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高棉古国,吴哥圣境

摘要:   吴哥古迹展现了古高棉王朝各时代杰出的都城和宫殿遗迹,包括了吴哥寺、巴戎寺、塔布隆寺等杰出建筑及其美妙绝伦的雕刻艺术,也包括了壮美的水利工程遗迹,以及科学规划的城市和道路,是高棉人民留给后世的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巴戎寺  本文作者:侯卫东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主任  历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


  吴哥古迹展现了古高棉王朝各时代杰出的都城和宫殿遗迹,包括了吴哥寺、巴戎寺、塔布隆寺等杰出建筑及其美妙绝伦的雕刻艺术,也包括了壮美的水利工程遗迹,以及科学规划的城市和道路,是高棉人民留给后世的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巴戎寺

  本文作者:侯卫东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主任

  历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历任西安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陕西省古建所所长

  

  東埔寨是中国的近邻,其著名的世界遗产“吴哥古迹”也成为中国近年来文化遗产旅游观光的热点,中国已成为该国外来游客位居前三的主要客源国。值得称道的是,我们不仅仅是这些世界遗产的匆匆过客,我们也在为保护这一珍贵的世界遗产做着努力。自1993年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参加吴哥古迹保护的国际行动。

  吴哥遗迹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世界遗产全名为“Angkor”,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它是“一处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考古遗址,散布在包括丛林在内的400平方千米的地域,展现了915世纪高棉王朝各时代的杰出的都城和宫殿遗迹,包括了吴哥寺、巴戎寺、塔布隆寺等杰出建筑及其美妙绝伦的雕刻艺术,也包括了壮美的水利工程遗迹(包括水库、水坝、运河、水利系统),以及科学规划的城市和道路,这些遗迹充分显示了其与地域的充分结合以及科学和艺术的高度发达,在人类文明史中具有极其重要和独特的意义”。

  吴哥世界遗产由三个部分组成,主要部分是以大吴哥通城和吴哥寺、巴方寺、塔布隆寺、茶胶寺、周萨神庙等几十处吴哥时期的庙宇组成的遗址群;第二部分是位于吴哥城北的班第斯累组群(女王宫);第三部分是位于南侧的多罗士遗址群,该组群有著名的巴空寺等十几处寺庙遗址。遗产核心区面积约401平方千米,二二级缓冲区总计约402平方千米。

周萨神庙维修前状况

  这些宏伟的建筑废弃后大多沦为废墟,除少数寺庙如吴哥寺曾被后世修理和启用外,大多是通过考古探寻工作发现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吴哥古迹更像一处处结构精巧的建筑物,但在被修复前很多都已圮毁而无完整的建筑外貌。从这个意义上说,吴哥古迹可以被称为考古公园。

  按照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相关规定,吴哥古迹群编制了保护规划,划定了遗产区和缓冲区,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管理规定。这些措施使吴哥古迹群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01

吴哥古迹的源起

  柬埔寨又称高棉( Khmer),对其历史最早的记载是中国西晋文献所载“扶南国( Funan )”,隋代以后称为“真腊国( Zhenla)”。这些有关古高棉的历史文献散见于中国各朝代的史书。可以肯定地说,当时的扶南国或真腊国政权和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

  扶南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因为只有“扶南”和“真腊”这两种直接的记载,西方学者在研究柬埔寨历史时,将其分为“扶南”时期( 1一5世纪)和“真腊”时期( 5一8世纪)。8世纪以后,有了吴哥王朝的具体年号或名称,因此就按照吴哥王朝各代国王的名字记载8一15世纪的历史。15世纪后,北方暹罗人的入侵,导致吴哥王朝覆灭,柬埔寨政治中心迁往金边,高棉古代历史到此结束。柬埔寨的近代历史从西方殖民者开始,那已经是17世纪了。

茶胶寺全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元代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是目前世界仅存的对13世纪吴哥王朝最早和最真实的记载,其余的历史记载则是近些年在吴哥研究中的发现成果,主要是一些吴哥古迹中的碑刻文献。

  从地图上看,被称为中南半岛的地域,北接中国大陆,西与印度接壤,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由于接近赤道,这里属于热带雨林区。半岛三角洲三面环海,常年炎热,仅分两个季节:12月至来年2月的旱季和5月至8月的雨季(其实也不完全规律)。雨季由于受太平洋暖流和季风影响,连绵多雨且多为暴雨,旱季则滴水不见。半岛的主要河流湄公河发源于中国,自西北流入半岛然后向东南汇入大海。湄公河是中南半岛的生命之河,沿河的人类文明与这条河流息息相关。

