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李旻:当理论迷失在宁乡——湖南青铜器群再考察

摘要:   2022年5月14日上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系主办的“东方考古论坛”邀请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李旻教授,为师生带来题为“当理论迷失在宁乡——湖南青铜器群再考察”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方辉教授主持。  百年来湖南地区零星出土的青铜器已达千件,但这些器物的性质、来源问题迄今未有很好解答,尤其 ...

  2022年5月14日上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系主办的“东方考古论坛”邀请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李旻教授,为师生带来题为“当理论迷失在宁乡——湖南青铜器群再考察”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方辉教授主持。

  百年来湖南地区零星出土的青铜器已达千件,但这些器物的性质、来源问题迄今未有很好解答,尤其是在宁乡发现的一些重要青铜器无法找到清楚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埋藏的考古学背景以及构建起认知框架体系,传统中原研究模式不能很好适用,现有理论遗失在南方考古的基本特征之中。这即是李旻教授拟定讲座题目所在,并由此阐发出对早期中国山川祭祀的考古观察,籍以探讨临界之处于国家权力、地方权力之呈现。

  研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选择埋在哪里?地形特征如何?主导山川祭祀的认知框架是什么?河网的作用是什么?谁赞助了这些仪式性埋藏?谁制造了这些铜器?这些节点是如何连接的?这种做法的时间框架是什么?当地社会如何通过涉及使用和埋藏青铜礼乐来营造文化认同、宇宙观和政治权威(本地政权和商周政权)?作为对山川神灵的奉献?或者山川只是隐藏这些铜器的地方,不是奉献的对象?

  一、湘江流域考古学文化时空特征

  讲座首先回顾了向桃初先生提出的湘江流域考古学文化框架。夏末商初主要为樟树塘类遗存,器物组合中包含有中原二里头和二里岗期文化因素。至早商时期,铜鼓山一期遗存显示出较盘龙城遗址更单纯的文化因素,可能是商文化在长江南岸的边境哨卡,为盘龙城的外围据点。商代中期后,铜鼓山一期遗存消失,费家河文化兴起,该文化是由商文化人群与本地土著居民结合形成,所出器物具有明显的中原风格。商周之际,费家河文化消亡,炭河里文化兴起,分布区与湖南商周铜器群集中出土区域重合。同时发现有具备城墙、城壕及大型宫殿的中心聚落和有随葬大量铜器贵族墓葬的次中心聚落以及一般村落,从聚落结构中可观察到此时存在有早期国家性质的社会组织。西周晚期炭河里文化灭亡,此后到春秋中期越人的墓葬及物质遗存广泛分布于整个湘江流域并逐渐形成强烈的土著特色,这一时期楚文化的控制区或辐射区主要位于洞庭湖东岸。至战国早期楚人开始主动大规模地向湘江流域拓展,中期基本统一湘江流域全境,彻底终止该流域地域性青铜文化的发展过程。

  二、多重空间尺度上的湖南青铜器分布特征

  李旻教授首先从炭河里与黄材盆地的聚落遗址出发,介绍了炭河里城址的基本概况。城址位于黄材盆地,现存西北部分的小扇形区域,发现大型建筑基址和墓葬。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绝大多数都是残片和部件,无法拼接复原。黄材盆地地形与河谷所反映的水文特征主要映射出两个现象:第一,炭河里城址位于沩水上游三条河谷交汇之处,并非理想的筑城地点;第二,炭河里城址周围的遥感影像显示其东北方向有一条高度,宽度,风化特征都与城垣相似的长墙,可能在城垣之外存在其他建筑设施。而且它的存在,也为城垣是否为封闭的环形带来疑问。

