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诸葛营城址

摘要: 诸葛营城址汉昭通市昭阳区诸葛营村东侧一田坝中为永昌汉晋时期古城址,云南省人民政府于1987年12月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考古资料反映,该古城始建于东汉,今遗址城墙东西长365米,南北宽310米,呈四方形,占地为11.32万平方米,城西有外廊,出土有大量汉晋时期的几何纹砖、布纹瓦、卷云纹瓦当等遗物。规模结构诸葛营遗址位于保山城南4公里 ...
 诸葛营城址 汉 昭通市昭阳区
诸葛营村东侧一田坝中为永昌汉晋时期古城址,云南省人民政府于1987年12月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考古资料反映,该古城始建于东汉,今遗址城墙东西长365米,南北宽310米,呈四方形,占地为11.32万平方米,城西有外廊,出土有大量汉晋时期的几何纹砖、布纹瓦、卷云纹瓦当等遗物。
规模结构
诸葛营遗址位于保山城南4公里的诸葛营村(又名汉营),为云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汉代建筑遗址。
该城址呈长方形,东西宽320米,南北长375米,面积14万平方米,四围城墙用红、白粘土掺沙石夯筑而成,除西北角因昔日修路被挖断外,其余部分保存较好。东、西两墙中段尚存由砖石堵塞的城门痕迹。城墙底宽14.5米,上宽8.9米,残高2米—4米,各墙断面均见明显的夯土层次,红白两色相间,层厚多在8厘米—12厘米之间,最高的地方40余层,夯筑工程相当浩大。
出土文物
该遗址于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早年村民耕作取土时常在城墙内挖出铺设齐整的石子路、夯筑平实的房屋台基及成罐的铜钱等遗迹遗物。此后,又出土了大量的形体宽大厚重、显现东汉风格的古砖古瓦。其中,板瓦为三分瓦,最完整的一件长46厘米、宽37厘米,青灰色,凸面饰细绳纹,凹面为粗布纹;筒瓦为二分瓦,完整者长40厘米,直径15厘米,颜色、纹饰与板瓦同;砖多长方形,大小不等,最大件为47×25×10.5(cm3),最小件为35×22×7(cm3)。另有一种楔形砖,砖的一侧均有模印装饰图案,多为棱形、卷草、圆饼、五铢钱、摇钱树等,其中一件除纹饰外还在一端印有隶书“太康四年造作”铭文
保山市隆阳区城南5公里处永昌路东侧,有一个村子名叫诸葛营,又叫汉营,最早称凤凰村,今有居民1200多户,4800多人。大姓有杨、张、葛等。在这里,祖祖辈辈都在传说他们遥远的历史,一些传说已被考古发现证实。
诸葛营与汉营
诸葛营的汉文化历史久远丰厚。仅是诸葛营村名的来源,就有其悠久历史。据村里武侯祠中明宣德年间孔初撰写的《诸葛忠武侯祠记》载:“民相谓曰,若等诸葛公遗民也,相率安营屯兵,以生以长,遂名之曰诸葛营。复于营中构诸葛祠。”明万历《云南通志·卷二》也说,诸葛营“相传诸葛孔明南征屯兵之所。孔明既凯旋,汉人有遗于此者,聚庐世居,至今犹称为旧汉人。”这说明,诸葛营的汉族居民至少在明代以前就在此定居,而不像云南其他许多地方,汉族居民多是明代大规模迁移而来。在诸葛营世世代代的传说和地方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出这里是诸葛亮军队的“安营屯兵”之地,当地的居民是诸葛亮军队南征平定永昌郡后的“遗民”,故这个村子也就被称为“诸葛营”,而明代后来进入此地的汉移民也就称原来的居民为“旧汉人”。诸葛营原不叫“诸葛营”,而叫“凤凰村”,说明此地在蜀汉以前就有汉民居住了。而“汉营”一名,也许是取“蜀汉军队安营屯兵”之意,故称“汉营”。至今,这个村子的百姓还在使用“诸葛营”和“汉营”两个名称。
