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锦程:时空维度下的中国丝绸陈列

摘要: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金琳 俞敏敏中国丝绸博物馆位于杭州西子湖畔南面,1992 年正式开放,2004 年起对公众免费开放,是国际上最大的以中国丝绸为主题,集收藏、研究、传承、展示于一体的纺织服饰类专题博物馆。丝绸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的金名片。在历史上,丝绸充当了中华文明的“文化使者”,成为连接东西方政治、文化和经济的纽带。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赋予丝绸更为丰富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为结合“一 ...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金琳 俞敏敏

中国丝绸博物馆位于杭州西子湖畔南面,1992 年正式开放,2004 年起对公众免费开放,是国际上最大的以中国丝绸为主题,集收藏、研究、传承、展示于一体的纺织服饰类专题博物馆。丝绸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的金名片。在历史上,丝绸充当了中华文明的“文化使者”,成为连接东西方政治、文化和经济的纽带。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赋予丝绸更为丰富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为结合“一带一路”和迎接2016 杭州G20 峰会,2015 年8 月该馆首次闭馆进行整体改扩建,常设展览全部重新设计和规划,经过一年紧张的实施建设,中国丝绸博物馆破茧化蝶,在G20 峰会召开前顺利完成改造任务,7 月完成陈列布展并试运行,并于2016 年9 月全新亮相。改造后的中丝博陈列展览全面更新提升,在保留原有的展厅之外,还新建了时装馆等更多样化的展览空间和公共服务空间。升级改造后的中丝博正在成为一个多功能的集时尚化、科技化、国际化、生态化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以创新的策展理念,体现馆藏特色,依托学术成果,挖掘藏品历史、艺术和技术价值,以丝绸为载体,穿越千年,凸显丝绸之路、古今丝绸和中国时装,引导时尚生活方式。

  改建的丝路馆设“锦程——中国丝绸和丝绸之路”,新建的时装馆二层设“更衣记——中国时装艺术展”,展线以顺时针展开,以时代更替为轴,完整呈现丝路之绸和中国丝绸5000年历史变迁,演绎中国时装艺术的过去、当下与未来,以弘扬和复兴中国丝绸。“锦程”重点呈现丝绸文化和丝路之绸的源远流长,而“更衣记”作为“锦程”近当代的延伸展示,面向开放与未来,与“锦程”在时间上相承接,在空间上则独立展示,贯之以中外交流和丝绸发展这一内核。在展览整体框架建构上新增时装艺术版块,既有贴近当下生活的考虑,也有产业方面的思量,还能与当今时尚设计和向民众倡导时尚生活相联结,两个展览实现古今对话,既传承中国传统丝绸文化记忆,又续写当代丝绸的时尚,成为连接历史与时尚,连通东方与西方的桥梁,实现博物馆与当下社会沟通互动的愿望,这也是此展原创策划的最为出彩之处。

  “锦程”展览面积约2200平方米,分8个单元全方位呈现中国丝绸五千年历程,阐释丝绸产区、技术品种、纹样及服饰风格的时代变迁,讲述丝绸之路从遥远东方走向世界、东西方文明共融互鉴的故事,其中丝路馆二层展厅分为“源起东方” (史前时期)、“周律汉韵”(战国秦汉时期)、“丝路大转折”(魏晋南北朝时期)、“兼容并蓄”(隋唐五代时期)、“南北异风”(宋元辽金时期) 5个单元,展示了从史前社会到宋元时期中国丝绸的历史及各个时期丝绸在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中的贡献。三层展厅分为“礼制煌煌”(明清时期)、“继往开来”(近代)、“时代新篇”(当代)3个单元,展现高超织造技艺的明清丝绸服饰,讲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丝绸的近代工业化转变,再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和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当代丝绸的风采。“更衣记”展览面积约500平方米,分“缤纷世相”(1920-1940)、“革命浪漫”(1950-1970)、“绮丽时装”(1980-2010)3个单元,呈现20世纪20年代起至今中国服装近百年演变过程,弘扬中国时装设计的独特魅力,扩大中国设计的影响力,促进中国服装更加繁荣。

