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公共考古视野下的夏文化 | 从华夏第一王都到考古遗址公园——二里头遗址的前世今生

摘要:   2020年12月13日,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和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河南大学公共考古中心、考古河山编辑部共同承办的“公共考古视野下的夏文化——考古河山成立五周年”纪念会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新行政楼308召开。  本次会议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领队赵海涛主讲《华夏第一王都到考古遗址公园— ...


  2020年12月13日,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和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河南大学公共考古中心、考古河山编辑部共同承办的“公共考古视野下的夏文化——考古河山成立五周年”纪念会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新行政楼308召开。

  本次会议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领队赵海涛主讲《华夏第一王都到考古遗址公园——二里头的前世今生》专题讲座。赵海涛从五个方面,以二里头考古新发现与发掘期间公共认知相结合,介绍他所认识的夏文化与公共考古。

  本次讲座纪要从内容上分为五个方面,其一,二里头文化的地理位置;其二,二里头都邑的辉煌成就;其三,二里头文化的统治网络;其四,二里头文化的横空出世;其五,二里头文化的传承辐射。

  一、学术视野中的二里头遗址

  (一)天下之中:二里头文化的地理位置

  “最早中国”,“华夏第一王都”,巍巍古都毅然耸立于河洛之间。

  二里头遗址由徐旭生先生在1959年调查“夏墟”过程中发现,遗址位于洛阳盆地,地处黄土高原和华北大平原的交界处,其气候带又是温带和亚热带交接之间,地理环境优越,文献有“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是中国古代政治活动的中心区域。

  洛阳盆地面积约一千多平方公里,四周环山,二里头时代河流萦绕、物产充裕、交通便捷,封闭的地理环境亦为夏王朝提供安全建都之所。洛阳盆地有13朝古都之誉,约有一千五百年建都历史,其是历朝历代反复选择之下的优越建都之所。

  二里头的时间处于河南龙山文化与二里岗文化之间,正是中国早期王朝的形成和早期发展阶段。

  (二)煌煌大都:二里头都邑的辉煌成就

  俄而一去一甲子,煌煌大都有十最。

  对二里头发掘这 61年,赵海涛老师和二里头的考古发掘工作者们在自己工作成就和重要发现的基础上总结了十个中国之最。这十最分别为: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络和车辙、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室建筑群、最早的多进院落宫室建筑群、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和祭祀区、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和绿松石器作坊、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和青铜兵器、公元前二千纪前半叶最大的聚落、最早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东亚大陆最早的核心文化。赵海涛老师举出其中一些与我们进行分享:

  1 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路网络和车辙

  在二里头都邑的中心区域,发现由两条南北向和两条东西向共同组成的四条目前中国最早的城市道路系统,并在南边道路之上发现了双轮车辙的痕迹,发现的轮子宽度大致为1米。

  目前二里头遗址共发现车辙痕迹三处:最早一处发现于九十年代前后,车辙所处位置在今漯河河滩附近,大致呈南北向的;2020年于两条交叉路十字路口处一段车辙,大致呈东西向,与南部车辙大致呈一条线,比之略宽。上述车辙之痕皆可证明与二里头时期车的使用已然出现,但其非常少的。继而推断二里头时期只有最高的统治者才能够成坐车。

  需要注意的是二里头道路最重要是其规划功能,通过四条道路将宫城规划成不同的功能区。现已发现不同功能的九部分,形成“九宫格”的宏大格局:祭祀区、宫殿区和官营作坊区这三个最重要的区域恰好在“九宫格”的中路,宫殿区位居中心,重要遗存拱卫在宫殿区的周围。严整有序的布局规划显示的严格等级/分层、凸显王权的至高无上。

  其内存在一个中轴区域,中轴区域之北是为祭祀区域,区域内现已发现部分贵族埋葬之地;中央是为宫殿区;南部是为作坊区,北中南组合构成中轴带。中轴带两侧,发现各个墓葬和一些夯土基址。而宫殿区发现大量贵族墓葬,钻探发现大规模夯土。因此中轴区两侧可定性为居住和埋葬区。以宫殿区为核心分布的中轴带直接表现出了宫殿区至高无上的地位和王权的重要。严格方正的规划布局背后显示的是一个社会等级的严格划分,社会人员层次的严格划分。历年在其中多个区域内发现有不同等级的建筑和墓葬,表明二里头都城极可能已出现了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布局。这些新发现将为研究二里头都城整体布局结构、社会分层、规划思想、礼仪制度、统治制度等问题提供重要资料。

