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中日共同丹丹乌里克遗址学术研究项目概要

摘要:   1.前言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残存着被称为「丹丹乌里克遗址」的古代佛教城市的遗址。它是堪称丝绸之路学原点的重要遗址。「中日共同丹丹乌里克遗址学术研究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佛教大学尼雅遗址学术研究机构主办,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文部科学省公开调查中心整备事业佛教大学亚洲文化情报研究 ...


  1.前言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残存着被称为「丹丹乌里克遗址」的古代佛教城市的遗址。它是堪称丝绸之路学原点的重要遗址。「中日共同丹丹乌里克遗址学术研究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佛教大学尼雅遗址学术研究机构主办,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文部科学省公开调查中心整备事业佛教大学亚洲文化情报研究所资助)以综合研究该遗址为目的。

  被一种不可思议的缘分所吸引,开始于2002年的该项目,在中国国家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新疆文物局、日本文部科学省、佛教大学等多方人士的指导和支援下,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借此机会,我们谨代表中日共同调查队,向有关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该遗址于1896年被瑞典地理学家、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被这一消息所触动的就是日后改入英国籍的探险家欧勒尔·斯坦因。1900年斯坦因到达遗址所在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并收集到绘有“蚕种西渐传说”的板画。玄奘《大唐西域记》中所记载的传说由此得到了证实。斯坦因进而又于1901年,沿西域南道向东,发现了“尼雅遗址”,收集品中包含有大量的佉卢文木简等珍贵文物(1)。回到伦敦后,他以预备报告书等形式发表了概要,也可以将此作为成立大谷探险队的一个契机。1928年,瑞士的植物学者博斯喀进行了踏查。此后,遗址所在地位置变得不很明确,直到1997年,与石油勘探队同行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队再次发现了该遗址,明确了遗址位置(2)。第二年,某一外国人又对该遗址进行了一次非正规发掘(3)。就这样,该遗址引起了世界各地探险家和考古学家的兴趣,但基于位于大沙漠深处、属未开放地区等原因,始终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考察(4)。

  2.项目开始的契机

  2002年10月30日,中国方面的盛春寿、张玉忠、李军、张铁男、佟文康、托呼提·买提哈斯木等七名成员与日本方面小岛康誉、安田顺惠、岸田善三郎、岸田晃子、清田伶子、中造和夫、高田和行、高田洋子等八名成员在16名后援人员的帮助下,借助41头骆驼,到达了丹丹乌里克遗址(5)。这是日本人首次到达这里,骆驼行进的距离大约为50km,行走了三天终于抵达目的地。

  多年以来日中双方努力推进新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事业,以往的成绩造就了此项目。1987年,为了修复与敦煌、龙门、云岗并列为中国四大石窟的克孜尔千佛洞,成立了“日中友好克孜尔千佛洞修复保存协力会”,并于1988年和1989年将多方捐赠的1亿多日元赠送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6)。果参照当地当年的物价,这个数目的价值超过实际金额的好几倍。经过与中国方面的共同努力,千佛洞得以重现世间。同年,开始进行「中日共同尼雅遗址学术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佛教大学尼雅遗迹学术研究机构主办,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文部科学省资助,)通过九次实地考察,发现遗迹250处,发掘出寺院、王族墓地、住居等多处遗迹并出土了很多国宝级文物,基本掌握了遗址概要,取得了重大成果。这次考察成果入选了“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国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物研究所、佛教大学、龙谷大学、京都造形艺术大学、京都市埋藏文化财研究所、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关西大学、关西外国语大学、国学院大学、大手前大学、科学技术厅、大阪市文化财协会、奈良文化财研究所、橿原考古学研究所、长冈京市文化财中心、六甲山麓遗址调查会、古代东方博物馆等单位的多位研究人员参与研究。据推断,该遗址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遗址,是繁荣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5世纪左右的城市国家。2004年,中国方面开始修复佛塔,日本方面为了考察变化情况第十次进入遗址。