  “锦程”展品集中体现最新纺织考古发现、新近征集藏品及丝绸修复成果,“锦程”精选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的汉唐宋元织物、服饰和龙袍、外销绸等明清服饰、近代织物、50至70年代丝绸样本和当代新型面料等300余件,其中有2012至2013年四川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提花织机模型,填补了世界纺织史空白;丝路重镇甘肃敦煌的悬泉置遗址、马圈湾烽燧遗址和莫高窟出土的汉代织锦残片、帛书、唐代锦彩百衲、佛幡、香港梦蝶轩捐赠的辽代服饰、2016年发掘于浙江黄岩赵伯沄墓出土的南宋对襟双蝶串枝菊花纹衫等丝绸精品,“更衣记”展示20至40年代的文明新装、各款旗袍、西式裙装;中山装、青年装、军装等新中国成立后服装和改革开放后喇叭裤、蝙蝠衫等结合国际流行元素的本土化流行服装、港台名媛旗袍、近三十年历届“兄弟杯”、“汉帛杯”得主吴海燕、马可等获奖服装作品与相关品牌等160件展品。

  运用刚柔并置的建筑手法,通过精妙的建筑线条处理,表达出古典雅致的东方丝韵,营造别具一格的展厅空间氛围。

  为扩充陈列面积,在丝路馆原有平台上加建序厅,并将原有馆舍挑空位置增加楼板,改建成上、下两层呈环形的完整展厅,用以展示分别位于二三层的“锦程”8个单元陈列内容,设置观光电梯,可抵达各层展厅。中庭造型从古代大花楼织机中提取设计灵感,将象征“丝线”的浅木色铝方通过不同角度的穿插,复制阵列、旋转排布等组合方式,从顶部向四周延展;高耸的圆形天窗洒落的光线随着一天内时间的推移发生微妙的变化,行走其中如同穿梭于历史回廊,让人回味无穷,感慨万千;白色旋转楼梯宛如一条舞动的银色丝带,贯通于二三层,既保证展线的连续性,又抽象地展现了丝绸从无到有的过程。

  形式设计采用空间色调的统一性来凸显展品的多样性,并通过多元化创意性陈列手段和场景,诠释展品内涵并体验丝绸文化的独特魅力。

  展陈以空间的单纯性来烘托展品形态的复杂性,以空间色调的统一性来映衬展品色彩的丰富性;“更衣记”空间主色彩以暖白色为主调,运用磨砂玻璃、白色玻璃、白色金属圆管、灰色镜面等不同质感的处理,使空间统一且层次分明,并配以灰绿色,军绿色为辅色,突显不同时期的符号性。展览图版统一以精致的双宫绸面料做底衬,与丝绸展品的质地保持统一,提炼各历史时期的典型丝绸纹样,并应用到相应的各单元展版设计中,统一中又不失变化。

  为了让观众了解更多的展品内涵,“锦程”展线中穿插有目前国内唯一常设的敦煌322窟、紫禁城太和殿、意大利都灵附近城堡内的18世纪中国房间、近代绸庄4处复制场景,还原佛幡、龙袍、外销绸、绸庄广告画等相关展品的使用状态,重现丝绸之路中亚粟特文化交流、新航线开辟后中国外销丝绸对18世纪欧洲文化的影响及丝绸在中国古代礼制中的作用。这些场景被浓缩在一个单一的封闭通道内,位于单元陈列通道的末端或开端,以引导观众理解展览内容。“更衣记”陈列有海派旗袍的旧上海有轨电车和陈列有未完工旗袍的裁缝铺,展现民国旗袍的时代背景。“时装大事记立体书”形似一本翻阅的书籍,版面和代表性服装相结合,罗列各个时期流行元素,追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时尚变迁,观众可从中寻觅属于自己那个年代的回忆。这种贴近生活的展示方式,拉近了展览与观众的距离。

