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古埃及五花八门的宗教活动

摘要: 古埃及五花八门的宗教活动文 图/ 令狐若明 宗教是古埃及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了整个古埃及历史。在古埃及,宗教无处不在,影响了政治、文学、艺术、建筑等各个领域。考古的发现和历史文化的研究证明,古埃及宗教的内容非常丰富,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支配作用。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法老,声称自己是代表神明对臣民进行统治的;文化和社会的每 ...



古埃及五花八门的宗教活动

文 图/ 令狐若明

宗教是古埃及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了整个古埃及历史。在古埃及,宗教无处不在,影响了政治、文学、艺术、建筑等各个领域。考古的发现和历史文化的研究证明,古埃及宗教的内容非常丰富,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支配作用。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法老,声称自己是代表神明对臣民进行统治的;文化和社会的每一层面都包含宗教精神,早期文学的经典作品都是以宗教为主题,充满宗教的说教;艺术与建筑是宗教象征的一种表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广泛应用巫术和咒语,因为病被归因于神;天文学的演进是为了确定举行宗教仪式或献祭的正确时日。凡此种种,无不深深打上宗教的烙印。

法老雕像

一成不变的日常祭祀仪式

古埃及人信仰的多神崇拜十分复杂,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不过每天在神庙里举行的祭祀仪式,倒是上、下埃及各地都一样,有着固定的形式。神庙一向是古埃及人供奉诸神的场所,神庙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神殿,内设神龛,供有当地神祇的雕像,表示这里是神所居住的地方。在古埃及宗教里,神庙代表着宇宙,神龛则代表宇宙被创造时的最初地点—原始土丘,所以神龛通常设在神庙的较高处。

阿布辛拜勒神庙内的神龛,拉美西斯二世( 右二) 与普塔神、阿蒙神、太阳神拉


在古埃及人心目中,神龛里供奉着的神像就是神祇的活现形,并相信神跟人一样,有着相同的需要,如食物、酒、油、衣服及沐浴等。在理论上,神庙的祭祀仪式应由法老主持,因为他是众神最高祭司。自古王国第5王朝(约公元前2498—前 2345年)以来, 埃及盛行对太阳神的崇拜,法老被尊为太阳神拉(Ra)之子,即在世之神,这种观念在古埃及始终居于主导地位。通过法老,神向埃及人表达其意志,因为王权乃神所授,非人力所能为。因此,法老就是神与人之间唯一的中介,他活着的时候,是神在尘世的化身,死后就成为奥西里斯(Osiris),加入神祇的行列。在神庙的宗教活动中,唯有法老可以进入神殿单独主持祭祀仪式,完成为神洁体、穿衣、奉献祭品等诸多程序。不过,古埃及有那么多神庙,法老不可能日日亲临,例行的祭祀仪式实际上是由法老的代理人—神庙大祭司主持的。


丹德神庙主殿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古代埃及,各地的神庙无论祭祀的是哪一位神祇,每天早晨都要举行一套复杂的仪式,程序固定,每一过程都以神话为依据。祭祀仪式从黎明开始,当事之人,法老或其代理人大祭司先在神庙旁边的“圣池”沐浴净身。因在清晨进行沐浴,故名“晨宫”,又名“圣池”。每当黎明来临,法老便进入“晨宫”,由两名头戴假面具,装扮成荷鲁斯和赛特的祭司取圣池之水洒在身上,并以清水、香料、泡碱之物沐浴全身。这两名以神扮相的祭司已事先沐浴如仪,他们以神的名义替法老沐浴洁身,据说这样就能清洁法老的灵魂,使他们接近神祇。沐浴之后,两祭司替法老穿好祭祀之服,让他手握主持祭仪之器具,并按奥西里斯之礼,为他举行启口仪式。在“晨宫”里进行的这项仪式结束后,法老便在两祭司扶持下进入神庙,穿过露天庭院和列柱大厅,来到神殿跟前,两祭司退下。


