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小河墓地是如何被发现的?

摘要: 深埋在沙漠中的小河墓地是如何被发现的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最早的发现: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贝格曼  要说小河墓地,真正发现这个地方的时间应该是1900年,作为斯文·赫定(瑞典著名地理学家、考古学家、探险家)的向导奥尔德克,是罗布泊人。1900年他当向导之后,在楼兰地区考察当中丢失了一把铁锨,后来斯文·赫定就派他去找铁锨,找铁锨的过程中 ...


深埋在沙漠中的小河墓地是如何被发现的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

最早的发现: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贝格曼

  要说小河墓地,真正发现这个地方的时间应该是1900年,作为斯文·赫定(瑞典著名地理学家、考古学家、探险家)的向导奥尔德克,是罗布泊人。1900年他当向导之后,在楼兰地区考察当中丢失了一把铁锨,后来斯文·赫定就派他去找铁锨,找铁锨的过程中起了沙尘暴。

  为了找铁锨,他就在里面转,最后铁锨找到了,他也无意中进到现在的楼兰古城里。当时他看了之后就采集了一些文物标本,一些建筑构件,还有一些有文字的物件,给了斯文·赫定,斯文·赫定看了之后觉得很重要。

  作为罗布泊人,奥尔德克有时在里面放羊,有时出去打猎、捕鱼,在罗布泊地区长期来往,最后他发现一个地方。后来从一九二几年到1934年,中瑞联合对西北地区进行考察,成立了一个考察队。斯文·赫定和中国的一些考古学者,包括陈宗器、黄文弼先生,他们都到了罗布泊这个地区。斯文·赫定向导告诉他,我又发现了一处有一千口棺材的地方。因为当地老乡看到很多白骨,看到很多棺板,他就认为是有一千口棺材的地方。

  这样斯文·赫定当时就非常感兴趣,因为发现楼兰城,他又发现一个一千口棺材的墓地,最后他就委派贝格曼(瑞典考古学家),让斯文·赫定的向导奥尔德克,带着他去找这个地方。

  他们于1934年划独木舟前往,但非常艰难地走了大概一个星期左右也没找到。后来罗布泊人奥尔德克就有点想放弃,说有可能被水冲掉,有可能被沙漠埋掉。但当时贝格曼还是坚持说,我们再找一找,于是最终找到了小河墓地。

  找到了以后,贝格曼对这里进行了拍照,做了一些简单的前期工作,还做了12座墓葬的发掘,墓葬发掘完以后,他们回到瑞典斯德哥尔摩,就这次考察,专门写了一本书——《新疆考古记》,在国际上发表并引起了轰动。

  在这本书里,他对小河墓地描述的非常详细,跟我们现在发掘出土的一些现象基本上是一致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形容这个墓地就像一个干枯的胡杨林,他正好在一个高的地方,一个台地上,而且他对所发掘的12座墓干尸的描述也非常详细。他发掘完以后于1934年拍了一张照片,我们到达以后,对照他的照片,发觉基本没什么变化。

斯文·赫定在戈壁沙漠考察开会

罗布泊太阳墓地

2002年12月28日去小河墓地的路上

小河墓地西北区全景


时隔60多年再次发现小河墓地

  我们最早进入罗布泊进行考古调查的时间是1979年。1979年,我们对罗布泊地区进行考察,主要是由于当时在这个地区工作的部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线索,说他们在这里考察当中,发现一个叫古墓沟的地方,因为发现了一些墓,他们就说是古墓沟。

  后来1979年,日本的NHK和中央电视台拍老版丝绸之路的时候,配合这个工作,我们进去了一个队伍,由我的前任所长王炳华先生带队,到了古墓沟这个地方。因为罗布泊地区的地貌环境非常复杂,我们去了以后,前后50米互相找不着,很容易迷失方向。

  所以在古墓沟这个区域,我们进行了三天拉网式调查,最后找到了墓地,现在也叫太阳墓地,过去我们叫它古墓沟。当时一看地表确实是有7圈像太阳一样的圆圈,还有太阳光放射的情况。

  我们在这儿做了一个多月工作,发掘了40多座墓。因为看了贝格曼的《新疆考古记》,我们也想进行一些调查,把小河墓地找到,但因为当时的环境问题,还有经费各方面因素,时隔60多年,一直都没能到这。

  2001年,我的前任所长王炳华先生,跟着湖南的一个电视台做一些节目,带队伍去这。他们当时租的骆驼,去的时候非常艰难,遇到沙尘暴,天气又寒冷,而且走了十天没走到这,但已经走了这么多天,最后还是决定坚持再找一找,最后找到了这个地方。找到这个地方后,他们在里面观察、照相,待了几个小时,因为给养各方面都不足了,就开始往外撤。

  后来国家文物局就决定,由新疆考古所来对小河墓地进行前期的调查和试掘。所以2002年,我作为所长,又组织了一个队伍,对这个地方进行前期的调查和试掘。

  