  就这样,在中日双方已有共同事业的基础上,接受了以玄藏三奘印度回程为研究主题的安田的创意,开始实施「中日共同丹丹乌里克遗址预备调查」。

  图 1 D=丹丹乌里克遗址 N=尼雅遗址

  图 2 大漠深处的调查伴随着许多困难

  图 3 借助“沙漠之舟”骆驼

  图 4 伫立于历史长河的丹丹乌里克遗址

  3.发现壁画时的情况 

  该遗址分布在以北纬37度46分,东经81度04分为中心,东西约2km,南北约10km的范围内,斯坦因通过收集的文物推测这里是在公元8世纪荒废的。随着今后调查的展开,应该会发现更多的遗迹。海拔高度约为1250m。遗址名称意为“象牙之家”。有汉语、日语、英语等多种标记(8)。唐代好像称其为「杰谢」(9)。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相当于日本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在如此广阔的沙漠中进行考察是极其困难的。100年前是这样,现在亦然,与“探险”无异。从现在西域南道国道315号的小城市于田出发,沿克里雅河北上,即使是四轮驱动的汽车也因道路难走而屡次受阻。行进120km要用6个小时。在一个叫做巴喀库艾里来的小村换乘骆驼。因为有了卡车等先进的运输工具,驼队也减少了,往不太习惯运行李的骆驼身上堆积大量的装备和粮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花了三个小时的时间,总算出发了。41头骆驼组成的队伍一起度过水量丰富的克里雅河,场面颇为壮观。

  以GPS(全球测位体系)内记录的1997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队测定的遗址位置为目标,穿越沙丘前行。第二天,仍然一直向西前进。因为骆驼要绕过沙丘行进,所以实际行进路程是直线距离的1.5倍。太阳一落到地平线,气温便急剧下降,但因为时间有限,即使天黑了也要继续前行。长时间骑着骆驼,全身酸疼。第三天的14点多,终于抵达了遗址东端。因为到达的喜悦和不用再骑骆驼的轻松感,大家发出一阵欢呼声。

  还沉浸在到达目的地的喜悦中,马上就分成几队,开始了初步的分布考察。在茫茫沙漠的沙丘间分散着点点遗迹,有些比较大,有些就比较小。正调查着建筑结构,前面传来高昂的欢呼声。中方队员发现了裸露在外的壁画。大概是风力使然吧,佛的面部露出了地表。在盛局长和张副所长的指挥下,紧急进行了保护性调查。寺院的东墙倒塌在外。小心翼翼地拂去沙土,壁画渐渐呈现出来。面对时隔千百年重现尊容的佛像,大家不由得双手合十,都为这不可思议的因缘所震撼。其实前一年就考虑进行考察了,但就在实施前夕爆发了阿富汗战争,由于与阿富汗接壤,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劝说下,调查延期。如果在2001年进行考察的话,恐怕就没有机会与“佛”相逢了。日方举行了简单的法事,时隔多年,般若波若密心经重在沙漠上空久久回荡,大家感极而泣。因为这时尚未作好发掘的准备,于是在下一个月,新疆考古所的张、张、佟、刘国瑞、尼加提作好准备再次进入沙漠(10)。在大沙漠深处进行发掘,并将物品用骆驼和车运到位于一千多公里以外乌鲁木齐市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图5 壁画出土时的状况

  图6 日中双方讨论保护研究的方针

  图7 日中双方的保护专家作壁画保护处理

  图8 佛教美术专家在研究

  图9 临摹制作家在临摹壁画

  4.调查研究的过程

  壁画的内容(佛、菩萨、供养人、动物等内容丰富)、数量(约10平方米大)、质量(具有着高度精练的表现力)都极为出色。西域佛教原本就是研究亚洲古代佛教绘画史不可欠缺的部分,日本方面提出作为中日共同尼雅遗址学术调查的相关项目进行系统调查,中国方面欣然同意。

  2003年3月,张、佟、李文瑛、小岛、井上正、切畑健、安藤佳香等在新疆文物考古所开始预备调查。井上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内容丰富,是西域壁画中的杰作之一,从这些壁画中好像真的可以看到文献中所记载的下笔刚劲有力,如屈铁盘丝”。

  我们在欣赏壁画时,面对那眼神和微笑,即刻命名为“西域的蒙娜丽莎”。2003年9月,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和佛教大学尼雅遗址学术研究机构提交了保护研究协议书,10月取得了中国国家文物局的正式许可。12月在奈良文化财研究所的协助下对壁画残片进行了分析。

  2004年3月,成员中又增加了马世长、铁付德、刘勇、何林、冈岩太郎、迁本与志一等,大家在研究所制定了保护方案。双方在运用灵活的方法和先进技术实施保护方面达成一致,5月,艾尔肯、张、铁、孙跃新、小岛、井上、泽田正昭、迁本等在北京科技大学参加了与国家文物局专家委员会王丹华、潘路、***等六位委员共同召开的审议会议,并说明了保护方案。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规定对方案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进行了审查,最终获得认可。

