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王鼎故居

摘要: 王鼎故居,清 ,渭南,蒲城县城关镇达仁巷54号,古建筑,第五批 王鼎(公元1768年-1842年),陕西蒲城人,历任工、吏、刑、户、礼各部侍郎、尚书,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林则徐与王鼎素有交往,在禁烟斗争,同仇敌忾,关系十分密切。林则徐对王鼎非常尊敬,以师礼待之。当林则徐被遣戍伊犁途中得悉王鼎在京效法春秋史鱼尸谏,自缢于圆明园寓所的消息后 ...
王鼎故居,清 ,渭南,蒲城县城关镇达仁巷54号,古建筑,第五批
  王鼎(公元1768年-1842年),陕西蒲城人,历任工、吏、刑、户、礼各部侍郎、尚书,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林则徐与王鼎素有交往,在禁烟斗争,同仇敌忾,关系十分密切。林则徐对王鼎非常尊敬,以师礼待之。当林则徐被遣戍伊犁途中得悉王鼎在京效法春秋史鱼尸谏,自缢于圆明园寓所的消息后,十分悲痛,“伤心知己千行泪,洒向平沙大幕风”的挽诗,充分反映了林则徐对王鼎深切悼念之情。陕西巡抚驻地西安离王鼎故里仅二百多里,所以林则徐借病假到蒲城为王鼎守“心丧”,以怀念和哀悼在禁烟抗英的爱国斗争中,风雨同舟的故交。
        林则徐到蒲城时,王鼎的儿子王沆尚在北京为翰林,老家多系妇孺,所以林则徐并没有寓居达仁巷的“相国府”,而是住在后巷王鼎的族弟王益谦家。
        王益谦(公元1784年-1857年),号仲山,曾在林的故乡福建侯官等地作过知县,和林亦素有交往,且常有诗词唱和。王益谦兄王之谦,号地山,曾作过湖北安陆知府。这时弟兄二人皆辞官归里,奉养年老多病的母亲。
        当时,林则徐住在仲山的书房里,闭门谢客,院内十分清静,很适宜疗养治病,烦闷时,既可和地山、仲山弟兄谈论诗文、评议时政,也可博览经史、赋诗习字以自娱。正是在此期间,林则徐给王家留下了许多墨宝。首先,他给南书房门上书写了“味兰书屋”的匾额(长168公分,高72公分),行书横写,字体遒劲圆润,居诸匾之冠。后有竖写跋文:“束广微补南陔诗,以采兰兴奉养,取其馨且洁也。仲山年二兄大人与其兄地山太守,皆早辞荣禄,眷恋庭闱,诚多味乎众香之祖矣。仲山自颜其书屋,属余题之,因述其所志如右。道光丙午嘉平之望。年愚弟林则徐识”。又给西厢房行书横写“槐荫山房”匾额(长121公分,高39公分),上款题“仲山父台嘱”,下款署“林则徐”。在大门口上方的横匾,工笔楷书“观察第”(长192公分,高97公分),上款题“道光丁未春”(1847年),下款署“林则徐”。还为大庭内楷书金字黑底“慈惠徽音”的大匾额(长238公分,高112公分)。二十七年正月十四日,王母魏太恭人病逝,林则徐帮助安置后事,在离陕前还为王母工笔写了墓志(铭文系光禄大夫、协办大学士、潍县陈官俊撰文),方形石刻,每边均长74公分半。
        林则徐为王家书写的匾额,据说共有七块,除上述四块现在完好的保存在县文化馆外,还有“寿萱堂”“介祉堂”“肄经楼”,另外,还有对联、条幅、扇面等,惜均散失无存。林则徐还校定了王仲山所著《太华山人文集》,又为王地山所著《易爻引类》写了序言。

(汪波 摄)
 
        王鼎纪念馆位于蒲城县内达仁巷54号,原址系王鼎的出生地。1997年4月17日,王鼎第六代后裔王丽女士,遵照先父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王菊人的遗愿,将这所占地面积1063平方米,房屋十多间的故居正式捐赠给国家,用于开办王鼎纪念馆。为了迎接香港回归,纪念抗英名相王鼎尸谏155周年,1997年6月26日,王鼎纪念馆在他的故乡陕西蒲城初步建成。
        纪念馆大门两侧对联书写“血浓于水,道光愦庸失王土,丧主权,青史悲鸣文死谏;叶系于根,共和鼎盛雪国耻,月圆缺镜,香港回归告忠魂。”二门的门楣上悬挂着陕西省原省长程安东同志题写的黑底金字横匾“王鼎纪念馆”;门两侧对联写“死末完节莫谒王,生不全忠休朝鼎”。进入纪念馆大门,正中置有3.6米高的王鼎半身立姿塑像,塑像呈古铜色,由国家级美术师陕西省雕塑院院长王天任雕塑。塑像身后立有有关王鼎的碑记。中央两侧一侧展有王鼎生平事迹,一侧设有观众休息室和纪念品出售部。上房内陈列有王鼎家谱、书信遗稿、遗物和道光皇帝为王鼎七十寿辰书写的寿匾“靖共笃祜”,王鼎为本族叔母吴孺人书写的“贤孝可风”木匾以及林则徐在蒲城期间书写的匾额“观察第”、“味兰书屋”、“槐荫山房”、“慈惠徽音”等诸多墨宝。王鼎生平事迹展室中还有通过大量文字、照片、图表和实物,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王鼎一生的历史业绩。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