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从海上的丝绸之路到长安

摘要: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五月的一天,贵为皇帝的武则天亲自到洛阳上东门外迎接一位西行求法归来的僧人,这位僧人便是唐朝著名高僧义净。义净( 635-713),俗姓张,字文明,齐州(今山东济南)人,是继玄奘之后中国西行印度求法的最主要的僧人。义净14岁受沙弥戒。36岁时受玄奘影响,在长安与处一法师、弘纬论师等人决志赴印度求法。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他于唐高宗咸亨二年(671)由长安出发,从广州搭乘波斯商船泛海南行。这时 ...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五月的一天,贵为皇帝的武则天亲自到洛阳上东门外迎接一位西行求法归来的僧人,这位僧人便是唐朝著名高僧义净。

义净( 635-713),俗姓张,字文明,齐州(今山东济南)人,是继玄奘之后中国西行印度求法的最主要的僧人。义净14岁受沙弥戒。36岁时受玄奘影响,在长安与处一法师、弘纬论师等人决志赴印度求法。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他于唐高宗咸亨二年(671)由长安出发,从广州搭乘波斯商船泛海南行。这时只有他弟子善行相随。他们海行二十天到达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停留了六个月,在此学习。善行因病返国,他即孤身泛海前行,经末罗瑜(后改隶室利佛逝)、羯荼等国,于咸亨四年(673年)二月到达东印耽摩梨底国,和另一住在那里多年的唐僧大乘灯相遇,停留一年,学习梵语。其后,他们一同随着商侣前往中印,上元二年(675)至中印度,入那烂陀寺,前后留学10年。光宅元年(684)携梵本经卷近400部、金刚座真容一铺和佛舍利300粒,启程回国。归途重经室利佛逝(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停留4年,从事译述。武周证圣元年(695)夏与弟子贞固、道宏回到洛阳,武则天亲迎于上东门外。他离京西游,历时25年,游历30余国。

回到大唐后的义净被武则天安置在佛授记寺,奉为大德。当时恰好武则天令于阗译师实叉难陀(652-710)在大遍空寺设立译馆翻译《华严经》,遂诏令义净助译。义净与另一天竺译师菩提流志(? -727)在译场同读梵本,这是义净回国后首次正式参与译事。次年十月八日毕功,后世称为“八十华严”。通过《华严经》的翻译,义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悉了译场结构和组织分工,为自任译主翻译经典作好了准备。

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开始,义净先后在武则天和中宗李显的支持下,组织佛经译场,亲任译主,宣讲梵本音义,演释教理,由众多的助手整理成汉文典籍,开始了大规模的翻译活动,被称为义净译场。译场从武周久视元年(700)五月至唐玄宗先天二年(713)正月十七日义净去世,维持了约12年时间,义净往来于洛阳和长安,而在长安的时间比较多。

神龙二年(706)中宗将朝廷由洛阳搬回长安,同时,将在洛阳以义净为主的国立译场迁入荐福寺内,寺内别置国立翻经院,参与翻译的僧人全都隶名于此。

来自丝绸之路沿线的北印度、东印度、中印度、吐火罗、罽宾、迦湿弥罗、新罗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学问僧和全国各地的助译僧,以及皇帝、左右丞相和六部大臣等都参与了义净译场的译事。

义净因此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有独特的贡献,是和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等齐名的大译师,是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

《南海寄归内法传》

除此之外,义净在室利佛逝将途经海道诸国和所闻赴印求法高僧的情况,撰写了两部著作,其一是《南海寄归内法传》,记录了初唐时期赴印求法盛况、中印交通、印度佛教及社会生活面貌等。其二是《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述从贞观十五年(641)到天授二年(691)56位求法僧的事迹。由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主要记载了陆路的所见所闻,法显的《佛国记》详于陆路而略于海路,因此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就成为今天关于南海各地的最早历史地理材料,为各国研究历史、地理和外交者所重视。印度学者R.theperr说:“倘若没有法显、玄奘和义净的记载,印度本身的历史是无法恢复的。”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那烂陀寺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