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得汉城遗址

摘要: 21 得汉城遗址 汉至民国 巴中市通江县得汉城遗址,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汉代至民国遗址。位于巴中市通江县。得汉城又名安辑寨,位于巴中市通江县城东北45余公里的永安镇得汉城村山上。得汉城四周皆悬崖陡壁,高30余米,海拔400余米,三面临涧,背靠群山,四面陡峭。东临大通江河,南北皆为深溪,东南下长岭陡落,形如蜂腰,独西南二径, ...
21 得汉城遗址 汉至民国 巴中市通江县
得汉城遗址,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汉代至民国遗址。位于巴中市通江县。
得汉城又名安辑寨,位于巴中市通江县城东北45余公里的永安镇得汉城村山上。得汉城四周皆悬崖陡壁,高30余米,海拔400余米,三面临涧,背靠群山,四面陡峭。东临大通江河,南北皆为深溪,东南下长岭陡落,形如蜂腰,独西南二径,凌险转折而上,诚一夫当关之势,其上平行,可容数万人。《蜀中名胜》记:刘邦为汉中王,招募賨人,平定三秦,国相萧何留守巴蜀,并以得汉城为根据地储粮屯兵,汉高帝据此以通饷道,击败西楚霸王项羽,灭楚兴汉而得天下,故此名为得汉城。
得汉城形如乌龟,它背靠群山、东临大通江河、南北皆深溪、四周皆30余米高的悬崖陡壁。因其地险峻扼秦蜀咽喉、雄镇巴西要冲,得汉城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史上几次波澜壮阔的抗争都与它结缘。
在通江县永安镇得汉城村,有一座残破的古城。它背靠群山,形如乌龟,四周皆30余米高的悬崖陡壁。因其地势险峻,扼秦蜀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入城之路用宽大厚实的石板铺成。石径一边临深沟,一边是长100多米、高10多米的绝壁。长长的石壁上,30余处诗词楹联以朝代顺序排列,有的还能看到题刻内容。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到此考察后,认为最早的题刻为汉代。《蜀中名胜》记载,汉高帝刘邦为汉中王时,招募賨人,平定三秦。国相萧何留守巴蜀,并以得汉城为根据地储粮屯兵,刘邦据此以通饷道,击败西楚霸王项羽,灭楚兴汉而得天下,后赐此地名“得汉城”。“得汉城最重要的战争是抗蒙战争。南宋淳祐2年(公元1242年),蒙古宪宗蒙哥率兵侵略四川。壁州(通江)籍将领向佺自江西入蜀,提兵镇守得汉城。
得汉城为三层台地环绕,每层台地都是一圈天然城墙,它三面环水,四周绝壁如刃;城内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可长期耕战而不至于困死山上。城门面向门外绝壁上掏凿出来的石梯道,既可使沿石梯道向城门进攻的敌人无法展开兵力,又可避免山下敌军的炮火直接命中木制门扇。进南城门后是一道高3米多的陡坡,只有一条小道贴墙根伸向城内。万一城门被突破,守军仍可利用地形居高临下迎击敌军。在抗蒙战争中,得汉城与合川钓鱼城、金堂云顶城、蓬安运山城、苍溪大获城、奉节白帝城、南充青居城、剑阁苦竹城合称“四川八柱”,形成山城防御体系。
1258年,蒙古军队再次重兵进攻得汉城,得汉城军民艰苦卓绝地坚守了24年,终因外无援兵,寡不敌众,被元蒙军队所破。
此后,明中期鄢蓝起义、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清嘉庆白莲教起义等几次较大的抗争都曾在得汉城留下激烈战事。
1932年,红四方面军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此后两年多,红四方面军多次以得汉城为大本营、总后勤基地,进行了数百次艰苦卓绝的战斗。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