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考古学》2023年第6期

摘要: 《考古学》摘要考古学视野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路径王建华 周 丽【摘 要】考古学界在20世纪60年代最早使用“中华民族共同体”一词,后来该称谓多见于民族学和历史学著作中。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了党章,标志着“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理论的正式形成。此后学界掀起了一场多视角、多维度、多学科研究铸牢中华 ... ...
 

摘要

考古学视野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研究路径

王建华 周 丽

【摘 要】考古学界在20世纪60年代最早使用“中华民族共同体”一词,后来该称谓多见于民族学和历史学著作中。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了党章,标志着“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理论的正式形成。此后学界掀起了一场多视角、多维度、多学科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热潮。考古学作为研究古代人类社会的一门科学,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理论方法上,文化-历史考古研究范式中的考古学文化和谱系研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阐释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实践中,可以从文明探源、民族考古、公众考古三个方向开展考古工作,以此增强文化自信、建立民族认同、传播文化史观,有效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 键 词】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考古学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

【作者简介】王建华,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史前考古、人口考古(四川 成都 610041);周丽,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西南考古(四川 成都 610041)。

【原文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成都),2023.7.19~28

【基金项目】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考古学视野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边远地区融入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考古学论纲

郑君雷

【摘 要】“秦汉文化、汉人群体和帝国疆域”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研究领域构成三位一体关系,其中边远地区汉文化的形成为其核心内容之一。秦汉王朝边远地区汉文化可以初步归纳为西北朝鲜的伴生类型、燕辽地区的土生类型、内蒙古中南部的移民类型、河西走廊的军戍类型、四川盆地的续生类型、云贵高原的羁縻类型、岭南地区的次生类型、江浙地区的交融类型,以及西域地区的渗透类型等形成发展方式。现今中国的疆域基础、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统一性与多样性兼具的文化结构乃至东亚汉文化圈的维系,即是边远地区融入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遗产。

【关 键 词】秦汉王朝;边远地区;汉文化;民族融合;历史疆域

【作者简介】郑君雷,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广州 510275)。

【原文出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京),2023.3.60~78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的考古学研究”(LSYZD21018)的阶段性成果。

农业起源与社会转型的三种模式

——以中国北方、西亚与墨西哥高原的

比较为视角

赵 潮 吴锦程

【摘 要】本文对中国北方、西亚和墨西哥高原农业起源之际的经济、社会变迁轨迹进行了比较,发现在西亚地区,定居生活和大型社群组织的建立先于动植物资源驯化;在墨西哥高原,定居化的村落组织出现在成熟农业建立之后;而在中国,定居化的村落生活立足于植物资源初步驯化的基础上,并为之后向成熟农业经济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上述三地的社会变迁与生业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我们思考不同地区农业起源的动因机制提供了启发。

【关 键 词】农业起源;社会转型;中国北方;西亚;墨西哥高原

【作者简介】赵潮,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吴锦程,陕西历史博物馆。

【原文出处】《考古与文物》(西安),2023.3.59~68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裕民文化遗址石器整理与史前先民生计行为研究”(编号:21CKG004)的阶段性成果。

人地关系视角下的石峁文化兴衰

韩茂莉

【摘 要】石峁城与石峁文化的兴起取决于资源储备与社会支撑。资源储备得益于仰韶文化早中期因人类活动稀疏而保留的原始生态环境,社会支撑则来自石峁文化所在区域以防御与建构祭祀中心为目的集聚人力、物力的能力,二者均与环境资源相关。资源储备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支撑则是集聚资源、消耗资源的过程,当后者大于前者,超出土地承载力,其结果不是文明的前进而是衰落,石峁文化即是如此。陕北一带石峁城与其他石城的位置选择立足于防御,基本与历史时期农牧交错带吻合,众石城连线之内应属以石峁城为中心的社会共同体范围。

【关 键 词】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峁文化;文明起源;环境考古;人地关系

【作者简介】韩茂莉,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100871)。

【原文出处】《历史研究》(京),2023.4.50~69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与地图绘制”(13&ZD082)阶段性成果。

东越墓葬分期及相关历史考古问题

付 琳

【关 键 词】浙江南部及福建;东越遗存;墓葬分期;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

【作者简介】付琳,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考古学系(361005)。

【原文出处】《考古》(京),2023.8.83~94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南地区周代墓葬与文化分区研究”(项目编号18CKG009)的阶段性成果。

