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晚唐战神张议潮,还我河山归义军

摘要: 公元848年,一行风尘仆仆的使臣马不停蹄冲进长安城,面对汉家父老,满城衣冠,使者团的一位和尚洒泪痛哭,高呼:“河西光复了!”。整整一百年了,自安史之乱后内外隔绝,孤悬海外的河煌六郡十一州,终于重回大唐的版图之内。整个长安城都轰动了,如此盖世功绩,却不是唐军做到的,而是河西老百姓在一个英雄的带领下自发完成的,这个英雄,在历史只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他叫做张议潮。有诗赞道:“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 ...

作者:平原公子 

公元848年,一行风尘仆仆的使臣马不停蹄冲进长安城,面对汉家父老,满城衣冠,使者团的一位和尚洒泪痛哭,高呼:“河西光复了!”。整整一百年了,自安史之乱后内外隔绝,孤悬海外的河煌六郡十一州,终于重回大唐的版图之内。


整个长安城都轰动了,如此盖世功绩,却不是唐军做到的,而是河西老百姓在一个英雄的带领下自发完成的,这个英雄,在历史只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他叫做张议潮。

有诗赞道:

“河西沦落百余年,

路阻萧关雁信稀。

赖得将军开旧路,

一振雄名天下知”

大唐这个王朝很有意思,它在封建时代的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即便在晚唐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也依旧战斗力强悍,能够收复河西走廊、北灭回鹘、南攻南诏。当年那些强大的对手们,都在唐朝灭亡之前一一毁灭。

众所周知,大唐自安史之乱之后,就不复当年的盛世景象,不但文采风流散尽,就连“天可汗”的盖世武功也成了明日黄花,大唐王朝饱受内忧外患,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异族侵略,盛唐的强大武力丧失殆尽,北庭都护府被吐蕃、回鹘联手灭亡,安西都护府则孤悬西域,与中央音信隔绝,最后一任大都护郭昕死战四十八年,长安也不发一兵一卒去救援。

当年侯君集、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等大唐数代名将打下来了广袤国土,都拱手送给了吐蕃人,文教礼法传播的丰功伟绩,都成了昙花一现的泡影,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从此就开始走了下坡路。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点。

趁着安史之乱坐大的吐蕃人乘机攻略河西各地,廓州、凉州、兰州、瓜州等地相继陷落,吐蕃人占据了从西域到陇右的大片土地,隔绝了中原和西部的一切联系,刚刚自强自立了不到一百多年的汉家子民,再次被异族统治,你们可以想见,从青藏高原上冲下来的吐蕃人,是一个什么文明水平,河西陇右当地的唐人遗民,将遭受怎样残暴黑暗的统治。至今,布达拉宫里还收藏着那些原始宗教的黑暗法器,比如用人皮做的战鼓,用人骨做的乐器。

大唐尚武,剽悍勇武的民风还在,当吐蕃军最后攻取沙州(现敦煌)时,虽然沙州与唐朝的联系中断,但城中军民却顽强抗击。沙洲抗战十一年,孤城苦战,内外断绝,全无救援,沙州军民同吐蕃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陷落后的河西人民惨遭吐蕃的蹂躏,丁壮者沦为奴婢,种田放牧;“羸老者咸杀之,或断手凿目,弃之而去”。手段令人发指。

虽然久在异族奴役之下,但河西陇右的人民依然寸心不改,日夜思归大唐。开成年间,唐朝使者赴西域,途中“见甘、凉、瓜、沙等州城邑如故,陷蕃之人见唐使者旌节,夹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犹念陷蕃生灵否?’其人皆天宝中陷吐蕃者子孙,其语言小讹,而衣服未改”。他们痛哭高呼:“皇帝还记得身陷吐蕃的汉人吗”,虽然已历数代,当地汉人仍然心念故国,自认为是大唐帝国的子民,如此汹涌的民心,也为后来归义军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张议潮生于公元799年的沙洲,他只是当地一个汉人豪强家的孩子,张家世代为州将,他的父亲张谦逸官至吐蕃的工部尚书。他出生的时候,河西沦陷12年,早已不是汉家土地了。他生活在这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看着自己的同胞百姓在吐蕃和回鹘人的武力下挣扎。张议潮自幼对吐蕃的残暴统治耳濡目染,对大唐故国心驰神往,立志要驱逐侵略者,回归祖国。为实现志向,他自幼就刻苦学习兵法和武艺。以自己的家产为军资,秘密招募、训练义军,同时不断收纳反抗吐蕃起义被镇压后的流亡者。蓄积力量,伺机而动。

张义潮对安史之乱中横遭陷害的名将封常清十分崇拜,立志以封常清为榜样,曾一笔一画地抄写《封常清谢死表闻》。他对吐蕃奴隶主残酷压榨汉族百姓的现状极为不满,曾手抄《无名歌》,对河西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天下沸腾积年岁,米到千钱人失计。附郭种得二顷田,磨折不充十一税”。我们如今难以得知张议潮为何会起兵举义,但可以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爱民者。

长久以来,张议潮就在河西暗中结交豪俊,密谋归唐,公元848年。经过长期准备,已经49岁的张议潮在沙洲率部起义,城中的唐人大量响应。,“众擐甲噪州门,汉人皆助之,虏守者惊走,遂摄州事”。张议潮等率众驱逐了吐蕃守将,光复了沙州。

