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中亚的希腊化时代

摘要: 作者:林海村  亚历山大东征  中亚的希腊化城邦  希腊艺术的东传  巩乃斯河畔的斯基泰神庙第一节 亚历山大东征作者:林海村  公元前338年,生活在希腊文明边缘的马其顿人终于征服希腊所有城邦,但是马其顿国王菲力普二世却在自己的宫殿里被人谋杀。20岁的王子继承了王位,新王就是世界古代史上极负盛名的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前33 ...

作者:林海村


  亚历山大东征
  中亚的希腊化城邦
  希腊艺术的东传
  巩乃斯河畔的斯基泰神庙

第一节 亚历山大东征

作者:林海村



  公元前338年,生活在希腊文明边缘的马其顿人终于征服希腊所有城邦,但是马其顿国王菲力普二世却在自己的宫殿里被人谋杀。20岁的王子继承了王位,新王就是世界古代史上极负盛名的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前336—前323)。菲力普虽说是马其顿人,但是他崇尚希腊文化,不仅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请到王宫教他的儿子,还请来希腊最好的艺术家装修他的陵墓。他的梦想不仅是做全希腊的统治者,而且还要征服东方。
  为了实现先父的梦想,亚历山大戎马一生,在位13年间,转战埃及、波斯、中亚乃至印度河上游,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在罗马古城庞培(Pompei)发现过一幅公元前2世纪晚期马赛克地板画,现藏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Museo Nazionale,Naples)。据说根据公元前3世纪的作品复制,表现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在伊苏斯河(Issus River)大战波斯王大流士,生动再现了2400年前希波战争的壮观场面。
  希腊远征军到印度后,因厌战而哗变,拒绝继续前进。亚历山大不得不班师返回巴比伦。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因患疟疾死在巴比伦,时年32岁,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亦随之瓦解。公元前305年,亚历山大派驻埃及的部将托勒密(Ptolemy)与派驻两河流域的部将塞琉古(Seliucus)自立为王,希腊本土则在安提帕特之子卡山德控制下,基本奠定了希腊世界三分天下的格局。