  这块地方不论从地理上还是文化上,都深受中国和印度的影响。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中南半岛上的东南亚国家,在历史和现代都有着较为相同的文化和传统。

塔布隆寺内景

  高棉的宗教和文化大多来自印度,印度教和佛教都是高棉文化的主要来源。在中南半岛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浓烈的中国文化因素,如对财神、关公、弥勒等的崇拜非常普遍。

  现在的柬埔寨位于半岛中部,西部与泰国及缅甸接壤,东面为越南,西北是老挝共和国,仅有南面的西哈努克港为唯一出海口。柬埔寨境内除湄公河外,另外一个主要水源是洞里萨湖(Tolem sap,也称为大湖)和洞里萨河,位于高棉中部,该河流和湖泊与高棉历史密不可分。洞里萨湖在雨季快速扩充,面积可达2000平方千米,深达12一15米, 旱季则干缩,最深处仅有2一3米。

  尽管扶南时期和真腊时期的高棉都有着发达的文明,但由于缺少记载和实证,我们对其知之甚少。直到真腊国王阁耶跋摩二世于9世纪最终统一高棉,50年后其子耶输跋摩一世修建了耶输陀罗补罗城(即吴哥城),由于有了石刻文献,9- 15世纪的历史才逐渐清晰起来,我们把这一时期的高棉称为吴哥王朝。在这一辉煌时期,高棉人民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化和古迹。

02

吴哥是神权与王权的象征

  人们面对吴哥这样规模浩大的古代奇迹时,都会发出疑问: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人民花费无法估量的劳力和心力建造如此巨大的建筑物?以当时的历史背景为线索,也许能略知一二。

  高棉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的民族融合与迁移,很难说清楚高棉民族的本源。不论民族如何变迁,宗教文化都是人类从原始的混沌走向智慧的必然选择。纵观世界各个区域的文明发展莫不如此。西方文化的确立基于基督教的兴衰更替;伊斯兰教催生了大范围的回教文化圈,到现在还极大地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过去2000年的时间里,佛教在广大区域内流传、交融,被吸收和消化,为这一带的文化特色打上了强烈的印记。

吴哥时代的湿婆造像

(柬埔寨金边国立博物馆藏)

  高棉宗教文化主要源自印度。南印度的婆罗门家族挥舞着刀剑沿喜马拉雅山南麓向东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宗教文化。当时的婆罗门印度教是统治者用以划分族类,用精神奴役下层民众的主要手段。统治者要通过宗教将自己装扮成神的化身,使其统治合法化。这种手法对任何统治者都是灵丹妙药,因此尽管他们互相杀伐、族群之间不断更替,但最终胜利的一方都声称得到神的垂怜,或干脆宣布自己是神的化身。不论佛教还是印度教,均有这样的功能,因此被统治者不断利用。

  印度教信奉三神,即湿婆、毗湿奴和梵天,其实这几个神祗的变化很多,且很多都是互相重叠,湿婆时而和毗湿奴合体,而梵天又生自毗湿奴,特别是在形象上也很难区分。三神中当属湿婆最受崇拜,毗湿奴次之,梵天最后。所以,吴哥王朝修建的神庙以湿婆居多。湿婆被认为是山岳之神,其住处都在神山,如须弥山。凡间的统治者也想像湿婆一样住在神山,因此吴哥时代的大部分建筑物,都是当时的国王为祭祀自己的偶像而建造的所谓“国寺”。如因陀罗跋摩一世在罗莱土建造了巴空寺,苏利耶跋摩二世建造了吴哥寺,阁耶跋摩七世建造了巴戎寺……从中还可以看出,这一代的王者大都热衷于打着供奉的名义修建自己的国寺,因为这些王公一族相信,自已死后会还原成湿婆或毗湿奴,因此也有学者认为这些神庙也具有陵墓的功用。

吴哥时代的毗湿奴造像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因为向往神的住所,早期的印度教庙宇对选址很讲究,最好的建造神庙的地方是高山,如柬埔寨的另一处世界遗产柏威夏寺(Preah Vihear)就建造在俯瞰高棉平原的扁担山上,寺庙依山势节节升高,最后的湿婆神殿建造在山巅。吴哥第一座都城所在地荔枝山也因其高耸于平原上而被神化,在山上泉水溪流过处,镌刻了很多显示湿婆神的林珈,这是对山岳和神的崇拜的统一。今天我们再次遥望这片热带雨林平原上凸起的山岳,它还具有平卧的人形轮廓,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也有类似的情形,如乐山远看像仰佛。

