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墩里克烽火台

摘要: 墩里克烽燧墩里克烽燧位于若羌县米兰镇(36团)东北方向38公里处,戈壁荒漠地区,南部约2公里处,旧和田——敦煌公里通过,现今公路已废。去往墩里克烽燧遗址,从米兰镇向南,抵315国道后向东行驶,在1464公里桩附近的玉石乡大桥西侧下道,或者在古楼兰桥西侧下道,沿河滩方向向北穿越戈壁滩,两处下道地点均有一高大的电讯铁塔。穿过戈壁后尚有一段沙丘沼 ...
墩里克烽火台,魏晋,巴州,若羌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墩里克烽燧
墩里克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铁干里克乡果勒吾斯塘村、农二师36团安乐村东北约37千米。地处若羌县东部,阿尔金山北麓山前冲积扇与罗布泊洼地北缘接壤地带的红柳滩地上。此处为塔里木河尾闾河床地带,四周地形平坦开阔,附近有许多小冲沟,地势呈南北缓坡状,地下水位较高,地表为盐碱土,生长有茂盛的红柳、芦苇、甘草等植被。周围无村庄居民。西南35千米为米兰遗址区,南4.3千米有一条米兰至罗布泊镇的土路。烽火台因风雨侵蚀、盐碱化和人为盗掘而导致台体局部坍塌。烽火台底部平面呈近正方形,南北约6、东西约5.4米,立面呈宝塔形,高5米。砌法为一层泥夹一层芦苇或红柳枝。其中最下的两层夹芦苇,芦苇层厚0.1米,其余皆为红柳枝,厚0.1-0.25米。泥层的厚度不相同,厚0.4-0.9米,且越往上越厚。垛泥中夹含砾石、泥块等。台体西侧底部有一处坍塌的洞坑,见台体内多为碎泥块,似为松动后的垛泥。烽火台西南的坡底处,有两间相邻的平面呈长方形的半地穴房屋遗址,长6、宽3、深1.3米,坑内及坑沿处散见许多芦苇。房屋遗址西侧还有两处建筑遗迹,一处为半地穴式的房屋遗址,长2.6、宽2.4、深1.2米,另一处呈不规则的大坑状,南北8.5、东西4.2-10米,南、东为垛泥墙,北、西为挖掘的自然坑壁,似为一处羊圈遗址。根据现场的调査,初步推断这几处类房屋的建筑遗址与烽火台不是同一时期,而似近现代牧民放牧点。根据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推测,该烽火台年代为汉晋时期。

墩里克烽燧位于若羌县米兰镇(36团)东北方向38公里处,戈壁荒漠地区,南部约2公里处,旧和田——敦煌公里通过,现今公路已废。

去往墩里克烽燧遗址,从米兰镇向南,抵315国道后向东行驶,在1464公里桩附近的玉石乡大桥西侧下道,或者在古楼兰桥西侧下道,沿河滩方向向北穿越戈壁滩,两处下道地点均有一高大的电讯铁塔。穿过戈壁后尚有一段沙丘沼泽地,戈壁与沙丘沼泽分界处即为旧时和田——敦煌公路,整个行程约为七八十公里。

烽燧周边荒寂无人,故路旧河道荒废,芦苇遍地,现为各种野生动物栖息之所,现属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自然保护区。

区域内重要为沙土,沟壑遍布,行进不便。南侧两公里左右则为宽阔的河滩冲积地,大块石砾遍布。

烽燧位于一高约2-3米的土石沙丘之上,方形椎体塔状结构,底宽约3米,高3.5-4米,七层,向上逐层收小,顶部一塔刹状盖顶。各层0.4-0.5米高,系采用沙土和树枝苇秆层码堆砌而成,内部有木棍木条支撑。常年的风削雨蚀,已致使烽燧各层立面行程内凹,而使烽燧整体形似一朵莲花。

烽燧西侧根部正中有掏蚀孔洞。

烽燧所处沙丘土包表层光洁,无植物生长。西北100-150米处有较小较矮土丘。

烽燧西南侧有建筑残迹。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墩里克烽燧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