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Afrasiab阿夫拉西阿卜古城遗址(康居地、悉万斤、飒秣建)

摘要: 乌兹别克古代粟特城址。在撒马尔罕城北。城平面为三角形,面积219公顷。北部建于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4世纪被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军队占领;古希腊人称此地为马拉坎达。至撒马尔罕城北,居住区已扩大至整个古城 ,成为粟特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中心。出土的这一时期的雕塑少数与希腊罗马神话有关,有的与祆教崇拜有关。还有国王会见外国使节的彩色壁画。阿 ...
阿弗拉西亚布(Afrasiab)古城遗址
阿弗拉西亚布(Afrasiab)古城遗址位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区东北部,地势平坦,略高出周边地表。周围被现代城市环绕,北距泽拉夫善河3公里。阿弗拉西亚布遗址为古代粟特城址,据说是康国的治所所在。

阿弗拉西亚布古城是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著名的古代城市之一,从公元前6世纪起至公元1220年止,这里一直延续着中亚古代城市文明的辉煌,直至被蒙古人毁灭。从苏联时期开始,B.FI.BflTKHH和A.M.TePeHoAcKHH对阿弗拉西亚布古城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和研究工作。

阿弗拉西亚布古城现存平面近于倒置的等边三角形,北部东西最宽1.8公里,南北长1.7公里,占地面积约220万平方米。古城北部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居住区已扩大至整个古城(图三八)。

北部中心位置有近似正方形的城堡,边长约90米。城堡周边有三道防御城墙,表明了该城的主城发展情况(图三九)。主城以南为第四道城墙围绕的居民、手工业区。现有的城市布局主要反映了伊斯兰化时期以后阿弗拉西亚布古城的城市布局和发展情况。古城内地面凹凸不平,文化层保存较好,厚度达8-12米。根据已揭露出的文化层,阿弗拉西亚布古城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即阿契美尼德时期(前6世纪-前329年)、希腊化时期(前329年-前2世纪)、粟特时期(5-8世纪)和伊斯兰化时期(8-9世纪)。

在阿契美尼德时期的文化层中,发现有土坯、黏土修建的房屋遗迹和陶器(图四〇),同时发现有保存完好的陶窑。比较重要的一件文物是带有手持弓箭的阿契美尼德王或神明形象的石印记。

希腊化时期,阿弗拉西亚布古城已经占据现存古城的绝大部分,成为该时期中亚地区具有发达手工业和商业的大型城市。城址内出土陶器以生活器皿为主,典型器物有双鎏釜、罐、杯、钵及各式高脚杯等(图四一-四七)。该期出土了很多陶质小塑像和浮雕,其中只有极少数的题材与古典时代的神话有关,大多数带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并与祆教崇拜有关。此时期,特别流行的是手持石榴或陶器的安纳希特女神塑像。

粟特时期,阿弗拉西亚布古城的文化层中出土了大量器物,说明当时手工业获得了极大发展。制陶业相当发达,出土有很多釉陶,陶器器形有罐、杯、碗、盆等(图四八)。玻璃器皿已经普遍使用,如耳杯、无耳杯、高脚杯、小瓶、长颈瓶等。在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陶塑雕像,包括人像、动物等(图四九、五〇)。同时,该古城也是中亚地区重要的造纸、造币中心。在城外墓地发现了很多陶棺,人头骨有变形现象(图五一、五二)。北部宫殿区内还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壁画,主要题材包括出行、狩猎、接见外交使节、朝觐等,其中还出现了典型唐代人物风格的游猎内容壁画(图五四)。

