于石质坚硬,文字凿刻较深,方尖碑基座上的象形文字碑文至今清晰可见。图特摩斯三世文献大厅位于第六塔门之后,大厅墙壁上刻有著名的《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以编年史的形式记录了这位赫赫有名的法老军事远征的辉煌战果。在埃及现存的象形文字历史文献中,这是一部文字最长、内容最重要的编年史,堪称一部伟大的“石头文献”。从图特摩斯三世文献大厅经过一座殿堂,进入这位法老建造的节日大厅,这里是图特摩斯三世向阿蒙神表示敬意、为军事远征胜利举行庆典活动的场所。在节日大厅里曾发现古代埃及的一部重要档案文献——《卡纳克王表》,王表中载录了从古埃及第1(约公元前3100—前2890)的美尼斯到第18王朝的图特摩斯三世共62位法老的名字。这份珍贵的文献1843年被法国人盗走,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节日大厅还素以“动植物园大厅”而著称,厅内墙壁上刻着奇花异草、水果、鸟类、牲畜以及各种珍奇动物的图案,这些动植物是图特摩斯三世在位的第25年由亚洲远征胜利后带回埃及的。在第八塔门以东,神庙围墙之内,有一圣湖,南北长120米,东西宽77米,湖水深达数米,碧蓝可爱,湖面上有圣舟。圣湖是太初混沌努恩的象征,即远古之水。每逢宗教节庆,阿蒙神庙祭司乘坐圣舟,在圣湖上划行,以圣湖之水洁身。据说,圣湖之水,3000年来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既不干涸,也不满溢。据分析,圣湖距尼罗河不到两公里,湖底层为沙质,因而尼罗河水得以渗入湖内,圣湖地下也可能有古河道,导致水的渗入量与蒸发量大致相当,出现了神奇不变的水平面,故有“圣湖”之说。

卡纳克神庙中最令人惊叹不已的建筑,就是介于第二和第三塔门之间的列柱大厅,从拉美西斯一世开始兴建,经塞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三代法老鼎力修造而成。列柱大厅占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共有134根圆形大石柱,分16行排列着,是世界上最大的圆柱建筑物。巨大的圆柱通常有植物性根基,密密地立在一起,如同创世时的沼泽地,象征纸草灌木丛,代表湿润又原始、孕育了万物的地貌。建筑师为了解决大厅的采光问题,特意把位于中央的两列圆柱造得比旁边其他的圆柱稍高,使大厅中间部位的天花板抬高,形成高低不等的两层屋顶,阳光和空气可以透过屋顶的高侧窗进入大厅内部。中央的两列圆柱共12根,每根高达21米,直径3.6米,需六七人才能合抱,柱头雕成盛开的纸草花状,每根柱顶可容纳百人站立。而两旁的其他122根圆柱,每根高约19.8米,柱头呈含苞欲放的纸草花蕾状。所有的柱身和大厅四壁都镌有琳琅满目的浮雕和着色象形文字,屋顶天花板模仿天空,在浅蓝色的背景上点缀着许多黄色的星星,正中位置绘有展开双翅的圣鹰,使整座大厅呈现气象万千之态。列柱大厅的南北两侧外墙刻有精美的历史浮雕,记载塞提一世在巴勒斯坦的胜利和拉美西斯二世在卡叠什战役中击败赫梯人的战绩。圆柱的运用,是新王国建筑艺术的一项成就。而第19王朝的建筑物,多以宏伟见长,从列柱大厅那种巨大仿纸草柱可以看出,建筑师追求的是一种气势雄伟的效果,那134根巍然高耸的巨石圆柱,犹如森林中的参天古木,站在柱下仰首望去,高不可攀,人越发显得渺小,这正是列柱大厅设计者的用心之处。

阿蒙神庙南约300米处,建有穆特神庙,两庙之间通过一条斯芬克斯大道相连。穆特神庙东西长250米,南北长约300400米,整体呈不规则梯形。这座神庙的柱廊皆模仿纸草茎束成的柱子,是因为神庙象征世界被创造时首先露出水面的地表,而高大的柱廊则象征地上的纸草丛。穆特神庙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建造的,但前塔门是托勒密王朝时代的建筑。洪苏神庙位于在阿蒙神庙的西南角,这座神庙建于拉美西斯三世时代,除前塔门由托勒密五世建造外,其内部建筑均由拉美西斯诸法老所装饰。这是一座典型的古埃及神庙,一色标准的塔门、露天庭院、列柱大厅和神殿建筑。洪苏神庙通过塔门前的斯芬克斯大道将卡纳克神庙与卢克索神庙连为一体。

