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在仰韶文化发现地,纪念中国考古百年的筚路蓝缕

摘要: 中国现代考古学迎来了诞生百年纪念:从仰韶开始,见证了中国考古百年来的筚路蓝缕。澎湃新闻获悉,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大会宣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贺信。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发现并命名了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 ...
中国现代考古学迎来了诞生百年纪念:从仰韶开始,见证了中国考古百年来的筚路蓝缕。
澎湃新闻获悉,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大会宣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贺信。
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发现并命名了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由此拉开仰韶文化研究的百年历程。经过百年来的不断探索,仰韶文化的重要地位已被初步揭示,仰韶文化是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的考古学文化,涉及10个省区,延续时间最长达两千余年,大体可分为初、早、中、晚四个发展阶段,在其广阔的分布区域内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称为文化,是一支巨大的文化丛体或文化系统,内涵极其丰富。
1921年10月,安特生镜头下的仰韶村

1921年10月,安特生镜头下的仰韶村

2021年10月17日,仰韶村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图

2021年10月17日,仰韶村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图

推动考古成果转化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
在今天上午的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上,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大会并讲话。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主持会议。河南省省长王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河南省领导李亚、穆为民、戴柏华、何金平等出席大会。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      图:卢旭  国家文物局

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      图:卢旭  国家文物局

胡和平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论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此次专门发来贺信,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贺信精神和关于考古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以科学可信的考古成果,塑造全民族正确历史认知、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牢固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责任重大的观念,积极动员凝聚各方面力量,建强考古学科、考古队伍,为新时代考古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推动考古成果利用,更加系统、更加生动地转化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作用。胡和平强调,要充分认识百年来我国考古工作在展现中华文明发展脉络、灿烂成就、世界贡献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要加大考古发掘工作力度,强化考古成果研究阐释,推动考古成果利用,扎实推进新时代考古工作。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考古学学科建设,建好用好人才队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切实为考古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代表中国社科院向广大考古工作者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总书记的贺信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语重心长,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考古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考古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和重托。广大考古工作者要积极响应号召,自觉肩负起党中央赋予的崇高使命,不断开创考古工作繁荣发展新局面。谢伏瞻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现代考古学也走过了百年历程,成为20世纪以来哲学社会科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回望百年历程,中国考古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几代考古人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挥洒汗水干出来的。新征程上,广大考古工作者要继承和发展中国考古事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中国考古学发展道路,聚焦重大历史问题,集中力量、联合攻关,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考古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奋力开创中国考古学和考古工作新气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楼阳生说,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古和文物工作,这次专门发来贺信,体现了党中央对考古工作和文化发展的关心重视、对考古工作者的关爱激励,必将推动新时代考古工作和文化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河南是文物大省、考古大省。以仰韶遗址发掘为起点,河南考古工作迎来重大契机,取得累累硕果。河南将深入贯彻总书记贺信精神和关于考古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加强遗产保护,守护历史文脉、传承文化基因;做好研究阐释,更好寻根溯源、揭示文明脉络;推进合理利用,加强活态展示、推动创新发展;坚持开放合作,深化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就全国文物系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出部署。要求文物部门及时传达和部署学习总书记贺信,切实领会、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考古和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总书记的要求落实落细。加强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研究,以“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国家重要遗址考古等重大项目为依托,拓展考古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加强行业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国家级科研机构和文物大省考古机构建设发展,支持更多高校创建世界一流考古学科,推动考古事业人才辈出、健康发展。此次纪念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仰韶百年考古的意义:反映考古与中国的整体历史命运紧密相连
对于仰韶村遗址的意义,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此前介绍,仰韶村遗址的百年考古历程反映着中国考古与中国的整体历史命运紧密相连。仰韶村遗址的第一次考古发掘是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开始后的1921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30年后,新中国初建的1951年进行了第二次考古发掘;再30年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至1981年进行了第三次考古发掘;又40年后,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世界又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正进行着第四次考古发掘。四次考古发掘的时间节点与中国历史发展重大阶段时间节点同步,这既是历史的巧合,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仰韶村遗址的考古展现了中国考古学前进的步伐。第一次考古发掘拉开了考古探索中华远古文明的序幕,但没有区分出遗址内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第二次考古发掘初步确认了遗址具有仰韶和龙山两种文化因素。第三次考古发掘确认遗址存在仰韶和龙山两个考古学文化、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第四次考古发掘是配合当地农村建设而开展。”1921年10月,安特生镜头下的仰韶村

1921年10月,安特生镜头下的仰韶村

“‘中国文化西来说’曾深深刺痛了当时的很多中国学者,也更激发出他们通过考古资料重建古史的热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对新华社说,“中国上古有什么样的人文和政治景观,中国文化的源头到底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成为国人热切期盼解决的问题。”仰韶文化 人面鱼纹彩陶盆 国家博物馆藏

仰韶文化 人面鱼纹彩陶盆 国家博物馆藏

“百年考古,发现了从旧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一系列重要遗址,建立了考古学分期标尺,理清了发展谱系,证明从古至今中国文化的发展是一脉相承、不曾间断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以考古发现为基础,通过整合考古材料和文献材料,中国考古学界提出了有充分依据的更为可信的中国上古史基本框架。”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的展品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图

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的展品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图

据悉,参加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的考古界代表当天参观了地处三门峡的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渑池县仰韶村考古遗址公园及重新开放的仰韶文化博物馆。
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基本陈列展为《花开中国——庙底沟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生历程》,以“花”为意象,站在新石器时期历史发展的新高度,以独特视角讲述庙底沟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发展全程。仰韶村考古遗址公园

仰韶村考古遗址公园

仰韶文化博物馆陈列   澎湃新闻   图

仰韶文化博物馆陈列   澎湃新闻   图

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多数是粗陶。这是当作同系统文化的代表名称。1921年10至12月,经中国政府批准,安特生和考古学家袁复礼等一起进行了首次发掘。根据出土文物,确认是我国远古文化的遗存。按照考古学惯例,把首先发现地作为该文化类型的名称,故名“仰韶文化”。澎湃新闻当天仰韶村看到,仰韶村遗址的第四次发掘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一些考古信息已在仰韶文化博物馆得到呈现,而在仰韶村,参与百年前仰韶考古的安特生与袁复礼的旧居也得到较好的保护,并进行了初步展陈。1921年,安特生(左2 )和袁复礼(左1)等在仰韶村一起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

1921年,安特生(左2 )和袁复礼(左1)等在仰韶村一起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

安特生、袁复礼在仰韶村的旧居  澎湃新闻 图

安特生、袁复礼在仰韶村的旧居  澎湃新闻 图

(注:本文部分资料据国家文物局)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