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精彩的吐鲁番佛教艺术

摘要: 前言提起吐鲁番,就不得不提“火焰山”。在电视剧《西游记》里,那个燃烧着熊熊火焰的山,人和飞鸟都无法逾越。根据西游记的说法,它的形成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掉下人间所致,并且,火焰山的火只有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熄灭。这样的神话想象确实有趣。事实上,火焰山的山体是由赤色砂岩构成,在阳光下就像燃烧的火焰,因此得 ...


可爱的吐鲁番儿童(伊林师傅摄)

前言



提起吐鲁番,就不得不提“火焰山”。在电视剧《西游记》里,那个燃烧着熊熊火焰的山,人和飞鸟都无法逾越。根据西游记的说法,它的形成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掉下人间所致,并且,火焰山的火只有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熄灭。这样的神话想象确实有趣。


事实上,火焰山的山体是由赤色砂岩构成,在阳光下就像燃烧的火焰,因此得名。


火焰山前的《西游记》雕塑


听吐鲁番的朋友讲,夏天的火焰山确实可以在地上烤鸡蛋。好在我们去吐鲁番考察的几次都在秋天!爱死了吐鲁番的秋天,气候舒适,瓜果飘香,还有各种丰富的历史遗迹可供缅怀,简直让人乐不思蜀!


火焰山

古代高昌



新疆吐鲁番地区古称“高昌”。早在汉代,我们的先民就已经在那里生活。魏晋时期,中原战乱不断,更有大量中原汉人迁往吐鲁番盆地,建立起汉族政权的高昌王国,延续了近千年的时光。这批远离故土的汉人,在吐鲁番生活繁衍,尽管世世代代脱离祖国,仍然努力与故国保持着紧密联系,并且沿用和传承着汉文化。


吐鲁番阿斯塔纳墓出土弈棋仕女图


古代高昌不仅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还是个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的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和谐共处,互相影响。车师人,粟特人,匈奴人,突厥人,汉人,回鹘人……他们既传承着本民族的文化,又友好的接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明。


从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探视到这里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吐鲁番阿斯塔纳墓出土伏羲女娲图


比如这幅伏羲女娲图。伏羲女娲的故事是中国独有的创世神话。在汉代,人们往往把他们的形象绘画在墓室里,喻示亡者对子孙后代繁衍和昌盛的美好祝愿。


这幅吐鲁番出土的伏羲女娲图,他们穿着唐代流行的服饰,双尾交缠,手持规矩,但是人物面目却有着少数民族特征,可以想象,他们或许正是那些在吐鲁番繁衍的汉族后裔所绘。



从地理上看,吐鲁番盆地位于古代西域的东门户,且境内山脉谷口多,遂成为中西交通往来的十字路口和交通枢纽。丝绸之路的开辟,更使这一地区称为多元文化交汇之处,发展出了精彩的历史和文明。


尤其是对中国影响巨大的佛教文化——从众多的石窟和寺院遗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曾经的灿烂与辉煌!



沿着火焰山由东往西,在山间分布着多条沟谷,分别有连木沁,吐峪沟、木头沟、葡萄沟、桃儿沟等。


在这些山间沟谷中流水潺潺, 草木丛生,这些幽静之地往往成为佛教石窟寺修建的场所,如柏孜克里克石窟、胜金口石窟、七康湖石窟、吐峪沟石窟、大小桃儿沟石窟等。


木头沟里的柏孜克里克石窟(伊林师傅摄)


雅尔乃孜沟的雅尔湖石窟(伊林师傅摄)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吐鲁番市东45公里的火焰山下,木头沟西岸的崖壁上。始凿于南北朝后期,经历了唐、五代、宋、元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


现存洞窟编号八十三个,其中有壁画的四十多个,壁画总面积一千二百多平方米,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也是新疆境内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上层为洞窟,下层为地面寺院


从窟形、壁画内容和绘画风格上,大致可分为鞠氏高昌、唐西州和回鹊高昌三个时期:

1.鞠氏高昌时期(公元499一640年)

2.唐西州时期:公元(640-792年)

3.回鹘高昌王国时期:公元(840-1283)


柏孜克里克石窟目前保存较好的石窟壁画主要为回鹘高昌王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水平相当高,色彩丰富,装饰华丽,技法成熟而完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石窟甬道两侧壁高达两米的佛本行经变画。


柏孜克里克石窟第20窟 佛本行经变


这是20窟右甬道右壁的佛本行经变画。榜题意思是"王以种种宝物和音乐供养佛"。画面构图遵循固定的程式:中间绘立佛,两侧从上至下分别绘执金刚神,菩萨,比丘,婆罗门,国王和商人。并且根据画面表现内容的不同,分别绘有城池,宫殿,寺院,塔庙等。


