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泉南佛国第一刹——泉州开元寺

摘要: 开元寺是我国现存的少数保持唐代密宗规制的寺庙之一,也是宋元时期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其寺院经济及多元文化遗迹反映出宋元海洋贸易带给泉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共存特征,与寺院关联的割据政权统治者、宋元官方、僧侣、地方大族等人群对宋元社会经济和海洋贸易有着重要贡献。#作者简介#「 姚洪峰 」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研究馆员自 ...

开元寺是我国现存的少数保持

唐代密宗规制的寺庙之一,

也是宋元时期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

的佛教寺院,其寺院经济及多元文化遗迹反映出

宋元海洋贸易带给泉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共存特征,

与寺院关联的割据政权统治者、宋元官方、

僧侣、地方大族等人群

对宋元社会经济和海洋贸易有着重要贡献。



#作者简介#



「 姚洪峰 」

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博研究馆员

自1984年开始从事文物保护工作

包括古建筑、石刻、彩绘保护和修复等方面

东西塔历来是泉州人的精神航标

泉州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西街,历史悠久,高僧辈出,自古即为泉州佛教丛林之冠,有“泉南佛国第一刹”称号。

开元寺坐北朝南,南北长约260米,东西宽约300米,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按照建筑分布区域,分为中、东、西三区

中区以中轴线为骨干,自南至北依次有照壁“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法堂)、祖堂等建筑;大殿和戒坛两厢有庑廊。东区有檀樾祠、准提禅林、本生院等。西区有功德堂、水陆寺、斋堂等;西长廊外侧有“桑莲古迹”;寺之东西两端有建于南宋的镇国塔和仁寿塔。

开元寺是我国现存的少数保持唐代密宗规制的寺庙之一,其中的寺院设置、布局,佛像设置和各种装饰都反映了唐代密宗文化的内涵。建筑格局独特,建筑类型丰富,建筑技艺精湛,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荟萃之作。



01

千年古刹的前世今生

千年古刹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初名白莲应瑞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名开元寺。


初期有山门、紫云大殿、钟楼、经楼等建筑。唐咸通六年(865年),在寺东建五级木塔,名镇国塔。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在寺院西建无量寿塔。宋代几次重建,至嘉熙元年(1237年)仁寿塔竣工,淳十年(1250年)镇国塔竣工,形成现在的东西塔格局。唐代后期,采用主寺与支院结合制度,在主寺周围建有支院若干。宋代已有支院过百。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将120个支院合为一寺,赐额开元万寿禅寺,寺院规模至最大。主要建筑有紫云屏、山门、拜圣亭、大雄殿、戒坛、禅堂、檀樾祠、法堂、寝堂等,为泉州开元寺鼎盛时期。元代以后,多有兴衰,规模缩小。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泉州大地震,寺院建筑受损。明崇祯八年(1635年),重建开元寺大雄宝殿,改木柱为石柱,后建大殿露台和廊庑。崇祯再次重建。清代、民国也多次进行修缮。


开元寺大雄宝殿内部构造


20世纪50年代,陆续维修寺院,清理寺内杂乱民房;移泉州文庙石围栏构件修建开元寺南、西侧石围栏。50年代后,开元寺被数单位占用,部分古建筑被拆改,新建办公楼。


1970年,辟为“人民商场”,大殿、天王殿、戒坛和两庑被改造为商铺。1976年,在准提禅林东侧建古船馆,陈列泉州出土的宋代古船。1977年,商场迁出,开始逐步整理修缮。


1982年7月21日起,开元寺逐步移交泉州市宗教部门管理。1988年至1992年,全面大修。此后陆续迁出占用单位,收回民房,整治环境,并建本生院、五观堂、佛慈安养院、地藏阁、方丈院等建筑。



