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沈从文:蜀中锦

摘要:  作者 :沈从文  编者按:近日,“长乐未央——历代锦绣珍品特展”正在四川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展出。为了让大众更好地了解蜀锦制作工艺、历史文化和织造技艺传承,特别刊发沈从文先生撰写的相关文章,以飨读者。蜀江锦院·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蜀锦织造活态展示区谁都知道“蜀锦”是指四川成都织造的花锦,可是蜀锦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在历史发展中,每个 ...


  

作者 :沈从文

  

编者按:近日,“长乐未央——历代锦绣珍品特展”正在四川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展出。为了让大众更好地了解蜀锦制作工艺、历史文化和织造技艺传承,特别刊发沈从文先生撰写的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蜀江锦院·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蜀锦织造活态展示区

谁都知道“蜀锦”是指四川成都织造的花锦,可是蜀锦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在历史发展中,每个时代花样有什么特征,它和江浙生产又有什么不同?还少有人认真注意过。试来问问在学校教纺织工艺图案的先生,恐怕也不容易说得明白。原因是如不能把文献和实物相互印证,并从联系和发展认真探讨分析,不论是成都蜀锦还是江宁云锦,都不大容易搞清楚。

春秋战国以来,锦出陈留,薄质罗纨和精美刺绣出齐鲁。可知当时河南、山东是我国丝绣两个大生产区。汉代早期情形还不大变。因此,政府除在长安设东西二织室外,还在齐地设三服官,监造高级丝绸生产。为团结匈奴,每年即有几千匹锦绣运出关外赠予匈奴诸君长。近年在内蒙古、新疆出土的锦绣,证明了历史记载的真实。当时上层社会用锦绣也格外多,“刺绣纹不如倚市门”之谚,一面反映经商贩运的比生产的生活好,另一面也说明生产量必相当大,才能供应各方面的需要。

  

“长乐未央——历代锦绣珍品特展”文物展示区

蜀锦后起,东汉以来才著名,三国鼎立,连年用兵,诸葛孔明在教令中就曾说过,军需开支,全靠锦缎贸易,产量之大,行销之广可想而知。曹丕是个花花公子,好事卖弄,偶尔或者也岀点主意,作些锦样,因此在《典论》中曾说,蜀锦下恶,虚有其名,鲜卑也不欢迎。还不如他派人织的“如意虎头连璧锦”美观。说虽那么说,曹氏父子还是欢喜使用蜀锦。到赵武帝石虎时,蜀锦在邺中宫廷还占重要地位。唐代以来,河北定县、江南吴越和四川是三大丝绸生产区,吴越奇异花纹绫锦,为巴蜀织工仿效取法。然而张彦远写《历代名画记》却说唐初太宗时,窦师纶在成都作行台官,出样设计10多种绫锦,章彩奇丽,流行百年尚为人喜爱。唐代官服计6种纹样,又每年另为宫廷织200件锦半臂、200件赠外国使节礼品用的锦袍,打球穿的花锦衣,且有一次达500件记载。《唐六典·诸道贡赋》中,且具体说起四川遂州、梓州每年必进贡“樗蒲”绫。这种梭子式图案织物到宋代发展为“樗蒲”锦,元明还大量生产,现存不下20种不同花样,极明显多由唐代发展而出。五代时,蜀中机织工人又创造大幅“鸳鸯衾”锦。后来孟昶投降北宋,仓库所存锦彩即过百万匹。北宋初文彦博任成都太守,为贡谀宫廷宠妃,特别进贡织造金线莲花灯笼锦后,直到明清还不断产生百十种各式各样的灯笼锦。成都设“官锦坊”,所织造大小花锦,又设“茶马司锦坊”,换取国防所需要的车马,有些在《蜀锦谱》中还留下一系列名目,且在明清还有织造。宋代每年特赐大臣的7种锦名也还可在明清锦中发现。元代成都织十样锦名目还在,就现存过万种明锦分析,得知大部分花纹图案到明代也还在生产。蜀锦在艺术上的成就或工艺上的成就都显明,是万千优秀织工在千百年中不断努力得来的。蜀锦式样,从现存明锦中必然还可以发现百十种。近百年来格子式杂色花五彩被面锦,清代名“锦?缎”,图样显明出于僮锦而加以发展,19世纪晩期生产上至北京宫廷下及民间,都还乐于使用,其实也远从唐代小团窠格子红锦衍进而来。现代晕色花样花锦,则是唐代蜀中云裥锦的一种发展。

