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摘要:   2021年3月26日,一年一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编辑室副主任、考古杂志社副社长曹楠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先后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 ...

  2021年3月26日,一年一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编辑室副主任、考古杂志社副社长曹楠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先后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致辞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致辞

  接下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宣布了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6个入选项目,分别为:

浙江余姚市井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河南巩义市双槐树新石器时代遗址

湖北武汉市郭元咀商周遗址

宁夏彭阳县姚河塬西周遗址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

青海都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宣布入选项目

颁奖嘉宾向入选项目代表颁发奖牌

入选项目速览

浙江余姚市井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井头山遗址是继河姆渡遗址发现近50年之后,在余姚发现的又一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土露天烧火坑、食物储藏坑、生活器具加工制作区等聚落遗迹,出土遗物按性质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人工利用后废弃的大量动植物、矿物遗存。第二类,陶器、石器、骨器、贝器、木器、编织物等人工器物。

以贝壳为主要包含物的文化堆积

出土海洋动物骨骸

  井头山遗址是目前在浙江省和长三角地区发现的首个贝丘遗址,也是目前所见中国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典型海岸贝丘遗址(距今8300~7800年),考古发掘表明余姚、宁波乃至浙江沿海地区是中国海洋文化发源的重点区域。出土遗存和所处地理环境表明河姆渡文化直接来源于宁波沿海地区,由此把余姚和宁波的人文历史源头在河姆渡文化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是宁波历史轴线的极大延伸。

河南巩义市双槐树新石器时代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巩义市文物和旅游局

  双槐树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经过精心选址的都邑性聚落遗址,聚落结构布局基本清晰,发现大型祭祀坑、窖藏坑、陶窑、房址等文化遗迹,出土遗物丰富。其中,大型中心居址建筑前两道围墙及两处错位布置的门道和加厚围墙的设计,具有极强的防御功能,应是中国古代最早瓮城的雏形。该遗址发现的三重环壕,曲度一致,时代相叠,互不打破,工程量巨大,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一定的人文理念。另外,墓葬区内发现的夯土祭台遗迹,系仰韶文化遗址的首次发现,为开展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在祭祀制度方面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发现的大量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充分证明了5300多年前的中原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

大型版筑建筑遗迹局部

出土牙雕蚕

湖北武汉市郭元咀商周遗址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武汉市黄陂区文物管理所

  郭元咀遗址以商代至春秋时期文化遗存为主。遗址堆积大致分三个时段,第一个时间段为花园庄期至殷墟一期,主要发现为铸铜遗迹,揭露出商代台基、炉基、房址、灰坑、烧土遗迹、灰沟、坑状遗迹(粗沙坑、细沙坑、垫土坑);第二个时间段,揭示商末周初烧土遗迹;第三个时间段,发掘出西周至春秋时期墓葬。

大灰沟G7(西-东)

冶铸生产区(K11)

坩埚(炉壁)残块

  本次发掘出土了大量与铸铜有关的遗迹和遗物,是长江中游地区近年保存最为完好、内涵最为丰富的商代铸铜遗址。发现的各类铜渣、陶范、坩埚壁碎块及炉基表明,遗址中至少包含精炼粗铜、熔炼合金与陶块范浇铸三类冶金生产活动。结合遗址中广泛发现的沙层等遗迹现象,初步确定了与熔炼、浇铸环节有关的手工业操作链。此外,实验室分析工作初步揭示洹北时期长江中游地区铸铜技术与中原都邑的密切关联。