  10月,果断地进行了第二次预备考察,时隔百年发现了斯坦因曾发掘出重要文物的南部遗址群,对22处遗迹进行了GPS定位,制成了模式图,并确认该遗址为酷似佛教圣地的古代佛教城市。中方参加人员有张、铁、李、佟、买提哈斯木,日方参加人员有小岛、浅冈俊夫、安藤、孙、近藤谦。这次考察是在10名后援队员和41头骆驼的帮助下进行的。中国中央电视台和NHK的采访组为了制作《新丝绸之路》的节目也一同前往(11)。11月,包括保护材料在内的各种准备工作就绪,张,孙,铁、张、佟、尼加提、刘、何、冈、迁本、富泽千砂子、龟井亮子、小岛、等人开始对壁画实施保护处理并进行临摹,铁和冈提议“新疆方面有足够的技术能力。不要完全祛除污垢,表面的凹凸可以体现千百年前的风格。”

  2005年1月,小岛、井上、安藤、孙再次拜访该研究所并与张、佟一起继续研究。安藤作出了如下评论“新出土壁画显示出法隆寺旧金堂壁画起源的铁线描画法,可以感觉到和阗王族出身的名画家尉迟乙僧的画风。眼球那富有神韵的灵动,深深地打动着参拜者的眼与心。称其为世界名画再现也不为过。”同年2月,小岛、孙在盛局长、李的带领下,前往小河墓地遗址的发掘现场视察慰问,这是自1934年发现该遗址以来,外国人首次通过正当途径到达这里。在中日双方的努力下,已完成保护处理的四幅壁画,征得国家文物局的同意,参加了「新丝绸之路展」(2005年4月-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NHK、产经新闻社、东京江户博物馆、兵库县立美术馆、冈山数码音像主办),引起极大反响(12)。4月,安藤和小岛对运到江户东京博物馆的壁画进行了研究和拍摄。8月,在佛教大学四条中心召开「中日共同丹丹乌里克遗址学术研究项目国际研讨会」(佛教大学亚洲宗教文化情报研究所、佛教大学尼雅遗址学术研究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公开了调查、保护、研究的成果,介绍了鲜为人知的遗址情况,引起200多名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兵库县立美术馆是「新丝绸之路展」的会场之一,在这里还举办了讲座。「中日共同丹丹乌里克遗址学术研究项目摄影展」也在佛教大学四条中心、NHK神户放送局、冈山数码音像相继举办。调查和研究刚刚就绪就召开研讨会、出版《中日共同丹丹乌里克遗址学术研究项目国际研讨会发表要旨》(概要),是为了配合「新丝绸之路展」上展出的珍贵壁画,也是遵循信息早公开的原则。同月,安藤在兵库县立美术馆进行了研究。2005年~2006年,NHK和中央电视台播放《新丝绸之路》,介绍了出土的壁画及04年调查时的部分情况,引起巨大反响。07年又重播了部分内容。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库热西·买合苏提及盛春寿局长访问了佛教大学,就进一步加强合作研究与中井真孝校长及小岛达成了共识。

  同年10月,实施了第三次实地调查,张、刘国瑞、佟、阿里甫江、吕宗宜、李东、小岛、浅冈、乾哲也、奥山大石、村上智美等11人参加。司机、驼工、厨师等后援队11人,骆驼41头予以了援助。这一年开始,调查开始系统化,增加了研究人员和测量技师,进行了大约两个星期的详细调查。超越了斯坦因的记录,对南北约12KM、东西约5KM进行了详细的分布调查、发现直径约100M的遗迹、寺院和住居遗址约37处,果园和文物散布地40处,北方遗迹7处,共登记84处。测量技师详细测量了遗迹和地形,细致地调查了各个遗迹,实测了铜钱「开元通宝」等出土文物,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调查结束后,在参加和田博物馆开馆仪式的同时,向和田地区专员说明了保护的重要性。随后,张、小岛带领安田及奈良女子大学出田和久教授等参观了小河墓地。当月,小岛会见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书记王乐泉,汇报了丹丹乌里克遗址的调查概况及强化保护问题,获得了王乐泉的高度评价和支持。12月,小岛、安藤来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张等一起研究了出土的壁画。作为相关事业,小岛还颁发了「新疆小岛文化·文物优秀奖」「新疆大学小岛奖学金」,这项工作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外事办公室、新疆文化厅、新疆文物局、新疆大学的协助下,多年来坚持以培养人才为目标,已经表彰了近四千人,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在仍在继续。