第二节 中亚的希腊化城邦

作者:林海村










  尽管亚历山大征服世界的霸业未成,但是希腊远征军把古典艺术和希腊文化传入东方。希腊人有个特点,每征服一个地方就修筑一个城池,好像不住在石头城堡里他们就觉得不安全;然后希腊人在城内兴建体育场、希腊神庙、希腊式住宅和浴室等等,以解思乡之愁。
  希腊人在中亚修建了许多城市,通称“亚历山大城”(Alexandria)。中国古书有许多古译名,诸如犁靬、乌弋山离、蓝氏城等。据文献记载,东方各地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城市有70多座,目前已发现40余座。据法国考古团60年代调查,亚洲最靠东部的亚历山大城,一直建到阿富汗昆都士城东北的阿伊哈奴姆。
  阿伊哈奴姆位于喷赤河与科克恰河汇流处,地当军事要冲。以伯尔纳为首的法国考古团在此进行了持续15年的发掘,逐渐揭开了这座古城的全貌。阿伊哈奴姆古城和城内建筑具有典型的希腊艺术风格,例如,垒砌石块用金属锔钉联结并浇灌熔化的铅水加固;建筑布局往往以一连串房间或柱廊环绕一个中央庭院;立柱装饰有古典式三种柱头(多利克、爱奥尼亚、柯林斯);寓所的浴室用卵石铺成古典艺术风格的马赛克地板等。
  一条大街纵贯全城南北;城中央是宫殿区,面积达九万平方米,内有广场、官署和珍宝库;宫殿区的东、北、南三面分别建有神庙、体育馆和贵族的住宅。大街东侧是剧场和武器库。平民住房建在该城之东的卫城内。不过,城墙用土坯垒砌,这是吸收中亚本地的建筑艺术的特点。
  阿伊哈奴姆古城出土文物相当丰富,计有:希腊人物和神像雕刻、雕塑、太阳神阿波罗神像的鎏金银盘、大夏和印度古钱,甚至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的希腊哲学手稿。希腊人在粟特、大夏和犍陀罗等地定居后,中亚出现了一个希腊化世界。大夏统治阶层的希腊文化艺术与大夏本地传统文化艺术后来相融合,形成所谓“希腊大夏艺术”(Greco-Bactrian Art)。
  阿伊哈奴姆古城年代,约在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经历了塞琉古王朝和希腊大夏王国两个发展阶段。公元前250年,塞琉古王朝的大夏郡守狄奥多塔斯(Diodotus,前250—前240)宣告独立。除大夏本郡外,大夏割据的土地还有阿姆河以北粟特郡以及阿拉霍西亚郡(Arachosia)的一部分,史称“希腊大夏王国”(Greco-Bactrian Kingdom)。大夏首都监市城(亦作蓝氏城),在阿富汗西北马扎里沙里夫,而阿伊哈奴姆古城只是大夏境内一个普通城邦。
  大夏王欧提德姆斯(Euthydemus,前223—前200)和德米特里(Demetrius I,前205—前171)父子在位时期,曾经向四方广拓疆土,北达费尔干纳盆地,汉代文献称“大宛”。其名来自印度人对希腊人的称谓Yavana(耶槃那),相当于希腊语Ionia(爱奥尼亚)。公元前2世纪,德米特里及其将军弥兰德大举南侵,一度深入到印度中部乃至恒河下游。希腊人还在北印度犍陀罗地区建立希腊化王国,史称“印度希腊王国”(Greco-Indian King-dom),也即中国史书所谓“罽宾国”,公元前1世纪灭于来自中亚北方草原的斯基泰人。
  希腊人在犍陀罗地区兴建了许多希腊城市,同时开始对印度佛教发生兴趣。汉译佛经《那先比丘经》(巴利文Milindapanha)就有罽宾王弥兰德一世(Menander I,前155—前130)向舍竭城比丘问学的故事。文中说:“弥兰父王寿终,弥兰即立为国王。王问左右边臣言:国中道人及人民,谁能与我共难经道者?边臣白王言:有学佛道者,人呼为沙门。其人智慧博达,能与大王共难经道。”〔1〕
  关于希腊人在印度所建城市,《那先比丘经》说:“今在北方大秦国,国名舍竭。古王之宫,其国中外安隐,人民皆善。其城四方,皆复道行。诸城门皆雕文刻镂。宫中妇女,各有处所。诸街市里,罗列成行。官道广大,列肆成行。象马车步,男女炽盛。乘门、道人、亲戚、工师、细民及诸小国,皆多高明。人民被服,五色焜煌。妇女傅白,皆着珠环。国土高燥,珍宝众多。四方贾客卖买,皆以金钱。五谷丰贱,家有储畜。市边罗卖,诸美羹饭。饥即得食,渴饮蒲萄杂酒,乐不可言。其国王,字弥兰,以正法治国。”〔2〕
  舍竭城在巴基斯坦东北边境的Sialkot城,但是尚未进行考古发掘。不过,英国考古学家马歇尔对罽宾首都循鲜城(今巴基斯坦北部塔克西拉)进行过大规模发掘,从中可以了解到希腊建筑艺术在中亚传播的盛况。
  塔克西拉的西尔卡普(Sirkap)城是大夏希腊王德米特里(Demetrius,前200—前195)建造的,现存遗迹可分七层,第6—3层属于大夏希腊人统治犍陀罗时代(前189—前90),公元30年毁于大地;第2层现存建筑,属于斯基泰人和帕提亚统治时代。
  注释
  〔1〕E.G.Pulleyblank,“The Roman Empire as Known to Han Chin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19.1,1999,p.77.
  〔2〕《大正藏》第32册,页705。

