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劉拓《阿富汗訪古行記》出版(後記)

摘要:   作者: 劉拓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21-6-30  頁數: 386  定價: 88.00  裝幀: 平裝  ISBN: 9787301321874   內容簡介:阿富汗是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明匯聚之地。此書記錄了作者於2014年和2017年兩次獨自踏尋阿富汗諸多古代遺存的故事。阿富汗局勢複雜,訪古行旅充滿冒險和艱辛,而普遍的貧窮和宗教的保守,也讓這裏有著獨一 ...

  作者: 劉拓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21-6-30

  頁數: 386

  定價: 88.00

  裝幀: 平裝

  ISBN: 9787301321874

  

內容簡介阿富汗是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明匯聚之地。此書記錄了作者於2014年和2017年兩次獨自踏尋阿富汗諸多古代遺存的故事。阿富汗局勢複雜,訪古行旅充滿冒險和艱辛,而普遍的貧窮和宗教的保守,也讓這裏有著獨一無二的風土民情。書中除了介紹阿富汗古代遺存的歷史、分布和現狀,也描繪了此地的自然景觀和社會日常。作者在歷史、考古領域的實積累增添了此書的知識性,生動的敘述中飽含對過往和現實的人文思考,文筆樸實而充滿溫度。

作者簡介劉拓,1990年出生於雲南昆明,湖南常德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現為蘭州文理學院旅遊學院副教授。專業學習研究之餘,熱愛文物古跡和與之相關的旅行。迄今為止已前往30多個國家和全國將近700個縣,到訪200餘處世界遺產和1500餘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 賭氣獲得的簽證 5

  〔二〕 精心的規劃與無窮的變故 11

  〔三〕 現代化的喀布爾——超市、書店與相機店 19

  〔四〕 探訪喀布爾的城牆體系 29

  〔五〕 出師不利——折戟帕爾旺 39

  〔六〕 重訪貝格拉姆 51

  〔七〕 朝聖巴米揚 61

  〔八〕 存憾班達米爾 75

  〔九〕 驚魂巴米揚歸程 87

  〔十〕 恰赫恰蘭奇遇 95

  〔十一〕 圓夢賈姆宣禮塔 103

  〔十二〕 從恰赫恰蘭到赫拉特 121

  〔十三〕 兩次遊歷赫拉特的小麻煩 131

  〔十四〕 城堡與霍賈·阿蔔杜拉·安薩陵墓——赫拉特最重要的兩座大型建築 143

  〔十五〕 赫拉特的歷史街區 157

  〔十六〕 兩次失敗的艾娜克之旅 173

  〔十七〕 真塔利班之路——竄訪加茲尼 185

  〔十八〕 唯一的公共交通旅程 ——北方重鎮馬扎里 199

  〔十九〕 探訪大夏故地——八卦圖一般的巴爾赫城 209

  〔二十〕 巴布爾花園周邊的喀布爾 227

  〔二十一〕 從卡爾加湖到大巴,和尤素福的一面之緣 241

  〔二十二〕 喀布爾巴和老城區 251

  〔二十三〕 三個中國人相聚法巴德 269

  〔二十四〕 閑逛法巴德 279

  〔二十五〕 塔利班源地——抵達坎大哈 295

  〔二十六〕 坎大哈老城的街市 307

  〔二十七〕 四十階梯再遇麻煩 323

  〔二十八〕 三訪貝格拉姆,抱憾潘傑希爾 333

  〔二十九〕 參觀綠松石山遺產中心 345

  〔三 十〕 收官喀布爾國家博物館 359

  

   379

  

  

記(劉拓)

  

我在寫作上是個特別懶散的人,以往的旅行,最多在相關論壇發一些攻略式的遊記,從未試圖寫成線索完整的文章。2015年我在伊拉克被誤抓之後,很多出版社找過我,希望我把伊拉克的經歷寫下來出一本書。即使是這樣,我還是沒有什麼動力:一方面因為我並不是一個情感豐富的人,電影、電視乃至現實中陌生人的悲喜,很少使我感同身受;另一方面時間所限,加上我旅行的目的性比較強,希望盡快到達需要記錄的地點並完成拍攝,不願在一個地方花太長時間與他人深入接觸。我甚至不怎麼愛看遊記類書籍,即使偶爾看看,也只是發掘一下其中的交通食宿等攻略,對個人情感和故事情節視若無物。我這樣一個典型的理科男生,即使寫出了什麼遊記,難道有人會花錢買來看嗎?

