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唐代佛教造像的魅力

摘要: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其经济、政治、文化空前发展,佛教在此背景下也得到统治者前所未有的重视,进入了十分繁荣的发展期。受此影响,唐代佛像雕塑的艺术审美特征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形成了更具现实性、民族性和创造性的佛像雕塑审美特征。一、唐代佛像雕塑艺术发展时代背景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中,雕塑大都是由民间艺人雕凿的,通常反映了当时 ...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其经济、政治、文化空前发展,佛教在此背景下也得到统治者前所未有的重视,进入了十分繁荣的发展期。受此影响,唐代佛像雕塑的艺术审美特征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形成了更具现实性、民族性和创造性的佛像雕塑审美特征。



一、唐代佛像雕塑艺术发展时代背景

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中,雕塑大都是由民间艺人雕凿的,通常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民大众的审美标准,反映了所在时代的政治大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相比之前的朝代更加的开放、包容并蓄。社会处于一个开放的大环境中,受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影响,雕塑艺术迎来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唐代社会与各个地区国家对外交流频繁,大量外来文化传入与唐朝文化兼容并蓄,形成了唐代开放包容的国际文化。唐代的雕塑艺术风格在保留了本土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还吸收借鉴外来民族优秀的雕塑文化,与西南亚、欧洲等国家都有交流往来,创造出了独特的唐代雕塑艺术。

唐朝社会文化的兴盛发展、中外频繁的交流往来为佛教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潜力,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日渐具有本土化特色,佛教徒大量增加,他们通过雕凿佛像来传达自己虔诚的宗教信仰。唐朝国力强盛,兴旺发达,百姓安居乐业,统治者大力推崇佛教,对佛教的发展给予极高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在全国建立寺刹,邀请名僧广泛翻译佛经,培养了众多的高僧大德,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雕塑佛像。唐代雕凿的佛像数量惊人,雕塑类型众多,遍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二、唐代佛像雕塑艺术审美特征

(一)现实性

唐代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民众生活和谐美满。人们把希望寄托于美好的现实生活之中。他们的追求往往趋于现实与世俗化。佛教在唐代文化强盛发展的趋势下,逐渐开始影响人们的审美价值观。随之唐代佛像雕塑的发展也开始迎合中国人的审美特征与审美要求。由之前带有浓厚异域特色的容貌慢慢转向为丰满圆润的形象。在唐代以前佛像雕塑的人物多见庄严肃穆的形象,给人以很强的震慑感和压迫感,让佛教信徒在心理和精神上都产生一种遥不可及、畏惧的感受。这种震慑力使得佛教的神秘感和宗教性大大增强,同时也让佛像与朝拜信徒之间产生了距离感,让信徒认为这些佛像雕塑不是在现实之中可以亲近的。但是到了唐代,佛像雕塑形象开始变得世俗化与现实化,神性逐漸减弱,取而代之的人性光辉大大增强,将心目中的神给予拟人化的表现,开始与现实生活间的距离变得更加接近。佛教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由庄重肃穆、超凡脱俗的形象转变为平易近人、和蔼亲切的形象。这种变化拉近了百姓与宗教间的距离,宗教也因此变得更加平民化和世俗化。


(二)民族性

唐代开放稳定的政治背景与佛教的繁荣发展也为佛像的雕塑呈现出了多样性的发展环境,使得佛像的雕塑变得具有民族化的特点。唐代建立之初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变乱,民不聊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社会日益稳定、生产力提高,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随着唐代稳定的时代背景,随之出现了各种门类的大量艺术品。初唐佛像雕塑一般仍多保留着隋代造像遗风,但随着与外来文化的频繁交流,唐代的雕塑又融合了许多外来佛像雕塑的风格特征,随之佛像的雕塑风格特征产生了一个全新的改变。如从龙门洞窟中的唐代飞天造型中我们可以看出极具想象的民族特色造型语言。魏晋南北朝时代颇具异域特色的佛像雕塑线条是很难体现出民族性的。然而到唐代以后,佛像人物的线条变得圆滑光洁,柔和轻快,佛像的形态方面也变得栩栩如生,更加符合民族性审美。所以说唐代的佛像雕塑开始向民族性的倾向发展。


(三)创造性

唐代的社会开放发达,人们精神思想自由丰富,促使佛像雕塑艺术极具创造性。在唐代之前,中国佛像的雕塑基本都是照搬于印度,以印度人的形象作为模本,中国佛像雕塑最早受印度笈多样式影响。佛像身材苗条,腿部修长,全身各部位比例适中,佛像衣薄如禅翼,紧贴身体,如出水中。到了唐代,佛像的塑造更多偏向于现实生活中人的审美,过于关注人本身的美。不在追求早期那缥缈无实、虚幻的东西,在宗教形象的塑造中加入了艺术家的主观情感,把现实中的客观形象按照现实审美结合自身情感加以塑造,创造出反映现实真、善、美的形象,即丰满圆润、亲切柔和的形象。如盛唐佛像,佛像的头部与身躯比例合理,面型丰满,方圆适度,眉毛弯长,身躯丰腴,佛发为水波纹式或螺发,水波式发髻又变得翻卷自由,纹路活泼,起伏明显。可看出唐代的佛像创作者努力追求写实性的技法,突出表现佛家思想和世俗化相结合的形象。和其他以往任何朝代的审美特征不一样,唐代独树一帜,旗帜鲜明的审美反映出其创造的优异性,展示了唐代人民寄托于现实生活的美好愿望。唐代的佛像雕塑摒弃了前朝固有的异域特征造像风格,创造性地形成了富有民族化、世俗化的造像风格,使得早期以印度佛像为原体的形象不复存在,最终使得主流中国化的佛像造像风格形成。

  


三、总结

总的来说,唐代佛像雕塑艺术的发展取得了超越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辉煌成就。之所以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根本上是与唐代国家富强兴旺、社会风气开放自由、社会环境稳定和谐,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精神思想开放豁达,各民族之间团结友好,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等因素所分不开的。

佛像雕塑艺术在唐代的发展,彻底摒弃了以往佛像雕塑所拥有的实用性功利性的特征,完成了艺术审美性的华丽变革,成为具有纯粹审美意义的对象。唐代佛像雕塑艺术不仅有吸收外来雕塑经验的能力,而且有着极大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它能够以自己的本土面貌特征结合创作者的主观精神对外来优秀雕塑文化进行吸收、改造、融合,同时也能适应这个时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另外,唐代佛像雕塑还具有现实性、民族性的审美特征,唐代佛像雕塑将宗教的神性色彩减弱,突出人性的光辉,在雕塑创作中多留意于现实生活人自身的美,符合普通大众的审美要求,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大唐佛像雕塑文化。

唐代佛像雕塑艺术,是我国雕塑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现实性、民族性和创造性的艺术审美特征引领着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承载着我国艺术发展史前进的步伐。

作者简介:王珏,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