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唐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出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声音”

摘要:   作为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代表,唐大明宫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丝绸之路之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这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展现,也是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出“中国声音”:即在面积几平方公里甚至数十平方公里的众多城市区域内大遗址保护的理念或模式得到国际文化遗产界的认可,从而为东方城市大遗址保护提供新梦想。  “地上一无 ...

  作为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代表,唐大明宫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丝绸之路之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这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展现,也是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出“中国声音”:即在面积几平方公里甚至数十平方公里的众多城市区域内大遗址保护的理念或模式得到国际文化遗产界的认可,从而为东方城市大遗址保护提供新梦想。

  “地上一无所有、地下气象万千”

  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以中国为首的东方文明史上以土木为主要结构的大遗址保护占据重要地位,但“地上一无所有、地下气象万千”的状况往往迥异于西方以石为主的遗产现实。中国专家多年探索,渐渐由一个个文物点的保护扩展到面——文物区域的保护,其中考古遗址公园就是近年文保领域较为推崇的一种形式。

  西北大学教授王建新说,考古遗址公园是基于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展示,融合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国内被评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大遗址保护项目12个中西安占3个,其中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较早且远离城市,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则处在西安城市的核心区,与明城墙直线距离不足500米,周边是发展多年的建成区。

  据了解,为破解大明宫遗址保护难题,地方政府努力保持大明宫的整体格局,杜绝了许多大企业“进驻”这块西安明城墙和西安北二环之间的黄金地段。让大遗址在周边区域城市改造提升过程中受益,对破解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10月,西安市启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及周边城市环境的改造,得到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机构、国家文物局等国家有关部委以及陕西省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按计划,整个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规划面积19.16平方公里,其核心区域――以大明宫遗址为主体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占地3.5平方公里,将对大明宫遗址实现全面保护展示。

  根据规划,整个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周期为八年,分三步实施:2008年,基本完成遗址公园内的拆迁工作,启动建设;2010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成开放;2015年,全面完成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初步建成一个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示范新区。

  传统道北地区,变身市民公园

  据专家介绍,大明宫遗址所处的西安“道北”地区,近现代以来是河南难民的聚居地,几十年来被棚户区和城中村占压,遗址及周边城市环境差,社会民生亟待改善,特别是随着西安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明宫遗址已经从西安城市近郊区成为城市中心区,城市建设、遗址区居民的生产生活与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由于坚持以民为本,和谐拆迁为宗旨,大明宫保护办用“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弘扬文化、改善民生、提升城市”统筹发展思路,目前已完成了联志村、自强村、先锋村等13个整村和道北棚户区的拆迁。同时坚持“政府主导,安置先行”的原则,兴建了八府庄园、泰和居等十大安置小区就地安置群众。

[SITESERVER_PAGE]

  专家考察后普遍认为,大明宫遗址及其周边地区的保护改造项目的实施,对保护文化遗产、改善民生,改变西安道北地区落后面貌,促进西安城市均衡、和谐发展等,有重大意义。

  尤其重要的是,唐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和开放,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大型考古遗址保护和利用模式,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条件,美化了城市环境,增强了民众的自豪感,提高了城市文化品味,也成为丝路申遗的重要节点。

  世界文化遗产,建立中国声音

  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工程的实施是21世纪中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一次综合性、大规模探索。不仅给西安贡献了一个世界级的遗址公园,更为西安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文化和生态的支撑。

  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西北大学教授刘学民认为,可以说,作为大城市核心区的大型遗址区代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实现了高标准保护大遗址文化遗产的目标,在世界文化遗产领域发出了“中国声音”,这种话语权的逐渐建立,将让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方式渐渐成为大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走在大明宫含元殿遗址的高高台基上,人们从范围上不难看到城市核心区的著名大遗址,在中国现代城市发展史上首次实现了整体保护。这种成绩的得来,首先是坚持了城市规划保护大遗址优先的原则,使西安市委、市政府在强力启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项目的同时,将遗址区3.5平方公里及周边区域共19.16平方公里的“道北”地区纳入第四次城市规划,整体开展工作,确保遗址的完整性及其与周边历史环境的协调性。

  更重要的是考古先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何岁利副研究员说,新中国成立后大明宫的考古工作就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考古为厘清遗址的完整格局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根据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度,考古工作多年的基本方针和计划,就是以满足大明宫遗址保护和遗址公园建设为前提。为此,考古人员查清遗址的高程与地层关系,测定遗址的城市坐标,建立遗址的地理信息系统,确保了从形态上保护遗址的完整格局,并对遗址本体如丹凤门、含元殿、太液池等进行了本体保护和标识。

  遗址公园开园以来,考古工作仍在进行,并成为海内外游客参观遗址公园的一个特色和亮点。如今,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支持包括唐大明宫遗址在内的“丝绸之路之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说明中国大遗址的保护实践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最高标准方面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话语权得到认可的体现。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说,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立说明,大遗址保护不再是文物部门一家操心的事,而是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发展、财政、土地、规划、建设、环境、科研等有关部门的共同行动。同时,在政府主导下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大遗址保护行动,也为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带来了新机遇。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充分挖掘大遗址本身的观赏价值,克服了土遗址视觉形象差的缺陷,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遗址保护展示新模式。但是,作为一项复杂浩大的系统工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明宫遗址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城市建设对遗址安全构成很大威胁,遗址保护压力凸显。

[SITESERVER_PAGE]

  未来如何在保护中发展,仍存在着分歧。譬如,一部分观点认为,大遗址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必须以“限制型保护”模式为主,其保护和管理费用全部由财政拨付。另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经济建设加速、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城市用地日趋紧张,使用成本升高,大遗址要发挥其应有的经济价值,必须加大开发力度。

  陕西省副省长白阿莹认为,人类文化遗产绵绵不绝,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如何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通过科学保护加大对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以及如何创意地发挥其经济社会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目前,中国大遗址保护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发出了中国声音,但仍需不断探索和实践,因为文化遗产保护永无止境。(冯国)

  来源:新华网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