  为了更清晰地帮助观众理解织绣工艺和生产过程,在“锦程”展厅的外圈以宋人“蚕织图”为蓝本,通过微缩模型立体展示古代蚕桑丝绸生产工艺;同时陈列绫、罗、绸、缎和各种绣法的放大模型,并引用历代诗句等文字说明,使观众对这些丝绸种类的织造组织有了更生动地解读等,同时这些模型也成为展厅墙面的装饰品。

  运用藏品数字化理念和高新技术,在“锦程”中开发安置多人多点的高科技交互屏,该电子屏幕长6米,宽2米,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展厅藏品,还可欣赏世界各地、不同时期的2000多件中外丝绸精品。点击图像后不仅可放大,还可按时间、地区等分类检索图片,或者给自己喜欢的文物点赞。触摸屏中还加入了丝绸之路概述、陆上丝路、海上丝路等五个视频,全方位地展示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同时设计“清代服饰穿衣体验”项目,观众可将拍摄的自己头像,合成到已挑选好的展厅清代男女服饰中去,完成后即可扫二维码,将图片发送到朋友圈。

  应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纺织品文物保护技术,从展具材料、陈列道具、修复方式和微环境控制等方面对展品文物进行科学保护,以避免文物在展陈过程中受到损害。

  由于“锦程”展品大部分为古代出土丝织品,状况十分脆弱,为有利于保护丝绸文物,展台、展架等展具材料全部都经过Oddy测试。该测试用于检测所用材料在展示过程中是否会释放出不利于纺织品文物保护的物质;根据丝绸文物保护要求定制各类专业展具,其中“锦程”以衬有铁皮的包布背板展示脆弱的古代丝绸袍服,带孔背板保障了平摊的极脆弱的文物仍能处于良好的透气环境;对于某些立体类纺织品如鞋帽等,分别针对各自特点制作相应的支撑模具,使其兼具陈列与保护功能。

  由于传统旗袍裁制方法区别于现代服饰,市场通用的模特不能很好展现旗袍,通过与国际模特制作公司合作,经反复式样比对研究,为“更衣记”每件旗袍量身定制专用模特和不同尺寸的内衣,完美呈现旗袍韵味。

  在微环境控制方面,采用先进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展柜内安装无线低功耗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温度、湿度、CO2、光照、紫外线、VOC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服务器平台,实现展柜内温湿度实时在线监测。展柜内温湿度环境参数超出设置阈值,监测服务平台自动产生预警。选用针对丝织品文物保护的专业展柜,采用加拿大MAXI-ONE集中性控制系统,对展柜进行区域性恒湿控制,展柜内采用感应LED照明系统,以减少光照对丝绸文物色泽的损伤。

  构建舒适的功能多元化的公共服务空间,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细致服务设施,满足观众需求。

  位于时装馆的银瀚厅(多功能厅)面积达650平方米,可容纳300至400人,是时装走秀、产品发布、展览和举办大型论坛的最佳场地;位于时装馆前面的水上走秀台,与周边的小桥流水自然景色浑为一体,是国内唯一的固定水上玻璃走秀舞台;位于核心展区的“锦绣廊”面积约750平方,是一个集餐饮、文创、专业书籍一体的休闲场所,也可举办小型读书会、新闻发布会和讲座等活动。“锦绣廊”前面的锦绣广场可举办开幕式大型冷餐会、工艺品集市、放映露天电影和表演歌舞等户外活动。

  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多层面、多角度、辐射面广的宣传网络,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中丝博为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对公众的吸引力,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站及网络直播等途径加强宣传力度。特别是在新馆启用仪式时邀请新华网、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20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共有相关报道40余篇(次)。其中新华网、浙江日报、钱江晚报、都市快报等各媒体均通过大篇幅报道中丝博全新的展览和重要活动,尤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路在线”网站还以首页报道了新馆启用仪式时举办的“锦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这些媒体对丝博馆建筑环境、展览体系等各个角度的广泛宣传,进一步提升了丝博馆的知名度,使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为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时效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更好地宣传丝博、推介丝博,丝博馆还更多地尝试与网络新媒体合作,积极开拓互联网宣传阵地。采用当下最流行的网络直播是新馆启用后宣传工作的一个亮点,中丝博与网易、浙江新闻客户端、云朵网络、云犀网络等新媒体合作,对开展的活动进行网络平台直播。新馆启用仪式时的相关活动、博物馆之夜系列活动等除常规报道外,都采用了全程现场直播形成,并达到100多万的点击量,使世界各地的人士可零距离体验到活动现场,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推广效果。