开始发掘小河墓地

  我们第一天进去就是沿着塔河(塔里木河)、穿越塔河,正好那个时候塔河水还不大,而且也结冰了,我们带着队伍进去,大概走了两天。26日进去,27日在野外扎营了一天,风餐露宿,当时还有一些雪。后来遇到大沙丘,我们的车上不去,于是决定由我带队,组成五个人的小分队,准备好一个星期的给养。给养很简单,一天两瓶矿泉水,两个镶,每天的食物就是这个,再拉上我们的装备,就是睡袋、考古工具什么的。

  因为它没有太准确的GPS点,于是我带着队伍根据大概定的方向一直走,当时天气非常寒冷,包里装的水都冻了冰,我们在途中喝两口水,啃两口干镶,继续往前走。

  一般人类活动都在河两岸,我一个人出去调查的时候,发现过很大的一件玉斧,26厘米长的一个玉石做的斧头,后来又发现零星的一些陶片。在五公里以外还发现了很多的陶片,铜镜的残片、箭头这一类东西,这都是典型的陶片和遗物,都是典型的汉晋时期的东西。如果没有墓葬或者人类居住的地方的话,不会出现陶片,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

  走到下午5时40分左右,我在一个小的红柳包上,观察了一下是不是到了小河墓地,但上去一看,由东往南逐步的转移视线,站的红柳包离小河墓地还有3.5公里。

  最后看向东南方向的时候看到了小河墓地。小河墓地非常独特,周边全是沙漠,它就像一个馒头上面插了很多筷子一样的,实际上就是高地上有一个干枯的胡杨林,非常特别,也非常壮观。

  当时大家非常激动,但我们五个人已经疲惫到极限了。最后我还是坚持尽量往前走一点,在离小河一公里左右一个有红柳的地方露宿,烤一烤馕,喝一喝矿泉水。

  第二天早上我们到了小河之后,先在周围转了一圈,小河墓地当时的保存情况跟贝格曼60多年前拍的一张照片上所呈现出的,基本上是一致的。

M13牛头


墓葬埋葬的特点:每一座棺前,立着四米多高立柱

  在清理发掘第一层当中,我们发现清理出的这个柱子上绑着牛头,柱子有四米多高,后来再进一步清理,出现了棺前立木,棺前立木有男根、女阴,后面是一个小的红柳包,这就是它的组成。

  在发掘中,我们首先要揭开包的牛皮,揭开以后我们发现,牛皮和棺上面有血迹。当时我们分析,这个肯定是在去世埋葬的时候,现场宰了牛,然后把牛皮剥下来包到了上面。

  后来揭开牛皮,发现一个棺上包的不只一个牛皮,有的有三种颜色的牛皮,那么肯定是三头牛。揭开这个牛皮以后,有一块一块的小盖板盖到上面,去掉小盖板,里面的尸体就暴露出来了。这个棺很简单,两个侧板,前后挡头、挡尾,正好把它卯起来。

  我们打开以后,有一座墓是非常坚韧的,保存得非常好,能看出她去世的时候还带着微笑,很安详,这就是“小河公主”,这是很惊人的一个发现。当然还有另外的墓葬也很重要,编号M13,是比较大的一个棺,也是包牛皮,而且棺前的立木在整个墓地里头是最大的一个。

M13棺上蒙盖牛皮

M13棺中女尸侧视

M13揭去棺盖板

  我们揭开牛皮和小盖板以后,发现这是一个年长的女性,而且她在棺里还随葬一个牛头,牛头很大,保存得非常好,而且牛尖都是发光的,她脸部也保存得非常好。这位年迈的老祖母棺很大,棺前立木也大,说明她的地位在当时是比较高的。

  另外还发现一些男性的墓,比如我们编号M24的墓,他是一个男性,他的棺也非常大,而且棺前立木是女阴立木,也非常大。为什么说是女阴立木呢?他是女性的墓前面立一个男根,男性墓前面立一个女阴。

  我们打开以后发现他的随葬东西非常多,有很多箭杆、牛头,他的身上就有随葬的箭杆,而且他的头前和脚部还插着一个镶嵌有骨雕人面像的,我们叫法杖,说明这个男性当时可能也是地位比较高,有可能是作为部落、群体的一个酋长。

  前面我讲到,在扰层的发掘中发现了很多牛头,在柱子上也绑着牛头。后来我们才理解,每个棺前高的立柱上都绑着牛头,而且这个立柱全是通红的,用赤色的染料来染的。因为红色代表着生命,代表着生息繁衍,包括女性墓葬的棺前立木,就是男根它也是涂红的。

  男性的女阴立木,上部是用木炭涂黑,但是下部埋到土里的部分,也是用赤色来涂红。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奥尔德克说他发现了一千口棺材,他看到外表是那样情况。但我们一发掘,确实要完整保存下来的话,那是非常壮观的一个墓地。

