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蓝氏城Bala Hissar

摘要: 即蓝市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为大夏都城。后为大月氏都城。《后汉书·西域传》: 大月氏国 “居蓝氏城”。蓝市城 : 西域城名。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作监氏城,《魏书·西域传》作卢监氏城。即先后为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及大夏国都城之巴克特拉(Bactra)。 蓝市(heam-zjiə),可能是Bactra的别称Alexandria的略译。故址在今阿富 ...
即蓝市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为大夏都城。后为大月氏都城。《后汉书·西域传》: 大月氏国 “居蓝氏城”。
蓝市城 : 西域城名。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作监氏城,《魏书·西域传》作卢监氏城。即先后为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及大夏国都城之巴克特拉(Bactra)。 蓝市(heam-zjiə),可能是Bactra的别称Alexandria的略译。故址在今阿富汗北部马札里沙里夫以西23公里处之Ba-la-Hissar废墟。贵霜王朝时期,是大雪山以北地区的佛教中心,有小王舍城之称。
 巴里黑 : 元西域城名。见于《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西游录》作班城、《长春真人西游记》作班里城、《圣武亲征录》及《元史·太祖本纪》作班勒纥、《元史·察罕传》作板勒纥、《元史·速不台传》作必里罕、《明史·西域传》作把力黑。中世纪以来阿拉伯—波斯地理文献作Balkh。缘其地诸山产宝石,故名。1220年至1221年,蒙古西征军两度占领此城。先后属察合台汗国、帖木儿帝国。故址在今阿富汗北部马札里沙里夫以西23公里处的Bala-Hissar废墟。
  拔底延城 : 西域城名。见于《魏书·西域传》。《北史》作薄罗、《续高僧传》作薄佉罗、《正法念经处》作婆佉罗、《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作缚喝罗、《往五天竺国传》作缚底耶、《新唐书·地理志》作缚叱城。故址在今阿富汗北部马札里沙里夫以西23公里处的Bala-Hissar废墟。


巴尔赫位于省会马扎里沙里夫城西22公里处,濒临巴尔赫河,该地在公元前500年就有村庄,约在公元前330年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后来成为中亚希腊化奴隶制古国——大夏(巴克特里亚)国首都薄知(Bactria)。因其建城之早,因此有“众城之母”的声誉。嗣后数世纪,该城落入各个游牧民族手中,在中文古典书籍中又作“薄提”、“缚喝”《魏书·西域传》:“薄知国,都薄知城,在伽色尼南……多五果”。“吐火罗国……国中有薄提城,周匝六十里,城南有西流大水,名汉楼河,土宜五谷,有好马、驼、骡。其王曾遣使朝贡”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薄提国隶属于嚈哒,二国合贡白象一只。
400公元年,法显在巴尔赫发现了佛教很普遍。
7世纪初,阿拉伯人入侵波斯之前,玄奘发现了很多佛教徒住在巴尔赫。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作“缚喝国”:“缚喝国。东西八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北临缚刍河。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人皆谓之小王舍城也。其城虽固居人甚少。土地所产物类尤多。水陆诸花难以备举。伽蓝百有余所。僧徒三千余人。并皆习学小乘法教。”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作“薄渴罗”。唐高僧玄照曾路过薄渴罗,到纳婆毗诃罗国(Navahihara)。
阿拉伯人侵略波斯之后,波斯国王亚兹得格尔德三世(Yazdgerd III)曾逃往巴尔赫避难。巴尔赫人开始皈依伊斯兰教。
阿拉伯人牢固占领该城后,巴尔赫成为呼罗珊的首府,城市范围大为扩展,如此一直延续到阿拔斯和萨曼王朝统治时期。作为王朝首府和学术中心享有盛誉。
1221年成吉思汗占领“巴里黑”(即巴尔赫),实行屠城,此城成为一片废墟。14世纪初,巴帖木儿重建该城。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年)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等出使西域,曾到过八剌黑(巴尔赫),“城周围十余里,居平川无险要……田地宽广,食物丰饶”。当时帖木儿帝国国王沙哈鲁派遣一子为八剌黑城总督,在他的管理下,八剌黑城相当繁荣,西南各国商人聚居此城中,运来的番货很多。1480年传说在临近的马扎里沙里夫发现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的陵墓,又使得巴尔赫降到次要地位。1850年巴尔赫归并到阿富汗。现巴尔赫只是一大片废墟中的一个小村庄,其中最重要的废墟是巴克特拉古城的城墙,周长11千米,其余的遗迹包括古代佛教圣墓及其他的伊斯兰清真寺,巴尔萨神殿也在该村,1973年人口有2735人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巴尔赫(蓝氏城)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