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镇羌堡城址

摘要: 镇羌堡城址,明,榆林市府谷县新民镇新民村,古遗址,第六批 镇羌堡位于陕西省府谷县新民堡村。与拒墙堡、拒门堡、助马堡共称为塞外四堡之一。据《榆林府志》载:镇羌堡于"明初置,在东村,成化二年(1466年)尚书王复奏,从东村堡移至高寒岭。据《榆林府志》载:镇羌堡于"明初置,在东村,成化二年(1466)尚书王复奏,从东村堡移至高汉岭。城在山原,周二里 ...
镇羌堡城址,明,榆林市府谷县新民镇新民村,古遗址,第六批
镇羌堡位于陕西省府谷县新民堡村。与拒墙堡、拒门堡、助马堡共称为塞外四堡之一。据《榆林府志》载:镇羌堡于"明初置,在东村,成化二年(1466年)尚书王复奏,从东村堡移至高寒岭。
据《榆林府志》载:镇羌堡于"明初置,在东村,成化二年(1466)尚书王复奏,从东村堡移至高汉岭。城在山原,周二里,系极冲地,楼铺十座。万历三十五年(1607)砌以砖。"镇羌明清时设过都司署,旧志载:"署内设大堂、二堂、科房、库房、书房、旗台、火药库。"镇羌堡没有西门,相传,当年在修西门的时候发现一条莽蛇,就取消了西门,所以,镇羌堡只有现在的东门、南门和北门。城在山原,周二里,系极冲地,楼铺十座。万历三十五年 (1607年)砌以砖。"
镇羌堡这三个字,可以顾名思义,这完全是针对北方游牧民族而建的军事堡垒,带有浓厚的边塞色彩。现新民村委主任郭志强老师介绍说,这里原来叫松翠林,满山都是松树,民国时期改名松翠镇,建立新政权后,1952年,为了民族团结,这里就改为新民村了,直至1980年新民公社搬迁到沙沟岔,只留下这座老城。

镇羌古堡是府谷长城线上最南端的一个军事战略防御重镇。宋代张亢筑建宁寨抵抗西夏兵,元代羌族势力引发边患不断,明清党项羌族残余势力,河套鞑靼、瓦勒军屡犯镇羌,清代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军攻入城堡烧杀抢掠。明清两代驻堡军队、民国国民党22军86师258团2连驻军镇羌堡,国民党何柱国骑二军黄马队,东北挺进军余二团及府谷县松翠镇自卫中队等历代驻军和红军、解放军过境部队在此屡发战事,使镇羌地方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故称其为"秦晋咽喉"、"榆关保障"。城堡设置北门、东门、南门三处城门,镇羌堡没有西门,相传,当年在修西门的时候发现一条莽蛇,就取消了西门。每处城门有内、外门,中间是瓮城。重量30市斤的城砖,在"文革"十年动乱中以"破四旧"为名被人窃拆盗取垛猪窝砌尾墙所用。今土城墙保留95%,南门旧貌仍在,东门模样尚有,北门遗址犹留。
明清时期,镇羌辖区内有长城边墩35座,长城边口10处,腹里烽墩16座,塘汛3处,可见当年烽火连天。69岁的白成华老人介绍说,府谷长城境内有墩台155个,最为典范的是镇羌的护墩台,人们常常登高释怀,可以一览百余里景物,民国时村人曾入墩台避土匪之患,最多可以藏匿500多人,为托命之所。护城墩原来是一座空心楼,墩上建有阁楼,左面原来是尼姑庵,右面原有戏台,再往前是睡佛殿,但现在睡佛被请到藏经楼内。据老人讲,东门原来有个校场,现在都是一片荒草,间或有人家种点绿豆,土豆之类,在留有乱砖残瓦的戏台前,我们依稀感受当年尘土飞扬,战歌凯旋,犒军歌舞的热烈场面。

站在护城墩台上,可以一览西北的十里墩。想起范仲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词句,意境悠远。回首再望,那远去了历史纷争的镇羌堡,像一位年迈的老人,颤微微地伫立在苍茫的黄土高原,远处金万通和高山工业园区,工厂烟囱在大漠伸展,还在延续历史的长烟,仿佛在召唤着五百余年的镇羌堡魂灵。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