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四川文物2009年第5期

摘要: ●古代绘画丹与青——中国古代绘画发展问题研读札记 王宁宇 (3)【摘要】“丹青”本是中国古代对两种可制颜料的矿石的并称,后在古代汉语中成为对各色绘画颜料的泛指,进而又被引申为用彩色颜料从事绘画之事的代称。“丹青”并不是专指“红、黑”两种颜色,“青”基本对应绿的色相区域,而朱砂、朱矸、朱丹才是红色之丹的专称。【关键词】丹青; 颜料; ...
  
古代绘画
丹与青——中国古代绘画发展问题研读札记    王宁宇   (3)
【摘要】“丹青”本是中国古代对两种可制颜料的矿石的并称,后在古代汉语中成为对各色绘画颜料的泛指,进而又被引申为用彩色颜料从事绘画之事的代称。“丹青”并不是专指“红、黑”两种颜色,“青”基本对应绿的色相区域,而朱砂、朱矸、朱丹才是红色之丹的专称。
【关键词】丹青;   颜料;   古代绘画;   色相区域
 
敦煌壁画中妇女的插梳方式及美学内涵    王义芝   (6)
【摘要】梳子是中国妇女重要装饰品之一,在敦煌壁画中主要以不同的插梳方式来表现,包括在前额上方正中插一把梳或插一对梳;在前额上方与头两侧各插一把梳;在前额上方与两鬓上共插三对梳;在后脑插一把梳或多把梳等。敦煌壁画中的妇女插梳画像提供了重要的古代社会习俗研究资料。
【关键词】敦煌;   妇女;   插梳
 
观无量寿经变画的图像学分析    胡绍宗   (11)
【摘要】敦煌《观无量寿经变画》壁画的图式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中堂与两联;二是“凹”字形,三是上、下结构方式。以莫高窟二一七窟观无量寿经变画为例,洞窟环境有效地实现了佛经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礼拜过程与洞窟图像结构的统一。
【关键词】敦煌;   观无量寿经变画;   图像结构
 
宋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与观念——以《晋文公复国图》中“怀嬴”形象为例    邱才桢   (15)
【摘要】南宋《晋文公复国图》中“怀嬴奉匜”的情节出现了画面与文词的疏离,从线条、衣纹、人物造型及组合来看,上图应结合了《列女图》中第五、第六段的因素,体现了高宗对“怀嬴”烈女身份的认同和欣赏。这与高宗对女性的态度及韦太后、孟太后、刘婉容、吴皇后等人在其生命中的地位关系密切。
【关键词】“怀嬴奉匜”;   宋高宗;   《列女图》;   女性
 
一叶轻舟寄此身——品读吴镇《真逸岩居图》    应一平、王君霞   (24)
【摘要】西安美术学院珍藏元代吴镇巨幅《真逸岩居图》,散发盎然古意,构图雄浑阔远,极具道家境象。从技法看,此画具有元画典型特征。吴镇深受庄子思想影响,技法容纳南宋骨体,但又趋于温和。
【关键词】元代;   吴镇;   《真逸岩居图》
 
中国绢本书画科技鉴定方法初论    张华   (28)
【摘要】绢是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物质载体,用物理、生物学、化学、计算机技术等科技手段对书画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可以指导绢画的真伪鉴定工作。其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建立可参考的数据模型和数据库,常用的绢本书画鉴定方法有形貌观察、分子生物学检测、红外光谱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等。
【关键词】绢本书画;   科技鉴定;   数据库
 
●古代陶瓷器
试论河南汉代彩绘陶俑艺术    王蔚波   (31)
【摘要】河南出土的汉代彩绘俑主要有侍女、乐舞、杂技、百戏及动物俑,其中侍女俑通体施白地,彩绘五官、衣饰;俳优俑造型夸张;乐舞、百戏俑用组群雕塑的方式表现宏大场面;并出土了少见的骑羊俑、骑象俑,为研究汉代社会习俗和雕塑艺术提供了重要材料。
【关键词】河南;   汉代;   陶俑
 
唐代镇墓天王俑的佛教世俗因素考略——兼谈两京地区的差异    杨洁   (37)
【摘要】唐代镇墓天王俑是佛教因素影响丧葬习俗的体现之一。夜叉出现在镇墓俑的足下,其造型根源是对佛教天王图像的整体模仿。镇墓俑冠饰中鸟的原型应为佛教造像中的“金翅鸟”,而非本土文化中的“鹖冠”。而洛阳、长安两地的“金翅鸟”又有所区别。
【关键词】唐墓;   镇墓俑;   佛教因素
 
