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百卷“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何以价值大,难度也大

摘要: 丝绸,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五千多年来与中华文明同行,成为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澎湃新闻获悉,100卷的“中国丝绸艺术大系”计划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后或将成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中国丝绸艺术图像资料全集。该项目学术论证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与会相关领域专家认为,“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项目意义大,价值大,难度大;该项目庞大资料库的建 ...
 丝绸,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五千多年来与中华文明同行,成为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澎湃新闻获悉,100卷的“中国丝绸艺术大系”计划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后或将成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中国丝绸艺术图像资料全集。该项目学术论证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与会相关领域专家认为,“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项目意义大,价值大,难度大;该项目庞大资料库的建立有利于丝绸文化的深入研究。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第一辑部分卷册封面设计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项目北京学术论证会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主办。会议邀请到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魏玉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尚刚,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荣新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张柏春,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主任、研究馆员严勇、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院长黄小峰列席会议,对“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项目”发表论证。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副总经理,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洁主持。论证环节由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作为组长主持。

论证会现场

浙江大学出版社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编辑,“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出版专班牵头人褚超孚首先代表浙江大学出版社致辞。褚社长介绍浙江大学出版社已在中国丝绸主题几个关键点上处于全国领先的出版地位,已出版的精品图书在国内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品牌影响力。在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即将完成之际,浙江大学出版社联合项目团队启动并正式立项第二个“大系”——“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做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精品学术标杆。目前,该项目已获“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立项。褚社长对各位专家的参会表示感谢,希望在收获、总结专家们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宝贵建议后,浙大出版社与研究项目团队继续努力推进“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项目,为发挥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世界文明教育工作贡献力量。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赵丰作为“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项目总主编,对“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项目的启动、立项、标准化、已编纂的各分卷的具体内容、设计调整和审稿工作,未来计划联系和规划的工作,研究性著作成果和项目进展中发现的问题等做了介绍。他表示“中国丝绸艺术大系”是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中的第二个大系,继“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之后,具有鲜明的浙江文化标识,对于打造文化高地具有重大意义的项目。该项目于2020年被列入浙江省重大项目,2021年列入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整理研究100卷,旨在打造覆盖范围最广、包含丝绸文物时代最全、最能体现中国丝绸艺术特色的典型性作品。项目分为五个子课题,由专业团队共同承担,第一辑预计于2022-2024年完成。

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明黄缎彩云金龙纹夹朝服

2023年8月召开的项目中期检查会议上,与会的领导和专家曾就书目结构、侧重点等核心内容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赵丰教授表示,当前各卷的体例正在优化调整,将强化精品文物的研究阐述,并重视文物本身的艺术研究。书目结构分为专文、精品、图录、说明四部分,其中,精品部分将增加文物研究篇幅,采用图文并排的编排方式;而在图版与说明部分,则采用图文分开的排版策略。目前,项目团队已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第一辑20卷大系的编纂基础工作。其中,12卷彩色样书已圆满完成,8卷资料整理也已收尾。计划提前推出的《中国丝绸艺术大系·故宫博物院卷(一)》和《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马王堆汉墓卷》将陆续与读者见面。除了图录形式的100卷书籍外,项目还计划出版《中国丝绸艺术大系·织绣技术综合研究》、《中国丝绸中英文专业术语对照研究》等研究丛书,以深化相关领域的探讨,并展示研究成果。在报告末尾,赵丰馆长针对项目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向专家提出了关于是否应涵盖少数民族服饰、精品藏品安排、排版设计改进以及中英文编排等问题。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莫高窟罗地花鸟鹿纹绣残片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猪八戒葫芦形套子

尚刚教授对“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项目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丝绸与瓷器并列为我国工艺美术的两大重要发明,其意义不言自明。“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项目之所以备受重视,不仅是因为丝绸艺术是我国独特的文化标识,还因为该项目对我国丝绸艺术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整理。这将有利于广大研究者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掌握我国丝绸艺术的历史走向与发展趋势,进而推动我国丝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尚刚教授也指出,该项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其主要受众为单位和研究机构。为了便于研究者学习和运用,建议该项目在编排上增设多类索引,如按朝代、技术、花纹等进行分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术性,还能增强实用性,使研究者能更快速地找到所需信息。

荣新江教授强调“中国丝绸艺术大系”的价值无可比拟。部分规模较小的博物馆,丝绸藏品中还有大量未经修复和保护的文物保持着原始状态。使用和研究这批文物对于其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荣新江教授认为,该项目目标高远、任务艰巨、要求严格,学术研究需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他建议项目团队成立专门研究小组,积极参与和介入各博物馆、机构编写工作,确保学术品质。在筛选相关博物馆、机构的文物时,应有明确的选择标准,使全集书籍与已出版的馆藏丝织品图录等资料区分开来,同时保证各卷文物的特殊性,避免同质化。

关于赵丰教授提出的中英文对照的问题,荣新江教授主张项目的书籍应实现每个词条的中英文对照,凸显其国际化学术价值。在翻译工作中,尤其要注意丝绸专业术语翻译的准确性。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白纱地洒线绣戏曲人物女褂上的《西厢记》图案(局部放大)