  我们能够看到的这些吴哥古迹,大多是神庙遗址,而且基本上是各王朝的国寺,只是各代国王的喜好或时机不同,这些神庙规模和形式都不完全相同,其中也不乏改造和续建。这些神庙中有印度教的,也有佛教的,但总的功能和意义都相同,即便是佛教寺庙,也和中国的不同,它们不是供一般的僧人修行以及大众朝佛的地方,而是国王的专属祀庙,是显示神权与王权的所在。

03

水利系统造就的吴哥文明

  吴哥王朝的繁荣和数百年财富的激增造就的这些历史遗迹,也离不开天时地利之赐。中南半岛位于赤道附近,年分早季和雨季,雨季降雨充分,河流泛滥,田地被淹没,而旱季则炎热无雨,不利于农业生产和生活。虽然高棉境内有湄公河流过,但还是不能满足全境的用水需要。特别是吴哥王朝强盛之时,人口和生产力激增,对水利资源的需求更大。因此吴哥王朝必须面对的是平衡旱季雨季的水资源,涝时存水,旱时调水。

西池

  吴哥的核心区域大抵在今柬埔寨的中部,其东北为荔枝山,而湄公河干流还远在山的东侧。荔枝山是附近多条河流的发源地,且在吴哥城的北方,其地形向西南方向逐渐降低,相应地河水向西南流经吴哥城,最终汇入洞里萨湖和洞里萨河。因此,吴哥第一代的建造者即以建造水利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的先导,吴哥城市的四周都建有尺度巨大的水库,称之为东池、西池。东池长约7千米,宽约2千米。除此之外,还修建了用于运输的人工运河河道,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暹粒河灌区就是人工河道的最好证据。这些水池和庙宇之间都修建了或明或暗的沟渠,用于供水和排水。水池到底能存多少水,如何蓄水和运输一直都是未解之谜,现在的双池已比过往缩小很多,但仍能感觉它的宏大气势。当时修建的水库不仅是挖成池形,四周也像建筑一样包砌了石质的护岸,以确保其坚固耐用。

  除了这几处大型水池外,吴哥几乎所有的庙宇和建筑都与水有关,环绕的壕沟及水池是神庙的基本建制。吴哥寺中保留完好的水壕仍然波光闪闪,残存的水面则成了拍摄的极佳场景,吴哥寺的美景大多都倒映在池水中。此外,还有一些专门的皇家水池、水殿等都是吴哥文化的特色。限于资料和研究的深度,目前,对吴哥的水利工程的实质性科学技术尚缺乏十分全面的研究,有待未来不断地开发。

04

宗教影响下的吴哥建筑技术

  一个建筑物从其策划、设计、建造到使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反映了其建筑的技术和艺术的特色。

  吴哥的神庙建筑,主要属于其兴盛期的8一15世纪。在近800年的漫长时间里,高棉人民将这一特有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大到占地几百公顷的国寺,小到只有一进院落的小寺,基本维持了较统一的技艺和风格。吴哥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创造的纪念性的或者可称之为纪念碑式的建筑艺术上。

  从建筑材料来看,吴哥庙宇使用了石材、人工陶砖、木材等,局部也有使用金属构件进行加强和拉结。微小区别是早期在建筑中使用的砖较多,而后期大多使用石料,精选的石料可以建造更耐久和坚固的高塔。吴哥地区有丰富的石材原料,除较致密的砂岩外,还有一种叫做角砾岩(或称红土)的材料,它是一种沉积岩,颗粒粗,空隙较大,大多呈土红色。这种材料较软且易于大块开采,相对于昂贵的砂岩,角砾岩大多用在基台垒砌或不用外露的结构部分,可以节省较多的建设工料。

修复过程中茶胶寺

  吴哥建筑总体是以石块砌体来构筑成承重的墙体,在需要空间的部位则用石柱和石梁来搭建。屋顶基本为两种构造,一种是用叠涩起拱,另一种是用木梁檩系统来搭建,木椽板上面覆盖陶瓦。由于吴哥神庙的内部空间都很小,并没有大跨度建筑的需求,因此结构不复杂。然而,这些吴哥时期的神庙建筑物大部分倒塌或局部塌毁,一般木结构的屋架部分很难保留下来,目前可以作为证据的是那些明显的木构件的卯口和梁架的轮廓,真正属于那个时代的木结构已无踪影。