为了向大唐传送光复故土的消息,取得中央政府的军事支持,张义潮派出了十队使者,带着相同的文书,在大漠之中开始了悲壮的旅行,其中九队在途中全军覆没,只有一位高僧带领的队伍历尽艰辛,到达了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的所在地,在天德军防御使李丕的护送下,沙州信使在大中四年(西元850年)正月到达长安,见到了当时在位的唐宣宗。整个长安都轰动了,朝廷简直不能相信,汉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驱逐吐蕃,唐宣宗万分感慨,“关西出将,岂虚也哉”,这时,距张义潮沙州起义已经整整两年时间。 

使者从长安城带回了皇帝的嘉奖,这极大地鼓舞了义军的斗志,张议潮又“缮甲兵,耕且战”,又先后收复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等十州。公元849年8月,复派其兄张议潭和州人李明达、李明振,押衙吴安正等二十九人入朝告捷,并献瓜、沙等十一州图籍。至此,除凉州而外,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复归唐朝。唐宣宗有感于义军的忠勇,下诏大力表彰,“抗忠臣之丹心,折昆夷之长角。窦融河西之故事,见于盛时;李陵教射之奇兵,无非义旅”,十一月,朝廷在沙州设置归义军,统领瓜、沙十一州,任命张义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张义潭作为人质留在长安,担任金吾卫大将军。

史书记载:“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归”。这是个极为鼓舞人心的大事件,晚唐国力凋敝,哪有会想到汉家健儿依旧有如此弥天之勇,不靠外力和朝廷帮助,自行击败强敌,光复河山,使得四千里河西沃土,重为华夏王土,百万户热血子民,重为汉家儿郎。

然而,胜利也不是轻易得来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吐蕃作为一个强悍的帝国,依旧在疯狂反扑,张议潮必须继续奋斗,他组织了七千人的东征军,要彻底打通河西走廊,让中原与西域连为一体,恢复盛唐帝国的荣光。凉州原是唐朝河西节度使的驻所,辐射整个河陇地区,不拔除这个吐蕃据点,归义军的成果就可能毁于一旦。从公元858年开始,张义潮的部队东征凉州,由于人数不占优势,与吐蕃军队整整经历了三年的拉锯战。凉州集结了大批的吐蕃军队,而东征军总共才七千名士兵,凭着对大唐帝国的满腔忠诚,归义军人人舍生忘死,浴血奋战。

《张义潮变文》中记载:“汉家持刃如霜雪,虏骑天宽无处逃,头中锋矢陪垅土,血溅戎尸透战袄。”战士英勇如斯,战局也可以想象:“我军遂列乌云之阵,四面急攻,蕃贼糜狂,星分南北;汉军得势,押背便追。不过五十里之间,杀戮横尸遍野。”虽然只有七千之众,但其赫赫兵威,已震动寰宇。

公元866年,北庭、轮台等地相继被归义军攻克,断绝多时的丝绸之路再度畅通无阻。但当时的河西并不安全,南有吐蕃骚扰,北有回鹘窥视,归义军一刻也不能松懈,他们“朝朝秣马,曰曰练兵”,与强虏抗衡。根据《张义潮变文》的记载,吐谷浑进犯沙州,张义潮带兵抵抗,大获全胜,张义潮的部队追击一千多里,活捉了吐谷浑宰相,并将之斩首示众,凯旋之时,全军高唱《大阵乐》,举军大呼:大唐威武,皇帝万岁!声震山河,一如盛唐时的军威。

张议潮坐镇河西,屡败吐蕃、回鹘诸军,归义军兵锋所向,摧枯拉朽。史书记载张议潮:“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四方犷犴,却通好而求和;八表来宾,列阶前而拜舞。北方猃狁,款少骏之駃蹄;南土蕃浑,献昆岗之白璧。”

同时,剽悍一时的吐蕃帝国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归义军的打击下,吐蕃内乱不休,自相残杀,拓跋怀光率领五百骑兵进入廓州,生擒吐蕃权臣论恐热,将之斩首示众,首级传送长安,“吐蕃自是衰绝”,不复与大唐争雄。在基本没有中央政府支援的情况下,归义军光复了整个河西,“百年左衽,复为冠裳。十郡遗黎,悉出汤火”。

张议潮是一个真正没有私心的人,光明磊落,他和唐末那些割据地方的军阀不同,他向唐帝国献出了自己苦战得来的整个河西土地。公元867年,他不顾自己已是69岁高龄,前往长安充当人质。入朝以后,皇帝给予了他很高的礼遇,册封为司徒,拥有丰厚的田产宅第。公元元872年,74岁的张议潮在长安安然去世,走完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

如今我们到敦煌,看天地苍茫,听鸣沙万里,耳边似乎也会响起归义军当年所唱的《大阵乐》:

先取山西十二州,

别分子将打衙头。

回看秦塞低如马,

渐见黄河直北流。

天威卷地过黄河,

万里征人尽汉歌。

莫堪横山倒流水,

从教西去作恩波。

马尾胡琴随汉车,

曲声犹自怨单于。

弯弓莫射云中雁,

归雁如今不记书。

旗队浑如锦绣堆,

银装背嵬打回回。

先教净扫安西路,

待向河源饮马来。

灵武、西凉不用围,

蕃家总待纳王师。

城中半是关西种,

犹有当时轧吃儿。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