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德钦阿墩子古城

摘要: 位于德钦县升平镇的阿墩子古镇,是茶马古道上唯一保存完整的线路——阿墩子段的文化名镇。她被雪山环抱,连通汉藏文化,见证历史上西南边陲各少数民族和祖国大家庭在政治、文化、经济各项事业中的密切交流,互通有无,从而造就了独特的阿墩子多元民族民间文化古镇。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风情在一个方园不到二平方公里的小镇上,即可让人领略到藏、纳、白、回 ...

      位于德钦县升平镇的阿墩子古镇,是茶马古道上唯一保存完整的线路——阿墩子段的文化名镇。她被雪山环抱,连通汉藏文化,见证历史上西南边陲各少数民族和祖国大家庭在政治、文化、经济各项事业中的密切交流,互通有无,从而造就了独特的阿墩子多元民族民间文化古镇。

茶马古道阿墩子段。

茶马古道阿墩子段起于升平镇阿墩子古城,终于阿东村,长约15公里。是目前迪庆境内仍在使用且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段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梅里段形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时期,至今还是滇、川、藏结合部各民族交往的重要通道。位于德钦县佛山乡,全长30公里,由溜筒江古渡口、扎纳古驿道、梅里水古驿站和梅里水马帮保护神庙以及藏文石刻群组成。是目前茶马古道中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段古道。

    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风情

    在一个方园不到二平方公里的小镇上,即可让人领略到藏、纳、白、回等数个少数民族风情。走在古老的街道上,仿佛置身赡姆斯·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那文中所描绘的所有情景,如金字塔般的雪山、古老的藏传佛教、道教文化、天主教堂无一不似在讲述阿墩子古城的原型。

    阿墩子古城,是茶马古道滇藏线上的重要枢纽,又是千百年来藏民们朝拜卡瓦格博圣地的重要起始和终点站。自唐宋以来,随着藏汉文化、政治、经济的密切交流,阿墩子古城不断成长成熟,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多元文化古镇。古城目前仍保留着古老的街道布局,古供水系统和藏、汉、纳、白结合的民居建筑。阿墩子古城内原著居民仍占多数,他们保留着康巴藏族原始的弦子、锅庄歌舞艺术,又友好地接纳了回族、纳西族、白族、汉族的多种宗教和文化艺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美妙绝伦的雪山峡谷,潜藏无限有待开发的旅游文化宝藏。

    阿墩子古镇保存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有清真寺、余家马店、鹤丽会馆遗址、县衙遗址、古墓群、德钦林寺、海正涛烈士故居、古炮台、扎达茸摩崖石刻等。从阿墩子古城到阿东村的这一条线路,初步考证为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的茶马古道,计划申报省级茶马古道阿墩子段文化保护项目。

    滇藏茶马古道重镇、藏传佛教神山文化核心区

    阿墩子古镇,是茶马古道滇藏线上的三省之交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和文化交流地。在方圆7公顷的土地上,居住着160余户原住居民,600余人,其中藏族占80%,其它少数民族有回、纳、汉、白等。

    古镇坐落在举世闻名的梅里雪山西面,国道二一四从古镇边经过。四周有雪山环绕,两边有雪山、清泉、飞瀑,如洁白的哈达飘舞,又如姑娘长长的水袖飞动。自古以来,这里即是汉藏物资和文化交流重镇。又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于阿墩子又是藏传佛教八大神山之一的卡瓦格博脚下的唯一大镇,历经千年,成为宗教文化的发展区域。同时,也造成了独特的阿墩子多元文化特色。

    阿墩子四周都是绵绵雪山,从远古的笨波教,到公元6世纪佛教传入以来,都提倡人与自然互敬互爱之和谐观,使阿墩子四周凡有山皆有名,凡有水皆有灵,凡一切自然之物,都会受到尊重的自然神山文化大观。

    格局完整的古镇

    古镇最初人类活动可考证到3000年以前。形成村落,可考证到明正德年。形成规模,却完全与茶马古道的兴起,和朝圣卡瓦格博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虽然历经沧桑,但古镇的三纵三横街道布局依然,传统民居形式,也是最适合于阿墩子特殊环境的布置,虽然几经翻修,旧貌依然未改。中心茶马街的景观水沟系统,流淌数百年。古老的啦嘛寺,和异域清真寺,仍然静静地矗立在百年之前的原址上。让人进入其中,而仿佛置身隔世情景。

    多民族多宗教融合的民居建筑群

    阿墩子街道以如鱼游出之地形而辟三纵街道,从四周高山的任意角度都可以俯瞰到古镇全貌。以土掌顶为主的民居,中间镶嵌圆顶古朴的清真寺。红墙上经幡飘动的啦嘛庙,半山转动的金碧辉煌的大转经筒,走在大街小巷,就象走进整个古道文化的发展时空。

    阿墩子的民居,集藏、汉、纳、白风格,但又可从各民族聚集地而分别体现。民居的传统材料为土木结构。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各户型空间较小且各户相连,防震性很强。以石材为基础,当地的“阿嘎萨”粘土为筑墙面屋或顶土材料。建房钧选择向阳、背风方式。习惯于建房计划时就地取石料,还请活佛占扑此地是否吉祥,或请活佛到实地进行祈地仪式,择吉日动土。房屋结构和风格基本保持未变。 

    卡瓦格博地域独特的文化中心

    自从700多年前,藏传佛教高僧噶玛巴希,在禅定中发现了卡瓦格博神山为莲花生大师所预言的胜乐金刚圣地之后,开启了藏传佛教朝拜卡瓦格博的先河。从此,世代信奉佛教的藏族善男信女们,就踏上了回归生命真相之途,历经千年而未止步。由此带来了藏区各地的宗教、歌舞、艺术文化。宋元之后,辟出汉藏互市的茶马古道。从四川、云南、西藏、印度、尼泊尔往来的大批商队,又给阿墩子注入更多更新鲜的文化血液。更加成就了阿墩子独特的区域特色文化,成为卡瓦格博地区文化交流中心。这些独特的文化形式表现在:日常劳作、婚礼、丧礼、谈情说爱、聚会、庆典、宗教活动等各方面。歌舞类有:著名的德钦弦子,锅庄舞成为了人们载歌载舞庆祝互动的民间艺术。情卦,是年青人们谈情说爱的一种对歌。劳动号子,打麦调、冲墙调等,又能让人们在繁忙的劳动之中显出乐观悠雅的情调。

    阿墩子的当地语言,又系藏语康巴语中的一支,有别于纯正的康巴语,又比香格里拉的古藏语更接近于书面用词。经初步考证,应是唐时第三次藏语文字改革的成果。阿墩子的语言,又集中体现了卡瓦格博地区的语言特点,又吸收了汉、回、纳等民族的语言特点,有极大的人类学研究价值。

    凡在卡瓦格博地区流行的各种民间文化形式,都会被带到阿墩子展示。因为这里又是德钦县府所在地,历来成为卡瓦格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