汉中宋代镇墓神物释证    程义、程惠军   (43)
【摘要】汉中宋墓出土的镇墓神俑有铁牛、铁猪俑、仰观俑、伏听俑及金鸡、玉马、玉犬、金牛、莲灯侍女俑、陶走龙、三彩人首鸟身俑、人首蛇身俑、十二生肖俑、龟蛇俑等,还有镇墓石、陶扶桑木、陶桂树等镇墓神物。这些神物大多与《大汉原陵秘葬经》记载相吻合,说明宋代汉中地区道教发达,独具特色。
【关键词】汉中;   宋墓;   镇墓神物;   道教
 
耀州窑青瓷的美学理念及风格变迁    王小蒙   (49)
【摘要】耀州窑瓷是北方青瓷之代表。通观黄堡窑唐末五代青瓷,有精选胎土、纯净釉色、剔花装饰、美化造型等特点。从黄堡窑到耀州窑,青瓷艺术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橄榄绿釉刻花、印花是宋代耀州窑最典型的装饰手法,金代月白釉在釉质釉色和造型装饰上亦自有特色。
【关键词】耀州窑;   黄堡窑;   青瓷
 
磁州窑瓷枕二十四孝纹饰详解    后小荣   (55)
【摘要】本文结合宋元时期墓葬考古出土的行孝图,对我国北方古代瓷窑磁州窑生产之瓷枕上所绘的二十四孝纹进行解读,其中包括“玉祥卧冰求鲤”、“鲍山行孝”、“孟宗哭竹”、“紫荆复萌”、“杨香扼虎救父”、“刘殷行孝”、“王武子妻”等。宋元时期瓷枕是家庭必备的生活用品,在瓷枕上绘制“二十四孝”相关内容可以起到耳熏目染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磁州窑;   瓷枕;   宋元时期;   “二十四孝”
 
明清景德镇民窑兔纹研究    曹建文、徐小娇   (58)
【摘要】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吉祥寓意,是古代陶瓷艺术中常见的表现形式。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上的兔纹从成化以后开始出现,至崇祯一朝亦有非常精细的兔纹产品,但至清康熙以后,景德镇瓷器上的兔纹装饰就很难看到了。明清两代兔纹装饰经历了一个由繁至简,又由简复繁的过程,这与宫廷对“十二章纹饰”的使用管理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兔纹;   景德镇;   青花瓷;   明清
 
●古代石刻
王晖石棺略说     高子期   (64)
【摘要】王晖石棺是东汉后期中国西南地区石刻艺术精品。王晖石棺的龙虎形象应为“四神”中的青龙与白虎,符合汉代风格,与雅安地区出土的其他汉代石刻风格类似。其上“半开门”的雕刻方式虽常见于宋代,但亦是东汉流行于南方和西南地区的一种葬俗。四神中的朱雀改为女童亦与当地葬俗有关。
【关键词】王晖石棺;   东汉;   四神;   葬俗
 
陕北汉墓画像石门扉图像探析    宋莉   (67)
【摘要】墓门扉是陕北汉画像配置中最具规律性的石构件,可分三类:一为朱雀、铺首衔环、独角兽;二为朱雀、铺首衔环、青龙白虎;三为朱雀、铺首衔环;四为其他组合图像。门扉的核心图案是朱雀和铺首衔环,次要图像是独角兽和青龙白虎。这些图像为保护墓主人的安全和引导其升仙增加了多重保险。
【关键词】陕北;   汉画像石;   石门扉;   图案
 
陕西平利汉代画像砖考论    沙忠平   (75)
【摘要】陕西安康平利东汉墓出土了精美画像砖,有龙虎斗画像砖、宴乐百戏画像砖、阙前接引画像砖等。平利东汉墓的出现,是受当时社会厚葬风气的影响,与“罪臣流徙”有一定的关系。平利汉画像砖带有浓厚的本地特色,亦受到楚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平利;   东汉;   画像砖
 
陕西药王山摩崖造像倚坐菩萨考释    白文   (79)
【摘要】陕西耀县药王山倚坐菩萨像,花冠残断,头光中布列七化佛龛,应为弥勒坐像。七佛一菩萨的组合源于犍陀罗,其组合形式多样。药王山倚坐菩萨像与七化佛的组合形式,强调弥勒信仰,将弥勒作为主尊,体现了弥勒信仰盛行的原因在于信众希望进入出世的美好世界。
【关键词】药王山;   倚坐菩萨;   弥勒
 
