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书事|郑振满:碑铭里的地方记忆

摘要: 学者与书为伴,以书为业。书,构成了学术研究的基石。举凡与“书”相关之事,如新书讯息、书评、读书经验谈、访书经历等,我们都通过“书事”栏目与各位读者分享。碑铭作为特殊的文献书写形式,在地方历史记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厦门大学郑振满教授(文研院第四期邀访学者)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丁荷生教授结伴而行,到福建各地收集历史文献资料,开展田野 ...

学者与书为伴,以书为业。书,构成了学术研究的基石。举凡与“书”相关之事,如新书讯息、书评、读书经验谈、访书经历等,我们都通过“书事”栏目与各位读者分享。


碑铭作为特殊的文献书写形式,在地方历史记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厦门大学郑振满教授(文研院第四期邀访学者)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丁荷生教授结伴而行,到福建各地收集历史文献资料,开展田野调查,收集了大批实物宗教碑铭、遗失的碑铭原文,相继编成《福建宗教碑铭汇编》之《兴化府分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泉州府分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漳州府分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18年)。我们在此推介这套汇编,下文为郑振满老师为《漳州府分册》所作附记。


碑铭里的地方记忆

《福建宗教碑铭汇编·漳州府分册》编附记


文 / 郑振满


《福建宗教碑铭汇编·漳州府分册》

[中] 郑振满 [美]丁荷生 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8年


本分册收录原漳州府地区的宗教碑铭,原则上每一县级政区编为一卷。由于原龙溪县、海澄县已重组为龙海市、芗城区、龙文区,其相关资料合编为卷一。原海澄县三都现已划归厦门市海沧区,大多数资料已编入《泉州府分册》卷七《同安县》,本分册仅收入当地新发现的资料。


本书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今已历三十多年。继一九九五年出版《兴化府分册》、二〇〇三年出版《泉州府分册》之后,《漳州府分册》的编纂历时最久,一晃已过十五年。在本分册即将付梓之际,回顾三十多年来的心路历程,颇有如释重负之感。


《福建宗教碑铭汇编·泉州府分册》

[中] 郑振满 [美]丁荷生 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我和丁荷生初识于一九八五年,当时他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我是厦门大学历史系的青年教师。我们的学术兴趣相近,他研究道教史,我研究家族史。因此,我们经常结伴而行,到福建各地收集历史文献资料,开展田野调查。我们发现,在田野调查中最常见的历史文献,主要是现存于各地名胜古迹和公共建筑中的碑刻和铭文。我们每到一处,都会尽量寻访、拍摄和抄录现存的碑铭资料,并力求在现场解读碑铭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意识到,碑铭作为特殊的文献书写形式,在地方历史记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理应系统收集和深入研究。


郑振满教授与丁荷生教授


九十年代初期,我们结合各自的研究项目,在福建各地收集了一千多通碑刻和铭文,内容主要涉及民间信仰与宗教仪式活动,其制作年代上迄唐宋。我们试图把这些资料略作整理,编为《福建宗教碑铭选编》出版。在编纂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有许多数据需要补充,遂把书名改为《福建宗教碑铭汇编》,继续拓展收集资料的范围。没想到就是这一念之差,使本书的编纂计划变得遥遥无期,几乎耗尽了我们所有的业余时间。


我们当时改“选编”为“汇编”,主要是因为福建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宗教碑铭,如今已经找不到实物,但却见诸各种传世文献。因此,我们试图通过检索历代文献,找回这些遗失的碑铭原文,使这一专题数据集相对完整。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即使是现存的宗教碑铭,在近年来的搬迁拆建过程中也面临遗失、毁坏的危机。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又逐渐回到发掘与抢救现存的宗教碑铭。我们知道,福建各地还存在大量宗教碑铭,我们不可能穷竭;但每次发现新的线索,又总是希望尽可能补录。这就使本书的编纂一再拖延,迟迟未能定稿。


龙海木棉庵碑刻


大约三年前,我们已大致完成本分册的编纂工作,把书稿交付福建人民出版社审阅。然而,我们最近在九龙江流域开展教学实习活动时,又陆续发现了大批实物宗教碑铭,不得不再次打乱编排顺序,不断补入新发现的资料。三年来,由于本书数易其稿,给出版社带来了许多困扰,我们对此深感歉疚。本书的复审编辑赖炳伟先生和责任编辑江叔维先生,为审阅和校正书稿付出了许多心血。江叔维先生经常在节假日加班看稿,我们于心不忍,劝他先休息好再工作,他的答复是:“这不是工作,是情怀。”这种近乎痴迷的敬业精神,令我们深为钦佩和感动。


《福建宗教碑铭汇编·兴化府分册》

[中] 郑振满 [美]丁荷生 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


本书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得到了许多同行学者的支持与帮助。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就学于厦门大学历史系的周建昌、张勤、林黎胜、刘永华、苏忠红、林新春等同学,曾经参与漳州宗教碑铭的早期收集工作。厦门大学历史系研究生饶伟新、曹骏、罗桂林、魏德毓、王鹏举、陈金亮、郑莉、朱忠飞、方勇骏、廖涵、曾龙生、陈显露、高志峰、蔡丹妮、韩冬威、张智钰、马文睿、卢曾昌、蔡沧铭、郑鹏程,厦门大学历史系二○一三、二○一四、二○一五级本科生“回到历史现场——田野与文献”专业实习组,以及许源泰、宋怡明、李宗翰、祁刚、大谷亨、郑榕、罗峥辉、仲彦玮、王正华、苏晓聪、辛忠文、郑小红、李泓建、沈新野、袁新禾、吴泽艺、马多、许为国、高晨焜、刘文斌等老师和同学,先后参与本分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漳州市文管会王作人先生、漳浦县文管会王文径先生、龙海市博物馆江焕明先生、东山县文管会刘小龙先生、云霄县博物馆汤毓贤先生,为收集当地宗教碑铭提供了无私的帮助。本分册资料的后期整理与编纂工作,得到了厦门大学历史系郑莉教授的鼎力协助。谨藉此机会,向上述同行学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 注:标题为编者另拟。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

责任编辑:叶天成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