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

摘要: 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王台乡小坪村东北2.5公里的小积石山大寺沟中,是我国著名的石窟群。  炳灵寺石窟历史悠久,距今已近1600年。石窟开凿于西秦的建弘元年(420年)或更早。此后,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元、明,各代都有程度不等的新窟营建,或重修重绘。唐代是炳灵寺石窟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共开凿窟龛135个。西秦、北魏、唐代和明代是炳灵寺历史上佛教最为兴盛的四个阶段。  炳灵是藏 ...
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王台乡小坪村东北2.5公里的小积石山大寺沟中,是我国著名的石窟群。  

  炳灵寺石窟历史悠久,距今已近 1600 年。石窟开凿于西秦的建弘元年(420年)或更早。此后,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元、明,各代都有程度不等的新窟营建,或重修重绘。唐代是炳灵寺石窟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共开凿窟龛135个。西秦、北魏、唐代和明代是炳灵寺历史上佛教最为兴盛的四个阶段。 

  炳灵是藏语“香巴本郎”音译的简称,意为“十万弥勒佛洲”。现存窟龛主要集中在下寺西岸南北长350米、高30米的峭壁上,附近的佛爷台、洞沟、上寺等处也零星分布有窟龛,共有216个。其中,下寺附近184个。  

  遗存彩塑和石雕造像776身,壁画1000多平方米,摩崖刻石4方,墨书或刻石纪年铭文6处。炳灵寺最大的洞窟是169窟和171窟。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曾有记载:“河峡崖傍有二窟。一曰唐述窟,高四十五丈。西二里,有时亮窟,高百丈、广二十丈、深三十丈,藏古书五笥。” 二窟开凿在离地面六、七十米的悬崖绝壁上,沿三转五回盘旋而上的栈道天梯可以到达二窟。 

  169窟开凿于西秦时期,是炳灵寺规模最大、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洞窟,是炳灵寺石窟的精华所在。窟内存有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北壁正中的大立佛。其造型严谨、手法简练、比例谐调。 

  该窟南壁的大立佛,眉目俊秀,衣纹线条简单流畅,衣服下面的肌肤依稀可见。窟内北壁保存有西秦建弘元年墨书题记,这是我国已知石窟中最早的造窟题记,因此这里是中国唯一一处可以确认的十六国时期石窟寺遗存,窟内保存的西秦塑像和壁画尤为珍贵。 

  171龛是唐代的弥勒佛大像龛,依山开凿雕刻,高达27米,原来是石胎泥塑,现在泥塑部分早已经毁坏。虽不能看到它完整的体貌,但仍保存着唐代造像面型丰满、比例匀称的特征。这样巨大的雕塑,没有高超的艺术技法是很难实现的。  

  北魏时期的代表石窟主要为125、126、128、132等窟,充分反映了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中原佛教艺术风格。 

 

  (上右图: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炳灵寺的壁画真实地反映了十六国时期西北地区人民的社会风貌、音乐舞蹈以及装饰、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169窟西秦建弘元年的壁画中,可以看到与东晋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中妇女形象极为相似的女供养人的形象。壁画用遒劲的线条表现了云鬓叉髻、披巾飘带、盛装打扮的妇女的形象。还有两幅维摩诘图,一幅描绘了菩萨装的维摩诘居士卧病在帷帐内,手扶床沿奋力欲起和张口雄辩的模样;另一幅描绘了菩萨装的维摩诘侍立在释迦牟尼佛的一侧的情形。 

  隋、唐的壁画,由于元、明以来密宗画的刷新和重制,保存下来的不多。隋代壁画主要是8窟南北壁的供养菩萨画像。元、明两代的壁画比较有特色的有3窟西壁上层的元代佛教故事画,3窟南壁元代的八臂观音和168窟南壁的明代八臂观音。这些壁画虽然都是以密宗为内容的,但是其绘画的技法却仍然继承了唐宋的传统,线条圆润严谨,使用浓重热烈的色彩来装饰。 

  1961年,炳灵寺石窟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炳灵寺石窟
关键词:

炳灵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