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古龙桥

摘要: 古龙桥位于三原县南北二城之间的清峪河 上,是关中地区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厚墩三联 拱石桥,又称崇仁桥,俗称三眼桥。古龙桥南北 走向,横跨清河上,全长110米,桥面长54.5米, 宽10.95米。此桥设计独特,采用三孔不等跨拱 桥形式,中间一孔大净跨17.5米,两边两孔小 净跨7.4米。为了美观,桥两边孔采用对称半圆 形式,为了增大强度,中孔采用尖拱顶,也叫二 心圆或两 ...

古龙桥 ,明,咸阳,三原县城关镇,古建筑,第三批

古龙桥位于三原县南北二城之间的清峪河 上,是关中地区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厚墩三联 拱石桥,又称崇仁桥,俗称三眼桥。古龙桥南北 走向,横跨清河上,全长110米,桥面长54.5米, 宽10.95米。此桥设计独特,采用三孔不等跨拱 桥形式,中间一孔大净跨17.5米,两边两孔小 净跨7.4米。为了美观,桥两边孔采用对称半圆 形式,为了增大强度,中孔采用尖拱顶,也叫二 心圆或两点圆券拱,使其起抵角作用,比较一般 半圆形和三心圆、五心圆,坚强有力。大小拱券 石厚约0.85米,桥墩宽5.15米,上下游方向均 设有长3.85米,高5.04米的分水尖。桥身石构 铁钳,石缝用糯米石灰汁粘合。长方形青石铺砌 桥面。桥侧每边32个石雕栏柱。柱高1.9米,石 柱栏板上浮雕满布各式人物、花卉及瑞兽图案, 造型生动逼真。两侧石栏下,三孔上各砌石雕龙 头三个,每逢大雨,桥面积水从龙口喷出,飞流 直下,如瀑布飞降,蔚为壮观。
古龙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 (1591年), 完成于万历三十一年。最初创建者为当时的知县 高进孝,高中途离职,邑人温纯继续修建,捐资 倡导,全县各阶层人士大力支援,就连僧侣道士 也共襄义举。竣工后,在桥南建有高公祠,桥北 建有温公祠,以志纪念。
关于古龙桥名称的来历,一传因元人“水从 碧玉环中过,人从苍龙背上行”的诗句而得名; 一说因桥下有龙潭故名。按今县城系元至元二年 由旧县城迁来,在未建县前,此地就叫 “龙桥 镇”,可见龙桥之名很早,故后说或较可靠。据 清光绪五年《三原县新志》记载,相传宋建隆四 年,清峪河水涨,人见二青羊斗于桥下,已而不 见,桥遂倾,观者惊传斗羊为龙,后建桥于故处, 名为“龙桥”。尔后城亦名龙桥镇。古龙桥构筑 奇巧,历经劫难,安然无恙。据《三原新志》记 载,明万历四十四年(1617年)六月二十二日, 大雨倾盆,河水暴涨,滔滔洪水越桥而过,但龙 桥坚如磐石,岿然不动。清康熙元年 (1662年) 六七月大雨六十天,河水猛增,汹涌洪水越桥而 过,桥面房屋被冲,而龙桥依旧巍然屹立。民国 二十二年(1933年)5月29日,狂风怒吼,暴雨 倾盆,滚滚波涛奔腾咆哮,龙桥中流砥柱,稳如 泰山。古龙桥以其宏伟的造型,巧妙的设计,坚 固的构筑,精美的石雕受到古今桥梁建筑专家的 称赞,人们常把它与山西的飞虹桥、河北的赵州 桥相提并论。
古龙桥自建成后,尽管桥身依旧完好,但桥 面还是屡经修补。清顺治十三年、康熙年间、乾 隆二十年、道光六年、咸丰元年以及1940年都 曾多次补修桥面和桥基左右的堤岸。1986年省 文物局又拨专款,请省玉雕厂对龙桥两边20多 幅石雕栏板进行了修补。为了减少现代车辆对桥 面的破坏,有效地保护古龙桥,三原县委、县政 府在省、市大力支持下,集资234.5万元,于1987 年初,在古龙桥西侧14米处,用钢材水泥建成 了一座斜拉式平桥。桥长173.28米,高94.32米, 宽9.7米,设计荷载为汽10吨,其肩负南北交通 之功能,为县城增妍添媚。俯仰视之,古桥若卧 龙饮涧,新桥如长虹飞渡,两桥相互辉映,故命 名为新龙桥。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 将古龙桥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时公布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桥本身,一 般保护区为桥两边护坡,建设控制地带为桥东西 护坡两侧及坡头各向外延伸10米。


古龙桥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