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王正儒|唐代宁夏地区的粟特胡人与丝绸之路——考古石刻材料与文献的互证

摘要: 内容摘要:对于唐代军事战略与商贸往来而言,沟通中外的丝绸之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若干城镇又是这条交通道路上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宁夏地区大量考古发现,更显示出这一区域多元、生动的社会文化面貌。文章以出土石刻材料为主,结合传世文献,梳理唐代原州、盐州、灵州等今天宁夏辖境地点的粟特人及其聚落与交通网络,进而考察这 ...

内容摘要:对于唐代军事战略与商贸往来而言,沟通中外的丝绸之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若干城镇又是这条交通道路上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宁夏地区大量考古发现,更显示出这一区域多元、生动的社会文化面貌。文章以出土石刻材料为主,结合传世文献,梳理唐代原州、盐州、灵州等今天宁夏辖境地点的粟特人及其聚落与交通网络,进而考察这一区域发展与中古中国政治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宁夏地区;唐代;丝绸之路;粟特人

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第一次把汉代中国与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Herrmann)根据考古发现,将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与小亚细亚,进一步说明这是一条古代中国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陆路丝绸之路基本走向形成于两汉,东起长安或洛阳,经陇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兰州),然后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出玉门关。在这一沟通东西的交通要道上,今天的宁夏地区是往西或向北的交通孔道。因此,对于中古中国的军事战略与商贸往来而言,这一区域承担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具体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但重要性却始终不减。本文以考古资料为主,结合传世文献,梳理唐代原州、盐州、灵州等今天宁夏辖境地点的粟特人及其聚落与交通网络,进而考察这一区域发展与中古中国政治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原州地区的入华粟特人

原州(今宁夏固原)在唐代长安通往西域丝绸之路上具有重要的枢纽地位。长安与河西重镇凉州(今甘肃兰州)之间,邠州、泾州、原州、会州皆为重要中转,为当时一大道通途。原州之于中原政权的重要战略地位由来已久。北魏太延二年(436)置高平镇,就被视为“国之藩屏”,是当时著名的北方军镇之一; 平城向西的交通往来,多仰赖原州为枢纽之一的鄂尔多斯南缘路。正光末年六镇起义爆发后,这里也是官军重要根据地所在,《周书·贺拔岳传》称,三秦、河、渭、瓜、凉、鄯州咸来归款,贼帅夏州人宿勤明达降于平凉”,平凉即原州附近。永熙二年(533),贺拔岳布置北部边境防御时,也是“率众趣平凉西界,布营数十里,托以牧马于原州”,足见当地不仅战略意义突出,还是牧马要地。北周文帝宇文泰认为“高平霸业所基”,在此设置总管府,入隋唐依然是重要的军戎基地,其西边的陇山余脉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得外阻河朔,内当陇口,襟带秦凉,拥卫幾辅”之便。

原州的重要战略枢纽地位为考古发现所证实,固原出土北朝墓葬就反映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表明这里是中外文化汇聚混融之处。北周李贤墓所出凸钉装饰玻璃碗,是萨珊王朝玻璃制品的典型器物;另有一工艺精美的鎏金银瓶,腹部三组人物图像,内容皆是古希腊神话故事,是一件有代表价值的萨珊贵金属工艺风格的巴克特里亚器物,皆是西方文化传入、盛行于此地的反映。另外,吐谷浑慕容威墓和铁勒契苾氏墓的出土遗物也证明这里华戎交汇、东西文化交流频繁的现实。固原南郊大型粟特人家族墓地正是出现于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当中。

1982-1995年,在宁夏固原西南发掘出八座隋唐墓葬,其中隋墓一座,唐墓八座,出土七方墓志,其中六方为史姓,当是入华昭武九姓史国人。对这批材料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了解原州地区北朝、隋唐时期粟特胡人的存在形态与特点,同时既可以看到当地外来部 众与中原政权之间的互动,也可以证实原州与西域之间的直接联系。

六座史姓粟特人墓葬皆坐北朝南,每座墓葬之间距离数百米不等,由东向西一线排开,依次为史索岩墓、史铁棒墓、史诃耽墓、史道洛墓、史射勿墓和史道德墓。据《史射勿墓志》记载:“公讳射勿,字槃陀,平凉平高县人也。其先出自西国,曾祖妙尼波匿,并仕本国……俱为萨宝。世子诃耽,次子长乐、安乐、大兴、胡郎、道乐(洛)、拒达。”另据《史铁棒墓志》可知其为史大兴之子。由此,史射勿、史诃耽、史道洛与史铁棒,便构成一族三代。史索岩及其妻安娘和史道德另成一家,《唐史索岩墓志记载》:公讳索岩,字元贞,建康飞桥人也。其先徙宦,因家原州……曾祖罗,后魏宁远将军、西平郡公,食邑八百户……祖嗣,镇远将军、通直散骑常侍,袭爵西平郡公,鄯、廊二州诸军事,鄯州刺史。

史射勿北朝末年的经历,《史射勿墓志》载:“保定四年,从晋荡公东讨。天和元年,从平高公于河东作镇。二年正月,蒙授都督。其年二月,被使,从郯国公征玉壁城。建德五年,又从申国公击破轵关,大蒙优赏。宣政元年,从上柱国齐王宪掩讨稽胡。”从中看到,史射勿祖父尚未进入河西地区,其父也无甚作为。史射勿仕宦生涯第一次重要经历,就是保定四年(564)追随宇文护征伐北齐,此后他又参与一系列北周东伐战役,于宣政元年(578)协同宇文宪讨伐稽胡,显然北周在关陇地区的军事动员是史射勿积累政治资本、进入官僚体制的重要契机。和史射勿的名、字仍然保留着明显音译痕迹不同,史索岩一家入华的时间明显要稍早,他本人至少已是入仕北周体制的第二代。对此学者认为,史索岩一家与曾任北周凉州刺史的史宁家族、晚唐魏博节度使史宪诚家族,应该都是原本居于凉州、臣属于北凉政权的部众,太延五年(439)北魏灭亡北凉后被强制东迁,进入北魏在河西一带设立的军镇,比如位于原州高平镇、灵州薄骨律镇以及夏州统万镇等。

与史索岩义宁二年(618)归顺唐朝有别,史射勿之子史诃耽早在李唐政权进入长安之前,就与之取得联合。《旧唐书·丘行恭传》中有记:“原州奴贼数万人围扶风,郡太守窦?崾兀???拢?糁惺尘。?拔匏?樱?诙嗬肷ⅲ?缎泄д咔в嗥铩P泄?财淝跚?抵钆?艄灿?寰?P泄в致饰灏偃耍?愿好茁螅?峙>疲?砸柙粲?E?Сひ荆?泄?终吨??狡渲谠唬骸?甑炔⑹呛萌耍?我蚴屡??鳎?固煜潞盼??簦俊?诮愿┓?唬骸?父氖鹿?!?泄?势渲谟耄ㄇ穑┦??糙颂?谟谖急保?莨饴淮蠓颉4悠骄┏牵?盅?佟⒘跷渲堋⑼跏莱洹Ⅰ冀ǖ拢?粤⑹庋??谧笠桓?羝铮?痛蜕鹾瘛!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