陕西蒲城博物馆藏武当仝会碑探析    胡春涛   (85)
【摘要】浦城县博物馆藏有清康熙年间“朝武当仝会碑”,此碑文保留了立碑缘起、目的、过程、施砖人姓名等详细信息,展现了清前期真武信仰在北方民间的传播及朝山进香、建醮组织等方面的情况。碑身文字不仅有道教经典的内容,还掺杂了佛教故事、民间传说等,彰显了民间工匠的技巧和智慧。
【关键词】朝武当仝会碑;   真武信仰;   道教;   清代
 
●学术争鸣
“觚不觚”再释    李凯   (90)
【摘要】《论语·雍也》“觚不觚,觚哉!觚哉!”一句因语境模糊令人费解。从考古资料出发,青铜觚式酒器,从商早期出现一直持续使用至西周早期。到西周中期,漆木觚的出现替代了青铜觚。孔子所感叹的觚,可能是漆木觚,亦可能是觯。“觚不觚”表达了他对此器失去殷人风格的失落,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关键词】论语;   青铜觚;   漆木觚;   觯
 
青铜器饕餮纹刍议    钟国昌   (93)
【摘要】以饕餮纹为突出代表的神秘青铜器动物纹饰是统治者为维护自身利益而编造出来的“祯祥”或标记纹,体现了商周时期工艺美术的时代特征,扮演着政治、宗教、艺术等各方面的特殊职能,取得了后代无法企及的成就。
【关键词】青铜器;   饕餮纹;   动物纹
 
对铜镜实用功能的忽视——与《镜与中国传统文化》作者商榷    范淑英   (95)
【摘要】刘艺所著《镜与中国传统文化》一书,忽视了铜镜的日常生活作用。从铜镜的实用功能出发,铜镜首先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日用品,其次才是社会习尚的载体;首先是照美丑的器具,其次才是被附加了神异性的宗教器皿。在古代传统文化研究中,重习俗、宗教而轻实用功能的倾向,会使我们队传统文化的性质认定偏离事实。
【关键词】铜镜;   宗教;   实用功能
 
葛天氏音乐对中原音乐的影响    王敏   (100)
【摘要】从历史记载上来看,葛天氏音乐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活动,具有原始性、朴素性及群众娱乐性。葛天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源头,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古葛天氏音乐在宁陵的历史事实,证明了中原音乐文化的历史源头,从中可以看到葛天氏音乐对中原音乐的影响乃至对中华音乐的影响。
【关键词】葛天氏音乐;   中原音乐;   中原文化
 
非洲贸易珠     朱晓丽   (104)
【摘要】非洲贸易珠(Africa trade beads)是16到19世纪,欧洲殖民扩张时期的贸易商品之一,它兼有货币的功能,被大量贩往西非交换宝石、奴隶等。近年来在西方兴起的收集古代装饰品的风潮中,贸易珠又从非洲被贩回西方市场,这些珠子习惯上被称为“非洲贸易珠”,它是欧洲殖民扩张、技术发明、贸易关系的侧影。包括有“千朵花”、“雪佛兰”、“鹅莓”玻璃珠、缠丝玛瑙、捷克凡士林珠子等。
【关键词】贸易珠;   玻璃工艺;   欧洲殖民扩张
 
●域外掠美
俄罗斯“丝绸之路探险”文物展览考察综述    苗祥瑞、潘晶   (111)
【摘要】2008岁末,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中国馆举办了名为“千佛洞”的大型展览,展出了黑水城西夏文物、敦煌千佛洞文物等从中国掠夺的古代壁画、雕塑、佛像、经卷、文献等重要文物数百件,规模空前,其中部分来自吐鲁番、和田和库车等地的文物是第一次公开展示。
【关键词】俄国;   中国古代文物;   掠夺;   展览
 
●学人传谱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史略钩沉     王芃   (117)
【摘要】1940年,以王子云先生为团长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立。从1940年至1944年,考察团考察了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其主要活动有陕西关中汉唐陵墓考察、河南洛南龙门石窟考察、青海塔尔寺考察、敦煌莫高窟考察、拉卜楞寺、河西走廊石窟群考察、西安考察、兰州考古等,取得了非常珍贵的田野调查资料,功载史册。
【关键词】王子云;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
 
●文保技术
运用恰当的传拓技法科学、持久地保存文物信息    赵希利   (122)
【摘要】传拓工艺产生于唐代以前,其形式依赖了中国传统纸墨工艺的发明与成熟。传拓技术形成之初,以传播书法文字为主要功能。在文物研究中,拓本是重要文物信息资料。传拓技艺在实际运用时,应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建立符合传拓技术规范的操作原则。
【关键词】传拓;   拓本;   文物保护;   技术规范
 
●田野收获
湖州白龙山出土的两面汉镜    刘建安   (126)
 
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羽人”瓦当    海洲   (128)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