三、卢克索神庙

卡纳克神庙以南,距开罗674公里的旅游胜地卢克索,还有一座遐迩闻名的新王国神庙——卢克索神庙。它坐落在底比斯古城遗址的南半部,靠近尼罗河,与河岸平行。第18王朝的阿蒙霍特普三世在此地建造美丽的神庙,供奉众神之父阿蒙、神后穆特和神子洪苏。后来图坦卡蒙、霍连姆赫布先后加建,至拉美西斯二世时基本建成,托勒密王朝时代亦加建了一小部分。尽管如此,卢克索神庙的艺术风格仍然是统一的,完美地体现出新王国时代的神庙建筑法则。卢克索神庙全长260米,宽60米,总体呈长方形,其北端高大的塔门为拉美西斯二世所建,高25米,长65米,塔门墙壁上镌刻着节日庆典和拉美西斯二世在卡叠什战役中驾驭双马战车、挽弓射敌、战胜赫梯人的浮雕,同时还刻有记述这次战役的象形文字铭文。一条南北方向的斯芬克斯大道通向塔门,塔门前矗立着拉美西斯二世的6个巨大坐像和两块23米高的方尖碑,上面镌刻着美丽的浮雕和象形文字。方尖碑原为一对,其中的一块于1831年被法国人掠走,耸立在巴黎协和广场上,剩下的一块仍立于原处。

经过塔门后便进入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第一露天庭院,长57米,宽51米。庭院西北角有一套3间小室,是供奉阿蒙、穆特和洪苏的神殿。露天庭院四周被两排74根纸草式圆柱所环绕。庭院东侧前排圆柱之间装饰着拉美西斯二世及王后涅菲尔塔丽的坐像,王后宝座上饰以纸草和莲花浮雕。整个庭院的墙面均以优美的浮雕装饰着,四面设有门道。第一庭院后面就是卢克索神庙最为雄伟的大柱廊,由阿蒙霍特普三世所造,后经图坦卡蒙和霍连姆赫布扩建而成。大柱廊由14根高达20米的两列圆柱组成,柱头形状宛如绽开的纸草花,造型优美,别具一格。两排列柱支撑着巨大石块制成的沉重横梁,产生出一种庄严厚重的效果。大柱廊的壁面刻有精美细致的浮雕,反映阿蒙神庙节庆活动的盛大场面。

从大柱廊末端进入第二露天庭院,系阿蒙霍特普三世所建。这座庭院东西北三面环绕着优美的纸草形状柱丛,柱头的设计仿效含苞欲放的纸草微状花蕾,无论从任何方面观察,每排都是12根柱子,排列优美协调。列柱的一束束纸草式柱头,被顶端石料块连结在框缘上,形成一组美丽的纸草捆扎状花蕾图案。在整个卢克索神庙中,阿蒙霍特普三世纸草柱露天庭院特别以优美著称,被视为第18王朝完美建筑的典范之一。第二露天庭院的南侧是列柱大厅,也同样为阿蒙霍特普三世所建。大厅有32根石柱,排成4行,每行8根,柱头均雕成含苞欲放的花蕾形状。列柱大厅后墙有门通往神殿。神殿内有4个过道室,第一过道间供奉着穆特神和洪苏神;第二过道间东侧有一“诞生间”,以墙上绘饰的阿蒙霍特普三世的母亲穆特维阿与阿蒙神象征性的婚礼,还有众神协助阿蒙霍特普三世降生的画面,以此证实这位法老继承王位的合法性。卢克索神庙的规模远不如卡纳克神庙大,但它布局严谨,结构对称,并以其华美的大柱廊和阿蒙霍特普三世柱式露天庭院著称。它被认为是第18王朝建筑艺术的骄傲,代表着新王国初期以来风靡埃及的神庙设计风格,即整体呈长方形,塔门、露天庭院、列柱大厅和神殿等基本部分均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卢克索神庙集中体现了新王国建筑师们的精心构思,不愧为古埃及建筑艺术的瑰宝。

新王国时期的神庙建筑格局,通过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表现得十分清楚。这两座神庙宏伟壮观,堪称古埃及神庙建筑的杰作。第19王朝以后神庙建筑虽然还在继续,但是就建筑学角度看无多大变化,更没有什么创新;到第20王朝时,神庙建筑已近尾声。后来的托勒密王朝时代,菲莱岛上的伊西丝神庙,也不过是仿照第18王朝的神庙设计建造的。可以说,神庙是古埃及在建筑方面的最后杰出成就,为埃及建筑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几千年的岁月流逝,昔日埃及宏伟的神庙多已变得残缺不全,但人们依然能够从中想见它们当年的雄姿,神庙同金字塔一样,是古埃及文明高度发展的见证。

作者:令狐若明

原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