与诸葛亮有关的遗迹
诸葛营村除上述三个与诸葛亮南征极有渊源的名称外,还有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遗迹和传说——
诸葛堰。位于村子西北,现水池的水域面积17.2平方公里,蓄水208万立方米,灌溉田地面积达1万多亩。相传,这个池塘是诸葛亮率军南征永昌时,驻扎诸葛营,因战马饮水困难,即在村西北法宝山下修建一个长宽约450米的蓄水池,供马饮水,时叫“洗马池”,后称“诸葛堰”。明清和民国时期相继修建过,形成现今之规模。
汉营走马场。位于村南沙河旁,为保山古代外八景之一。据说蜀汉军队开到凤凰村驻扎后,便在村南开辟了一个骑射练习场,并在场边建有“观骑楼”,除平时训练骑射外,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定为“走马盛会”,召集周边各地骑手和蜀军比武演习,并进行骑术表演。蜀军走后,此习俗一直沿袭,直到明代依然空前壮观。明代诗人毛铉谪戍永昌时,写有《汉营走马》诗赞云:“我闻汉诸葛,深入不毛地。庙食在此邦,世远名愈高。至今蒲僰儿,犹能记前朝。曾传训练法,弓刀随所操。走马不执缰,手中弄旌旄。红藤束两腕,捷若猿与猱。垂身掠地过,取物名夺标。一呼万人和,军容亦何骄。持酒争劳之,俱曰毋足劳。”这首诗,是作者亲眼观看“汉营走马”盛会表演后的真实写照,描述了骑术比赛的高超及整个场面的热烈情形。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增建“大生阁”,场边设有高栏、垛堑和箭靶,使每年的“走马盛会”更加壮观。每年会期,远近各民族骑手,骑着各色骏马云集此地,永昌府文武官员登上观骑楼,观赏比武演练,评定骑术武艺。城乡群众纷纷前来观赏,人流拥挤不堪,参加比赛的数百名骑手,“一”字形排在观骑楼前,主持者青旗挥动,随着一声号炮,骑手们催动坐骑,执弓撘箭,向箭靶方向直奔,到规定的射程内,张弓放箭,又反身骑马疾射,如此3趟,优胜者获得锦旗、马匹或银两奖赏。随后,又进行各种精彩的骑术表演。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大生阁”被火毁,只存“观骑楼”,但“走马盛会”依然传承,直到民国初年才淡去。
武侯旗台、武侯祠。据《云南通志·卷十三》载,诸葛营村东有“旗台”,为一土墩,高2米,周长10余米,俗称“武侯旗台”,当地群众称“中墩”。另在村南又筑有7个墩,墩与墩之间相距二三米,当地群众分别称其为“马将墩”、“武将墩”、“张将墩”、“车将墩”等。村东还有“右军台”,据清乾隆《永昌府志》载,为蜀汉诸葛亮军队南征永昌时“右军屯兵之地”,故称为“右军台”。村中还建有武侯祠,据《诸葛忠武侯祠记》碑载:“营中构诸葛祠……自祠之作,迄今千百余岁,不知其几兴废矣。”可见该武侯祠至少是在明代以前所建。祠内原有诸葛亮塑像,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兵燹被焚后未重修,今遗址有一旧公房。
东岳庙。据明嘉靖年间张含撰的《东岳庙记》载,村中东岳庙始建唐南诏时,其后屡有修建,供奉诸葛武侯神像。清康熙年间,永昌总兵周化凤主持大修,后乡民又集资兴建关圣宫、地藏寺、三皇殿、观音阁等,占地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为“三进两院”式。现已破旧,由村老年协会管理使用。
诸葛营村诸多与诸葛亮军队有关的遗迹和传说,已进一步从考古文化中得到有力佐证。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