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公刘墓

摘要: 公刘墓位于彬县东40公里,土陵村南,位 居泾河北岸山谷之间。《彬县县志》载: “公刘墓 在县东八十里。”经实测,墓丘长1500米,丘垄 高约50余米,略呈梯形平面,至顶平坦。墓周 占地达500余亩,南有泾水萦回,山谷倒映,草 色浮动; 北为连绵不断起伏隐显的丘陵与村落, 就像是用一条线穿起来的珍珠似的绮丽动人; 东、西两旁是高山峻岭,峰峦层叠,隔离天日, 为天然的 ...

公刘墓 ,周,咸阳,彬县高龙乡土陵村陵滩,古墓葬,第三批

公刘墓位于彬县东40公里,土陵村南,位 居泾河北岸山谷之间。《彬县县志》载: “公刘墓 在县东八十里。”经实测,墓丘长1500米,丘垄 高约50余米,略呈梯形平面,至顶平坦。墓周 占地达500余亩,南有泾水萦回,山谷倒映,草 色浮动; 北为连绵不断起伏隐显的丘陵与村落, 就像是用一条线穿起来的珍珠似的绮丽动人; 东、西两旁是高山峻岭,峰峦层叠,隔离天日, 为天然的屏障。公刘墓因地形势如蟠龙,故有 “周墓蟠龙”之称,为彬州十二景之一。
“豳谷稍稍振庭柯,泾水浩浩扬湍波”是唐 代诗人李白的描写。公刘墓地势庞厚阔大,西边 有龟蛇二将,东边有牛头马面,南边有十八罗 汉,势如蟠龙。站在土陵村畔俯视下望,浩大的 公刘墓沉在谷底;之南泾水萦回,神秘莫测,忽 隐忽现,四周沟壑丘陵,连绵不断,如爬行的龟, 似盘曲的龙,又若牛头,若马面,皆披绿装,草 色浮动,更增添了几分灵气。俗语说,公刘墓是 线串珍珠,地处金盆养鱼穴。细看起来,这里的 “一丘一壑也风流”,沟壑、山梁,迤逦蜿蜒,夏 日里更像翡翠,像绿宝石,光泽诱人。深谷幽幽, 鸟声清脆,公刘墓上长满了树木,富有生气,毫 无荒凉冷落之感。民间传说,公刘墓封土是成千 上万的百姓用彬县的熟土一担一担挑来堆积成 的,因而墓冢外表没有被洪水冲破的痕迹。


公刘墓


公刘是后稷的曾孙,周文王的十代祖先,当 夏后氏政治衰退的时候。他的祖父不窟因失掉了 后稷官的职位,出奔到了戎狄的地方,数传至公 刘。据《史记·周本纪》载: “后稷卒,子不窟 立。不窟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窟以 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不窟卒,子鞠立。鞠卒, 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但他“复修后 稷之业”的信心从不动摇,他始终勤苦,以身作 则,并不辞艰苦地领导和团结着所有的群众务耕 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使行者有 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 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 《诗经·大雅·公刘》之篇歌颂道: “笃公刘,匪 居匪康,乃场乃疆,乃积乃仓。”“笃公刘,于胥 斯厚。既庶既繁,既顺乃宣。”
公刘墓南临泾水,在墓临河的崖下有渡口, 名石桥头。对岸亦山石壁立,惟山腰平处,有土 垄两座,形状奇特,有如人工堆砌而成,旁有清 泉一泓,深广各3厘米许。相传公刘死后,他有 两个女儿,各用衣襟包土,还携着酒壶,欲渡河 封土祭奠,适逢泾河水涨,不能渡,只好将土就 地倾倒,将酒洒在地上; 哪知第二天,就已长成 土垄,形成了泉泓。面对公刘墓,使人不禁想到, 在原始社会由选举制向世袭制过渡的末期,虽然 还是过着“陶覆陶穴,未有家室”的原始简陋生 活,但公刘恢复农耕事业,开辟了泾河流域的土 地,振兴了周民族,从远古至今受到了人们的赞 扬和歌颂。
在公刘墓前,早先建有“土陵寺” 院一座, 寺内有公刘墓碑一通。时至北宋,土陵寺几经扩 修之后,又更称“公刘祠”。自此,每值清明时 节,彬地仕官名儒,左近农人庶子,多往祠中瞻 拜,墓前祭祀。年年复始,以至相沿成习。凭吊 公刘复修先业的功德,吟咏不忘彬风遗训的情 志,领略周家肇迹区,襟山带水的雄伟气势,描 摹墓前峰壑竞秀,草茂林蓊的绚丽风光。竟使这 古彬名胜之所,成了诗文荟萃之地。堂前屋后, 碑碣多处,题留甚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文 化珍品已化为乌有。如今古祠仅存门房一栋,过 庭三间,门首“公刘祠”三字尚还注目。庭前遗 留石碑两通:一为公刘祠碑,上有北宋名官范仲 淹题词; 一为明人孙礼题诗碑,字迹依然清晰。 建国前陵墓周围还有防护围墙,并专置8家陵户 看管墓区。
解放后,公刘墓被彬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 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4月20日又被陕 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同时公布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公刘 墓,公刘祠长63米、宽28米内。一般保护区和 建设控制地带与重点保护区相同。由彬县文化馆 和当地业余文保员负责保护。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公刘墓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