02

精妙绝伦的建筑风格


东西塔均为石结构八角五层仿木楼阁式塔

开元寺在唐宋时期,以中轴线主寺为核心串联主要殿堂,两侧有檀樾祠、功德堂、准提禅林等闽南风格的建筑院落,形成院中院的特点。


主寺采用官式寺庙的规整布局,支院采用闽南传统建筑布局。仁寿塔、镇国塔两座石塔,分别位于中轴线左右,遗留唐宋佛寺双塔布局特点。


开元寺主要建筑保留有唐宋遗韵明清时期闽南建筑特点,明清时期遗存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戒坛殿、准提禅林小戒坛、水陆寺大殿等;民国时期建筑主要有檀樾祠、功德堂、虎豹楼等。


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遗物


大雄宝殿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遗物


大殿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建筑面积1338平方米,重檐歇山顶,通高20米。前檐重檐下横匾书“桑莲法界”四字。殿内减柱造,共有86根大石柱,承托抬梁式木构架,号称“百柱殿”。


镇国塔和仁寿塔建于南宋,历代有修缮。镇国塔总高48.074米,仁寿塔总高45.016米。均为石结构八角五层仿木楼阁式塔,带平座。由外壁、塔心柱和内回廊组成,各层转角处有石梁搭接塔心柱和外塔壁,并以斗 出挑减少跨度。底部有须弥座。须弥座和塔壁上有佛教人物和故事浮雕。



03

多元宗教文化融合的见证者

大雄宝殿屋顶的中国传统“福”字图案


泉州是中世纪著名的世界贸易港,商人、旅行家、僧侣及各行各业的外国人汇集于此,带来了各种异域宗教和文化,并留下了大量的宗教建筑和异域风俗的痕迹,与本土宗教建筑一起,构筑了多种宗教文化和睦共处的繁华景象


泉州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共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30多处。


除了有佛教、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等宗教的历史遗存,还有许多民间信仰的古迹存在,泉州成为中外专家心中的“世界宗教博物馆”,并且在1989年4月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的重点,随后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设在泉州。

由此可见,泉州在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多元文化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开元寺内有许多富有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特色的实物。例如,拜庭中央两座印度教式方形石塔,大雄宝殿月台束腰部分的七十二方狮身人面像,具有浓厚的古希腊、古印度雕刻风格。


开元寺石柱上的中国传统图案(左)

开元寺石柱上的印度教图案(右)


后廊檐下正中两根辉绿岩婆罗门教风格的石柱,东西塔上还保留着印度佛教男性观音的造像,是南宋海外交通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经济繁荣的象征。


大殿和戒坛神妙的“飞天乐伎”斗拱结构,闪烁着中印宗教艺术交流亮点的印度教石刻,均为海内外孤品。



04

泉州古城规划的原点

泉州开元寺的大雄宝殿是泉州城的规划原点,

东西塔分别位于中轴线左右


泉州城的相地与其周边的戴云山、九日山、小阳山、紫帽山、清源山、晋江、泉州湾等山川地理关系颇深,泉州开元寺(以下略为“寺”)大雄宝殿(以下略为“殿”)是泉州城的规划原点其位置在以九日山为圆心、以九日山至紫帽山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周和以晋江上游西溪东溪的合流口到晋江所入泉州湾和南海之间石湖半岛金钗山(烟墩山)上六胜塔连线的交点上。


泉州古城的沿革大致可以分为晚唐之前、晚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4个时期,城池建设和城内区划、重要建筑坐向与天文学、易学、堪舆学等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关系密切。


“寺”和“城”的相地选址、州治之“衙”和子城的规划修建、罗城及增筑翼城之后的唐宋泉州城规划思路有分别偏重于堪舆学、八卦易学、天文历法知识的现象。


泉州古城的修建及其城门位置、重要建筑坐向与“殿”及其与“寺”内东塔和西塔构建成的殿塔天盘缝针测绘系统(以下略为“殿塔缝针”)有关。


俯视泉州老城区,一片绵延的红色屋顶


泉州重要建筑的坐向因其定向方法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殿”的“取正”方向、天盘缝针方向(以下略为“缝针”)相关的建筑,用极星定向,坐向与子午线、“缝针”相关;