第三节 希腊艺术的东传

作者:林海村













  古希腊艺术分为四个发展时期,也即荷马时期(前12—前8世纪),因荷马史诗是当时唯一文字史料而得名;古风时期(前750—前6世纪末),因这个时期雕刻艺术呈古朴稚拙的风格而得名;古典时期(前5世纪下半期—前334),指希波战争结束到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东侵;希腊化时期(前334—前30),指亚历山大东征至罗马灭亡埃及托勒密王朝时代。
  尽管亚历山大试图把希腊文化推向东方各地,但是文化征服却不像希腊远征军攻城占地那样容易;相反,希腊文化在许多方面被东方文化征服,演变成一种融合大量东方文化因素的希腊艺术。为了和古典艺术相区别,西方艺术史家称之为“希腊化艺术”(Hellenistic Art)。据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Strabo)记载,大夏王国的希腊人在鼎盛时期,影响力向东最远可达时称“赛里斯”(Seres)的中国以及蒙古草原的匈奴部落(Phryni)。
  中亚希腊化时代的艺术品在丝绸之路北道亦有发现。一件为通古斯巴什古城(新和县西南44公里)出土的模制陶碗的内范,口径22厘米、高8厘米,灰褐陶,主要图案为希腊飞马(Pegasus),上下两边装饰有浪尖纹等古典艺术纹饰。〔1〕另一件为羊达克协海尔古城(新疆沙雅县英买力乡阔什科瑞克村附近)出土的模制陶碗内范,口径14厘米、底径5.5厘米、高4.4厘米,主要图案为忍冬纹,边饰采用古典艺术的浪尖纹。〔2〕在塔里木盆地,在和田山普拉墓地和楼兰古墓发现过古典艺术的浪尖纹毛织物,皆为汉代之物。而丝绸之路北道发现的两个模制陶碗的内范都有浪尖纹,年代或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
  希腊飞马是古典艺术马赛克和希腊古钱流行图案,在古罗马时代一个希腊石棺内发现过用一个飞马纹青铜牌饰,年代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公元前2世纪,匈奴在蒙古草原崛起后,取代西域昔日霸主大月氏人,控制了塔里木盆地。此后,西域一直在匈奴与中原王朝争夺之中。匈奴部落联盟中的鲜卑部落大概在这个时期接触到西域文明,所以吉林老河深鲜卑墓出土公元前1世纪鎏金牌饰上装饰了希腊艺术风格的飞马纹。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鲜卑飞马纹鎏金铜牌,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20世纪70年代,在河北平山发现两座战国年间的中山王墓,随葬品达1.9万余件。其中1号墓出土青铜列鼎9件、编钟14件、编磬13件以及中山王陵兆域图铜版、大型山字形铜杆首等青铜器。青铜列鼎中最大的中山王鼎刻铭469字,记载了中山王世系以及公元前316年中山王参与伐燕的史实。我们感兴趣的是墓中随葬的错银双翼神兽。
  尽管中山王下葬年代在希腊化时代,但是这件双翼神兽却带有波斯艺术风格,可能模仿塞琉古时期波斯艺术品而制作。中山王墓中随葬有西亚制作的蜻蜓眼玻璃珠,也说明中国与塞琉古王朝之间确实存在文化交流。
  中亚希腊化艺术流行有翼狮子图像,法国考古队在阿富汗贝格拉姆的罽宾王宫遗址发现的象牙雕刻中,就有印度摩羯鱼吞食有翼狮子的象牙雕刻。在希腊艺术影响下,中亚草原的斯基泰艺术也流行有翼狮子图像,他们还把狮子图像传入中国内地。郭璞注《穆天子传》说:“狻猊,师子,亦食虎豹。”《尔雅·释兽》郭璞注对“狻猊”的解释是:“即师子也,出西域”。据英国语言学家贝利(H.W.Bailey)研究,于阗塞人称狮子为sarau。这个词的形容词形式为sarvanai;抽象名词为sarauna。〔3〕显然,汉语“狻猊”来自塞语表示“狮子”的词sarvanai(形容词)或sarauna(抽象名词)。至于中文中的“狮子”或“师子”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它是吐火罗A方言(焉耆语)中表示狮子的词汇sisak之音译。
  20世纪70年代,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阿拉沟东口发现四座战国时代的竖穴木椁墓,出土遗物与斯基泰文化相近。在众多随葬品中有两件表现狮子的文物,一件为对狮“高足承兽方盘”,在中亚七河流域斯基泰墓中发现过这类艺术品,另一件为狮子纹金箔饰件,采用后蹄翻转形式。〔4〕这个发现相当重要,为汉语“狻猊”源于斯基泰语的理论提供了重要证据。尽管中原地区尚未发现战国时期的有翼狮子,但是天山东部昌吉地区发现过一件青铜有翼狮子,年代约在公元前3世纪。从纹饰看,这件有翼铜狮相当中国化,很可能是中原工匠制作的艺术品。
  注释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事业管理局主编:《新疆文物古迹大观》,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9年,图233。
  〔2〕同上书,图616。
  〔3〕H.W.Bailey,Dictionary of Khotan Saka,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p.421.
  〔4〕王炳华:《新疆阿拉沟竖穴木椁墓发掘简报》,《文物》1981年第1期,页18—22。