  讲座以四羊方尊出土地点为例,讨论了宁乡青铜器在沩水河谷中埋藏地的地形特征与伴生关系。视野放至区域以外的湘江流域,铜器群呈现出顺着雪峰山东麓成串沿河流分布的特征。进而在跨区域网络的分析中,通过观察罍的青铜器群在湘江汉淮河流域的分布,李旻教授引出“这一类器物在多大程度上是商王朝的江汉青铜作坊的产品?亦或是江汉匠人集团应邀在湘江流域所做?江汉冶金传统活动、产品流通的范围是什么?以及其与土著冶金业者的边界是什么?”等系列问题。

  三、 宁乡铜器群对考古学分析的挑战

  宁乡铜器群在中原周边地区都有类似分布。李旻教授表示,这既不是纯粹的地方性现象,也不完全是中原输入,其中既有王室品质的作品,又有区域中心和地方作坊的产物。而从解释意义上说,无论是移民国家,还是山川祭祀、贸易流通,都缺乏持久稳定的传统,而且时间跨度不明,也没有清楚定义的政权组织结构。同时以往在江西抚河流域行之有效的遥感分析和表面调查在此都没有成效。接着他从长纪年和短纪年两种方法进行剖析比较,长纪年方国说认为二里岗文化的冶金工业遗产在各地繁荣,形成地方传统,强调南方政权的独立性与完整的技术知识。同时,潜在可能把外来输入产品当成本地冶金业的成就,虽然理论上方国论并不一定排斥殷墟产品的输入(可以是来自南北贸易或商末移民)。作为短纪年的代表,向桃初先生提出的殷遗民说认为在周灭商并着力经营汉水流域的历史背景下, 一部分商的遗民及江汉平原地方势力为周人所迫, 一起大规模南迁湘江流域, 从鄂东南沿幕阜山西进经过洞庭湖东岸进入湘江下游,最后在沩水上游驻足与当地土著结合创造炭河里文化。外来政治制度,宗教观念和青铜铸造技术等对湘江流域的影响巨大。在文化面貌上表现为不仅日用陶器尤其是青铜礼器上呈现大量外来文化的风格 , 而且在居址营建、墓葬制度等方面也表现出外来文化的深刻影响。殷遗民说更重视来自中原文明冶金传统的整体性,否定湘江流域的费家河文化和土著文化冶金工业的独立性和发展水平。湘江流域缺乏重要的自然资源铜矿、盐矿等,也否定了贸易的说法。中原商遗民在物质文化和葬仪有很顽固的坚持,这里却并无迹象可循。同时独特的埋藏方式与空间分布都在殷商腹地也无先例。炭河里的陶器显示是结合土著传统与周传统,而不是土著与殷商传统。

  由此,李旻教授强调或许中原王朝与地方政权两者并非是互相排斥的状态,我们可以将神圣山川作为具有多重、部分重叠的、甚至存在竞争态势的临界之处,它代表了一种不同于军事、政治的力量,各种政权与之交涉而没有能力直接控制。从这一角度来说,炭河里城址的选址可以称为“沩汭”——水流的交汇是仪式空间的组成部分,是山川祭祀的理想位置,而不只是一个在埋藏学意义上的破坏力量。对商王朝而言,从其空间观念来看,也有参与山川祭祀的动力,因为商人的南北轴线存在一个大约十度的偏角,湘江流域是在郑州与安阳的西南。但李旻教授也提到,目前所发现的铜器群及表现出的地理特征与衡山南岳、九嶷山舜庙代表的神圣山川并没有对应关系。

  四、江汉铸客群体与南方青铜群的构成

  李旻教授认为宁乡青铜器群包含至少两层来源。第一层为二里岗扩张留下的传统,在商文化的分布区内,存在着拥有商青铜器铸造知识的铸客(Itinerant craftsmen)群体流动,通过淮河流域连接殷商腹地与江汉。大洋洲以及南方的铜铙发现显示江汉铸客可能参与了铸造。但现有证据并不足以支持或反对湘江流域铸造中心的存在。第二层为商末周初的传统,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山腰四羊方尊出土地点出土的大型铜铙显示,至少有一些来自盘龙城传统的江汉产品在宁乡流传。宁乡铜器群中来自中原的商末周初青铜器到达了一个具有既定山川祭祀传统的地方,包括独特的青铜祭祀方式。如果这些铜器属于来自西周王朝的外交礼物用于结盟和告祭山川或许可以解释“殷商器物组合的打破、在中原周边喀左等地与周人贵族器物同出的现象,以及这个冶金传统为什么没有延续”等问题,然而不能解释为何只有宁乡集中出现最顶级的作品。