另一类如泉州府文庙、泉州天后宫、泉州市舶司和清源山巅三清之源和南台寺大雄宝殿等,或建于以“缝针”为基础的地(内)盘壬子正针(以下略为“壬子正针”)使用之后,有“壬子正针”子午线及其两侧约1/4山、乾亥缝线及其左侧约1/4山等几种坐向。


唐宋泉州城的修筑和扩建,与“寺”内“殿塔缝针”关系密切。“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称开元寺。“东塔,号镇国塔。唐咸亨(670—673年)文图片师始作木塔,凡五级。……咸通六年(865年),木塔成,赐名镇国”,宋宝庆三年(1227年)改建为砖塔,嘉熙二年至淳 十年(1238—1250年)重建改为石塔。西塔名仁寿,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初为木塔,北宋时改建为砖塔,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年)改建为石塔。


晚唐之前的泉州,北半西部以“寺”为核心,领有风水宝地而成为精神信仰中心;北半东部以州治之“衙”为中心,占据了“寺”左高地并更加靠近清源山,或是为了符合作为世俗政权所在地的需求。世俗政权对宗教设施拥有管理权,也是中国古代政教合一国体的表现。州治、子城构成了世俗的政治中枢。“殿”“衙”重要建筑的位置,分别相当于先天八卦太极图中的黑洞、白洞;“寺”“衙”所在区域为穴,亦即两仪。


泉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从目前泉州古城相关区域内的地形、地貌来看,子城及其城门位置亦是以“殿”为核心规划而成的;子城十字街是子城内南北、东西向轴线。


由此或可推测子城北半、南半偏角不同,子城横轴(肃清门以东的西街、东街)的形成或早于纵轴(泉山门以南的北门街、花巷承天巷路口以北的中山中路)。这或是子城北半部分的坐向或因受到州治之“衙”的影响而呈“取正”的方向,南半部分或因再建时间在“缝针”始用之后而与“缝针”相关。


从子城与“寺”东塔的关系来看,东木塔建成的865年或早于“缝针”的始用,此时建塔的目的或亦是为了构建出修建或再建子城所需测绘系统的基本要素—以“殿”、州治之“衙”为两个测绘基准点,以在泉州城测得的子午线为方向线。


换言之,此时子城的坐向或与“殿”相同,而与“缝针”无关。若能推定出州治之“衙”的位置,则该“取正”相关测绘系统即可成立。一般来说,州治之“殿”作为泉州的世俗权力中心且其位置又与“白洞”相关的话,则留从效衙城重要建筑的位置亦当在此。


从目前推测的子城门的位置来看,子城的东门行春门、北门朝天门、南门崇阳门与“殿”基本位于同一圆周之上,其圆心或即州治之“衙”的南门,威远楼原位置或与之相关。从子城与“寺”西塔的关系来看,西街方向与东、西塔的连线几乎平行,而西木塔建成的916年方与“殿”和东木塔构成了最初的“殿塔缝针”。

泉州西街夜市


换言之,目前西街方向与“缝针”基本垂直,其形成时间或不早于916年。重建于1137年的泉州府文庙大成殿的坐向,或与916年形成的最初的“殿塔缝针”相关。“衙”中的核心建筑与行春门、 “殿”能形成以“衙”的核心建筑为顶角或等边三角形中心的等腰或等边三角形,则“衙”的核心建筑位置及其与“殿”的关系即可解明,并能从理论上解决子城规划建设相关问题。

子城西门肃清门,基本位于“殿”和子城十字街口的中间,即二分相关圆周半径之处。从罗城“七衡六间”空间格局来看,肃清门靠近内衡,十字街口、东门行春门分别在第二、第三衡上;子城的主体在内衡以东至第三衡,突出第三衡的东南部分为泉州承天寺。