  2006年1月,日方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出版《中瑞西北科学考察档案史料》,该书汇编了1927年至1935年中国与瑞典共同开展中国西北地区综合调查时的历史史料,也是双方继《近代外国探险家新疆考古档案史料》之后的第二次合作。同年5月,丹丹乌里克遗址被中国政府指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对中日队调查研究的高度评价。小岛在新疆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美术学院进行演讲,介绍调查研究的内容,这同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历史博物馆介绍尼雅考察一样,都是为了广泛宣传沙漠调查研究以及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7月,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了壁画修复完成审议会,艾尔肯、张、潘、马家郁、铁、小岛、泽田、冈等出席,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规定,介绍了自发现到完成保护的经过、说明保护方针、观看修复后的壁画、陈述意见,获得了潘、马二位专家的高度评价,同时也被指出缺损部分补色的颜色问题还需研究。向国家文物局提交了审议结果书。7月,小岛会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汇报了调查情况及加强保护问题,获得了高度的评价和支持。

  8月,小岛与原日本政府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一起拜访首相官邸,向小泉纯一郎首相介绍了丹丹乌里克、尼雅遗址的调查研究情况,并赠送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金盾及报告书,还会见了官房长官安倍晋三(现任首相)。

  同月,张与小岛商讨了本年度的调查计划及报告书。10月至11月实施第四次调查,张、阮秋荣、佟、阿里甫江、买提、吕、韩善锋、小岛、浅冈、乾、奥山、竹下茧子等12名队员及7名后援队员参加调查。遗址一带正在进行石油勘探,借用勘探队的沙漠车,沿大型推土机开出的道路长驱直入,从于田仅用半天就到达了遗址。乘骆驼,进行了为期18天的实地调查。综合以前的实地调查,一共登记了101处遗迹,测量了由于沙丘移动发生变化的遗迹及发掘地点,共测量了1万多个点,根据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发掘许可(2006·161号),中国方面发掘了CD3·1·17,发现汉文纸片、梵文纸片、铜钱、木器(有“官”字)等,并且还详细观察了南部遗址群。综合前一年度的考察成果,掌握了本遗址作为“佛教圣地”的特性。我们向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李屹中部长汇报了调查情况及加强保护问题,同样获得了高度的评价和支持。12月,小岛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库热西·买合苏提汇报了调查的情况,副主席明确表示要继续予以支持。在新疆财经学院发表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讲演。向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的宋新潮司长汇报调查情况,宋司长对小岛出资支持和田博物馆的建设表示了感谢。

  2007年3月,张、小岛、安藤在完成尼雅、丹丹乌里克遗址壁画研究后,在策勒对达玛沟佛教寺院遗址的壁画进行了研究,该遗址位于丹丹乌里克遗址南部,从壁画推测两者有密切的关系。3月至4月,盛局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陶建生处长、张、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于志勇副所长、刘、孙访问佛教大学,就10月份出版丹丹乌里克·尼雅调查研究报告书以及11月份召开国际研讨会一事达成一致意见。盛局长一行在参观大阪及奈良博物馆的同时,还了拜访平山郁夫先生,听取了他对申请世界遗产的宝贵意见。

  4月,经小岛斡旋,促成日方就3月份日本4名教授等未经许可擅自在中阿边境实施测量接受中方调查一事,向中方表示道歉。代表4名当事人,日本某研究所教授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向新疆政府外事办公室、测绘局、文物局、文物考古研究所表示“虽无恶意却引发了问题”,对此表示遗憾,并说明了今后的应对想法。当事人认为“中国合作方已经办理了申请”,在国际合作研究中,遵守对方国家的法规、签订协议、获取批准、确认获批情况,这是必须要遵守的。2005年某大学的退休教授等也在和田发生过类似事件。4个当事人受到了没收器材、缴纳罚金的处罚。对于一直履行正规审批手续的我们来讲,这些行为简直难以理解,为使众多中外合作研究项目能够顺利进行,特在加以此记述。

  8月,安藤为进行相关研究,在新疆文物局、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的协助下,对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进行了研究。

  图10 测量技师进行光波测量

  图11 在寺院遗址调查

  图12 发掘后的遗址

  5.结语

  逐步取得巨大成果的中日共同丹丹乌里克遗址学术研究项目始终伴随着许多困难。例如,要用骆驼和汽车将大量的调查器械及食物运进无人大沙漠;由于气候原因,调查时间受到限制,春天风沙大,夏季地表温度超过50度,冬天则会降至零下50度,都不适合调查。即使是适宜调查的秋季,也是白天超过30度,凌晨降至零下,一天的温差高达40度。再有,因为有许多研究机构的人员参加,协调各方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大规模的调查需要巨额资金;为了保护文化遗产,中国的管理很严格,很难取得调查许可,特别是中国和日本在考虑问题的方法及调查手法上有所不同,又存在语言障碍,所以为了增进相互理解需要作出特别的努力。沙漠内的食物单调,每天晚上开会总结当天的调查情况并确认第二天的调查内容,还有用电脑整理资料、实测文物,工作要持续到深夜,这就需要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中日双方就是依靠多年以来的信赖关系以及“友好、共同、安全、高质、节约”的五大原则,克服了上述困难,取得了宝贵的成果。