  从发掘中我们了解到,这是典型的生殖崇拜。男性墓前面的一个女阴立木,女性墓前面立一个男根,说明他们渴望着生息繁衍,很多随葬的东西,包括它棺前的立柱,都体现了典型的生殖崇拜。而且通过发掘女性墓,我们发现有木祖,就是用两块木头掏空以后,用毛线绳绕到一块把它合起来,有的绑有蜘蝎的头,蛇的头,而蝴蝎、蛇都代表着生息繁衍。

  

小河墓地曾经水草丰美

  我刚前面讲到一个棺上有三种不同颜色的牛皮包着,那么这么多的墓,它得有多少牛,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小河墓地的环境非常好,适合人类生存,也适合于畜牧。而且我们对牛做了DNA分析,发现牛是欧洲黄牛。

  我们2003年做了三个月的发掘,就发现了30多种墓。而罗布泊地区到了每年3月份,就开始了风季,因为刮风、沙尘暴,什么都看不见,照相、测量、绘图无法进行,因此这段时间无法工作,所以我们只能3月份就往外撤,撤出来,来年再进来。

小河墓地棺前 男根立木

小河墓地棺前 女阴立木

M13木祖

嵌人面像的法杖

小河墓地出土的皮靴



未解之谜:对于小河墓地周围生活区的寻找和猜测

  整个小河墓地我们发掘了167座,已经被盗扰的有190座,合起来有360多座墓,相当壮观。而且大量牛皮覆盖的棺木,有悬挂的牛头,而且墓葬随葬的也有牛头,这说明它有大量的牛群。

  法器上有一些羽毛涂的胶,是用牛骨头和兽皮熬的胶,说明早期已经知道熬胶了。但这么大量的牛,肉吃了,其它部位不可能不存在。上层是3500年,下层是4000年,只有500年的时差,总得有个居住区,有个生活区,生活区总得有个垃圾区,吃剩下牛骨头,总得有个放的地方,常年堆积,总会有个垃圾堆积层。

  我们分析他们的生活区不应该离墓地太远,因为当时的生产力,不可能走太远的地方,把那些胡杨砍伐了以后做的立柱,做的棺搬到这个地方来,因为立柱也是四米多高。所以他们的居住区应该就在距墓地三四公里的范围。发掘完以后,只有墓葬没有生活区是没办法做比较的,所以我们一直在找这个地方。

  要是能找到牛骨头堆积的地方就找到了当时人的居住区。当时我想,这个棺都做的这么好,都有榫卯结构了。按道理来讲,居住也应该有一定规模的房屋结构什么的,然而在这个方圆四五公里的地方,我全都做过调查,但没有丝毫发现。

  但后来,我也分析是不是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人活着的时候住的比较简单,但是对死人来说,就比较注重于死人的埋葬。

  而且通过这些发掘,我自己也有个分析,当时的小河人,他们是不是有了一定的分工?做棺的就是做棺的,因为小河的干尸都是穿着靴子的。做靴子,就是做靴子的,做毡帽的,就是做毡帽的,制斗篷的就是制斗篷的。他们随葬的一些箭杆,都是很小的有倒三角纹,所以应该是有了一定的分工。而且毡帽保存的非常好,像羊剪绒一样,质地非常好,斗篷也是夹杂一些红色的纹饰。

M13墓出土的毡帽

木雕人面像

羽毛饰品

小河墓地随葬的鹰头

  而且他们大量使用羽毛,靴子上面也别有羽毛,身上随葬的有羽毛和红毛线编这种装饰,而且有的墓葬还发现有成捆的羽毛绑到一块随葬的情况。

  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发掘时从墓葬里发现了有随葬的鹰头,这很重要,说明他们大量使用的羽毛,是用一种鹰的羽毛来做成的。

  另外,随葬的有木雕人面像——夸张的鼻子,有的眼睛是用珠子做的,而牙齿我们原来以为是用骨头来做的,其实它是用羽毛的根部,把它切开以后做的牙齿。

  所以通过发掘,我们猜想他们应该有金属工具。因为我们看他们做棺的砍痕,一般在3到4厘米,他们不可能用玉斧或石斧这类的砍伐。但在小河墓地,我们唯独没发现金属工具,这是一个遗憾。也可能金属工具很贵重,迁移时带走了。

  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一些铜片镶嵌在立柱上,在棺前立木上,有高大的立木根部,镶嵌有铜片,这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当时非常贵重,本地可能没有,是不是迁移所带来的?这都是有很多疑问,很多谜还值得再进一步来研究分析。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罗布泊小河墓地发掘领队,曾参与新疆尼雅、楼兰、“小河墓地”及克里雅河流域等重大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是中外学者中进入新疆罗布泊地区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次数最多的人,也是新疆唯一的维吾尔族石器时代考古专家。

转载自《西部大开发》 2019年第12期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