  2 中国最早的“紫禁城”—宫城

  宫城的面积约为11万平方米,其始造年代大致处于二里头二、三期文化之交。二期之前,二里头遗址宫城位置不存在围墙,但已有夯土基址存在(3号建筑基址、五号建筑基址东西并列)。经勘探所知大中型夯土建筑基址的集中区,规模宏大、形制规整、排列有序,昭示着政治和宗教权力的高度集中。

  3 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四合院”宫室群

  1号基址群和2号基址群约20000平方米的夯土建筑群,都是呈四合院式中轴对称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概念为后期偃师商城、郑州商城的营建提供模版。1号宫殿建筑群,包括了1号基址、7号基址,8号基址、9号基址在内,面积约15000平方米左右、约占总面积的1/7。是目前所见面积最大的一处宫殿建筑群。1号基址跟7号基址共用同一条中轴线,其四面皆有围墙,内外均设有走廊,南边设有三条门道,中国早期工程建筑的规制于此时均已建立。宫城的东北角目前确实缺失,经钻探发掘大量夯土与路土,可能该区域存在一广场性质建筑早于宫城建筑亦或重要性强于宫城建筑故而使之避让。

  4 发现中国最早的多进院落宫室建筑群

  3号基址与5号基址呈多进院落分布并东西并列,外无墙,由排房组成。

  3号基址被2号基址叠压,格局尚不清晰;5号基址无叠压,规格清晰,其第1进已被破坏,现推测至少存在三间房子,这个第2进是明确发掘出两间排房,第3、4进都是由五间排房组成。第1、2、3进南北都有门,第4进南部有门。墙的宽度大致为50厘米,3号基址与5号基址院内均存在贵族墓葬,3号基址内存在两排5座贵族墓,绿松石龙发现于三号基址靠近中轴线的一座贵族墓;5号基址存在三排五座贵族墓。

  墓内出土绿松石龙由2000多片绿松石片拼凑而成,绿松石片从几毫米到最多1厘米长度不等,其上表面均磨光的,背面略粗糙,侧面均倾斜从而使之立体化。绿松石龙的头部最为形象生动,层次多样,立体感十足。龙身花纹、鬓角标现清晰,鼻梁与眼睛皆由玉制成。龙身体附着菱形花纹,由绿松石片侧立而制,龙身上着一铜铃;“龙旗阳阳,和铃央央”,铜铃与绿松石龙、铜牌基本上是固定的组合,绿松石嵌片器物大多佐以铜铃,推测可能用于祭祀的时候,分别代表上天和其发出声音用以引导魂灵往来于天地之间。

  5 中国最早的国家祭祀区-最高的祭祀权

  国家级祭祀场所与遗迹存在于宫城区以北,目前于二里头遗址已发现祭祀遗迹大致分为三到四种:其一为圆形坛型遗迹,形制接近于时庄遗址,内有一圈,外围有三圈圆形土堆组成三圈同心圆型形制遗存;中心一个、第二圈六个、第三圈存在11到15个,旁边存在墓葬;其二是就是长方形半地下式遗迹,经杜金鹏考证推测,圆形为坛、方形为禅。无论坛禅,其周区皆存在同时期墓葬。时庄的发现亦推动对其是否为粮仓可能性的推测。其三是宫殿区东北角发现了一个约2200平方为修建大型的工程而取土形成的大坑,约4-7米深,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四具完整的猪骨和一些零星的猪下颌骨以及其他部位从而进行祭祀。摆放的比较规整,推测很可能是用于祭祀。坑内有建筑基址以及人类长期活动所留下的灶及踩踏痕迹,坑内亦有陶片所铺成的道路,继而推测该坑并不是单一垃圾坑而是经营了很多种活动重要区域;其四是1号建筑基址外有长条形的坑,坑内存在三具人骨,头向为顺着针,可能也用于祭祀。可见二里头祭祀权利已被上层贵族垄断,祭祀已经演化为相当重要的社会职能,也是凸显政权王权之场所。

  6 二里头作坊区:中国最早的国家高科技产业基地

  宫殿区南部的大型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区,作坊区外有围墙维护,体现出了上层阶级对官营作坊区的重视以及它的重要程度,目前该作坊区域发现的主要为绿松石作坊与青铜器作坊,绿松石作坊大致为1000平方米,钻探期间便可发现大量绿松石原料。水井毗邻流水沟,沟内出的堆积是包含了很多细的於沙,在可能是跟加工打磨时候从砾石打磨之后冲刷有关,水井之上存在大量绿松石料,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这些原料内存在石核、毛胚、某些半成品和少量品以及一些废品。例如某些原料要用来制作绿松石珠,最后这个穿孔磨穿失败,继而舍弃。