  获得中日两国政府以及众多人士的指导和协助,多年来致力于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事业,就是因为这是关系到人类本身生死存亡的重要工作。对于问题频发的中日两国来讲,合作事业对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日共同丹丹乌里克遗址学术研究项目」刚刚结束基础阶段的工作,需要完成的课题还很多,例如:克孜尔和库木吐拉等库车附近的千佛洞壁画群,尼雅、丹丹乌里克及达摩沟佛寺等地壁画的综合研究,佛教的东移及西移,盛衰时期,沙漠的形成,西域探险史,将丹丹乌里克认定为“扞弥国”是否妥当,连接尼雅遗址和丹丹乌里克遗址构成西域南道的说法是否妥当等等,有待研究的课题很多。我们希望通过报告书和研讨会的形式公布上述研究成果。另外,中国方面对寺院遗址施以保护形发掘时,要在研究方面予以协助。本研究项目将为解明西域文化的众多疑点提供宝贵信息。今后中日双方还将继续保护研究丹丹乌里克等残存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希望各方面给予协助和指导。

  中日合作丹丹乌里克遗址学术研究项目的成员(省略敬称,职务为考察当时)中国方面:盛春寿·李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张玉忠·张铁男·佟文康·尼加提、托呼提(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马世长(北京大学)、铁付德(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研究中心)、买提哈斯木(和田文物管理所)、刘勇·何林(龟兹石窟研究所)

  日本方面:水谷幸正·福原隆善·中井真孝·真田康道·安藤佳香·小岛康誉·大北裕生、·馆宪雄·孙跃新(佛教大学尼雅遗迹学术研究机构)、近藤谦(佛教大学亚洲宗教文化信息研究所)、井上正(饭田市美术博物馆)、泽田正昭(筑波大学),浅冈俊夫(六甲山麓遗址调查会)、安田顺惠(奈良女子大学大学院)、冈岩太郎·龟井亮子(冈墨光堂)、迁本与志一(Art Purizabetion Service)、富泽千砂子(六法美术)、乾哲也·奥山大石·村上智美·竹下茧子(奈良大学大学院)、岸田善三郎·岸田晃子·清田怜子·中造和夫·高田和行·高田洋子(第一次预备考察队)

  【注】

  1.M.Aurel Stein《Ancient Khotan》Oxfod University,1907.

  2.肖小勇“探索沙漠遗址丹丹乌里克”《新疆文物》1997年第4期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1998年。

  3.Christoph Baumer《 Die Südliche SeidenstraBe》 Mainz am Rhein:von Zabem,2002据查因为是非正规的考察,出现了许多麻烦,当事人以为已获得许可,便出版了报告书,虽然对南部遗址群的发掘情况进行了记录,但因为是非正规发掘,所以本文不将其作为参考。

  4.关于详细的调查史,望参照本报告书宋新江教授的论文。

  5.小岛康誉“关于丹丹乌里克遗址出土的佛教壁画的保护与研究”《亚洲宗教文化信息研究所报》创刊号,佛教大学亚洲宗教文化信息研究所 ,2004年。

  6.日中友好克孜尔千佛洞修复保存协力会 《克孜尔千佛洞修复保存募捐的总结报告》1989。

  7.日中/中日合作尼雅遗址学术调查队《日中/中日合作尼雅遗址学术调查报告书》第一卷 法藏馆 1996 日中/中日合作尼雅遗址学术调查队《日中/中日合作尼雅遗址学术调查报告书》第二卷,中村印刷,1999年。

  8.在注(5)的拙论中,使用的是与当地语言发音相接近的“丹丹·乌依里克”这一称谓,从《关于丹丹乌里克遗址出土佛教壁画的保护与研究》的3(2005)开始,一般都采用“丹丹乌里克”这一名称。

  9.望参照本报告书宋新江教授的论文。

  10.在发掘时,还发现了1928年进行过实地考察的博斯喀的记有英文笔记的汉字名片(博斯喀.瑞士国植物学.1928.3.25),还有当时的报纸、固体燃料的外包 装箱。

  11.2005年4月,在“新丝绸之路”的第4集“塔克拉玛干西域的蒙娜丽莎”中,播放了调查时的部分录像。佛教大学尼雅遗址学术研究机构一直以来充分发挥良好的人际关系,协助“新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展”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进行沟通。

  12.NHK.NHK促进产经新闻社编《新丝绸之路展》图谱 日本摄影印刷,2005年

  来源: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 2004年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