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文物新疆 | 无边瀚海人难渡,端赖驼力代客船

摘要: 新疆,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向世人展示了古代新疆居民非凡的文化创造力和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隋唐时期,新疆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东西方经济贸易频繁,推动了新疆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发展,在东西方物质与文化交流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作为沟通东西方经济贸易的使者和丝绸之路文化的载体之一,骆驼无疑在其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骆驼的形象 ...




新疆,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向世人展示了古代新疆居民非凡的文化创造力和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隋唐时期,新疆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东西方经济贸易频繁,推动了新疆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发展,在东西方物质与文化交流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作为沟通东西方经济贸易的使者和丝绸之路文化的载体之一,骆驼无疑在其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骆驼的形象,在新疆史前的岩画中找到不少痕迹。阿勒泰市骆驼峰岩画和额敏县哈拉乔克岩画的双峰骆驼图案(图1、图2)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轮台县群巴克墓地出土公元前800年前后的骆驼遗骸,是目前中国最早的家养双峰骆驼的确凿考古证据。随后,骆驼不仅作为财产和坐骑被当作新疆吐鲁番市交河故城沟北墓地的殉葬对象,还是铜器、金器、纺织品、雕塑等器物常见的动物题材之一。交河故城沟北墓地出土的骆驼形金牌饰(图3)和洛浦县山普拉墓地出土的饰骆驼纹缂毛带彩条裙(图4)便是汉晋时期骆驼纹样的典型代表。

图1 阿勒泰市骆驼峰岩画的双峰骆驼。来源《新疆岩画》

图2 额敏县哈拉乔克岩画的双峰骆驼。来源《新疆岩画》

图3 骆驼金牌饰。来源《大漠文明 丝路遗韵》63页

图4 饰骆驼纹缂毛带彩条裙 汉晋 山普拉墓地出土。来源《丝路瑰宝》199页

自西汉张骞受汉武帝派遣两次出使西域,正式搭建起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桥梁以来,骆驼便以贡献物品的身份进入了中原地区人民的视野。《史记》是较早记载骆驼的汉文文献之一,此后历代史籍多有提及,但唯有《北史·西域传》对骆驼习性有详细记载:“风之所至,唯老驼预知之,即嗔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即嗔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为候,亦即将毡拥蔽鼻口。其风迅駃,斯须过尽,若不防者,必至危毙。”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地和和田市约特干遗址出土的以骆驼为题材的雕塑和纺织品,是隋唐时期丝绸之路商贸频繁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1972年,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地216号墓出土的唐代彩绘泥塑双峰骆驼俑(图5),高76、长72、宽26厘米。通体土黄色,脖颈底部、四肢关节、驼峰等处敷黑彩。脖颈长而弯曲,呈现出优美弧线,仰首张嘴呈嘶鸣状,似乎在呼唤远方的同伴。两个驼峰犹如两座小山丘,前后耸立于驼背上。站立挺拔有力,精神饱满抖擞。另一件泥塑单峰骆驼俑(图6)高约71.5厘米,原来四体残缺,经补塑修复。远观那驻立的四肢、悠然微仰的头颅,静中有神,将那匀称有致的结构与淡淡的色调融为一体。细看那修长的脖颈向上扬起,双耳贴在脑后,嘴巴微张,鼻翼下垂,眼睛炯炯有神,凝视远方。如此精湛的制作技艺丝毫不逊色于咸阳市契明唐墓出土的三彩单峰骆驼俑。作者采用写实的手法,巧妙地塑造了素有“沙漠之舟”美称的骆驼形象,造型逼真,比例均匀,线条优美,是不可多得的古代雕塑艺术品。这些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泥塑骆驼俑,虽然与洛阳、西安同时期出土的三彩骆驼俑材质和制作工艺不同,但都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丝绸之路上默默无闻的骆驼形象。

图5 彩绘泥塑双峰骆驼俑。来源《大漠文明 丝路遗韵》122页

图6 泥塑单峰骆驼俑。来源《丝路瑰宝》100页

阿斯塔那18号墓出土的隋代“胡王”锦(图7),将骆驼与西域胡人紧密联系在一起,赋予了骆驼更新的文化内涵。这件“胡王”锦为覆面锦料,长19.5、宽15厘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锦面以黄色为地,红色、绿色等颜色显花。现存纹样为联珠纹内织出胡人牵骆驼图案。胡人头戴平顶帽,身穿紧袖束腰长袍,脚蹬高靴,一手悠闲牵着骆驼,一手挥着马鞭,呈回首吆喝状。骆驼为双峰骆驼,紧随其后,四肢稍微弯曲,迈步行进的姿态跃然锦上。双峰间的方格纹坐毯,做工精美,以供乘骑所用。胡人和骆驼间织出“胡王”二字。织锦图案巧妙之处在于骆驼过河时的情景。牵驼者正牵引着骆驼走在没足的溪水中。清澈的溪水倒映出胡人牵骆驼的情景,就连“胡人”二字都呈现出倒影。因此,无论是从上看还是从下看,都会有一正一反,完全相同的胡人牵骆驼图案。该墓地出土的另一件同样题材的织锦,除了胡人牵双峰骆驼的图案外,还有呈卧伏状的狮子图案。值得一提的是,同墓地206号墓出土一件彩绘胡人牵驼木俑(图8),头戴白色尖顶毡帽,红色帽檐上卷,身穿绿色翻领长袍,翻领处红底绣花,腰间束带,脚着黑色长靴。深目高鼻,上嘴唇和下颌处留着胡须,双臂前伸,双手呈握物状。它与同墓出土的体形相当的骆驼俑放在一起,俨然一幕胡商在丝绸之路上牵驼前行的情景。洛阳、西安唐墓发现大量以胡人牵骆驼为题材的墓室壁画、俑塑等。

图7 “胡王”锦 隋代 。来源《丝路瑰宝》39页

图8 彩绘胡人牵驼木俑。来源《丝路瑰宝》147页

和田市约特干遗址出土唐代双峰骆驼陶俑(图9),体型矫健,以划刻技法刻画骆驼的面部特征,以竖刻、点刺等针剔技法,生动地刻画出骆驼的体毛。骆驼背上背负着货物,体现了骆驼在丝绸之路上的运输作用。这种负重驮货的骆驼形象在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等省北魏至唐代的墓葬极为常见,既是对骆驼在丝绸之路商贸交往中所发挥作用的充分肯定,又是东西方丝绸之路繁盛之时商业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明证。

图9 双峰骆驼陶俑 唐代 约特干遗址出土。来源《丝路瑰宝》67页

由此可见,隋唐以开放的胸怀和包容的精神,容纳四方来客,广泛吸纳外来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丝绸之路的繁荣使隋唐的世界影响力不断提升。新疆不仅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得以繁荣发展,商贾云集,还进一步增进了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孙维国)


- End -
编辑:阿毛
审核:葛建
监审:司元勋

©新疆是个好地方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山普拉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

约特干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