神殿中的神像比常人稍小,近似木乃伊,以花岗岩雕成,也有镀金木或金、铜制成,置于神龛之中,以泥封门。因神殿是神居住之地,神的日常饮食起居,秘而不宣,不得为凡人所知,祭祀仪式只能秘密举行。这里森严阴暗,充满神秘的宗教气氛。神殿或邻近一殿中,还放有一只神舟,置于台座之上,舟内有安放神像的小阁。法老进入神殿后,先点上香炉,走近神龛,揭开封泥,此刻曙光初临大地,神像便出现在法老面前。他拜倒在神像前,接着又站起身来,口唱晨祷诗唤神醒来。尔后,从神龛中将神像搬出,脱下神像身上前一天的衣服,以水及香料洗洁神像,意即为神沐浴,再替神像换上新衣,洒以香水,把它重新送回神龛。最后,法老在神像前摆好供桌,奉上精选的食物与饮料供神享用。祭祀仪式结束时,他重新将神龛的门封好,面朝神龛,倒行退出神殿,退行时,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脚印揩擦干净。

神殿作为神祇的居室,亦有“天宫”之称。法老或其代理人大祭司每日清晨开启神龛封泥,意即打开天宫大门,唤神苏醒,一如破晓时旭日东升;正午之后,神舟从塔门抬回庙中,由西侧门入神殿,复置台座之上,神殿此时则代表着日落时的西天。由此可见,神庙每天的祭祀活动是以太阳的运行为依归的。

埃及神庙的这种日常祭祀仪式,从古王国时期至公元前4 世纪的埃及传统宗教晚期,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足见其宗教因循守旧之特点。

独特的丧葬风俗

当一个地位显赫的古埃及人去世时,家里所有的妇女便用泥巴涂抹自己的面部和头部,然后到亲戚朋友家去报丧,出门的时候,她们在外衣上束着一条带子,裸露着胸部,并往乳房上涂沙。古埃及男子平日是不留胡须的,但家中有丧事时,就将胡须蓄起,以表示对死者的悼念。死者生前的亲朋好友闻讯赶来吊丧,男人们也在腰间系上一条带子,并捶胸哀悼。所有这些活动结束后,便商议如何将死者的遗体制成木乃伊。一般来说,一具木乃伊制作的过程长达70 天。有钱人家往往还将三层棺椁套在一起,将缠好的木乃伊放入最里层棺内,并在外层棺盖上雕刻死者生前的脸孔。

◄图坦卡蒙的金棺

▼木乃伊启口仪式壁画


在出殡前,还需要对木乃伊进行“启口仪式”。主持仪式的祭司手握一把形状很怪的、像刀一样锐利的工具,象征性地撬开木乃伊的嘴和眼, 以恢复尸体在冥世的各种生命机能,使木乃伊能开口“说话”,保证它能“看到”和“吃到”祭品。这项仪式之后,丧家便雇用一些职业性的哭丧人员来壮“丧”势。从古代埃及的墓室壁画上,我们可以看到哭丧的悲哀场面:雇来哭丧的妇女,一个个嚎啕大哭,泪如雨下,使丧家的悲哀气氛更加浓厚。古埃及丧礼要求死者必须埋葬在底比斯对面的尼罗河西岸,人们相信太阳每夜穿过冥界的旅行是从西方开始的。荒凉的尼罗河谷地山崖斜坡上,布满着黑森森的洞窟,那是为过得起富裕冥世生活的埃及人凿成的墓穴。每当一位显赫的底比斯人的安葬日,在这里就可以看到隆重的出殡场面,一列长长的送殡队伍,把装在棺材内的木乃伊先用大平底船送过尼罗河,这一过程象征着死者从阳界(即尼罗河东岸)到阴间(即尼罗河西岸)的路程。然后,送殡队伍沿着小径缓缓向山坡进行。走在最前面的是剃光头的祭司,手持黑色的木胡狼,象征着胡狼头人身的阿努比斯,古埃及人相信他是引导死者灵魂前往冥世的墓地之神。后面走的是一长串脚夫,他们抬着为死者在冥世生活所需的各种东西,如面包、酒、肉、油、蔬菜、凉鞋、珠宝、衣箱、家具以及装盛香料的器皿。脚夫的后面是一群哭丧的妇女,哀歌响起,她们哭喊着,拉扯着自己的头发。装着木乃伊的棺材放在木撬上的华盖下面,几对公牛拉着木撬慢慢爬上山坡,公牛的前后走着手持香炉的祭司,死者的亲友则走在送葬行列的最后。送葬队伍在墓前停了下来,卸下棺材,在举行过最后的仪式后便把棺材安放在墓穴里。为死者提供的食物,连同陪葬的家具,也都一起放入墓室,然后再请当地的泥瓦匠把墓穴封起来。竖琴师奏着低沉的乐曲,送葬的亲友们悼念着死者,向奥西里斯神祈祷,保佑死者在冥世生活幸福。