由此可见,以“衙”为中心构建而成的世俗世界的子城,与以“殿”为中心的精神世界得以并立


从“殿”和“衙”、子城的性质及相对位置关系等来看,推测有按照先天八卦太极图格局来规划的可能性,其规划思路中或存在一个将相关要素均包括在内,相当于先天八卦太极图外围的圆周。


该圆周内或有分别以“殿”、子城十字街口(州治之“衙”的南门)为圆心、均以“殿”至州治之“衙”的南门为半径的两个圆周存在,象征着政治与宗教的并立和交叉,而后来罗城“三衡”“七衡六间”的空间格局完全是以“殿”为中心的。



05

双塔凌空梵音

开元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开元寺作为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在历史价值方面,开元寺是泉州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其兴衰浓缩了泉州从唐至现代的历史,具有极高的文化、历史价值。

开元寺是我国现存保留唐代密宗规制和遗物最多的寺院,其总体格局、大雄宝殿平面布局、各殿佛像、镇国塔和仁寿塔塔身浮雕,反映了唐代密宗教义和文化内涵。戒坛为唐代密宗要素。开元寺甘露戒坛为国内现存三座戒坛之一,历史和宗教价值重要。藏经阁内藏有宋、元、明版纸本经书,贝叶经、金刚经、血经等共计二万七千多册,堪称国宝。


在艺术价值方面,泉州开元寺,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历代名人多有吟颂。开元寺建筑融汇外来文化。婆罗门教石柱、狮身人面像等题材,是泉州海外文化交融的实物见证。开元寺保存的唐宋以来的木雕、石雕、泥塑、砖雕、佛像、经幢等,造型优美,色彩绚丽,装饰丰富,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被誉为佛教雕塑艺术总汇


大殿和戒坛梁架上的伽陵频迦(飞天乐伎,也称妙音鸟),姿态优美,飘然欲动,显示神秘色彩,颇属罕见,也是研究闽南古乐南音南戏的形象资料。

大殿和戒坛梁架上的妙音鸟

在科学价值方面,开元寺主要建筑保留有唐宋遗韵和明清时期闽南建筑特点。开元寺三门整体接近宋《营造法式》所录“十架椽屋前后三椽 用四柱”,为珍贵实物例证。

大雄宝殿为闽南现存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结构形式最复杂的古建筑。其梁架采用殿堂制和厅堂制相结合的抬梁式木构架方式和减柱造做法,结构复杂,作法灵活多变,建筑刚度好。50余种斗满足复杂的结构搭接。大殿满置斗的做法,唯一相同实例出现于日本。

镇国塔、仁寿塔为全国最高的石质双塔。仿木楼阁式结构,结构科学合理,工艺精湛,明代曾抵御八级大地震而稳固不毁。


社会价值方面,开元寺是闽南名刹,重要文物资源,重要的旅游景点,对促进泉州市旅游发展,以及相关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仁寿塔和镇国塔是泉州城市地标建筑,泉州市的形象标志。开元寺深受台湾民众的仰慕,每年都吸引大量台湾同胞前来朝拜观光。对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社会交往,具有积极作用。


如今的泉州吸引着无数人驻足流连


在当代,文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文化融合加剧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更应为中国社会各界所重视与扶持。


我们须知,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明的创造力所在,只有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才能保证中华民族的持续健康成长。


而开元寺作为泉州古城规划的原点、多元文化交流的实证,当之无愧地成为泉州市2021年申遗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22个申遗点之一,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泉州开元寺文物保护规划》(2009-2020)

2.汪勃,梁源.唐宋泉州城空间格局下的泉州南外宗正司、泉州市舶司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J].遗产与保护研究,2021,006.



- END -


特邀摄影师:阿钉(王嘉庆)
文:姚洪峰
排版:灵芝
审核:阮虹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