第四节 巩乃斯河畔的斯基泰神庙

作者:林海村















  1983年,伊犁河支流巩乃斯河畔发现一批斯基泰艺术风格的窖藏青铜器,发现者把年代定在公元前5—前3世纪。这批青铜器一共六件,除青铜神像、铜铃和青铜容器外,还有两件大型对兽纹青铜项圈。〔1〕
  这两件青铜项圈的直径皆在50厘米以上,正如研究者指出的,应是斯基泰人绞杀牺牲的刑具。关于斯基泰的牺牲典礼,古典作家希罗多德在《历史》(IV-60)中记载:“不管他们举行什么样的祭祀,奉献牺牲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在这之后,他便把一个环子套在牺牲的脖子上,环子里插进一个小木棍用来扭紧环子,这样把牺牲绞杀……”至于牺牲的种类,希罗多德又说(IV-61):“他们用各种畜类作为牺牲,但主要是马……”希罗多德还介绍说,斯基泰人“奉献的方法是这样的。牺牲的两个前肢缚在一起,用后面的两条腿立在那里;主持献纳牺牲的人站在牺牲的背后牵着绳子的一端,以便把牺牲拉倒;牺牲倒下去的时候,他便呼叫他所祭祀的神的名字……”〔2〕
  关于斯基泰人的马祭,希罗多德写道:“如果他们当地有大锅的话,他们便把肉放到里面去,这个大锅和列斯波司人的混酒钵十分相似,就是前者要比后者大得多。”斯基泰人煮马的“大锅”,当即巩乃斯斯基泰窖藏铜器中的三足铜锅,在巴基斯坦印度斯基泰文化遗址中也发现过类似的三足锅,而在新疆孔雀河畔营盘古城发现的则是三足铁锅。20世纪初,在南俄草原一个斯基泰古墓发现一个安弗拉银罐,年代在公元前4世纪。这个希腊艺术风格的银罐上有斯基泰人举行马祭的连环画式浮雕,内容正是希罗多德描述的斯基泰人举行马祭的场景。〔3〕
  这批青铜器群中,最重要的发现莫过于那尊青铜武士像。通高40厘米,深目高鼻,头戴希腊头盔,半蹲在地上,双手呈握兵器状。正如研究者指出的,这尊铜像应该是希腊战神阿瑞斯神像。在希腊文化影响下,欧亚草原的斯基泰人崇祀希腊诸神,但是他们只为战神阿瑞斯造像。据希罗多德《历史》(Ⅳ.59-62)记载,“除去阿列斯的崇拜外,他们对其他诸神不使用神像、祭坛、神殿,但是在阿列斯神的崇拜上却是用这些东西的。”在希腊神话中,阿瑞斯是宙斯和赫拉之子以及阿芙洛狄忒(维纳斯)的情人,相当于罗马战神马尔斯(Mars)。在古典艺术中,神像往往采用裸体来表现,所以阿瑞斯神像有时采用裸体的艺术形象。
  在希腊化艺术中,阿瑞斯神像多以英俊武士形象出现,例如,古希腊钱币(Brettian League,前215—前205)上的阿瑞斯,往往头戴希腊头盔;又如:土库曼斯坦的旧尼萨古城发现过一个帕提亚时期的阿瑞斯泥塑头像,也是头戴希腊头盔的武士形象,年代在公元前2世纪。
  从艺术风格看,巩乃斯的阿瑞斯青铜像与古典艺术绘画中的阿瑞斯像更为接近。例如,意大利佛罗伦萨考古博物馆(Archaeologic Museum,Flo-rence)收藏了一幅公元前570年的阿瑞斯壁画,头戴希腊头盔,一手持矛,一手持盾,半蹲在地上。〔4〕此外,巩乃斯青铜武士像的头盔,与亚历山大的父亲菲利普二世墓出土希腊头盔非常相似,再次表明这批斯基泰艺术风格的青铜器,实乃中亚希腊化时期的产物。
  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在蒙古草原崛起,匈奴质子自月氏王庭逃回蒙古草原,杀父自立为冒顿单于,并在公元前205—前202年间发兵,击败西域霸主月氏人。从这时起,月氏放弃河西地区而向西方迁徙。公元前177或前176年,冒顿单于再次击败月氏。据冒顿单于在公元前174年写给汉文帝刘恒的书信,“故罚右贤王,使至西方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力强,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以定”。月氏战败后,向西迁徙到伊犁河流域塞人故地。据此,这批斯基泰艺术风格的青铜器,或为大月氏人西迁伊犁河时(前205—前174)埋藏的。
  斯基泰人崇祀希腊诸神之风,似乎对秦文化也产生影响。史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天戒若曰,勿大为夷狄之行,将受其祸。是岁始皇初并六国,反喜以为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5〕。古书所谓“金”是对金属的泛称,不一定指黄金,那么青铜像亦可称“金人”。据希罗多德(Ⅳ-59、62)记载,斯基泰人“除去阿列斯的崇拜外,他们对其他诸神不使用神像、祭坛、神殿,但是在阿列斯神的崇拜上却是用这些东西的。”自古以来,秦人就与西域诸戎频繁交往,必会接触到斯基泰神庙崇祀的阿瑞斯神,那么,秦始皇十二金人或为模仿希腊战神阿瑞斯神像铸造的十二尊青铜像。