哭葬图壁画


把随葬品放进坟墓的习俗在古代十分盛行,有的地方还以护身符代替实物,这类护身符往往包括用小石头或彩陶做成的凉鞋和肉块模型。当然,穷苦人家对死去的亲人只能以粗布裹尸,葬于尼罗河西岸沙漠边缘的公共坟地。不过,在古代埃及,哪怕是最穷的人死后,他的亲属也会想方设法为他举办一个简单的葬礼,替他安排一下冥世生活,尽管为此准备的随葬品不过是几小块食物和几件粗陋的家具。葬礼只是古埃及人为死后做准备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并不是全部,死者的家人还得为他死后的定期祭祀做好安排,以保证死者在冥世的生活得到充分不断供应。死者生前若家产殷富,这些仪式要天天举行;若是小康之家,便只在逢年过节才举行祭祀仪式,这类仪式以供奉食物为主。古代世界许多民族差不多都有过向死者奉献食物的习俗,祭祀仪式结束后一般把供奉的食物当作牺牲烧掉。古埃及人却与众不同,他们生性讲究实际,不喜浪费,祭祀仪式完毕后,家人和客人为了祭奠死者会共享盛宴,便心安理得地将祭品(包括食物、葡萄酒和啤酒)统统吃掉。

由于埃及人固守传统习俗,对于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总是竭尽全力予以维护,许多古老的风俗便一代代地流传下来,其中就包括送葬风俗。

阿努比斯正在制作木乃伊


1881年7月,在王陵谷的一个秘密山崖墓穴里发现了40 具古代法老的木乃伊,其中有埃及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和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在运往开罗博物馆途中,两岸农民闻讯赶来,自发为法老木乃伊送行,再现了古代埃及送殡时的悲哀场面。当载有法老木乃伊的轮船沿着尼罗河缓缓顺流而下时,消息向野火一样飞速传遍沿岸村庄,数以百计的农民偕同他们的妻子陪着轮船向前行走。只见女人们边走边号哭,撕扯着自己的头发,向自己的脸上和身上涂泥巴,向乳房上涂沙;男人们则大喊大叫,朝天鸣枪向法老的木乃伊致敬。轮船一路行走,不断从远处传来哭声,这真是一支现代埃及人替古代法老送葬的庞大队伍,人们完全出于自愿,没有丝毫的造作,伤心得好像在给自己的亲人送葬一样。


可以看出,埃及人把他们的法老奉若神明,这种传统信念根深蒂固,至今犹存。

盛大的宗教庆典

古埃及各神庙都有日历,记载神庙一年中的节日。每逢重大节日,祭司们将神像装饰得富丽堂皇,用神舟抬出,在仪仗队簇拥下,自神庙送到尼罗河及连接的运河上巡行,去“拜访”其他神庙的邻居。平日无权进入神庙参加祭礼仪式的普通老百姓,只有在此时才获准接近神祇。一尊尊光彩夺目的神像出现在游行队伍中,供百姓瞻仰。人们还可以在游行路线两旁搭建的饮食摊棚中,尽情享受丰盛的餐食、豪饮,参加舞蹈、唱歌及各种狂欢活动。

古埃及的这类节庆很多,有天狼星节(SothisFeart)、瓦格节(Wag Festival,纪念死者)、赛德节(Sed Festival)、奥佩特节(Opet Festival)和奥西里斯祭典(Worship of Osiris)等。其中最盛大的节庆是一年一度的奥佩特节。这是古埃及的新年节日,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持续时间长达27 天。

