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洪洞南秦墓地二〇一六年度发掘报告

摘要: 南秦墓地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镇南秦村西南约200米的一处台地之上,北面有瓦日线铁路东西横穿墓地,西南距洪洞县县城约5千米,北距永凝堡遗址约1千米,东北距坊堆遗址约2.5千米,南十余千米为东周洪洞古城遗址。墓地地势较为平坦,东北望霍山,出霍泉河,北面有磨河,南面有洪安涧河。南秦墓地属于南秦遗址的一部分,南秦遗址解放初即被发现,其范围包括 ...


墓地概况



南秦墓地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镇南秦村西南约200米的一处台地之上,北面有瓦日线铁路东西横穿墓地,西南距洪洞县县城约5千米,北距永凝堡遗址约1千米,东北距坊堆遗址约2.5千米,南十余千米为东周洪洞古城遗址。墓地地势较为平坦,东北望霍山,出霍泉河,北面有磨河,南面有洪安涧河。南秦墓地属于南秦遗址的一部分,南秦遗址解放初即被发现,其范围包括了南秦村、永凝堡及坊堆三处遗存,20世纪80年代曾在永凝堡抢救发掘了中小墓葬12座。

因墓地发生盗墓不法行为,出于保护文化遗产的迫切性,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于2015年3月上报国家文物局申请抢救性考古发掘保护,同年5月获得考古执照,之后对墓地局部展开钻探,并对墓葬核心区域进行了试探性发掘,田野发掘工作于2016年11月上旬结束,历时半年。

 

此次发掘的区域位于墓地西南部,共布10米×10米探方四个,发掘面积400余平方米,经过近半年的考古发掘,在探方内共清理了不同时期的墓葬9座,灰坑4处。经初步推断,有春秋2、战国至秦3、清代4座,不同时期的墓葬规模、形制、葬式各不相同。发掘出土了各类文物,总计两百余件套。采集各类土样、木炭等样本百余份。

 

遗迹分布平面图


墓葬文化性质



M6墓葬面积达30平方米,墓壁四周抹青膏泥,有积石积炭,随葬青铜器种类多、数量丰,比如,鼎有两套,一套不带盖的鼎4件,一套带盖鼎5件,还有成套的编钟编磬乐器组合等。据统计,东周时期三晋地区所出乐器均见于五鼎以上的墓中;积炭墓中,除一座为战国早期一鼎墓和一座春秋早期早段三鼎墓外,余皆为五鼎以上的大墓,而积石积炭墓则更少,一般出现在七鼎墓或九鼎墓中,春秋晚期五鼎执政卿的墓中也偶有发现,三鼎及以下铜器墓基本不见,由此可知,南秦墓地所反映的墓主级别亦为贵族大夫阶层,应该能达到卿大夫级别。M6随葬大量的兵器和工具,墓主为男性的可能性很大,M4未见兵器和工具,应为女性。从墓葬排列、位次关系等情况来看,M6、M4应为夫妻异穴合葬墓,且墓主人性别同随葬品的对应关系也符合三晋地区两周时期夫妻异穴合葬墓的埋葬习俗。

 

M6墓室


 

M4墓室


南秦墓地没有经过全面普探,墓地规模和埋葬规律不明,从盗掘情况来看,墓地分布在东西约一千米、南北约五百米的较大范围内。初步小范围的勘探和试掘,表明这里的墓葬数量很多,墓与墓之间没有打破关系,应事先经过合理规划,这里有可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又一处广义上的“万民所葬地”之“邦墓”。





M4出土青铜鼎(M4︰6) 及纹饰拓片

南秦发掘的两处春秋墓葬,无论从丧葬习俗还是出土器物上,都具有典型的晋文化特点。现在的洪洞于1954年由洪洞和赵城两地合并而来,夏商时为冀州之域。西周时,周宣王(前828~前783年)封其子尚父于杨地,为杨侯国,城址在今洪洞县东南18千米的范村附近,发现的永凝堡和坊堆两处西周遗址,认为同杨侯国关系密切。周穆王封造父于赵城官庄村一带。春秋时,晋武公(前754~前677年)赐其少子伯桥(一说晋靖侯之子)于此,晋献公(前677~前651年)取消杨侯国,并入羊舌。《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秋,晋韩宣子卒,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前514年)。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杜注:“铜鞮、平阳、杨氏。”该年《传》又云:“僚安为杨氏大夫。”杜注“杨氏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十八里”,即今天范村一带。该年《传》注云:“邑长称大夫。”又注云:“晋之宗家祁傒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另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由上述可知,春秋晚期,六大执政卿分祁氏、羊舌氏十县给予他们的子嗣为大夫,这里的大夫较之执政卿大夫低一级,为县邑大夫,魏献子舒为执政卿,将原属羊舌氏之地杨氏纳入魏氏食邑,任命僚安为大夫进行管理,显然僚安不可能享有M6如此规格的墓葬。魏为姬姓,而M6同其南侧的中型墓M4两座墓葬的墓主人皆头向东,与姬姓周人头向北的情况不同,较之太原赵卿,长子牛家坡,邯郸周窑、百家村,辉县琉璃阁等铜器墓,却有诸多相似之处。前四处为赵氏墓地,应没有异议,而辉县琉璃阁的国属则存在争议,有魏、卫、范食邑今赵城官庄,现南秦村地处洪洞与赵城交界,同官庄和范村的直线距离都在十余千米,南秦又紧邻霍水居之南,据《水经注》载,北魏时期,霍水是赵城与洪洞的界河,水北为赵城,水南为洪洞,而春秋时期是否如此?因时间久远,缺乏明确的文字记载,尚不好推断。春秋晚期赵氏力量渐强,地域向南扩张至霍水以南是完全有可能的。值得注意的是,尽管M6出土的大多数器物,同晋系器物的风格保持着高度一致,但其所出铜豆、铜鬲等器物造型及部分器物的装饰风格,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在别处几乎不见,也反映出墓主人的特殊性。据此我们推断南秦两处东周墓葬反映的情况或许与赵氏有关。

