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李水城 :《先秦考古——中国考古学(上)》序

摘要: 2010年秋,宿白先生把我叫到他家,将文物出版社刚出版的《汉唐宋元考古——中国考古学(下)》一书赠我。并随口说道,出版社和读者都在问,这套书怎么只有(下)没(上)?你去和严文明说说,尽快把(上)整理了交给文物出版社。随后我带着《中国考古学(上)》的讲稿去见严先生,他赞同宿先生意见,命我尽快整理。我提出,讲稿中新石器时代占的比重较大, ...

2010年秋,宿白先生把我叫到他家,将文物出版社刚出版的《汉唐宋元考古——中国考古学(下)》一书赠我。并随口说道,出版社和读者都在问,这套书怎么只有(下)没(上)?你去和严文明说说,尽快把(上)整理了交给文物出版社。随后我带着《中国考古学(上)》的讲稿去见严先生,他赞同宿先生意见,命我尽快整理。我提出,讲稿中新石器时代占的比重较大,是否做些删减,使各章节的文字大致平衡。严先生认为,中国新石器文化区系面貌复杂、特征独特,这是客观事实,可略作调整,文字多些也无妨,不必强求平衡。


《先秦考古——中国考古学(上)》
编著:严文明、李水城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3月
定价:120元

2011年4月,我将整理好的第一章(绪论)交给文物出版社,希望听听他们的意见,不料泥牛入海,我也不便催问,整理工作因此停了下来。2021年底,张小舟写信给我,说社里同意出版《中国考古学(上)》,命我尽快交稿。

当年为什么要开设《中国考古学》这门通论课,严先生在《先秦考古》一书的序中略有说明。据我所知,宿、严两位先生的初衷是,希望将本科生从繁重的五大段考古——旧石器、新石器、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必修课中解放出来(20世纪90年代又增加了宋元考古,从五大段增为六大段),用一年的时间学习《中国考古学》这门必修课,接下来再根据各自喜好在五大段考古中选修不同的课程。应该说,这对于本科学专业兴趣的培养和全面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举措。

《中国考古学(上、下)》分别开设于1986、1987年。1989年,严、宿两位先生将这门课交给我和马世长老师讲授。严先生当时交给我了一份“教学大纲”,我按照先生搭建的框架撰写出讲义,每年讲课前都会补充一些新的考古发现和重要研究成果,也包括自己的一些认识,原框架的章节设置和内容也有一些改变。 

《先秦考古——中国考古学(上)》遵循并延续了北大考古系多年来形成的学术传统和研究体系,也可以说是北京大学考古系多年来的集体教学研究成果。需要说明的是,在原讲稿的第二章(旧石器时代)曾设有“人类的起源”一节,内容包括“人科成员的演进”“现代人的出现”“夏娃理论”“亚洲在人类起源中的地位”“东西方石器工业技术比较”等内容。考虑到本书讲述的是中国考古学,此次整理时便将这部分内容全删除了。本书第三章(新石器时代)的内容多选自严文明先生发表的文章,第四章(夏商)和第五章(西周与东周)的内容多摘自邹衡先生领衔编写的《商周考古》(文物出版社,1979年)一书。这其中,战国部分遴选了俞伟超先生编写的《战国秦汉考古》(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73年)讲义(打印稿)的一些内容。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学术观点和引用资料均截止于2002年以前,但有少量插图并未严格受此限制。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赛克勒基金会资助北京大学建立了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考古系也借此机会创建了博物馆专业。1990年,李伯谦先生和我去北大昌平200号参加教学改革会议,鉴于博物馆专业已获教育部批准,即将招生,为区别两个不同专业的培养计划,只能重新将《中国考古学(五大段)》恢复作为考古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将《中国考古学(上、下)》作为博物馆专业本科生及本科非考古专业(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古代建筑等)研究生的必修课。

北京大学历史系有个优良传统,即要求教员都要能讲授《通史》或《通论》课。老一代学者如邓广铭教授、宿白教授一直倡导并坚守这一传统,《中国考古学》的设置正是这个传统的延续。遗憾的是,2003年初,《中国考古学》这门课以(下)因为没有固定教员讲授而取消,我虽然提出了反对意见,但由于当时身体有恙未作过多坚持。很快,这一短视行为造成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但再想恢复这门课已为时晚矣。在此希望能借《中国考古学(上、下)》这套书出版的东风,促进国内各高校考古专业《通论》课程的建设,并加强这方面的人才培养。

(此为《先秦考古——中国考古学(上)》的序二,略有删减。)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