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茂陵与丝绸之路

摘要: 茂陵,作为汉武帝刘彻的长眠地,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灿烂的丝绸之路色彩,是西汉历史文化上的一座丰碑。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第四代第五位皇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他向全国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西域大月氏重任的人才。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中人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不辱使命,前后两次,历经十六年时间,完成了出使西域的光荣使命。虽然汉武帝是以军事战略为目的,巩固大汉江山,维护边疆稳定,思维定格在联 ...
茂陵,作为汉武帝刘彻的长眠地,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灿烂的丝绸之路色彩,是西汉历史文化上的一座丰碑。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第四代第五位皇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他向全国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西域大月氏重任的人才。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中人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不辱使命,前后两次,历经十六年时间,完成了出使西域的光荣使命。虽然汉武帝是以军事战略为目的,巩固大汉江山,维护边疆稳定,思维定格在联合大月氏,共同打击匈奴侵略者。但同时,附带的中原与西域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我国历史上政府派往西方国家的第一个代表团,史称“凿空”。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使中华文明远播四方,从此东西方的文化经济交流不断,让人们世代受益匪浅。汉武帝对丝绸之路这一条国际性的交通要道的连通功不可没,茂陵作为诏令开辟丝绸之路的帝王的陵园,在丝绸之路上占有重要的起始地位,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进世界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今天,“丝绸之路”申遗将给茂陵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汉武帝的陵墓,作为丝路历史的见证,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茂陵修建于公元前139年,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筑时间最长、陪葬品最多的一座。陵园地面遗存十分丰富,既有完整的陪葬墓群,又有陵阙、白鹤馆、集仙台等大量建筑基址,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西汉帝陵制度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目前最新的考古研究显示,茂陵陵区平面大致呈长方形,东西长9.5公里,南北宽7.0公里,面积66.5平方公里(99750亩)。茂陵陵园(包括汉武帝陵园、李夫人墓园、建筑遗址、外藏坑等),陪葬墓、陵邑遗址组成。截至目前共发现较大陪葬墓50余座(东司马道两侧有26座,南有8座,西有12座,北有5座)。封土尚存的有10余座,包括卫青墓、霍去病墓、霍光墓、金日磾墓等,其形制均为竖穴土圹“甲”字形墓。

  茂陵邑位于茂陵陵园东司马道北侧四面以围沟为界,未发现墙垣迹象。茂陵邑城内以“三横七纵”形成主干道路,道路宽4至11米。据史书记载,茂陵邑当时有人口27万7千余人,居西汉“五陵”之冠。茂陵邑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陵邑制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研究中国古代中小城市的规划、建筑、民俗民居、历史文化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茂陵,被誉为东方的金字塔,在这块神奇而又厚重的风水宝地,先后出土不少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

  鎏金铜马

  1981年5月,茂陵1号陪葬墓1号葬坑出土。马呈昂首站立状,气势轩昂,造型俊秀雄健,是典型的骐骥良种模式。身形完全采用写实手法塑造,体态匀称合乎解剖学比例,竹批双耳,龙睛鹿颈,口齿很轻,有大宛马之神采,马尾高翘,有匹配良驹之态,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从大宛传入的优良马种。其鎏金技术之精湛,尤为奇绝,乃极珍贵罕见之大型文物。

  希腊文铅币

  1980年8月,汉武帝茂陵北侧出土。铅质,平面呈圆形,凸面饰云龙纹,凹面有希腊文一周,意为“王中之王”。这件珍贵文物对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绿釉骑马俑

  1974年8月,兴平县南位乡道常村出土。骑俑服饰状貌为西域风采,有一种行过万里风麈、景仰西汉长安的恭谨神态。陶马神采奕奕,昂首挺胸,龙睛鹿颈,剪鬃修饰得整洁如鱼脊,腿短而粗壮有力,尾巴绾作髻状。骑者姿态与马的身体配合协调,整体显得有力度,稳定有气势,造型手法粗犷夸张,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马踏匈奴

  附属霍去病墓,现陈列于茂陵博物馆中。这件作品采用圆雕、浮雕、线刻的综合方式,雕造而成一匹骏马形象。马腹下的匈奴人,仰卧在地,手持弓箭,蓬松零乱的须发,显得惊慌失措,声嘶力竭,带着既不甘心就缚又无可奈何的表情。象征当时汉武帝军事实力的强大和西汉已达到了一个空前统一强盛的稳固局面。作品题意含蓄而意境博大,是对霍去病征战匈奴开辟“丝绸之路”功绩的永久性纪念。

  茂陵陵园出土的文物,与丝绸之路相关的还有很多,上面介绍的仅是冰山一角。更多文化内涵丰富、品位等级高的文物及遗址遗迹正不断地吸引着中外观众前往茂陵,以观真容。

  丝绸之路,被我国学者喻之为“文化运河”,是极其恰当的。在这条中西陆路交通的长廊上,留下了我国人民开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足迹,蕴藏着数不尽的文化瑰宝和人类智慧的奇观。它是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为研究我国中古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历史和中西关系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在多学科的历史研究中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和不容忽视的价值。

  丝绸之路,它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定居文明之间的交流;它在长途贸易推动大型城镇和城市发展、水利管理系统支撑交通贸易等方面是一个出色的范例;它与张骞出使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深刻反映出佛教、摩尼教、拜火教、祆教等宗教和城市规划思想等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

  2014年6月15日至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卡塔尔多哈举行。“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第一批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清单中,包括张骞墓等共计22家。由于客观环境限制,汉武帝茂陵没有进入这22家的首批清单,应当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原文刊于:《中国文物报》2016年1月10日4版)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茂陵

霍去病墓

卫青墓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