  在斯基泰文化影响下,蒙古草原的匈奴人似乎也铸造过希腊战神阿瑞斯像。史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春,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击匈奴,得胡首虏(骑)八千余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6〕关于这尊金人来龙去脉,三国时孟康著《汉书音义》说:“匈奴祭天处本在云阳甘泉山下,秦夺其地,后徙之休屠王右地,故休屠王有祭天金人像,祭天主也。”〔7〕由此可知,这尊金人像本来在甘泉山义渠戎神庙内,秦军击败义渠后,随义渠一起从甘泉山迁到漠北休屠王右地。霍去病很可能在休屠王宗庙中缴获这尊金人像。
  佛家或以为休屠王金人是中国最早的佛像,〔8〕但是佛像起源地——犍陀罗当时尚无任何佛像,其说不足信。《汉书·地理志》左冯翊条记“云阳,有休屠、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扬雄《甘泉赋》提到云阳甘泉宫有“金人”。看来,休屠王金人又被迁回甘泉山义渠戎祭天处。甘泉山在今陕西淳化县城西北的好花疙瘩山,山上有西汉甘泉宫遗址。据考古调查,甘泉山秦汉遗址分山上和山下两部分。山下有一小城,城内有若干建筑遗址和水道遗迹。秦直道从甘泉山上经过,峰顶有一圆锥形夯土台,南坡为一阶梯状三层平台,东坡也有一层平台。两遗址内出土了许多铺地砖、空心砖、板瓦、筒瓦和陶片,并发现石熊、石鼓以及“甘林”铭文的瓦当。〔9〕甘林,是“甘泉上林”或“甘泉林光”的省称,那么甘泉宫遗址就在此地。
  甘泉山遗址附近环绕许多汉代建筑和祭祀遗址,金人祠也许就在附近某个汉代遗址中,有待于今后的发现。
  注释
  〔1〕穆舜英、王明哲:《新疆古代民族文物》,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页6。
  〔2〕景骞(李滔):《管窥伊犁巩乃斯河青铜器窖藏的功用与性质——观〈天山·古
  道·东西风〉有感》(http://www.wangf.net/vbb/showthread.php)。
  〔3〕参见斯基泰考古网站(http://vm.kemsu.ru/en/skyth/skyth-chertomlyk.html)。
  〔4〕参见希腊艺术网站(http://www.timelessmyths.com/classical/olympians.html#Ares)。
  〔5〕《汉书·五行志下》。
  〔6〕此事并见《史记·匈奴列传》、《汉书·匈奴传》和《汉书·金日禅传》。
  〔7〕本文为《史记集解》所引,但是《汉书·匈奴传》注引孟康曰的文字略有不同,最后一句作“故休屠王有祭天金人像也”。
  〔8〕任继愈:《中国佛教史》第一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页60—63。
  〔9〕姚生民:《汉甘泉宫遗址勘查记》,《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2期,页51—60;王根泉:《甘泉考辩》,《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1期;王根泉、姚生民:《淳化县古甘泉山发现秦汉建筑遗址群》,《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2期,页1—4;姚生民:《关于汉甘泉主体建筑位置问题》,《考古与文物》1992年第2期,页93—98转67。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林海村编著.-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8;

分类信息

作者:林梅村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