邵學成博士的出現,讓我的觀念發生了改變,他是我這部遊記能夠誕生最需要感謝的人。邵博士是國內研究阿富汗佛教藝術的專家,我們在伊拉克的事情之後建立了聯系。當時我已經去過阿富汗,而他的博士論文雖然研究巴米揚,卻身不能至而心向往之,有時向我詢問一些當地的情況。到了2017年,我又一次前往阿富汗,出行前曾向他討得一些資料作為旅行時的知識儲備;在正文中我費盡心力去到的貝格拉姆遺址,也是邵博士向我介紹的。在這種互相鼓勵和分享的氛圍中,邵博士也親自去了阿富汗,並且在之後的幾年中,帶領團隊多次前往考察,靠一己之力,架起了中國和阿富汗學術交流的橋梁。在我們都完成了阿富汗行程的201710月,邵博士找到我,說希望和我合出一本書,叫《柔軟的阿富汗》,書中他主要寫更加學術且偏向佛教的內容;而我由於是自由旅行,和他們受到的嚴格安保狀況不同,可以補充一些城市面貌、百姓生活、伊斯蘭教建築乃至一些旅行的花絮,豐富書籍的可看度。面對這樣的邀請,我是退縮的:邵博士是專業的研究者,而我只是普通愛好者,書中這兩部分的水平差距,不用想就知道該有多大。但邵博士一腔熱情,拉著北大出版社的編輯,連合同都准備好了,我也只能趕鴨子上架,硬著頭皮答應了。

不過真的寫起來,並沒有我想象的那麼艱難。阿富汗是我出國旅行中第一個不太常規的國家,從辦理簽證到飛往喀布爾,世界上最複雜、最脆弱的一角在一瞬間撕開,赤裸裸地展示在還沒有什麼出境閱歷的我的眼前,那種沖擊感永遠歷歷在目。到現在我已經去過三十多個國家,很多旅行細節都淡忘了,但對於阿富汗,每當我閉上眼睛,仍然能看到喀布爾巴裏的鳥唬?牭娇泊蠊?_齋時的邦克,摸到賈姆宣禮塔過河的溜索……這些細節實在太過豐沛,它們從我的腦海中傾瀉到紙上,對於寫成一部簡單的遊記,過程還是比較順暢的。

當然,促使我能不停寫下去的,仍然是邵博士。他寫得實在太快了,文字量是我的好幾倍,我擔心拖慢整體進度,只得拼命追趕。最終他還是比我更早寫完,也讓我看了他的稿子,不論內容上還是文筆上,都與我的判若雲泥,我更加難以想象兩部分合在一起的樣子了。我把稿子和圖片交給出版社,等著進一步的消息;而邵博士因為考察照片的歸屬問題,遲遲沒法配圖。出版社等了將近一年通知我,說不如把我的這部分先單獨出了吧。

這就是本書誕生的過程。我到了寫後記的時候依然惶恐,本來就是照著小爬藤的水准去寫,然而失去了邵博士這個攀附的樹幹,不知如何立足,卻也只能像阿富汗的行程本身一樣,去接受這個意外。寫作過程中,不愛看遊記的我,簡單看了看國內已經出版的幾部阿富汗遊記,最早的有班卓的《陌生的阿富汗》,之後有華的《你好阿富汗》、梁子的《你是塵埃也是光:面紗下的阿富汗》,最近還有原老未的《罩袍之刺》。在阿富汗這樣一個女性出門極為不便的地方,四部遊記都是女性作者,非常神奇。她們在阿富汗最少也待了一年半載,甚至學會了當地的語言,和形形色色的人聊過天,收集了數不清的故事;而我在阿富汗一共只待了兩周,這浮光掠影和之前的幾部相差太遠,只希望讀者知道這本書誕生的經過後,不要見笑。但比較下來,我的這部流水賬,仍然有彌補空白之處:之前的幾本遊記多以人物故事為核心,講述阿富汗普通人的悲歡、放縱與掙,在女性的視角下,那種綿長細膩的憂傷構成了作品的主基調,而故事發生的具體地點,路程中的建築遺存,常常模糊不清。我是一個較為理性的打卡遊客,更希望這本書能像我最喜歡的《伊本·白圖泰遊記》那樣,在歷史和地理的框架中,給這片土地上的城市街道、路程中的自然風光、由古跡串聯起的歷史故事和社會日常一些更清晰的交代。因為阿富汗不光是亞歐大陸需要同情、悲憫的脆弱心髒,它的戰亂、保守和它的文物古跡一樣,都是世界多樣性的一部分。客觀地記錄和調查,平靜地接受旅途中遇到的種種故事,就已經足夠精彩。

除了懶散之外,題材敏感是阻礙我寫作的另一個原因。雖然這是一部以文物古跡為主要線索的遊記,但涉及對當代生活的描寫時,宗教是繞不開的話題。我日常對宗教非常冷漠,但身處特定的環境時,也樂意融入當地的宗教氣氛中去,深入了解當地文化,也豐富旅行的體驗。從對伊斯蘭教的一無所知,到和當地人一起禮拜、一起開齋,我對宗教的認識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由於在伊拉克的經歷,在宗教保守國家旅行時,我往往更加信任在教門上更加虔盏漠數厝耍?@和很多遊客喜歡接觸宗教反叛者的視角也不相同。我理解保守的生活方式,也理解很多人在宗教和現代生活之間的掙,但對於保守宗教冷眼旁觀而非批判表述,可能已經進入敏感的邊緣。我在寫作時,沒有對這部分內容有任何避諱,希望先一氣呵成寫出來,再做必要的修改,而出版社也非常理解,幾乎沒有對內容有任何改動。如果這部書稿能順利與讀者見面,那就是時候開始寫我旅行更深入,讓我印象更深刻的伊拉克之行了。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