  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结合传承与创新,打造社会教育活动品牌。

  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现状,中丝博在新馆建成后专门设立体验场馆——“女工传习馆”,旨在女性传统技艺的传承、发展、创新等方面积极开拓领域,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女工指在男耕女织的古代社会女子所要从事的以印染、织绣、编缝为主的工艺。丝博的女工传习馆通过开设染、织、绣、编等相关的专业课程培训,分层次打造相关传习体验项目,让参与者在缫丝、扎染、手绘、织造等传统女工技艺的互动体验中,寓教于乐,充分享受纺织文化带来的无穷乐趣,承习传统手工艺。在2016年G20峰会期间,女工传习馆开设了编织、缫丝、扎染、手绘等项目,特别培训了大关小学的10名学生为来馆的贵宾作演示,受到了阿根廷总统夫人、加拿大总理夫人、土耳其总统夫人、联合国秘书长夫人和世贸组织总干事夫人等贵宾高度赞赏。

  配合“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展陈举办“丝路之夜”系列主题活动,是中丝博新馆启用后创新社教活动的一个很大亮点。2016年10月举办了“意大利之夜”“阿拉伯之夜”,通过巧妙的构思,打造以讲座、音乐、美食、展览等元素为一体的文化大餐奉献给社会大众,这些活动把丝绸之路沿途的国家、地区或城市用丝绸的元素联系起来,增加参与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国家、地区的文化,实现“从丝绸之路到跨文化对话”的愿景。 每次的“丝路之夜”活动,各具特色,受到参与者的一致好评。2017年中丝博将把这一主题活动作为特色品牌进一步完善内容,向社会公众推出。

  中丝博还主动融入社会,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多种巡回展,传播丝绸文化,扩大受众面。为贯彻落实 “一带一路”战略国策,与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省敦煌学与丝绸之路研究会联合主办“丝绸之路与丝路之绸”进高校图书馆巡回展,将“丝绸之路”这一文化综合元素全面展现给大学师生,展览图文并茂,还配有相应的实物。凸显了中国丝绸博物馆和浙江的特色,希望丝绸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角,让丝绸来讲述丝绸之路。该展览于2015年10月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图书馆拉开帷幕,后又在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浙江科技大学图书馆展出,展览期间还安排了相关讲座和丝绸博物馆的特色项目——手工扎染,让师生们更近距离、更深入地了解丝绸文化,受到这些高校和周边高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此外中丝博的丝绸之路文化巡回展进中小学、社区、乡村也同样受到很好的反响。

  “大家来养蚕宝宝——科普养蚕活动”是中丝博社教活动的品牌项目,已开展了近20年,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少年儿童,目的是通过参与养殖活动让少年儿童与蚕宝宝亲密接触,开拓他们的科学视野,丰富他们的蚕桑知识,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地球家园的热爱,增进对蚕桑丝绸文化的了解,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这一活动还延伸到上海,实现跨地区推广。

  根据展览主题,充分挖掘丝绸文物元素,精心设计制作了具有特色的文创系列产品。

  博物馆已开发设计了5大类48个品种的文创系列产品,包括文化用品(笔记本、笔袋、文具盒、文件夹等)、服饰品( 项链、胸针、耳环、包与丝巾)、家居生活用品(抱枕、桌布、沙发垫、卡套、茶杯、茶叶罐与储蓄罐)、装饰品( 相框、装饰摆件、挂件、装饰拼图与织物挂件等)和经伦堂“千里神骥”系列围巾。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