早期秦人城址形态分析

——以西汉水上游地区为例

杜博文 徐卫民

【摘 要】随着21世纪初早期秦文化考古工作的大范围展开,学界对早期秦文化的面貌逐渐有了新的认识。2005至2006年,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在西汉水上游确认、发现了三座早期秦文化的城址遗存,它们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学界对早期秦人城邑形态布局结构的认识。本文拟通过对这三座城址平面形态、地形选择、布局结构等方面要素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对这一地区早期秦人的城邑形态演变过程以及所体现出的文化特点进行讨论。

【关 键 词】早期秦文化;西汉水上游;城邑形态;布局方式

【作者简介】杜博文,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徐卫民,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原文出处】《文博》(西安),2023.4.32~38

东南亚地区出土的汉朝文物与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杨 勇

【摘 要】长期以来,关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及相关中外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多以中国境内发现的各种舶来器物或异域文化因素的考察为主,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来自中国汉朝的文物或汉文化因素却少有问津。东南亚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途经的重要区域,在相当于中国两汉时期的考古遗存中,发现了很多汉朝文物,如陶器、铜镜、铜容器、钱币、印章等。这些发现是当时汉文化沿海上丝绸之路向外传播、走向世界的重要物证,也是研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具体走向及汉代海外贸易等问题的珍贵材料。其中,越南中部的秋盆江三角洲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以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上的克拉地峡,是中国汉朝文物发现最为集中的地方。很显然,这几个地方因地理位置特殊,在当时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节点和繁盛一时的贸易中心。从印度尼西亚发现的汉朝文物看,进入东汉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通向东南亚岛屿地区的一些线路。

【关 键 词】东南亚;汉朝文物;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作者简介】杨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出处】《四川文物》(成都),2023.4.75~87

母子还是夫妻?

——马王堆一号墓和三号墓的墓主关系

及相关问题

王 震

【摘 要】马王堆一号墓和三号墓共用同一封土,一号墓打破三号墓的墓道是表现夫妇合葬的一种特殊形式;两墓使用相同的丧葬模式,出有形制、大小、纹饰相同的器物以及普通生活用品,说明两墓主曾经长时间共同生活;从年龄鉴定结果上看,两墓主年龄相差可能不足10岁,说明两墓主可能为夫妻关系,而非以往认为的母子关系。马王堆一号墓和三号墓夫妇合葬墓的确认,既有助于理解三号墓的墓主身份,也可为高等级贵族的丧葬制度研究,以及解读其中蕴含历史信息提供了新视角,其意义具有广泛性。

【关 键 词】马王堆汉墓;利仓;利豨;母子

【作者简介】王震(1989-),男,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东周秦汉考古(吉林 长春 130012)。

【原文出处】《东南文化》(南京),2023.4.65~75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编号:2021ZZ015)成果。

20世纪以来印度河文明政治形态研究综述

邱四平

【摘 要】印度河文明的政治形态一直是世界考古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自1921年至今研究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分别是研究起步的1920-1960年代,百家争鸣的1960-2000年代,新旧交织的2000-2020年代。在印度河文明政治形态的研究中,新的考古发现、研究范式的更新和跨文化比较研究是推动的关键因素。目前已能确定印度河文明为一个早期国家社会,在一段时期可能有一个覆盖整个文化圈的政治实体。相较于世界上其他早期文明,阶级分化较不明显。印度河文明存在军事组织,可能有神权加持的领袖。印度河文明政治形态仍需更为深入的研究。

【关 键 词】印度河文明;哈拉帕文化;政治形态

【作者简介】邱四平,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原文出处】《南方文物》(南昌),2023.4.222~237

近年来考古学研究的概况、

热点与趋势(2020-2022)

——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为基础

张 敏

【摘 要】近年来考古学蓬勃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2020-2022年考古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不难发现,中华文明起源探研、中国现代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中的延续性问题、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提炼与总结、科技考古、国外考古、边疆民族考古与公众考古等内容,将在今后考古学的研究中得到更多的关注。

【关 键 词】考古学;研究概况;研究热点;研究趋势

【作者简介】张敏,女,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编审、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明清史、历史地理学研究,北京100001

【原文出处】《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版(南阳),2023.11.19~23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3XND010。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