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温迪亚山脉的比莫贝卡特石窟

摘要: 温迪亚山脉的比莫贝卡特石窟位于印度高原心脏地区南部边缘的温迪亚山脉丘陵地带,因其是印度史前艺术最大的储藏室,2003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比莫贝卡特石窟位于印度高原心脏地区南部边缘的温迪亚山脉丘陵地带。在相对密集的森林之上是大量的沙石岩,有五组天然石窟,里面岩画的历史从中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文明历 ...
 温迪亚山脉的比莫贝卡特石窟位于印度高原心脏地区南部边缘的温迪亚山脉丘陵地带,因其是印度史前艺术最大的储藏室,2003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比莫贝卡特石窟位于印度高原心脏地区南部边缘的温迪亚山脉丘陵地带。在相对密集的森林之上是大量的沙石岩,有五组天然石窟,里面岩画的历史从中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文明历史时代。21个毗邻石窟遗址的村庄居民的文化传统,与石窟岩画中所描绘的内容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众多的岩壁画都是保存在这些天然的石窟中

众多的岩壁画都是保存在这些天然的石窟中

取名自《摩诃婆罗多》的石窟

在中印度的北部,巨大的外露岩架沉积岩,特别是灰褐色沙岩,沿着河谷往前延伸。这些岩石被水严重地腐蚀着,在这些岩石中形成了许多的洞穴、石室和石屋顶。众多的岩壁画都是保存在这些天然的石窟中。这些石窟被命名为“比莫贝卡特”,1953年被印度的考古学家们发现。“比莫贝卡特”是源自于印度著名的《摩诃婆罗多》史诗中一个名叫“比马”的英雄。

印度的考古学家们认为,石窟中的岩画是历史久远的文物,有的甚至是旧石器时代的产物,但这些报告一直没有有力的依据。根据岩画中的艺术描述推断,它们很可能是中石器时代的作品,每一幅画记录了不同区域文化的不均衡发展。印度的中石器时代可能比东欧和中亚要早二、三千年。

石窟中的岩画是历史久远的文物

石窟中的岩画是历史久远的文物

印度史前艺术最大的储藏室

比莫贝卡特的130个石窟是印度史前艺术最大的储藏室。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居住到现在,是人类最早的居住地之一。比莫贝卡特石窟将带你回到35000年前的历史时期。这个地方见证了从石器时代晚期到历史时期早期的文化次序。这些史前石窟“古老的比莫贝卡特石窟画廊隧道”保存了一些迷人的图画,这些图画的日期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用手斧、屠刀和刮刀把肉和动物的皮毛分开,用坚硬的石英磨制成细小的针来制作美丽多姿的作品。还有磨谷物和坚果用的手推石磨,以及被称为赭土的染色用的土颜料。

比莫贝卡特石窟拥有的大量精美的岩画,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长期相互作用,从石窟的岩画艺术和石窟周围村庄这种岩画艺术传统的遗迹中可以看出,比莫贝卡特石窟是与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社会经济密切联系的。石窟里岩石上的图像主要有犀牛、大象、马和家畜等动物,也可以看到当时家庭生活的场景——女人带孩子或者做家务、了解狩猎和战争情况。

比莫贝卡特石窟拥有的大量精美的岩画

比莫贝卡特石窟拥有的大量精美的岩画

知识链接:《摩诃婆罗多》

《摩诃婆罗多》一译“玛哈帕腊达”,是古印度两大著名梵文史诗之一,另一部是《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而成,其中不但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还有宗教哲学及法典性质的著作,因此篇幅很长。《摩诃婆罗多》有“二十万行长诗”之称,在《格萨尔王》被发现之前,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这部史诗以印度列国纷争时代为背景,描写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而展开的种种斗争,最终导致大战。大战的结果虽然有胜败,但双方将士几乎全部捐躯疆场,是一个历史悲剧。史诗所写的故事不是一般的王族内争,而是显著对立的两类统治者的斗争,是弱小对强暴、受侮辱损害者对加侮辱损害者、遭遇流放迫害因而接近人民的贵族对高踞王位骄横残暴的贵族的斗争。基调是颂扬以坚战为代表的正义力量,谴责以难敌为代表的邪恶势力。

石窟里岩石上的图像主要有犀牛、大象、马和家畜等动物

石窟里岩石上的图像主要有犀牛、大象、马和家畜等动物

这部史诗的成书过程是印度古人汇集和保存民族思想文化遗产的一种特殊方式。这部史诗本身就宣称道:“正法、利益、爱欲和解脱,这里有,别处有,这里无,别处无。”也就是说,这部史诗的内容囊括了人世间的一切。因此,这部史诗成书后,在印度古代被奉为“第五吠陀”,也就是被奉为“圣典”,堪称是“印度的灵魂”。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