底比斯每年河水泛滥季节的第2 个月,阿蒙神便从他的卡尔纳克神庙前往卢克索神庙进行宗教“拜访”。卡尔纳克神庙全体祭司组成一支色彩鲜艳的游行队列,把阿蒙神、穆特女神(Mout,阿蒙神之妻)以及月神孔苏(Khonsu,阿蒙神之子)的神像从庙里迎送到尼罗河边,分别抬上3 艘平底神舟。在尼罗河上,3 艘神舟齐头并进,溯流而上。尼罗河两岸,观者如潮,人们纷纷向神舟祈祷伏拜。阿蒙神全家出巡,法老也亲临现场,以吸取阿蒙神的神力。阿蒙神像抵达卢克索神庙后,停留近一个月的时间,然后由同样壮丽的队列接回卡尔纳克神庙。古埃及的任何一位法老都不会错过奥佩特节,因为法老与阿蒙神合而为一,极为重要。奥佩特节既是盛大游行庆典和法老法统的体现,也是神话、古代仪式的相互结合。另外,每年夏季的第二个月是河谷节,阿蒙神像又被请出卡尔纳克神庙,乘坐神舟渡过尼罗河,去“访问”西岸的神庙。西岸墓地的工匠们享有参加庆典活动的特权,纷纷踊跃加入游行队列。

卡尔纳克神庙

卢克索神庙


另一隆重的节日,是在阿卑多斯举行的奥西里斯祭典。阿卑多斯是早王朝诸王陵寝所在地之一,相传奥西里斯的头埋在这里,所以阿卑多斯成为奥西里斯的崇拜中心,奥西里斯祭典遂在此举行,模仿奥西里斯死而复生的经历。在举行奥西里斯祭典的复活仪式时,要奉以献礼柱,仪式庄严隆重,为埃及其他城市所不及。阿卑多斯成为古埃及百姓朝圣的目的地,凡有足够经济能力者,皆前往阿卑多斯参加重演奥西里斯神话的戏剧仪式。他们认为,奥西里斯和所有人相同,走过死亡的阴影,不同的是他最后得到了公道及胜利。古埃及百姓参加仪式,皆以为奥西里斯会赐福于他们,使他们获得死而复生的能力。新王国时期,仍在阿卑多斯举行奥西里斯祭典,法老以壮丽的神庙装饰阿卑多斯。同时,无数小型石碑也被蜂拥而至的朝圣者竖立起来,表示对奥西里斯的崇拜。

古埃及的宗教节日与王权紧密相关。根据神话传说,法老成为荷鲁斯神,乃在登基之日。登基庆典,既有宗教性质,又有政治性质,始于第1 王朝的美尼斯(Menes)时代,迄于托勒密王朝末期。仅巴勒莫石碑记载和第1、第2 王朝的此类庆典就不下四种:上下埃及之王登基,两地统一(即南北埃及统一典礼),巡城一周(即环绕孟斐斯城白墙之典礼)及赛德庆典。其中赛德庆典对埃及法老尤为重要。“赛德”一词有“万岁”之意,赛德为永恒之神,手执草木萌芽,代表着长寿,法老崇祀赛德神,希冀延年益寿。从理论上讲,赛德节自每位法老在位第30 周年纪念日开始,以后每3 年举行一次,目的是重新获得法老统治的力量并以此统治整个国家。但许多法老在位期间,不止一次举行赛德庆典,往往因为年龄迈老,不到30 年就过赛德节;有的法老更是迫不急待,从做王太子起算,一到30 整年就举办赛德节庆活动,足见其愿望之迫切。

哈特谢普苏特神庙奥西里斯雕像石柱


赛德节庆典在圣城孟斐斯举行,这一天,埃及诸神前来向法老致贺,重新确定法老至高无上的地位。庆典仪式富有奥西里斯的色彩,法老身着宽大长袍,自肩及膝,衣边有两洞,以便伸手执弯杖和连枷;法老坐下时,袈裟裹住全身,如同殓服,意即奥西里斯之裹布,经过一连串仪式,算是死亡,成为奥西里斯,并且秘密复活,返老还童。庆典中还有一项重要活动,法老乘坐一顶小轿前去拜谒荷鲁斯神殿和塞特神殿。这两位神祇各自交给法老4支箭,法老随即将箭射向四方,象征着消灭埃及四周之敌。

(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21年01月刊,作者为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