宁夏彭阳县姚河塬西周遗址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宁夏彭阳县文物管理所

  姚河塬是宁夏南部及泾水上游地区首次发现的一处大型西周诸侯国都邑城址,功能结构复杂的聚落形态、带墓道的高等级墓葬、掌握高技能工艺的铸铜作坊,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瓷器、象牙器等珍贵文物,以及甲骨文为代表的特殊文化产品,都显示其与中原分封的诸侯国性质一致,表明西周王朝对西部疆域的管理与东方地区一样,采用的也是分封诸侯,藩屏王室模式,遗址内发现的较多刘家文化类遗存,以及先周文化、殷商文化、寺洼文化因素等遗物,反映了商周之际宁夏南部地区出现过复杂的人群转换及文化变迁,成为研究陇山地区与相关区域考古学文化广泛交流和联系的重要线索。该遗址的考古发掘对了解西周国家的政治格局、周王朝与西北边陲地区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

“甲”字形墓葬(上为北)

墓地出土青铜器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始筑年代为唐代,在唐代被称为沙堆烽,同时也是一处游弈所的治所,属于焉耆镇东境军事防线——“楼兰路”上的一处基层军事管理机构。其清理的灰堆中出土遗物种类丰富,其中包含大量珍贵的纸文书、木牍。这批木牍、纸文书是近年新疆考古发掘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汉文文书资料。文书内容丰富,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许多内容为国内首次考古发现。其中军事文书数量最多,内容详细记录了与孔雀河沿线烽燧有关的军镇、守捉、烽铺馆驿等各级军事设施名称,文书显示出各级军事机构正常运行,并通过“符帖牒状”、“计会交牌”等方式传递军情和政令,并对该地实施着有效戍守管理。

遗址全景(东北-西南)

出土木牍

出土文书

青海都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该墓葬为木石结构多室墓,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上为墓园建筑,平面呈方形,由茔墙、祭祀建筑以及封土和回廊组成。地下部分由墓道、殉马坑、照墙、甬道、墓门、墓圹、二层台、殉牲坑、三层台、砾石层、四层台、墓室组成。墓道及甬道随葬有大量的绿松石、金箔、镶嵌绿松石的金象、彩绘人形木牌、金包木等,主墓室内随葬有金、银、铁、漆木、皮革、玉石、海螺等器物。此外在祭台上的漆盘内发现未炭化的葡萄籽若干。其中出土银印章一枚,由骆驼和古藏文组成,藏文大体意思是“外甥阿柴王之印”。根据印章可知,墓主人是阿柴王(吐谷浑王),而且自称为吐蕃外甥,与敦煌文献记载相合,是吐蕃时期吐谷浑与吐蕃政治联姻的重要物证。

2018血渭一号墓全景

出土印章

出土遗物

  通过科学发掘,确认该墓为热水墓群结构最完整、墓室最复杂的高等级墓葬。地上墓园建筑、棺床以及主墓室东西两壁用涂红彩的斗拱装饰,这些元素带有明显中原文化特征;另外墓葬出土的木构建筑模型,与道教相关的五色石、大量中原的丝织物,充分证明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中原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及影响力。出土的马具、铜甲、铁甲、漆甲等,与文献“人马俱披锁子甲,其制甚精,周体皆遍,唯开两眼,非劲弓利刃之所能伤也”(《通典·边防·吐蕃》)记载相吻合,对研究该地区的手工业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组织形态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除上述入选的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外,还评选出7个入围项目,分别是: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河南周口市淮阳时庄遗址、甘肃宁县石家及遇村两周聚落遗址、西藏札达县桑达隆果墓地、江苏徐州市土山二号汉墓、内蒙古武川县坝顶北魏祭天遗址、浙江台州市黄岩沙埠北宋中晚期窑址。此外,埃及卡尔纳克孟图神庙遗项目获选为2020年国外考古新发现。

颁奖嘉宾向入围项目代表及国外考古新发现项目代表颁发证书

会议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中国考古新发现”始创于2002年,该论坛是中国最新考古信息的交流平台、重大考古发现的展示舞台和考古新进展的学术讲台,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新世纪中国考古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其认可度高、专业性强,一直备受学界关注。

(遗址图片由考古杂志社提供)

图文:韩 翰

审稿:黄益飞

  责编:荼 荼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双槐树遗址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

井头山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