  绿松石的用法多种多样,另外将绿松石珠也可以拼成项链之类的这样的饰品亦或者铜牌饰;目前公布的资料为三件,目前海外博物馆里某些藏品可能出自二里头,王强老师的目前研究表示由于二里头上层贵族对铸铜权的垄断,该类藏品应当铸造自二里头,同一时期的其他文化应当没有相匹配的水平。

  铸铜作坊,根据研究大致范围约为2万平方米,出土大量与铸铜相关的遗迹、遗物,大量陶范,其中一件根据弧度推测直径大致为30厘米,带花纹,目前所出土以及研究表明还存在其他种类花纹的陶范,但是目前二里头仅出乳钉纹铜爵和青铜鼎,两件是带花纹铜器,且直径小于30厘米,因此可得目前发现的铜器远远无法代表二里头铸铜的最高水平。

  7 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和青铜兵器

  二里头铜器的最基本组合以铜爵为核心的,目前只要出青铜礼器的各个墓葬一般均有铜爵,青铜的兵器在二里头亦很常见,铜戈,铜斧相对较少的。

  某些墓内存在几十件的青铜小箭头,许宏认为小箭头作为消耗性的兵器,这些都能证明当时铸铜水平相对较高,产量较大。目前二里头所发现的青铜制品并不能匹配其青铜铸造业发展水平。原因可能归咎于大型王墓尚未发现。二里头的青铜器主要用在日常生活方面;不将先进的生产力和技术用在战争、生产上,是中国早期王权和文明的特征。

  以玉质的礼器为例,早期良渚、凌家滩、红山、石家河文化均有不同,尽管没有实用功能,但是其形状尽皆兵器,象征军权、王权。二里头的玉质礼器与其他文化相比特征是雕塑类相对较少,主要分为这六大类,其一是玉刀,目前唯一为漆红玉刀;其二是藏于国家博物馆之玉钺,1975年在作坊区的西部区域由村民发现,其三是几件三孔玉刀,其四是玉钺,大概发现了四到五件,其五是玉戈,其六为玉圭。二里头玉器种类繁多,为二里岗和殷墟所继承,玉器只见于最高等级墓葬。

  陶制礼器,二里头的酒器与某些豆以及打磨较光滑、精致的壶,盉,三足皿,觚等一些器类都具有礼器功能。从各类器物上来看,具有非常严格的等级,不同地位阶级的人所用物品等级划分相当严格。

  (三)巍巍华夏:二里头文化的统治网络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从居住的方面来看,二里头时期存在严格的等级,上述10000平方米的一号基址,4000多平方的二号基址,应当是贵族居住和办公之场所,其次为上千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为中小贵族们提供的居住基址,再次为十几平方米的小型房址从而提供不同等级的人群居住。

  墓葬从规模和随葬的用品规格上看亦可分成多个等级,大致可分为四到五个等级,表明当时社会等级分化非常严重,产生阶级划分,这便是进入王朝国家的特征标志。

  二里头文化不仅辉煌于二里头宫墙之内,亦闪烁于整个文化区。整个王国拥有强大的控制体系和制度。从目前二里头文化分布区、黄河中游聚落分布情况来看,从最高等级的300万平方米二里头遗址到一百多万平方米和几十万平方米的第二级聚落,继而是二、三十万平方米,十几万平方米的第三级,最后是几万到几千平米的村落,形成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各个等级聚落里所出用品,也有严格的等级划分。

  聚落的分布格局亦是井然有序,一般存在于河流之重要节点。大中型遗址都有其基本分布规律。靠近河流、重要的交通节点接近资源,形成众星捧月式的格局,从而显示其王国统治体系。

  (四)多元一体:二里头文化的横空出世

  万邦林立,满天星斗,二里头独耀眼。

  二里头的出现是划时代的,二里头出现之前,中国境内万邦林立,满天星斗。各地文明先后出现继而陨落。二里头之前,各地很多文明实体相互并存竞争,争夺激烈,各个文明实体控制范围较小,没有统一强大的实体出现。各地战争的迹象由于万邦林立地这样一个社会结构状况从而明显。历经几百上千年的整合之后大转折正在涌现,新砦、王城岗、瓦店、花地嘴,相对较大的整合从嵩山东南逐渐崛起,相互竞争。在洛阳盆地出现了一个大规模整合—二里头。该政治实体突破了小型的地理单元,以河南省为中心的,包括周边地区的文化,基本上被二里头直接控制,并出现了相当大规模的影响。

