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系列讲座 | 侯卫东:世界遗产减灾浅议

摘要: 侯卫东:世界遗产减灾浅议请点击下方视频文件观看本次讲座视频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for the video of this lecture.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

侯卫东:世界遗产减灾浅议


请点击下方视频文件观看本次讲座视频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for the video of this lecture.

[video]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476558262386065412[/video]

主讲人简介

Lecturer Profile


侯卫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前副院长、总工程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前副理事长,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会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常聘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与理论,文物保护的设计、规划、基础理论研究等。负责“西安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应县木塔抢险加固工程设计”“汉阳陵帝陵东侧陪葬坑遗址保护展示厅设计”等十余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工程。


讲座主题

Lecture Topic


《世界遗产减灾浅议》


讲座内容整理及概述

Summary of the Lecture

讲座主题为“世界遗产减灾浅议”。ICORP(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Risk Preparedness),即世界遗产减灾专业委员会,总结出各类世界文化遗产易受的灾害风险主要分为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和人为灾害的次生灾害三类。具体分为: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火山灾害、地震灾害、地块移动灾害等大类。

侯卫东老师借用缅甸蒲甘、意大利拉奎拉、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印度尼西亚普兰班南的建筑群的地震损伤,泰国曼谷、意大利威尼斯的洪水灾害、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叙利亚博物馆的人为袭击和法国巴黎圣母院、韩国首尔崇礼门的火灾等沉重、令人痛心的事例介绍了世界遗产面对的风险和遗产的脆弱性,并强调“如何平衡文化遗产加固与保护遗产真实性”这一难题。

最后,侯卫东老师系统介绍了文化遗产防灾减灾工作进行的三个阶段。首先为灾前预处理阶段,即预防阶段,对处于受灾区域的遗产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性处理。其次是灾中应对,即为避免遗址在次生灾害中破坏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最后阶段为灾后修复,即对被灾害破坏的遗产进行抢救性恢复。并指出国家目前防灾减灾的整体能力比较薄弱,灾后损失严重,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系统、防治理念和灾害评估体系迫在眉睫。


相关文献拓展补充

Literature Expansion

迈耶尔(Meier,H.)、佩泽特(Petzet,M.),威尔(Will,T.)(2008)。文化遗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和预防的限度[电子书]。TUD出版社。

人类的文化遗产一直受到威胁,不仅受到时间的蹂躏,人类自己的干预,而且还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

依据地球上目前可观测到的气候变化,预期自然灾害的数量和强度都将增加。直到最近,自然灾害一直被视为孤立的、突发的、局部或区域性事件,即使它们的地震或大气原因的大背景是已知的。气候变化现在为自然灾害带来了一个新的维度:这是一个缓慢但全球性的变化,其影响可以被看作一场单一的全球性灾难,这种灾难有多种形式,并会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演变。

我们越来越清楚一点,即采取预防措施应对灾害的能力和准备程度不仅取决于客观自然事件本身,而且取决于公众对这场灾难的看法,这场灾难不再是遥远的历史事件或戏剧性的故事,而是明天就可能发生在自己家门口的事情。很明显,通过媒体在全世界范围内几乎即时的对此类事件的报道,自然灾害的破坏力现在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印在我们的意识上。这种强化和加速的信息流动也正在改变我们采取预防措施的意愿,这种意愿不仅取决于技术的可能性,还取决于人们作为集体去吸取教训与学习的能力。

随着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日益频繁的迹象不断累积,文化遗产预防措施的问题越来越频繁的被提出;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城市和开放空间、文化景观)因其性质,尤其受到灾害的威胁。由于这一领域的经验来源于各地的各自为战,一些基本问题亟需得到回答。包括风险评估;对历史建筑进行技术改造和翻新以抵御灾害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以及在这方面由于防灾工程带来的矛盾性;以及人的紧急避险行为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之间可能有潜在冲突的伦理问题。

值得关注和讨论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包括: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近期灾难的长期后果是什么?在灾后重建的框架内,在预防措施方面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安全性和可行性的限制在哪里,遗产的灾害承受能力应当被强化到那个程度?如何权衡技术保护措施可能带来的好处及其对文化遗产的不利副作用?与传统方法相比,如何评估高科技手段(改造翻新或是保持原本技术与材质)?

虽然有许多关于灾后文化遗产的稳定和修复的可供参考的报告,但关于主动预防的知识仍然相当有限,尤其是预防措施的社会层面、经济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局限性。

在遗产保护领域,通常还需要权衡对历史文物的保护与对人员或一般物品的保护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消防或安全使用建筑法规方面。然而,如果发生灾难,这些问题会出现在完全不同的层面。在一般减灾和风险管理领域有许多共同问题。归根结底,这是一个风险防范问题,或者作为一个附属问题,是一个社会对安全的需要。尽管必须优先考虑生命安全,但遗产保护问题不能单独处理,而必须纳入现有的灾害管理政策和机制。

遗产保护工作也是实现规避全球环境灾难这一划时代任务的必由之路。诚然,该领域无法为研究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减灾作出多大贡献,而是聚焦于通过合理的适应、减轻和改造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破坏性影响。然而,凭借其可持续、多代人行动的悠久传统,遗产保护确实可以提供超越自身领域的推动力。作为一门将其主要关注点视为传承文化价值观的学科,遗产保护始终意识到其行为的局限性和人类作品的短暂性。在这种历史和实践导向下,遗产保护似乎优于一些技术科学方法,这些方法的出发点是其解决方案的普遍有效性和可行性。这就赋予了遗产保护学科特殊的责任。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布莱克摩尔(Blakemore, E.)(2019年)。圣母大教堂大火唤醒了全世界的保护主义者。《国家地理》。

劳Law,T.(2019年)。这不仅仅是威尼斯的洪水。以下是气候变化如何威胁世界各地的世界遗产。

迈耶尔(Meier, H.)、佩赛特(Petzet, M.),威尔(Will, T.)(2008)。文化遗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和预防的限度[电子书]。TUD出版社。

“丝路来风”项目全讲座视频请关注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

Bilibili官方账号

IICC-X

UID:1061844375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访问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Bilibili首页


/ 请点击下载参考文献 /

Guide-to-Risk-Managment_English.pdf

Managing-Disaster-Risks-for-World-Heritage.pdf

ICCROM_17_RiskPreparedness_en.pdf

《意大利风险评估系统》詹长法.pdf

《意大利文化遗产风险图介绍》.docx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