 

M6出土青铜甬钟(M6︰87)


M6出土金兽面饰(M6︰70)



南秦墓地三座战国至秦时期的墓葬,皆为小型墓葬,出土文物不论数量和质量都显示出墓主人的身份比较普通,地位较低。从墓葬排列和人骨鉴定情况来看,M7和M8或许为夫妻异穴合葬墓。“半两”钱币的出土以及侧身葬式,显示出墓葬带有很强烈的秦文化因素,或许同秦人东进有莫大关系。其余墓葬从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来看,反映出墓主人也为平民百姓,从M3出土瓷碗碗底墨书可知,墓主人为王姓。


总之,南秦墓地反映了该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种群,不同阶层人类的丧葬情况,是一处历时久长、内涵丰富、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墓地,对研究晋南地区不同时期的埋葬制度、人群族属、社会生活等提供了新的资料,尤其是对两周时期晋国历史的考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参考资料。



本文由  董苗 摘编自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临汾市文化和旅游局 洪洞县文化和旅游局 编著《洪洞南秦墓地二〇一六年度发掘报告》一书。内容有删节、调整。

(审核:孙莉)


 978-7-03-077807-9

定价:328.00元


本书为2016年度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南秦村发掘的9座墓葬和4座灰 坑的资料整理报告,这批遗存共计春秋时期墓葬2座、战国至秦时期墓葬 3座、清代墓葬4座、西汉灰坑1座、时代不明灰坑3座。出土铜器、陶器、 瓷器、金器、石器、骨器等,共计200余件套,器型丰富,尤其铜器较为精美。该墓地的发掘,对研究晋南地区不同时期的埋葬制度、社会生活等 提供了新的资料。


本书可供考古、文物、历史等专业的高校师生及专家学者参考使用。

基本信息:

编著: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临汾市文化和旅游局、洪洞县文化和旅游局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3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4年3月

印次:1

ISBN:9787030778079


内容简介:

《洪洞南秦墓地二〇一六年度发掘报告》为2016年度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南秦村发掘的9座墓葬和4座灰坑的资料整理报告,这批遗存共计春秋时期墓葬2座、战国至秦时期墓葬3座、清代墓葬4座、西汉灰坑1座、时代不明灰坑3座。出土铜器、陶器、瓷器、金器、石器、骨器等,共计200余件套,器型丰富,尤其铜器较为精美。该墓地的发掘,对研究晋南地区不同时期的埋葬制度、社会生活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 

一、地理环境


二、历史沿革


 第二节 墓地概况

第二章 春秋墓葬 

 第一节 M4 

一、墓葬形制 


二、葬具葬式


三、出土器物 


 第二节 M6

一、墓葬形制 


二、葬具葬式


三、出土器物 


第三章 战国至秦墓葬

 第一节 M7 

一、墓葬形制 


二、葬具葬式


三、出土器物 


 第二节 M8 

一、墓葬形制 


二、葬具葬式


三、出土器物 


 第三节 M9 

一、墓葬形制 


二、葬具葬式


三、出土器物 


第四章 清代墓葬 

 第一节 M1 

一、墓葬形制 


二、葬具葬式


三、出土器物 


 第二节 M2

一、墓葬形制 


二、葬具葬式


三、出土器物 


 第三节 M3 

一、墓葬形制 


二、葬具葬式


三、出土器物 


 第四节 M5 

一、墓葬形制 


二、葬具葬式


三、出土器物 


第五章 灰坑 

 第一节 H1 

 第二节 H2 

 第三节 H3 

 第四节 H4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墓葬概述 

一、墓葬形制 


二、葬具葬式


三、出土器物 


 第二节 分期与时代

 第三节 墓葬文化性质

附表 洪洞南秦墓地墓葬登记表 

附录 洪洞南秦墓地M4、M6鼎实用牲分析

一、鉴定结果


二、相关问题讨论


后记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