扬之水研究员认为,“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项目视野开阔、包容性强,包含了许多基础工作,是一切研究的入手处。从目前的系列样书来看,该项目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资料库,由技术延伸到设计,再由设计延伸到艺术,既有宏观视角,又有微观分析,还有横向和纵向的探讨,力图将丝绸文化研究做深做透。此次项目总主编有扎实的基础工作,多年培养反复历练的研究团队值得信任,科研计划提前有全盘考虑,充分准备。大系项目囊括了迄今为止各大重要的丝织品考古发现,如样书中所见湖南省博物院的马王堆汉墓及泰州博物馆所藏墓葬出土的明代丝绸。各种工艺特点、纹样源流在目前样书的图版说明里都有涉及,也是设计史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可以引起对于设计艺匠的新思考,也可借以追索纹样的若干设计来源。所以该项目提供的不仅是丝绸史、艺术史,同时还包括古代社会生活史中的重要信息,使得专业之外的人也能读之兴味不尽,而且获取新知。换句话说,作为与生产技术紧密相关的丝绸史研究,准确可靠的技术科技当然是第一力量,不过理想的专业研究应该是在专业知识阐发深入的基础上,为其他学科提供新的智慧或思考问题的钥匙,使人能够在书籍结构的图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那一页。对于扬之水研究员而言,丝绸图案讲述的故事,构成了解读古诗文的一个近乎完备的资料库。中国丝绸的千丝万缕细密联系着时代的织机,它是贯穿中国艺术史的一条彩练,也用彩练织出一张中国古代艺术的关系网。扬之水研究员建议项目组成员深度参与图录的写作,保证统一性和质量;在现有的规模的基础上可以将少数民族卷和现当代卷另列一个系列。

严勇研究员对项目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予以高度评价。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项目汇集了全世界的重要博物馆的丝织品,为学者和广大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承担此项工作的学术团队在这一领域具有顶尖水平,能够确保出版物的学术品质。在后续项目执行及书籍编写过程中,期望团队继续保持学术高标准,例如,在丝绸的定名和描述方面应制定统一和可持续的标准,方便后人检索和参考;在文物的挑选,应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避免同类文物的重复,将更多的篇幅用来展示不同品类、质地、工艺的丝绸文物的特色;在篇幅分配上,对代表了中国古代丝绸发展中的技术节点和最高水平的内容可予以特别呈现,如宋代的缂丝、明代的顾绣等;部分丝织品收藏丰富的博物馆,如故宫卷,可另辟一卷收入丝绸匹料和室内装饰等。

张柏春研究员强调,该项目规模庞大,其提供的丰富资料对艺术史、历史、科技史等学科领域都是宝贵的学术资源。项目总负责人赵丰院长凭借其学术鉴赏力、研究成果和学术积累,以及在多学科领域的感召力,赋予了项目鲜明的跨学科特色。他对项目团队已完成12卷样书的编写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同时,他建议在部分文物中加入织物组织结构图和局部细节图,以便手工艺人和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制作工艺;对于保存状况不佳或色彩受损的丝绸文物,可提供纹样复原图。在此基础上,研究丛书系列可对相关丝织品的染织原料、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读者对古代历史与科技有更深刻的理解。张柏春研究员还表示,任何创新都存在不完美之处,因此丛书可以保持开放性态度,分阶段完成并持续完善。正式出版前,应加强专家审稿环节,确保出版物的准确性和学术质量。

黄小峰教授以其个人经历阐述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与“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两个项目之间的天然联系,二者彼此激发促进,为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得崭新视角的研究成为可能。黄教授以《虢国夫人游春图》为例,指出宋摹本人物服装上所呈现的喜相逢式大团窠图案,并非简单地对唐代风格的模仿,而是展现了宋人对唐代图案元素及文化资源的接纳、利用与再造。另外一件绘画名作宋摹本《捣练图》中间席地络线的女性身边出现了一件纺织工具。要解答此工具的实质及发挥何种作用,需从纺织的角度深入探讨古代纺织文化的知识背景。这两个例子表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与“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两个项目紧密连接,共同传播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知识,助益未来艺术史的研究,对全球研究者和读者具有深远影响。

《虢国夫人游春图》,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摹本《捣练图》(局部)

魏玉山院长从出版的角度出发阐发了“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项目的重要意义,它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珍贵的丝绸艺术品汇总起来整理、研究,用图书的方式将中国的丝绸文化艺术呈现在国人以及世界各民族人民面前。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层面上,该项目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有着相同的重要意义。丝绸是中国的标志性产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过去没有纸张的古代中国,人民主要在丝绸上记录事物,但当纸张出现后,许多绘画、书法、诗歌仍被创作于丝绸上,凸显了丝绸的重要性,也显示了“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项目的重要价值。同时魏玉山院长建议项目团队要考虑好计划出版的100卷的分配、挑选和编排,避免各卷间文物出现重复(包括文物图案的重复),让读者在看到服饰的第一眼就能注意服饰上的艺术图案而不仅仅是服饰结构本身。

郭义强会长强调组织、编写、出版“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项目有三个“大”:意义大,价值大,难度大。可谓前人之所未备,后世不可无,因此“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项目团队有重大责任完成这一项目。郭义强会长指出对于项目名中“中国丝绸”的“中国”,项目团队应对其所涉时间、地区作界定,避免引起歧义。他认为一开始可以不用求全,从小范围开始,后续再增补。关于丛书内容的中英文对照问题,郭义强会长提出为实现“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项目传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意义,书籍所有的中文内容,包含目录、专文、文物尺寸及说明等都需要精准的英文翻译。

刘曙光理事长最后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认为: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丝绸与中国的礼仪制度、文化艺术、风土民俗、科学技术等联系紧密且源远流长,是世界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中国丝绸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意义,并将中国丝绸之美传播到全世界。他指出:这次论证开得很好,所邀请的专家具有与“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项目相关各个领域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大家一致认同这一项目的重大意义,项目团队所具有的精神、能力和干劲,以及出版社的经验和实力。他同时也提出了几点要求:项目目前要特别考虑协调和争取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对于条件成熟的各卷应抓紧推动、进入实操。同时,“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也需要在社会上做好宣传,体现出传播影响力,力求在未来成为传世之作。

分类: 中文 研究 研究前沿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