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石窟

数字化如何助力文物发声、文化润疆

摘要: 龟兹地处丝路要冲,是汉唐时期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遗留大量的珍贵历史文化遗存。现存多为石窟寺、烽燧、古城、关隘等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在20世纪初西方探险热潮中流失严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尔石窟研究所保存有彩绘泥塑、木简、陶器、木器、铜器、钱币、纺织品等龟兹石窟的文物,是研究龟兹地区古代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研 ...

龟兹地处丝路要冲,是汉唐时期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遗留大量的珍贵历史文化遗存。现存多为石窟寺、烽燧、古城、关隘等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在20世纪初西方探险热潮中流失严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尔石窟研究所保存有彩绘泥塑、木简、陶器、木器、铜器、钱币、纺织品等龟兹石窟的文物,是研究龟兹地区古代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研究汉唐时期中原王朝管辖西域、中华一体多元文化形成过程的重要史料。

近年来,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在上级部门支持下,文物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逐步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在发掘、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克孜尔石窟研究所积极利用、吸收、改进科技进行文物保护,数字化便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在现有技术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克孜尔石窟研究所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于2021 年7月通过国家文物局终验。项目对克孜尔石窟研究所馆藏80件文物进行精细化建模,对160件文物残件进行快速建模,搭建了壁画残块数字化修复模块(文物修复管理平台)和数字成果综合管理展示平台,并完成配套文物数字化采集和制作的相关硬软件配备。

项目所涉及的馆藏文物均从克孜尔石窟研究所所辖龟兹地区石窟寺遗址中清理发掘和采集而来,包括1982年对库木吐喇石窟大沟区第7窟后室清理发掘的出土物、1984年对库木吐喇石窟大沟区第41窟前廊清理发掘的出土物、1994年对森木塞姆石窟第32窟堆积物及后甬道清理发掘的出土物等。其中,彩绘泥塑、木简尤其脆弱,不易保存。依托互联网及文物数字化、三维展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有效解决了文物修复、成果数据的有效管理及实物展览、现场参观的制约等问题。

 

图片

木简信息采集

 

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有四大亮点。一是实现龟兹石窟出土文物数字化的零突破。二是完成精品文物精细化建模。采用空间频率压缩与分治合并方法处理、复杂模型纹理高精度重建等关键技术攻克重难点问题,使文物精细化三维模型达到丰富的点云数据和毫米级精度的几何分辨率,为虚拟修复和还原技术的运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且可将过程数据、成果数据分别应用于数字成果管理系统和三维藏品展示系统。三是搭建了管理系统平台。与有关公司联合开发建设了文物库房藏品信息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提高了文物库房管理和藏品档案管理的高效化、数字化和科学化。四是探索了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更多可能。为更好地做好石窟壁画保护,依据壁画管理范围、壁画巡查业务等需求,研制开发了“壁画修复过程、石窟调查以及壁画 AI 修复系统”平台,建设了壁画修复项目、壁画修复过程和壁画修复方案库管理,实现了石窟、壁画管理与修复单位的信息化管理,为壁画虚拟修复、虚拟还原技术和实践探索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图片

龟兹研究院藏品管理系统

 

项目为研究所制定保护决策及文物管理、保护、研究、活化利用等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资源管理、数字化电子存档、数字化修复及展示等全方面、多层次服务。对决策者而言,解决了馆藏文物资源家底不清、现状不明的问题,可实时了解馆藏文物现状及研究所人、物、事的整体情况,为进一步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对藏品保管人员而言,简便易用的增删查改、方便快捷的藏品出入库及基于电子标签的移动盘核,减轻了库房文物保管员的工作压力。对文物保护修复人员而言,数字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科学手段,提高了珍稀文物修复的成功率。对文物研究而言,集中统一的文物信息资源库提供了巨大的藏品信息,系统以多种信息化手段打造出开放、完整的研究环境和成果基础,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方便、快捷。对活化利用而言,通过智能导览和信息推送,可智能化感知游客的位置及在展柜前滞留的时间,并据此推送相应藏品的三维及文创产品等信息。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克孜尔石窟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