  五、结论:南方青铜群的内涵

  最后,李旻教授总结指出,以往在讨论南方青铜传统独立性的时候,潜在可能把商人青铜冶金工业中南方作坊的产品,来自安阳都邑作坊的作品,以及南方本地传统的作品三类都根据其出土地划入南方青铜器群中,导致其内涵十分丰富,质量差异悬殊。南方出土青铜器应该包括黄、淮、江、汉商人青铜工匠群体的作品(存在区域性差异,技术和人员的流动),江汉商作坊以外南方本地传统的作品。盘龙城虽然地理上在江汉,实际上是通过淮河流域台家寺这种遗址与中原商传统紧密相连的冶金工业,可能通过高级匠师群体和成品的流动形成整体,与中原传统不可分割。大洋洲有冶金活动,也与商人江汉作坊有来往,可能属于盘龙城外围的地方政权。三星堆-金沙属于与商人江汉江淮作坊之间存在交往,甚至存在铸客群体和青铜器成品的流动。宁乡青铜器群中的技术成熟的作品可能来自商人都邑与江汉的作坊,而下图这种技术特征完全不同的作品可能才出自地方土著作坊。真正的技术与文化边界应该在商人黄淮江汉传统与湖南土著传统之间,而不是在地理上的江汉、黄淮之间。

  讲座结束后,李旻教授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方辉教授从重视山川地理研究和重视与人进行关联和解读这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总结,认为讲座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和科研启发性,并代表全体参会师生对其精彩讲座表示感谢。

  附:讲座后时间原因未回答的问题

  问题一:湖北阳新发现的铜铙就是埋在铜矿的周边。请问老师,商代的铜矿山是否具有山川祭祀的特征?

  答:我认为有。

  问题二:长江流域在商周之前有无山川祭祀的传统呢?这是否是区域信仰的传承?

  答:的确有,屈家岭文化在中堡岛上有陶器祭祀埋藏活动。

  问题三:埋葬地点较为随意是否与局部地区的自然灾害相关呢?根据商周时期南方地震考古的相关研究,在埋葬方式上有一种“镇物”的形式,这种埋葬方式在地点的选择上就比较随意,并不追随圣山大川。请问,宁乡地区青铜器出土地点的地层有没有自然灾难的迹象?

  答:我在砖基金会第三个讲座有讲三星堆与地震的关系,B站可以看到。宁乡出土地点没有这方面研究,许多就没有什么地层。

  问题四:湘楚之地后来巫鬼祭祀文化盛行,这与早期的告慰山川和山川祭祀有什么不同呢?

  答:湘楚之地后来巫鬼祭祀文化中原政权不会参与。早期这种,如果有一种南岳的概念,既是本地的又是天下的。

  问题五:皿方罍出土地的地理环境和使用方法与四羊方尊有相似之处吗?

  答:这个地点我还没有考察过。

  问题六:湖南地区青铜器内有盛放玉器的现象,请问老师对湖南青铜器属于财富埋葬的说法怎么看?

  答:盛放玉器的做法,印象中其他地方也有,财富埋葬的目的是否与后代的钱币窖藏一致,我没有答案,分布空间也沒有什么特征。

  问题七:请问老师对“临界之处”的定义是什么呢?宁乡地区是否与泰山的性质有相似之处?

  答:定义可以说够得到神灵的地方,与日常生活相反。可能有类似你的神山,我的南岳这种情况。

(图文转自:“山大考古”公众号)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