杏黄地团凤灯笼妆花缎 清

蜀锦生产虽有悠久光辉工艺传统,2000年来究竟有些什么花样特点,元人费著《蜀锦谱》曾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但是过去实少有人能结合实物做进一步研究。一般人只不过知道近代格子杂色花被面锦是蜀中锦之一而已。近年来,我们对于古代锦缎曾作了些初步探索,对蜀锦才有了些常识。古代工艺图案花纹极少孤立存在。汉代部分工艺图案多和当时神话传说有一定联系。《史记·封禅书》等记载东海上有三神山,上有白色鸟兽和仙人一道游息同处,长生不死,通过艺术家想象,因此不仅反映在当时铜、陶制博山香炉和酒樽等器物上作为装饰,同时还广泛使用到一般石、漆、铜、木的雕刻装饰纹样上,丝绣也多采用这个主题,作成各种不同发展。图案基本是鸟兽神人奔驰腾跃于山林云气间。有些锦缎又在花纹间加织文字,如“登高明望四海”,可知创始年代,显然和登泰山封禅有关,如非出于秦始皇时期,必是汉武帝刘彻登泰山时。“长乐明光”是汉宫殿名目,“子孙无极”是西汉一般用语,由此得知这些丝绸图案必成熟于西汉。汉文化的普遍性表现于各方面,丝绸也受它的影响,这些在中国西北边缘地区发现的2000年前的锦缎,即或是长安织室的产物,我们却可以说,古代蜀锦也必然有这种花样。晋人陆翙著《邺中记》即提起过“大小明光”“大小登高”诸锦名目,更证实直到晋代,蜀锦生产还采用这种汉代图案。唐代蜀锦以章彩奇丽见称,花树对鹿从图案组织来看,还保持初唐健美的风格。梭子式图案的樗蒲绫、锦,花纹有龙凤、对凤、对牡丹、聚宝盆等不同内容一二十种。宋代灯笼图案花锦发展到明清更加丰富多彩。格子杂色花样,如用它和汉代空心砖图案比较,可知或许汉代就有生产,特别是中心作柿蒂的,原出于汉代纹样。唯就目下材料分析,则出于唐代,建筑彩绘平棋格子的形式和它关系密切。此后约1000年,凡是这种格子花锦,即或不一定是蜀中生产,也可以说是“蜀式锦”一个典型品种。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旧政权官僚政治的腐败无能,军阀连年混战割据,蜀锦生产受摧残打击十分严重,仅有一点残余。在生产花纹图案方面,又因为和优秀传统脱离,无所取法。提花技术方面也不能改进,花纹色彩都不免保守,难于和日新月异的近代上海、南京、苏杭各地生产竞争。直到近年生产组织有了基本改变,由分散到集中,才得到新的转机。近年来虽努力直追,还是进展较慢,不能如本省其他部门工艺生产有显著提高。因此,谈到民族优秀遗产,求古为今用,综合民族的和民间保存下来的万千种锦缎好花样,并参考苏杭新提花技术,求改进蜀锦生产,使蜀中锦在国内外重新引起广大人民的重视,恢复本来盛名,应当是今后做研究工作的和主持生产工艺设计以及保有优秀技术和丰富经验的织锦工人共同努力的一个方向。看看近年四川改进的竹器,成绩就十分出色。但是研究工作要踏实,首先得有种新的认识,工作也相当艰巨。得抽出一定人力,投入大量劳动来整理材料,必须真正明白有些什么优秀遗产,才能好好利用这个优秀遗产!如停顿在原来认识基础上,只根据极少部分资料半出附会,半出猜想,说这是唐,那是宋,谈研究,谈改进,都不能不落空。

(文章写于1959年,摘自沈从文著《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沈从文谈艺术与文物》)


本文刊于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转载请注明来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

      上一篇下一篇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