  吴哥建筑的平面布局基本是以所供奉的神殿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大多采取对称和方正的布局,且随着规模的扩大不断加大层次和院落的重叠。根据法国远东学院对已知吴哥神庙的研究和归纳,按照其形式划分出不同的时代和类别,有达山寺、神牛寺、吴哥寺、巴戎寺等10种形式。这种划分方式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不得而知,但对我们了解和认知吴哥建筑还是有很大的帮助。

茶胶寺修复前后对比

  吴哥神庙类的建筑按宗教划分为印度教神庙和佛教寺庙。印度教神庙的建造取义神仙所居的神山一须弥山,因此都选取自然的山体或者堆砌象征高山的高大基台,如巴肯山寺、吴哥寺、茶胶寺等,其最基本的布局都是在最高处的中心部位建设位于高台上的五座神庙或神塔,象征须弥五山,其他殿阁、廊厅、藏经阁层层将其环绕。印度教神庙大都面向东方,为了凸显朝向的重要性,这些庙宇在各个方向的尺度都有所区别,其中主朝向的东方建筑布置尺度较大,距离也较大,而其他朝向各不相同,最小规模的位于西侧,其建筑的尺度和间距都很小(唯吴哥寺例外,其入口西向)。

  佛教寺庙相对来说不讲究高度,可以在平地上层层铺开,形成平面的多层院落,如著名的巴戎寺、圣剑寺、塔布隆寺等,其宛若迷宫的院落,似乎彰显着宗教的神秘和王权的不可逾越。

日本队修复北藏经阁工地

  吴哥建筑的基本单元有神殿、门殿、神道等。神殿供奉主神(或称中央塔殿),也有五塔殿、三塔殿等,用以围合祭祀空间和陈列祭祀用品或举行仪式,单面敞开的厅,长短不一,大多设置为烘托主方向。门殿一般是四面开门,根据建筑布局不同有所变化。神庙朝向都有高起的神道作为引领,神道两侧也有竖立的柱列作为仪仗。吴哥时期的各类神庙佛寺基本是这些单元的组合与罗列,当然在实际的建筑中各类单元也有所不同,但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万变不离其宗。

  吴哥的建筑平面分为两类,一种是方形的变体,如一字、十字、长短十字以及十字之外再加两翼,两翼之外还可再加门头,这样就形成了层层退后的平面。这些平面的伸缩都会在里面形成山花叠落,因此收进的层数也就决定了山花的层数,这样退台越多的建筑在立面上就显得越华丽。另一类是长条形的平面,一般较为简单,封闭的一面用石墙堵住,敞开的一面为简单的方形柱列。墙上也可开窗,窗通常有真假两种,真窗通透,假窗只是装饰。吴哥建筑最华丽的装饰是三角形的山花,山花通常布满雕饰,最常见是印度教的故事或人物。通过这些装饰的图样和风格,也可以鉴别其时代。

吴哥时代建筑门楣雕饰(法国集美博物馆藏)

  吴哥建筑外貌的最大特色就是平面和高度的折角收缩,因此,吴哥标志性建筑的塔殿外观大部分是层层收进的棱锥体,犹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因此五塔殿也可以想象成五朵莲花。

  至于吴哥寺庙的雕刻艺术也是极具东方特色,从一座建筑物,到一个微笑的四面塔头像,到无处不在的蛇神naga、立狮lione、美丽的女神apsara,再到吴哥的各种纹饰,都值得仔细去品味和鉴赏。

  吴哥古迹是一处人类文化的圣境,是高棉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高棉人民绘制出的这幅梵音缭绕、百城千寺的佛国场景,是留给后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吴哥古迹的突出普遍价值

周萨神庙 摄影/马也宓

吴哥古迹因符合世界遗产价值标准(i)(ii)(iii)(iv)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评估认为:

(i) 吴哥古迹群代表了该地区9一15世纪的艺术,以及以吴哥寺、巴戎寺、塔布隆寺等为代表的无可争辩的杰出成就。

(ii) 吴哥成长发展的艺术对东南亚地区具有深远的意义,对该地区的独特发展产生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iii) 9一14世纪的高棉王朝影响了大部分的东南亚地区,并且对其区域的政治、文化、宗教等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有这些文明都蕴藏于丰富的吴哥砖石建筑的结构当中。

(iv) 高棉建筑的艺术大部来自印度次大陆,但很快就在此基础上具有了自己的特色,一些部分独立发展,另一些结合了邻近的做法,最终形成具有东方特色的建筑和艺术成果。

  

  文字:侯卫东

  图片: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与合作中心、马也宓等

  排版:小王

  监制:阮虹

  审核:刘泽林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