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闽赣古驿道分水关段
闽赣古驿道分水关段是万里茶道生产路段的交通、管理类遗存,连接武夷山区的福建崇安与江西铅山,是茶叶运输贸易过程中最重要的驿道。作为赣、闽之间重要的商旅通道,同时见证了万里茶道贸易中闽赣两地的文化交流。
(2) 事实性信息
闽赣古驿道起于江西铅山河口镇,终于福建武夷山市崇安镇,全程90公里左右,靠人工劈斫而成,靠人踩畜踏而通。是万里茶道东南贸易集散中心的重要交通咽喉。东周战国时期,这条路就已形成,后经历代新的开拓与利用,商旅往来、军事攻防、八闽士子进京赶考、各级官员晋京,都首选这条通道。明清时期,福建崇安周边各地的茶叶通过崇阳溪汇集到崇安城,由挑崇安担的挑夫沿闽赣古驿道北行,过分水关或其他关口,再通过桐木江及其支流小船载运,汇聚到铅山河口镇装大船起运,开始万里茶道。
闽赣古驿道主要遗存有分水关遗址、孤魂总祭碑与祠、黄莲坑段古道及卷桥,及大安岭段古道、大安亭遗址。
分水关遗址
分水关遗址位于洋庄乡大安村西北侧,年代为五代-清代时期。关平面呈“S"形,东西走向,关门、关门已毁,现仅保存两侧关墙。关墙用毛石干砌,顺山坡而建。西关墙平面呈喇叭形,残长60.6米,防守的垛墙高0.9-1.1米,厚0.6米。西关墙内侧有一跑马道,宽6米。
图一 分水关遗址
孤魂总祭碑与祠
孤魂总祭碑与祠位于分水关遗址东南侧约300米处,今101省道由东向西在碑前南侧通过。年代为清代。墓碑坐北朝南,立于墓前约3米处,由4块花岗岩石块组成。墓碑高0.95米,宽0.44米,厚0.14米。其碑额中部有一阳刻的佛像。碑座为不规则的块石。墓碑东北侧4米处有一孤魂祠,纯石构歇山顶建筑,由毛石、河卵石干砌而成,祠面阔4.8米,进深5.4米。
图二 孤魂总祭碑
图三 孤魂祠
黄莲坑段古道及卷桥
黄莲坑石拱桥位于洋庄乡黄莲坑自然村南侧驿道上,年代为宋代-近代时期。桥为单孔石拱桥,桥身南北走向,卷桥溪由西向东从桥下汇入黄泥滩溪,流向新岭桥。桥拱跨5.5米,桥面宽5.3米。引桥用河卵石垒砌,南侧引桥长5.3米,北侧引桥长6.3米。
图四 黄莲坑段古驿道
大安岭段
大安岭段位于武夷山市洋庄乡小浆村—大安村,年代为宋代-近代时期。驿道始于小浆村永丰桥自然村北侧,翻越大安岭,途径黄莲坑自然村等自然村,抵达分水关。大体呈东南、西北走向,是城关通往分水关的重要通道。驿道用长方形条石、大小不一的河卵石铺设而成。大安岭段驿道斜长542米,宽2.5米-3.3米。在驿道陡峭处间隔1-1.2米左右就铺设长条形石阶。石阶西端有榫卯,专家推测榫卯是用来安装护栏的,以便挑夫休息。
图五 大安岭段
大安亭遗址
大安亭遗址位于洋庄乡大安岭段驿道东侧,年代为清代-现代时期。原为一“U”字形路亭,土木结构,路亭连接大安岭驿道,为过往客商歇脚处。现路亭已倒塌。大安亭遗址东侧有大安岭井。井平面呈长方形,长2米,宽1.7米,水深0.16米。井旁有一长方形出水口,山泉水由西向东流到井里。出水口宽0.5米,高1.4米,进深1.9米,用毛石垒砌。挡土墙高2米,面阔6米,用大块毛石砌筑。现在井的西侧用水泥抹面;井四周杂草丛生,块石被人为移位,磨损严重。
图五 大安岭井和大安亭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