  二里头对后世的影响相当之大:城市规划、工程制度、夯土宫殿建筑、青铜礼器所代表等级地位。上述之论,皆在影响范围之内。

  二里头在同时代的影响范围亦巨大,从东北的赤峰地区能够见到典型二里头的陶礼器,到东南的江浙一带的马桥文化亦可见到,再到安徽斗鸡台可见二里头的陶礼器,甚至安徽三官庙可见铜铃和典型的二里头时期的铜斝,现在四川地区亦可见二里头类型陶礼器,数量可观。

  但是二里头之前的牙璋,个体相对较小,一般用于祭祀,大多数在山上或是在这个城墙上发现。二里头时期有相当大的变化:其一是个体变大,其二就是邓聪老师总结之兽性龙的形象的产生,有龙头、龙嘴。二里头时期的牙璋背后的观念发生了相对较大的变化,主要出现于高级别的贵族墓葬内,代表王权和等级身份。牙璋也影响到了南方地区,湖北、湖南、广东、福建、香港、甚至越南北部均受二里头影响。这是二里头影响其他地区的体现,也是中国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源源不断的重要体现。

  (五)引领文明:二里头文化的传承辐射

  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中的核心引领,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结论,2018年国务院新闻发布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对中华文明发展阶段进行总体概括。

  距今3800年的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一个核心引领者,他对商周文明、对周边文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从位置和发展水平看,二里头是目前探索夏文化最重要的对象、最关键的遗址。除此之外,二里头也是向前探索中国文明起源最重要的起点和标尺。

  二、公共考古视野下的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如此重要,引起国家和学界大范围争鸣,与之相对的是当地老百姓对二里头的了解却非常少,赵海涛认为这是由于公共考古工作做的还是不到位,应该在发掘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给予当地居民更多的宣传,只有将老百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够更好的保护遗址,发挥其价值,授教与众,让二里头文化和中华文化之起源为更多民众所了解认识。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大力度扶持以及人民渐渐觉醒的对文化自信的高度认识令二里头产生了相对比较大的影响。在李克强总理的提出、推动、立项之下,二里头博物馆随之建成。随着李克强总理的高度认识和极力推进,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成为了最早进入国家五年规划的博物馆、重大文化建设项目。2017年李克强总理发来贺信:希望进一步加强大遗址和文物保护工作,认真做好二里头遗址科学规划和馆藏设施建设,依托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典藏、保护、研究、教育等功能,让珍贵的文化遗产世代传承,以更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二里头遗址与禹会遗址一同被国家批准为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目前规划项目已经建成,整体包括中轴区域约一千多亩,以及漯河,漯河故道复原展示区、作坊区、宫殿区和祭祀区、井字形道路等进行复原展示。发挥了极强的展示传播作用,今年开馆至此时已接待约一百多万游客,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考古在公共事业下所取得的成就亦推动考古工作者做好更多工作,将文化遗产更好的展示给民众,将考古所得与陈列相结合从而发挥出这些重要的文化遗产的教育意义,提升人们的文化精神水平的功能。

(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

  二里头考古工作本就应当是公共考古,本就应该是各个层面的。应当是由考古工作者、老百姓、各级政府相结合的工作。只有所有人都发挥自身的本领作用,才能更好的认识遗产、保护遗产,提高国家精神文明和民族文化自信力。因此国家夏文化研究项目,应当包括多方面,首先是保护,这是各级政府与学界的共同认识,总书记提出:第一位的是要保护好,保护好才能谈其他的;第二要做好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在有热忱的考古积极性与卓越的考古水平之下,不断地挖掘,提炼和研究它的价值,然后才能更好地进行展示和传播。因此,保护和发掘研究应当相互促进,相互支持。

  黄河文化在二里头下一步的国家重大文化建设里,也应当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考古中国相关研究的推进,政府也越来越重视。11月份孙春兰专门抵达二里头遗址进行调研,在此讲到要做好二里头遗址的保护规划政策。

  但是二里头这么重要的一个遗址,目前保护形势仍不容乐观,即使是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也会对二里头部分遗址产生影响。因此要做好保护工作,公共考古至关重要。通过做好宣传,让遗址保护意识在老百姓和当地居民的心目中价值愈来愈高,人人保护遗址、关心文化遗迹的积极性愈来愈愈强。该工作仍需各方面相互努力促进,相互协调。

  最后赵海涛老师提出应当积极向当地政府做公共考古,宣传和建议其做好整体规划,把四周区域开发统一利用起来,仅依靠二里头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的力量很难做好整体的保护、利用和展示工作,只有通过这些考古工作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走向富裕,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文化遗产价值。

  (整理人:河南大学2020级考古学硕士研究生江昊然 图文转自:“考古河山”公众号)

  责编:韩翰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二里头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