柏孜克里克第20窟 佛本行经变·发心供养品


柏孜克里克石窟第20窟 剃度图


这幅剃度图是大型佛本行经变中的一个小画面。画面表现的是释迦牟尼无数劫前作转轮圣王,供养娑罗王如来时,剃度出家的场面。国王双手合十,表情虔诚而肃穆,剃度僧略带微笑。这样的一个场景传达出国王出家的决心,以及僧人为之剃度的欢喜。


柏孜克里克石窟第20窟 供养菩萨


柏孜克里克第33窟 奏乐婆罗门


这幅画原位于第33窟主室东壁,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表现的是婆罗门外道闻佛涅槃后,欢心鼓舞,奏乐庆祝的画面。这些婆罗门身材各异,造型生动,神态逼真。画中出现的乐器有琵琶,筚篥,横笛,铙,鼓等。


柏孜克里克第21窟 明王像


这身明王像三首四臂。手中分别持斧,索,骷髅和金刚杵,站立在一条绿色大鱼的身上。周围有回鹘文和汉文榜题。明王眼神低垂,左脚抬起,右胯部微向外扭,神性气质浓厚。


柏孜克里克第69窟 坐佛


柏孜克里克第20窟 行道天王图


这是绘于第20窟主室右壁的大型行道天王图。画面中绘有以毗沙门天王为中心的四位天王及其眷属。人物众多,场面复杂。天王身穿铠甲,威严而勇武,侍女和随从谦卑的随侍两侧。人物面貌具有唐人特征,服饰也是唐代流行的服饰。整个画面场面宏伟,气势磅礴。


柏孜克里克第20窟 三都统像


这幅画位于20窟左甬道内壁。上方有汉文和回鹘文榜提“智通,进慧,法慧三都统供养像”,表明这三位僧人均是管理僧众事物的僧官。画面中的三位僧人穿交领广袖的中原式袈裟,双手持花供养。人物面目具有中原人特征。


柏孜克里克第20窟 比丘供养像


这三位僧人位于右甬道内壁。三位僧人身穿袒右袈裟,与上图的都统像不同。画面上方的榜题不是汉文与回鹘文,而是梵文,加上他们的长相也具有异域特点,说明这三位僧人可能是印度僧人。这些僧人应该都是回鹘王家寺院的高僧。


柏孜克里克第31窟 回鹘高昌王供养像


这幅供养人像位于31窟佛坛的正面。此窟为大型长方形纵券顶窟,后部起坛。画面的右下方有三行朱书的回鹘文榜题:此为勇猛之狮统治全国的九姓之主全民苍鹰侯回鹘特勤之像。


供养人面部方圆,头顶束冠,脑后垂发,一脸络腮胡,样貌稳重而坚毅。一手持花供养,周围还有红色的楼阁和帘幕作为背景。


柏孜克里克第20窟 回鹘高昌王后供养像


这幅高昌王后供养像位于20窟主室前壁。王后身穿茜色窄袖通裾襦裙,领口刺绣卷草纹。两鬓盘起,头顶戴船形冠,发髻上插满钗环,两耳还各戴一只垂肩的金耳环。


在她们的脑后垂有一条长长的红色绢绳,几乎垂地,很有特点。画面右上方有回鹘文榜题“此是高贵的王后之像”。


柏孜克里克第27窟 蒙古供养人像


这是第27窟的蒙古女供养人。1209年回鹘高昌臣属蒙古,双方世代联姻,来往密切。高昌石窟中出现蒙古贵族妇女的供养像也可说明当时蒙古人信仰佛教的情况。

结语


公元9世纪,回鹘民族从漠北西迁,一部分人在吐鲁番地区建立起回鹘高昌王国,并逐渐接受了当地流传已久的佛教。随着信仰的深入,他们创造出了无比精彩的佛教艺术,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珍品。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回鹘风格的佛教绘画,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充满画面的暖色调,尤其是红色与黄色的使用,热烈而绚丽。人物形象通常丰满而敦厚,面目很像汉族人。而且绘画的技法相当成熟,线条粗细均匀,行笔流畅,具有屈铁盘丝之妙。


回鹘高昌时期的佛教艺术无疑是在继承唐代汉族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从色彩的使用,以及人物着装上看,又具有本民族的独特风情。

吐鲁番儿童



伊林师傅摄


古代高昌的历史已经过去,吐鲁番的现在还在继续。新的生命诞生,成长,新的文化被创造,传承。但愿我们能在追忆曾经灿烂文明的同时还能珍惜现在!



——THE END——


重磅推荐《中国新疆壁画艺术》等书

库存图书 数量有限

全网最优惠!

发票信息请随订单留下

欢迎书画院、佛学院联系长期配书

(微信:15210090858)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