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锡水洞遗址

摘要: 锡水洞遗址 : 锡水洞旧石器文化遗址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城 西南约11公里的河沙平村附近辋川河右岸东沟谷 壁上,东经109°23′48″ 、北纬34°04′2″ ,是 陕西省目前仅发现的两处旧石器文化洞穴遗址之一。1981年6月15日,西北大学地理系黄春长 先生等在此首次发现1件石器和1段犀牛下颌骨 化石。7月8日又一次采集到一些石制品。7月13 日至20日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并 ...

锡水洞遗址,旧石器时代,西安,蓝田县辋川乡锡水村北,古遗址, 第四批


锡水洞遗址 : 锡水洞旧石器文化遗址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城 西南约11公里的河沙平村附近辋川河右岸东沟谷 壁上,东经109°23′48″ 、北纬34°04′2″ ,是 陕西省目前仅发现的两处旧石器文化洞穴遗址之一。
1981年6月15日,西北大学地理系黄春长 先生等在此首次发现1件石器和1段犀牛下颌骨 化石。7月8日又一次采集到一些石制品。7月13 日至20日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并获得较多的资料, 被认为是时代较早的旧石器文化遗址。
东沟河发源于附近秦岭主峰芦山的南坡, 南流注入辋川河。东沟发育在震旦亚纪的大理岩 之中,其陡峭的崖壁上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溶 洞,且集中分布在810~820米、860~880米和 1000米的高程之中。锡水洞处于最低一层,其底 部高程为810米。洞内堆积分为3个地层段(共 分15层),文化遗物出自以土黄色、棕红色、黄 色、杂色粉沙土和杂色灰烬为主的第二地层段 (第8~14层)。其余均为古人类居住前或离开以 后形成的堆积物。(黄春长,1983,1984)
据原报告报道,锡水洞的遗物包括石制品 和骨角器。石制品分石片、石核和石器。石器仅 有30余件,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石 球等。石制品的原料多为硅质大理岩,也有燧石 和脉石英。有自然台面,也有修理台面。打片用 锤击法,采用单面反向加工方法。加工简单。石 器形体一般较小,最大者其长度不超过12厘米。 石球和大尖状器占有相当大比重。被认为属于中 国旧石器文化中的 河—丁村系”,即大石片 砍斫器——三棱大尖状器传统,与蓝田公王岭直 立人及陈家窝直立人的石器工业接近。


锡水洞遗址



锡水洞遗址出土的石制石器


1.大尖状器 2.凹刃刮削器 3.石球
4.多边刮削器 5.单边砍砸器 6.多边刮削器


发现的骨角器有刮削器、骨刀、骨铲、骨锥 和尖状器,多用动物管状骨的骨片制成,也有用 鹿角制成的。锡水洞中还发现有灰烬层、木炭 屑、烧石块、烧土块和烧骨等,被认为是人类用 火的遗迹。当时的人类不仅会以火取暖、熟食, 而且还能长久地保存火种。(黄春长,1984)
锡水洞中的文化层粉沙土是坡积相堆积, 风化系数远较现代辋川河河床为大,且在洞口断 面有限的情况下,洞内能堆积大量的坡积物,间 接反映了当时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流 水活跃。从化学成分上看,文化层粉沙土实际上 是一种硅质岩粉又称分石英,它也代表着温暖湿 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特征。
锡水洞内出土有较多的动物化石,但都很 破碎,能鉴定到种的有猕猴 (macaca sp.)、西 藏黑熊(ursus thibetanus)、豪猪(Hystrix cf. subcristata)、蝙蝠(Myotis sp.)、马(Equus sp.)、 中国犀(Rhinoceros cf.sinensis)、水鹿(Rusa sp.)、鹿(Cervus sp.)、葛氏斑鹿(Pseudaxis grayi)、羚羊(Gazella sp)、短角水牛(Bubahus cf. brevicornis Younq)等十多个种。其中水牛 和中国犀等喜水喜热且习惯栖息于森林沼泽地 带,猕猴、豪猪、西藏黑熊和水鹿等是习惯生活 在森林中的。这一动物群中绝大多数是属于东洋 界的动物,真正属于古北界者仅有葛氏斑鹿一 种。东洋界的动物和森林性动物大量出现则指示 的是一种温暖的气候环境,而古北界的动物和草 原性的动物的大量出现反映了干寒的气候环境。 锡水洞动物群以东洋界属种和森林性动物占优 势,表明当时附近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 森林自然景观。
对锡水洞文化层外围粉沙土所作的植物孢 粉分析表明,其中木本植物占大多数,包括榆 属、栎属、桦属、桤木属、棒属、杉科、茜草科、 柽柳属等。草本植物所占比例较小,包括蒿属、 藜科、禾本科、石竹科、葎属等。整个孢粉组合 以南北方广泛生存植物居优势,但生长在热带、 亚热带的茜草科和杉科植物花粉也较多,木本植 物几乎全是阔叶树种。它们代表的是一个夏绿阔 叶林植被类型。
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的自然分界 线,锡水洞附近现在属于温暖带半湿润气候。上 述锡水洞中文化层的岩性地层特点、动物群面 貌、孢粉组合等几乎一致地反映出古人类生活时 期,附近的气候环境是亚热带森林环境,气候温 暖湿润。当时比今日更温暖,附近地形比较平 缓,多为低山丘陵,宽阔的河谷里分布着串珠式 的湖泊和沼泽,中国犀和水牛等生活其中;森林 茂密,其间夹杂着热带、亚热带植物,喜暖的动 物十分繁盛。这里的确是古人类生存的良好场 所。
锡水洞动物群与公王岭直立人动物群相比, 二者性质是完全一致的(仅有成员的数量差异), 但又共同有别于陈家窝直立人动物群。孢粉组合 反映出当时附近是一个夏绿阔叶林的植被类型, 较接近于公王岭而有别于陈家窝。由此推测锡水 洞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地质时代可能属中更新世早 期,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初期,距今约80万~ 100万年左右。
锡水洞遗址发现以后,引起了当地各级政 府的高度重视,于200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 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保 护范围为锡水洞内所有洞区,东西35米,南北 10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成仙岭区域内。东至夭 子庵,西至湘子桥,南至7416厂水场,北至鸽 鹁岔。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