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关于吐鲁番石窟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 吐鲁番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四大文明”的交汇地。吐鲁番古代称为高昌,在吐鲁番有吐峪沟石窟、雅尔湖石窟、伯西哈尔石窟、胜金口石窟、七康湖石窟等石窟群,统称为高昌石窟。据初步调查,吐鲁番现存洞窟有300多个,其中有编号窟多达170余个。近年来主要开展的石窟保护工作柏孜克里克千佛洞2012年以来,基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在国家文物局和自治区文物局 ...



吐鲁番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四大文明”的交汇地。吐鲁番古代称为高昌,在吐鲁番有吐峪沟石窟、雅尔湖石窟、伯西哈尔石窟、胜金口石窟、七康湖石窟等石窟群,统称为高昌石窟。据初步调查,吐鲁番现存洞窟有300多个,其中有编号窟多达170余个。


近年来主要开展的石窟保护工作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2012年以来,基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在国家文物局和自治区文物局的支持下,先后对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进行了一期、二期的本体抢险加固工程,2012至2013年实施了安防工程,通过抢险和安防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对洞窟裂隙和坍塌起到了遏制作用,2016年对千佛洞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文物单位的环境和游客的体验有了一定的提升,目前该石窟正在进行部分濒危壁画的修复和参观栈道铺设工作的实施和筹划。

吐峪沟千佛洞

在国家文物局和自治区文物局的重视和推动下,吐峪沟千佛洞先后完成本体抢险加固工程,2012年完成对吐峪沟千佛洞实施本体抢险保护加固一期工程;2013年完成对吐峪沟千佛洞实施本体抢险保护加固二期工程;2015年完成对吐峪沟千佛洞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管理用房、大坝建设等;2016年完成对吐峪沟千佛洞西崖段实施抢险加固项目。2018年对吐峪沟千佛洞实施安防工程项目,目前,吐峪沟正在根据吐鲁番市发改委项目审批要求实施文物景区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通过这些项目的相继实施,吐峪沟千佛洞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文物保护工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为后期的全面开放和参观奠定了基础。


胜金口千佛洞


为配合新疆重点文物保护项目胜金口石窟抢险加固工程,2009年和2012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对石窟区进行发掘,发掘面积约2000平方米,共发掘寺院两组、生活区一组、洞窟十三座、居址二十七间。在国家文物局和自治区文物局的支持下,2013年完成胜金口石窟抢险加固工程,2014年完成胜金口石窟防洪工程建设。目前市文物局正在按照发改委项目的要求办理项目相关前期手续,待办结通过后方可对石窟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推进对于胜金口石窟的后期开放和展示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伯西哈石窟


出于石窟保护工作需要,2012年建设了石窟看护用房,2015年对石窟的保护标识牌进行了更换,2016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文物部门对伯西哈石窟壁画进行了保护修缮工作,该项目历经一年多,于2018年初完成修缮工作。通过修缮有效地保护了残存壁画,并对后期的文物展示利用起到了促进作用。


雅尔湖石窟


为有效治理石窟崖体病害,防止洞窟内部发生坍塌,吐鲁番市文物局于2015年委托有资质的文保单位对雅尔湖石窟崖体及洞窟进行了全面的抢险加固,2017年完成对洞窟壁画的保护修缮工作。通过文物保护项目的实施,解决了遗址本体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病害,科学保护了遗址本体,延长了遗址的寿命,为今后的研究和展示做好了铺垫。



关于石窟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吐鲁番文物部门高度重视,成立石窟调查办公室和石窟研究工作室,抽调、聘请专业人员20余名积极开展野外调查和室内数据录入。目前,已完成吐鲁番、哈密、昌吉等地石窟保护现状、测绘及病害的调查等工作,相关的成果已在《吐鲁番学研究》上陆续刊布,下一步还将按要求对调查的洞窟进行复核,并编写调查报告,力争今年底完成石窟调查项目的全部工作。此外,做好石窟保护规划工作。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吐峪沟石窟新发现土遗址抢险加固工程勘察报告与方案设计》和《吐峪沟石窟西崖北段洞窟集中区周边崖体抢险加固方案》的编制工作。在石窟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是需增加文物保护经费。吐鲁番为新疆的文物大区,文物类型多、点多面宽、文物管理困难较多,国家划拨的文物经费主要用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区保单位石窟寺的保护和利用工作经费仅仅依靠自治区文物局的划拨和当地文物部门的门票收入显然不能解决,亟须拓展保护利用思路。


二是需丰富石窟的展示利用手段。从近几年吐鲁番的石窟保护工作来看,吐鲁番的石窟工作还主要集中在本体保护修缮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石窟的综合展示利用手段还主要依靠游客入窟参观,多媒体或数字化的间接参观体验项目匮乏,参观体验虽然直接,但对于文物洞窟的破坏也是潜移默化的,一旦参观游客量猛增超出洞窟载客量,对洞窟壁画的损坏将难以估量。随着今后文物保护工作的继续推进,石窟数字化的展示手段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让游客或研究人员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古代石窟壁画所赋予的魅力,势必会打破石窟展示和宣传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我们的石窟保护展示和利用工作更能事半功倍。


三是需壮大现有的石窟研究队伍。吐鲁番文物遗迹分布较多,尤其是石窟寺遗存十分丰富。在吐鲁番,石窟遗存较多,以吐鲁番学研究院现有的研究人员还远不能满足新时期石窟保护研究工作的需要。新疆原有研究石窟壁画的前辈如今年事已高,当地从事石窟壁画研究的年轻学者屈指可数,整个石窟研究呈现出青黄不接之势,当务之急,应以国家和自治区高度重视石窟保护工作为契机,按需充实人才力量,引进石窟考古、美术、历史、语言文字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补齐短板,加快成果转换,助推吐鲁番学的新发展。


四是需鼓励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在2016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对社会力量自愿投入资金保护修缮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可依法依规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给予一定期限的使用权。石窟保护与利用工作亦是如此,然而时隔多年,从自治区到当地政府并没见到相关政策实施细则出台,全社会保护文物的新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当地政府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大执行力度,确保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向前推进。

作者:李刚 朱海生 胡振卉

作者单位:吐鲁番市文物管理局


编辑 | 张 实习编辑 | 宋奕璇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本文刊登于《中国文物报》9月10日7版

中国文物报《保护专刊》投稿邮箱

wwbbaohu@163.com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