伊斯兰化时期,古城兴建了很多重要的清真寺、陵墓,并保留至今,如哈孜列特一赫兹尔清真寺、霍査一丹雅儿陵等。遗址出土了大量伊斯兰风格的陶瓷器,陶器器形有罐、碗、盆、壶、器盖、灯及陶塑动物等(图五三)。阿弗拉西亚布古城发掘时间较早,作为以土坯和草泥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土木建筑遗存,现存于地表的遗迹因长期风吹雨打以及人为破坏,保存状况很差。因此,迫切需要制定相应的文物保护规划,并进行保护工程建设。
乌兹别克古代粟特城址。在撒马尔罕城北。城平面为三角形,面积219公顷。北部建于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4世纪被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军队占领;古希腊人称此地为马拉坎达。至撒马尔罕城北,居住区已扩大至整个古城 ,成为粟特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中心。出土的这一时期的雕塑少数与希腊罗马神话有关,有的与祆教崇拜有关。还有国王会见外国使节的彩色壁画。
阿夫拉西阿卜城址(City Site at Afrasiab)
8 世纪该城并入阿拉伯哈里发国家 ,形成城堡、城区和外郭三部分 ,有4道城墙 。1220年该城被蒙古军破坏。中国史书称此城为康居地、悉万斤、飒秣建等,7世纪中国高僧玄奘曾到此地访问。

  Afulaxi'abu Chengzhi

  阿夫拉西阿卜城址

  City Site at Afrosiab

  中亚古代粟特城市遗址。位于今苏联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撒马尔罕城北郊。该城是撒马尔罕的旧城,一般认为即古代希腊人所说的马拉坎达。始建于公元前 6~前 5 世纪,公元 10~12 世纪达于鼎盛,1220年被蒙古军破坏,此后在其废墟南面建立新城。阿夫拉西阿卜一名源于古代伊郎史诗中所传说的国王吐兰的名字。从《史记》开始,该城以康居地、悉万斤、康国、飒秣建、萨末鞬等名屡见于中国史书。中国唐代僧人玄奘曾到此访问。1874 年起,俄国和苏联考古学家先后作过数次发掘,1958 年起由 B.A.希什金主持进行大规模的系统发掘。

  该城址平面大致呈三角形,北宽南窄,面积约 219 公顷。早期的文化层属前 6~前 4 世纪,发现有土坯、草泥建的房屋遗迹和轮制的陶器。前 4~前 2 世纪,居住区已扩展至整个古城,成为粟特最大的政治经济中心。出土许多陶质小塑像和浮雕,其中仅极少数与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有关,大多数则具地方性特征,与祆教崇拜相关。特别流行模制的手持石榴或陶器的安娜希塔女神像。8 世纪该城并入阿拉伯哈里发国家之后,城市由城堡、城区和外郭 3 部分组成。有 4 道城墙,每道开有 2~3 个城门,城上建有望楼。

  城内发现有宫殿、 清真寺、住房、商店、广场、石铺街道、供水设备等遗迹。出土有釉陶、玻璃器皿和串珠、尸骨瓮、武器、工具、饰物等。这些遗物及制陶、磨面和玻璃串珠工场、面包房等遗迹,表明城内有发达的手工业。在宫殿遗址中发现中世纪早期的多彩壁画,保存良好,色泽如新,有的留有粟特文题记。壁画内容为表现康国君主会见各国使节的场面和“公主出嫁康国图”等(见中亚中世纪早期粟特壁画)。此外还发现一些残存的木雕和灰泥雕像。这些发现对研究伊斯兰时期的粟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张广达 陈俊谋)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正文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正文A》

  扩展:

  图片来自:

  https://www.tripadvisor.cn/Attraction_Review-g298068-d485409-Reviews-Afrasiab-Samarkand_Samarqand_Province.html

  

图1-2 Afrasiab遗址 图源 Livius
图3 Afrasiab遗址位置 图源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飒秣建城 : 西域城名。见于《大唐西域记》。《经行记》作萨末鞬,《新唐书》作萨秣鞬,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以北3.5公里处之Afr-asiab高地上。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古波斯帝国时曾为索格底亚那的首府,当时称为Maracanda。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中亚,摧毁此城。公元7世纪起,逐渐成为丝绸之路枢纽之一。8世纪50年代,中国造纸术传入中亚,飒秣建成为阿拔斯王朝在东方的重要造纸中心。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Afrasiab阿夫拉西阿卜古城遗址康居地、悉万斤、飒秣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